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封建时代的欧洲和亚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272 道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中世纪的一位教皇把他的母校巴黎大学比喻成“为整个世界烤制面包的烤炉”,这一比喻意在希望母校(     
A.解决贫困人群的温饱B.倡导科学研究
C.成为传播神学的中心D.强化世俗教育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岳阳市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2 . 创立了伊斯兰教,并在沟通东西方文化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是(     
A.亚历山大帝国B.查理曼帝国C.拜占庭帝国D.阿拉伯帝国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多校联考2024年中考一模考试历史试题
3 . 【交流互鉴】__________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使者,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他们传入欧洲,为世界文明的交流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
7日内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小碧中学九年级二模历史试题
4 . 根据提示写出相应历史人物。
(1)《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作者是____
(2)“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中“北李”的“李”指的是____
(3)800年,教皇在罗马举行了加冕仪式,被称为“罗马人的皇帝”是____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部分学校中考四模历史试卷
5 . 互通有无有利于发展。依据下列信息,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的罗马人把中国称为“丝国”。中国的丝绸在当时的欧洲是珍稀之物,穿丝绸服装成为高贵身份的象征。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在我国的西安市和日本的奈良市,各建有一座阿倍仲麻品纪念碑。阿倍仲麻吕是唐朝时来华的日本人中的杰出代表人物。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我国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摘编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四

(1)材料一中“丝国”的丝绸为什么能穿到欧洲人身上?
(2)材料二中的文字和图片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材料三中的“改革”对日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四中的帝国打败了我国哪朝的军队,控制了中亚的大部分地区?此帝国的人对世界文化独特的贡献是什么?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6 . 日本平城京和唐朝长安城的宫城都坐北朝南,都有东西两市、棋盘式街道,甚至连名称与走向都相同。能够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A.大和政权的建立B.幕府统治的强化C.大化改新的影响D.明治维新的推动
7日内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新疆中考历史真题
7 . 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国家。
(1)8世纪中期成为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2)19世纪中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3)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策源地
(4)19世纪60年代末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7日内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名校调研九年级模拟测试 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宋代,商业的发展进入了比较成熟和高度繁荣的阶段。……宋代商业分布与内部分工趋于成熟……政府实行恤商政策,免除了一些商税,尽量保护商人的利益。同时,宋代地区性中心城市通过众多的水陆交通干、支线与其他县、镇联结起来,形成了若干区域市场和全国性的商业网络。宋代的许多农产品也成为商品,加之手工产品,使商品的品种量大增。从交易程序上看,宋代的商品交换已有较完备的程序,并较多地采用赊销、广告推销和注意陈设等方式,以方便顾客。

——摘编自罗吉义《宋代商业的发展和商业政策》

(1)材料一图A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______,它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唐玄宗在位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______”;明朝的商品经济相当活跃,图B中①处______(城市)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西欧______的耕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自营地”;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是佃户的生活来源。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代商业贸易的兴盛对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好处。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认识。
7日内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九次模拟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9 . 12世纪,阿拉伯人的著作《积分和方程计算法》《医典》等传入欧洲,并成为欧洲各大学的教科书。可见,古代阿拉伯(     
A.统治疆域辽阔B.翻译事业兴盛C.文化成就显著D.大学教育普及
7日内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中考历史真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中世纪欧洲农业生产的进步,一方面有助于人们进入城市谋生,增加城市人口的规模;另一方面为新城市的兴起提供粮食保障,使城市网络比以前更为密集。由此可见,中世纪欧洲农业发展(     
A.改变人们生活习惯B.奠定城市发展基础
C.推动市民阶层兴起D.刺激商品经济繁荣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钟村中学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