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俄国农奴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21 道试题
1 . 历史兴趣小组为开展项目化学习,制作了如下“知识列车”,据此可知,其主题是(     

A.大国的兴衰B.改革与革命
C.资本主义的发展D.交通方式的变革
昨日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合肥市中考模拟考试最后一卷历史试题
2 . 【重大改革与道路选择】

材料一   为解决劳动力问题,彼得一世于1721年颁布准许商人将整个村庄连同农奴一起买去,但农奴和土地不准分开买卖,以维护农奴制度不可侵犯。……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无法满足工业对自由劳动力的需求。广大农民一贫如洗,无力购买工业品,严重地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到19世纪中叶,农奴制已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以发动战争开始,而以彻底失败为止。它想以争夺世界与万国对峙,结果却被万国所不齿。明治维新作为日本现代化的早期努力,其一切失误均在战争中暴露无遗。我们现在回过头去看,可以知道那是一次不彻底的现代化努力。

——钱乘旦:《论明治维新的失误》

(1)据材料一,概括俄国农奴制对俄国发展资本主义造成的两大障碍。后来的俄国是怎样突破这些障碍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新领导人是如何“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的?
(3)材料三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请结合日本现代历史证明这一观点。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历史打靶试卷1
3 .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及互鉴是认识世界近现代史的重要线索。根据下表所示的大事年表,解答下列问题。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发展大事记(部分)

时间事件
14-17世纪欧洲文艺复兴
1488年迪亚士到达非洲好望角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688年英国爆发“光荣革命”
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
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
1804年拿破仑帝国建立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1865年美国内战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91年苏联解体
(1)从上述大事年表中,选取一个起止时间,归纳这个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或时代特征)。
(2)选择材料中至少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件,自定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昨日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宁夏固原地区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2024九年级下·全国·专题练习
4 . 改革必须保持足够的速度和力度,才能避免革命的发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六君子被害,康、梁逃到国外,黄遵宪(著名爱国诗人、外交家、戊戌变法参加者)也被革职回乡。他所多年冀求的维新变法,由于那拉氏、载漪、荣禄为代表的极端仇恨社会进步事业的顽固派的绞杀迅速失败了。诚然,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但是这次维新变法运动的意义不能低估……                                 

                                                                      ——陈其泰《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戊戌变法的性质是什么?其失败表明了什么?

材料二  彼得改革虽然从模仿西方开始,但问题是彼得“卵翼下的小学生们”主要是从直接和实际效用的观点来看待启蒙运动的,他们向西欧学习的首要目的,是为了在本国增加各种技术知识的储备。彼得虽然要求国人“模仿自由的人们”,但当他“希望他们在发展科学和艺术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时,却束缚了他们”。       

——郭文《俄国近代自由主义的道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彼得一世改革具有什么局限性?

材料三  1856年,在内外交困中上台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接见莫斯科贵族代表时无可奈何地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还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1861128日,在俄国国务会议上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亚历山大二世惶恐不安地说:“请诸位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一一地做到了。今后的任何拖延都会有害于国家。”

——摘编自戈丹/千舒《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3)根据材料三回答,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可贵之处是什么?俄国1861年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四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通过政府干预化解经济危机,以挽救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巩固垄断资产阶级的统治。它涉及金融业、农业、工业、社会保障、财政、税收等各个方面……到1939年,罗斯福新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陈晓丹《世界文化博览》(第四册)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罗斯福新政有哪些意义?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热点押题专练07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与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原创】-2024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解读与押题专练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50-70年代世界主要国家的采煤量(单位:百万吨,%)

国家

19世纪50年代

19世纪60年代

19世纪70年代

产量

比例

产量

比例

产量

比例

英国

4980

64.6

8330

60.4

11220

51.0

美国

813

10.5

1540

11.2

3680

16.7

俄国

30

0.2

70

0.3

——邓沛勇《俄国工业化研究1861-1917》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苏联基本建成以重工业为基础、部门齐全的工业体系,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1929---1931年,苏联同外国签订的技术援助协定由70个增至124个,1931年全球机器设备出口量的30%进入苏联,1932年高达50%。……通过扩大高校招生、开办红色专家班和红色厂长班培育专门人才……靠高度集中的行政命令体制、政治动员、激发民众爱国情怀与政治热情推动经济运行。

——摘编自高际香、刘伟、杨丽娜《俄罗斯工业化200年: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后半期俄国采煤量的特点,并归纳出现这样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苏联为实现工业化采取的措施。
(3)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工业化对俄国(苏联)产生的影响。
昨日更新 | 1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2024学年部编版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题
6 . 年表反映了人们对历史的印记和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大事年表

时间事件
1819年玻利瓦尔打败西班牙殖民者,成立“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1854年美国再次强行进入日本港口
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
1861年俄国开始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1862年美国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865年美国内战结束,北方获胜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从表格中找出殖民地人民反抗侵略,争取独立并取得成功的事件。
(2)选择材料中至少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7日内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西省南昌县三江学校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历史试题(六)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图为1801-1860年俄国农民暴动情况统计图。为了解决这一社会问题,俄国(       

A.加强沙皇的权力B.下令废除农奴制
C.创建新式常备军D.推行了文化教育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列宁指出:“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中的经济形态。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些。”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列宁认为19世纪中期沙皇政府腐败软弱
B.农奴制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C.列宁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农奴制改革的原因
D.西方的殖民统治导致了改革发生
7日内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任丘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四次中考模拟文综试卷-初中历史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世界近现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事件
1689年①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1785年②瓦特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19世纪三四十年代③法国、英国和德意志爆发大规模工人运动
1840年④鸦片战争爆发
1848年⑤《共产党宣言》发表
1861年⑥俄国农奴制改革
⑦美国内战爆发
1868年⑧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9世纪六十年代⑨洋务运动开始
1929-1933年⑩经济大危机
1933年⑪罗斯福新政;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

——整理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九年级上下册

(1)将表中19世纪60年代发生的历史事件分成两类,并说明理由。
(2)从上表中,选取两个有内在联系的事件,确定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列出所选历史事件,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学期模拟考试题(二)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首先让报纸公开讨论农民问题,借助舆论化解来自封建地主的阻力。随着社会舆论对农奴制批评的增加,他立即使农奴制改革公开化。他成立农民事务委员会,负责农奴割改革,还下令让各地的封建地主成立委员会,主持改革事宜。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对促进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二   工厂工人的数目从1865年的381000人上升到1890年的1620000人,进而上升到1898年的3000000人。到1913年,俄国生产的铁和法国生产的一样多,俄国生产的煤为法国生产的四分之三。……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1)根据材料一,概括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动改革的方式。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历史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