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日本明治维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22 道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世界史 ·近代史编》中写道,1880年以前,日本政府主要采用国有企业主导和“示范”的工业化方针,引进西方的科技成就与设备,供私人资本主义企业仿效。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大化改新促进国家发展B.日本运用国家力量发展资本主义
C.明治维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D.日本改革保留封建残余
2024-06-14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长沙雅礼教育集团中考三模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A 俄国创办新式常备军

农奴固定在土地上使工业中的劳动力供应无法满足,对农奴的超经济剥削使国内市场因购买力低下而难以扩大。同时,俄国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农民反抗农奴制的暴动频繁发生。因此,废除农奴制提到了沙皇政府的议事日程。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改革是俄国在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前进的第一步。

——摘编自孙国军《试论俄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1)图A场景出现与俄国的哪一次改革有关?依据材料一,概括俄国进行“废除农奴制的改革”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改革的历史影响。

材料二

图B德川幕府统治后期农民起义统计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广泛地摄取和吸收西方先进资本主义的文物制度、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并通过大办近代教育来消化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一旦为日本民族和人民所掌握,便变成了巨大的物质生产力,成为使日本资本主义经济长期不断高速度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摘编自万峰《日本近代史》

(2)为应对图B危机,日本于哪一年开始施行改革?依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明治维新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改革的性质。

材料三

图C 1929—1939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统计表(单位:亿美元)

罗斯福新政实行大规模的财政干预。如举办公共工程和紧急救济事业,对银行、工业和农业进行调整。此外,还实行一系列的社会立法。从1933年起,社会保险金、社会福利金以及失业救济金都先后实行……用举办公共工程等种种办法来人为地刺激需求,从而保证较高的就业水平,克服危机的影响。

——摘编自曾醒时《略论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影响》

(3)依据图C,写出1929—1933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骤减的原因。依据材料三,概括罗斯福实施新政的举措。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措施对美国的影响。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34年哪位人物带领墨西哥进行的资产阶级改革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综上所述,请为本题拟定一个主题。(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
2024-06-14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韩城市中考三模历史试卷
3 . 古今中外,改革是国家前进的重要动力,由此也涌现出一大批改革家。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并加以改正。
(1)吴起“少好刑名之学”,在秦国主持变法,提升了秦国的国力。
     )改正:______
(2)北魏苻坚当政时,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他力排众议,大力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
     )改正:______
(3)日本圣德太子推行了“维新运动”,通过“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等使日本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强国。
     )改正:______
(4)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了农奴制的法令。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改正:______
2024-06-14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萧县2024年中考二模考试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1)-初中历史
4 . 城市是国家发展的缩影,更是时代变迁的印记。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国人来说,厦门开埠是被迫而病苦的。同时,开埠又是一种契机。开埠后,福建城市才真正进入近代。外来力量对福建城市经济、社会各方面都起了冲击作用,促发了城市内部的现代化的潜在因素。在外来力量的刺激下,国人自办的工厂、银行等相继出现。只有当社会内部的发展潜力和积极因素被广泛有效地动员起来时,现代化才会有持久而强大的动力。而在1980年之后,厦门也再次因“开放”而迎来了新生。

——摘编自林星《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福建城市现代化研究》

材料二   明治政府以近代化为目标,在成立伊始便将废除封建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权作为首要任务来实施。但是作为后发的现代化国家,在大部分民众尚未有从事近代工商业的自觉、在殖民主义势力甚露尘上、国际局势又非常险恶之际,明治政府自上而下地采取了一系列扶植近代工商业发展的措施,推动了日本近代城市的发展与近代化。

——姚传德《日本近代城市发展研究:1868-1930》

材料三
11-13世纪11和12世纪,贸易的发展使巴黎的城市建设经历了一次复兴。巴黎左岸的知识传统始于12世纪,当时一些教师为了摆脱主教对教育的控制,他们组成教师行会,并在13世纪得到教皇和国王支持,自治权得到保证。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象征着封建专制的堡垒巴士底狱,攻占巴士底狱其实是一个错误,因为当时这里只关押了七名普通的刑事犯人,但在心理和政治上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来7月14日成了法国的国庆日。
1871年1871年3月18日,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推翻了资产阶级反动统治,但两个月后,遭到了资产阶级反动政府血腥镇压。
1919年为了发泄对德国邡积多年的愤滋,特意选择凡尔赛宫镜厅和1月18日作为和会的开幕地,点和时间,并在这里签署了严厉制裁德国的《巴黎和约》。

——整理自郭可《巴黎》

(1)根据材料一,分析福建城市现代化的原因,并谈谈你对“1980年之后,厦门也再次因‘开放’而迎来了新生”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指出日本近代城市发展的特点,并简述明治政府是如何推动日本近代城市的发展。
(3)结合相关史实简述材料三中与巴黎相关的城市记忆对历史产生的影响。
2024-06-14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多校2024年中考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历史试卷(三)
5 . 梦想点亮希望,奋斗成就未来。某校以“梦想之路”为主题设计了以下学习任务,邀请你一起参与完成。
任务一【追求国家富强】
中国近代化探索日本明治维新
·1865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是中国近代早期的大型军事工业之一。·1868年政治上,废藩置县;军事上,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新式军队;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1899张謇在家乡江苏南通创建大生纱厂

(1)为了实现救国梦想,上述人物分别提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2)指出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任务二【期盼世界和平】

1 1914628日,费迪南大公夫妇离开萨拉热窝市政厅

2 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的日本投降仪式

(3)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和平是人类共同的追求。从图1、图2中任选其一,为其写一段文字说明。(要求:写出事件名称及影响)
任务三【实现合作共赢】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只有各国共行天下大道,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繁荣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文明才能交流。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而团结奋斗》(20221016日)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做出了哪些努力?
2024-06-14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丹东市振安区九年级下学期中考学业水平模拟历史试卷
6 . 下图为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人物,三位人物所施行政策的共同点是(     

A.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都是为了维护国家统一
C.都改变了原有的社会制度D.都解放了奴隶或者农奴
2024-06-13更新 | 39次组卷 | 7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过去两个世纪中,美国始终处于美日关系中的主导地位。美、日在一次大战前的100多年的殖民主义时代里,一方面美国侵略日本,而另一方面也给了日本一个学习和仿效的机会,19世纪末的“黑船事件”开启了日本的现代化进程。……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又在东西方冷战因素的作用下得到美国的扶植,美日也化敌为友,日本经济迅速崛起。

——摘编自苗华寿《美日关系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简要阐述美日关系的变化对日本社会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百年间法德历史教科书关于世界大战的叙事变化,是两国从死敌走向全面合作的重要见证。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的历史教科书认为法国的复仇欲望,将欧洲带到了战争边缘。法国人则把战争归咎为“德国确信她自己是受召唤来指导这个世界的”,而要实现这个任务只有通过战争才能实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人们指责中学历史教科书通过美化复仇性质的爱国主义来“煽动仇恨”,教科书改革以形成某种比较统一的欧洲史观为当务之急。

——摘编自工加丰《百年间法德历史教科书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叙事变迁》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次世界大战后法德两国的关系,并分别回答对当时国际局势的影响。
(3)为上述材料拟定一个主题线索。
2024-06-13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合肥市庐阳中学九年级三模历史试卷
8 . 【中外教育】

材料一:在宋朝选官考试中,寒庶之族开始受到真正的重视,科举及第的也越来越多。两宋时期取士范围的扩大,还表现在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员向社会各个阶层的延伸……太宗即位后,即开始着力提高及第士人的社会地位,在帝王的倡导下,朝廷自上而下皆厚待及第士人,由此也使得科举入仕的文臣的地位渐趋隆盛,宋朝的以文治国之策得到彻底贯彻。

——摘编自徐红《宋朝科举制度的改革与社会价值观的演变》

材料二:近代以来,日本“明治政府”在教育上举措颇多。他们积极地发展近代义务教育。将全国划分为8个大学区,各设1所大学,下设32个中学区,各有一所中学,每一个中学区下设210个小学区,每一个小学区设8所小学。学校除了教授各类社会与自然科学知识外,还向学生灌输忠君爱国的思想此外还向英、美、法、德等先进国家派出留学生。

——摘编自《一本书读懂日本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宋朝选官考试”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回答导致出现这些变化的宋朝治国政策。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日本政府“在教育上举措”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些“举措”带来的影响。
2024-06-13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 湖北省领航学校联盟2024年6月适应性考试 文综试卷-初中历史
9 . 教育对国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国家的教育都在探索中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新式学堂(部分)课程开设情况表

学堂开设课程
京师同文馆数理启蒙、几何原本、微分积分、万国公法、练习译书等
福州船政学堂英语、地理、代数、几何、航海天文学、船舶驾驶术等
天津电报学堂电磁学、电测试、材料学、电报地理学、电报实习等

——摘编自章开沅等主编《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二:19世纪以后……欧美主要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19世纪初,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1802年,法国通过法律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1870年以后,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日本早在1871年就成立了文部省,着手近代教育改革。1872年,明治政府颁布了《学制令》,这个学制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个教育制度,其提出的“全民教育”是当时日本教育的基本方针,之后陆续发布《教育令》和《帝国大学令》,奠定了近代学制。义务教育的实行使教育迅速得以普及,到1907年基本上普及了六年义务教育,儿童入学率达到97%。

——摘编自沈红梅、朴凤玉《日本三次教育改革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这些新式学堂课程设置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美主要国家推广大众教育的主要目的,并简述大众教育的发展对西方国家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着手近代教育改革的背景及该改革影响最深远的措施。
2024-06-13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等2县联考2024年中考学业水平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不到半个世纪,日本已同美国一样,显示出西欧类型的“经济上的(资本主义的高度的特别迅速的发展)、政治上的(代议制度)、文化上和民族上的”“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全部基本特征”,并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强国”。材料强调了明治维新(     
A.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B.使本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C.确立了日本政治大国地位
D.使本国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