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日本明治维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21 道试题
1 . 危机,是险境也是机会。历史上不同国家的民族、政治、经济等危机的解决,延续了文明的发展,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清朝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经过同外部侵略势力以及内部割据势力一系列重大斗争,建立起一个空前统一和巩固的国家。乾隆时期,清朝的疆域已经最终形成……这就基本奠定了中国今天疆域的规模。

       ——长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可谓是“同是天涯沦落人”,但到19世纪后期,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两国“相连之时”已经“不曾相识”。

——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

材料三: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四:1931年,无法得到国家援助的美国失业群众,用无比羡慕的目光投向莫斯科……罗斯福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

——[美]《罗斯福正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一例清朝前期统治者积极“同外部势力和内部分割势力作斗争”的史实。根据材料一分析清朝前期统治者同内外势力斗争有着怎样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为何中日两国在19世纪后期会““相连之时”已经‘不曾相识’”?中日此时的这次“相连”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凝聚力”在政治上的主要表现并举例说明其初步形成的标志。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失业群众将“羡慕的目光投向莫斯科”的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指什么?罗斯福的“试验性疗法”有何特点?
2024-06-13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历史冲刺一模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明治维新开始后,大量介绍欧洲各国历史的书籍被翻译并引入日本,如《英国史略》《日耳曼史略》《希腊史略》《法国史略》等。日本引入这些书籍(       
A.铲除了封建思想的根基B.结束了德川幕府的统治
C.服务于对外侵略的需要D.有利于探索近代化道路
2024-06-12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平顶山市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下图是明治中期面世的《日本帝国新地图》,书籍的版式、外形上一改过去线装本模样,采用典型的欧式书籍装帧。它的封面设计极具代表性,完全体现出了国民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向近代化国家迈进的理念。这一现象表明日本(     

A.推进全盘西化B.加强中央集权C.崇尚军国主义D.倡导文明开化
2024-06-12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4 . 追寻历史脚步,开拓国际视野。历史学者围绕“大国发展之路”选取相关资料。请你跟随专家提供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一【初探英国工业发展】

1760年至1830年,英国经济人均产值增长量的2/3以上都应归功于生产力的提高。生产活动的发生地点,由农舍和小作坊转移到了工厂,从而提高了对工作投入的掌握程度。伴随工业革命而来的经济和社会变化为政治变革提供了动力。自19世纪30年代以来,各类议会立法机关为纠正工业化带来的普遍问题,开展了一系列行动。英国工业革命在全世界其他地方均产生了反响。

——摘编自[美]弗兰克·萨克雷[美]约翰·芬德林主编《世界大历史》

探究二【寻找法国历史记忆】

探究三【再现俄日的崛起】

19世纪中期俄国和日本改革(部分)

俄国日本
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有权选择职业和拥有财产。地主不得买卖农奴、干预农奴生活。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废除传统时代的士、农、工、商身份制度,将从事农工商职业的人和贱民一律称为平民,允许居住、迁徙、择业、婚姻等自由,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

(1)请你根据探究一,概括英国工业革命带来哪些影响?
(2)假如要选择探究二中的一幅图片对法国历史进行解读,你会选择哪一幅?请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说明理由。
(3)依据探究三,概括俄国和日本改革的相同点。
2024-06-12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押题冲刺联考九年级三模历史试题
5 . 材料解析题

【冷眼向洋看世界】

美国、日本的两个“一百年”

材料一:1853—1854年,美国海军舰队两次强行进入日本港口,要求日本打开国门,否则开战。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开放港口。其他西方国家接踵而至,幕府统治发生动摇。……1953年7月,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议上签字。中朝军队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彭德怀说“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材料二: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1968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摘编自八年级《中国历史》九年级《世界历史》教科书

(1)百年沧桑,百年巨变;阅析材料一,请你各用一句关键语句高度概括,1853年美国侵略日本的结果如何?美国侵略朝鲜,1953年得到了怎样的后果?
(2)请解析材料二,日本从1868年的明治维新,到1968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这百年期间,残害中国人民,践踏中国主权的大事件有哪些?(1例即可)

【热风吹雨洒江天】

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摘自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

(3)解析材料回答:具体是在哪一年,中国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人间正道是沧桑】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摘自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

(4)请依据材料史事,选取运用其中两件,撰写“中国梦,我的梦”小作文。要求:能够运用史实紧扣观点加以论证,做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准确清楚。
2024-06-12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2024年中考二模考试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6 . 这是李同学在复习完某阶段历史内容之后画下的一个时间轴。阅读材料,解答下
列问题。

材料

(1)请用“世纪”和“年代”来表示戊戌变法的时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在▲处补充合适的历史事件。
(2)请根据时间轴内容,从中外各选一个事件,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7 . 对比同类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摘自《李鸿章致总理衙门书》

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归功于美国。

——《资本的年代》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创办近代企业时提出的口号。
(2)根据材料二,比较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
(3)“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是德相俾斯麦在19世纪60年代初,对中日未来发展的预测。你赞同吗?请说明理由。
2024-06-11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丹东市第十九中学九年级三模历史试题
8 . 生产关系的调整影响一个国家的发展与社会转型。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货币地租由封建性转变为资本主义也还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但农奴制的基本废除毕竟是西欧经济结构演变中的一大转折,具有深刻的社会经济意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的发生,正是以封建农奴制的解体为历史前提的。

——《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1)指出材料一中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的具体表现。

材料二   在19世纪60年代,俄罗斯和日本社会都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和欧美军事力量的碰撞,显示出农业社会在军事上要远远弱于工业化国家……它们都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以解决因国内不满和外国入侵给他们带来的统治危机。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对材料画线部分内容进行简单阐释。

材料三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历史时期来总结党百年奋斗取得的伟大成就。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根据面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中心任务与时代要求,同频共振、适时制定或调整农村土地政策,在党创造伟大成就的光辉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政策的百年发展历程及其经验启示》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土地改革的依据,并简述其改革的基本历程。
2024-06-11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多校2024年九年级中考第三次模拟文综试卷-初中历史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现代化是指在国家和民族独立的基础上,实现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理性化及生活城市化等全方面的社会变革,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导致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原发型,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传导型,主要是外部刺激,进而回应和学习。下面属于传导型发展现代化的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日本D.美国
2024-06-1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丹东市第十九中学九年级三模历史试题
10 . 探究大国崛起的过程,总结其兴衰带来的经验教训,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国崛起》中写道:“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里斯本、伦敦等城市取代了威尼斯、米兰等城市的商业中心地位。”

材料二:我认为“光荣革命”带来了政治稳定的局面,其最重要的结果就是普通国民感觉有一个可以信赖的政府。由于对政府持有好感,国民愿意纳税来支持政府。

——伦敦皇家学院安德鲁·波特

瓦特和蒸汽机

材料三:在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这个国家出现,虽然只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它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之路,将世界第一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

材料四:大约在150年前,(一个)住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

材料五: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

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钱其琛:《世界知识》杂志记者问题时的谈话

(1)导致“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写出一个16世纪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帝国?
(2)根据材料二的文字和图片,指出英国崛起的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三中“飘扬星条旗的国家”诞生的标志是什么?该国历史上爆发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4)材料四中的“岛国”,在19世纪60年代末,“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的重大改革是什么?请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重大改革给该国带来的积极影响。
(5)材料五中所说的“红色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指的是什么事件?根据材料五指出导致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6)纵观大国崛起和衰落的历程,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什么借鉴意义?
2024-06-11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辽阳市第一中学第二次中考模拟历史试卷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