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的建设成就与体制弊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41 道试题
1 . 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李老师以“劳动创造价值”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一起参与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 【见证劳动凝聚智慧】

材料一:

任务二 【阐释劳动创造价值】

材料二:马克思说:   “自然界没有制造出任何机器,没有制造出蒸汽机、机车、铁路、电报等。它们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变成了人类意志驾驭自然的器官……”

——摘编自萧前、李秀林等主编《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材料三: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苏联从诞生伊始就一直处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包围之中,到了20世纪30年代,苏联国内外形势日趋严峻,高速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快速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就显得尤为必要。在这种背景下,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斯达汉诺夫运动于 1935年在苏联国内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摘编自田雨《斯达汉诺夫运动:基于政治动员视角的分析》

任务三 【认识劳动开创时代】

材料四:

(1)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分别简述材料一两个工程的历史作用,并归纳它们成功修建的共同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马克思对劳动的认识,并结合画线的关键词任举一例进行说明。
(3)据材料三简述苏联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原因,这一时期苏联在经济上还采取了哪些举措?
(4)中国人民用辛勤的劳动不断书写新篇章。请根据材料四图片反映的史实,以“劳动开创新时代”为题,写一篇70字左右的小短文。
2 . “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建成6000多个大企业,建立了拖拉机、汽车、飞机制造以及化工、电力等部门,修建了几千千米铁路,兴建了钢铁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这些成就反映了苏联(     
A.商品经济繁荣B.工农业协调发展C.国际地位提高D.工业化发展迅速
7日内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聊城市运河教育联合体九年级中考二模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3 . 阅读对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刺激了棉纺织生产方式的;放进和新技术的发明。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图A                                                                         图B

材料二   1929年发端于美圆的经济危机,从美国迅速芰延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不仅给美图和世界经济造成重大损失,而且还重塑了一战后的世界格局。资本主义国家发生分裂,改变了一战后以战胜国和战败国来划分的格局,开始以民主和极权来区分不同的国家,而社会主义苏联经济在大危机中风景这边独好,经济实力得到了提升。

——摘编自曹广金《论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苏美关系的彰响》

(1)依据材料一图A,归纳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观察图B,指出美国人口呈现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趋势对美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①罗斯福于哪一年就任美国总统?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史事说明经济大危机“重塑了一战后的世界格局”。并指出罗斯福新政的局限性。
②俄国十月革命发生于哪一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社会主义苏联经济在大危机中风景这边独好”的表现。并谈谈你对苏联模式的看法。
(3)指出二战后日本和西欧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综上所述,在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全球化趋势下,谈谈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更好地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九年级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
4 . 改革是一个国家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强国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治维新是作为近代日本起点的一大变革。或许我们也可以说,它是世界后发国家近代化改革的亚洲形态。

——[日]吉村武彦、吉田孝等著《岩波日本史》

材料二

A

罗斯福新政

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业进行整顿;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政府推行“以工代赈”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   站在20世纪70年代末的起点上,谁也没有也不可能预料中国的改革能走这么远。从这里开始,逐步放弃从苏联接受过来的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从单一公有制转向多种所有制并存,从封闭式现代化转向开放式现代化的新模式。

——萧冬连《筚路维艰: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明治维新是作为近代日本起点的一大变革。”同时期“世界后发国家近代化改革”在欧洲的体现是什么?
(2)材料二中A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归纳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3)材料三中“中国的改革”起点是哪次会议?举一例论证中国由“封闭式现代化转向开放式现代化”。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改革成功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九年级毕业会考模拟历史试题(四)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初期,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马克思主义者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俄国化。列宁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抓住当时的时代特征并结合俄国特殊的历史条件,积极探索俄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在他的指导下,落后的俄国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而国内战争结束后,列宁在1921年适时提出了从“战时共产主义”转向“新经济政策”的策略。

——摘编自《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经验》

材料二:毛泽东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对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如何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三个基本问题进行了艰辛探索和系统回答,以创造性的内容为马克思主义宝库添了新的财富,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历史启示作用。

——摘编自《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基本问题的探索和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列宁在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重大贡献的主要原因。
(2)针对材料二中的“三个基本问题”毛泽东都进行了“艰辛探索和系统回答”,并取得了重大成就。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取得的重大成就各有哪些。
(3)综合以上材料、问题及所学知识,归纳列宁和毛泽东作为伟大领袖具有的相同品质有哪些。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十八中学九年级中考三模文综试卷-初中历史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全球化的早期阶段,一度形成了由资本主义的一元化主宰全球化的局面……但进入20世纪,这种一元化的局面逐步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加入全球化,对现行的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经济政治体系造成了剧烈的冲击和破坏……为冲击和限制从根本上有利于西方资本和发达国家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奠定了力量基础。……世界经济的增长由以欧洲为中心、以少数西方国家为中心,逐渐发展为世界经济增长中心的多元化。

---摘编自杨丽红,经济全球化与世界政治版图的变迁》

材料三   在即将过去的这个世纪里,俄罗斯有四分之三的时间是在为共产主义原理而奋斗的标志下生活的。看不到这一点,甚至否定这一时期(20世纪30年代)不容置疑的成就就是错误的。

——摘编自《千年之交的俄罗斯》

随着20世纪50年代后监督制度的不断缺失,苏联出现了这样一些现象:赫鲁晓夫集党政大权于一身,不经过集体讨论,就擅自决定重大事项……勃列日涅夫成为第一书记后,同样注重专权,他上台后曾自我得意地对身边人说过:“我就是沙皇。”

——摘编自《苏共党内监督机制缺失的严重后果及现实启迪》

(1)依据材料一图A,结合所学,指出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的重大变化。归纳图B中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欧洲工业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世界经济增长中心的新变化以及其出现的原因,并结合所学,分析“新变化”产生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20世纪30年代)不容置疑的成就”有哪些?依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50年代后,导致苏联出现一系列政治“现象”的直接原因。并指出这些“现象”最终带来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4)“党的十九大以来,国际关系分化组合更趋复杂,中国坚定地站在历史前进的正确一边。”结合所学,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列举中国“站在历史前进的正确一边”的具体做法。
7 . 土地是民生的坚持,土地关系的变化影响着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晚期,西欧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了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全球通史》

材料二   列宁《论粮食税》:“1921年春天的政治形势,要求必须立刻采取迅速的、最坚决的办法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应该从农民方面开始。”

材料三   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块份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1861年俄国农奴制法令

凡年满21岁,没有参加过叛乱,而且获得土地是以垦殖为目的的美国公民,只要交纳10美元登记费,就可以在美国西部得到一块不超过160英亩的土地。登记人连续耕种5年后,就可以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

——美国《宅地法》

(1)材料一中,西欧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指的是什么?如何理解“开始改变欧洲的整体面貌”?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苏俄开始实行什么政策?政策的特点是什么?对苏俄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比较两项法令的异同。
8 . 重大工程建设彰显国家力量,见证文明进步。某小组对世界著名建筑工程进行了探究性学习。请你完成下面学习任务。
任务一【认识古代欧洲建筑】

材料一

                              

任务二【赏析中国建筑特质】

材料二

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之一。

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总计长度达50000多千米,被称之为“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

任务三【归纳大国工程之同】

材料三:1933年成立的田纳西流域工程管理局,利用美国政府提供的投资,招收大批失业工人,兴建水坝、水电站,发展航运,结果建成了大型的水电站和完整的航运系统,促进了这一地区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田纳西工程》

第聂伯河水电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1927年至1939年建设,由美国工程师援助建设。其电力直接供应新建的扎波罗热钢铁联合企业,该电站是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标志。

——《沧桑80年:第聂伯河水电站的战争与和平》

(1)历史研究的史料类型包括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口述史料等。据此指出材料一中图一、图二所属的史料类型。请任选其一,说明其蕴含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故宫和长城的建筑特点,并指出这一特点的形成与实行哪一重要政治制度相关?
(3)根据材料三,归纳田纳西水利工程和第聂伯河水电站的相同之处。
7日内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西省吉安市十校联盟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9 . 1925年,苏联政府仿照西方建立多个科学研究所。1929年起,苏联逐渐建立起计划科技创新体系,大量增加研究机构、科研人员数量,提升科研经费。这些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A.加快实现工业化B.提升军事实力
C.推进农业集体化D.发展现代教育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A马克思墓碑

巴黎公社诞生后,立即着手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设新型政权,改善劳动人民生活状况等等,进行了工人阶级执政的伟大尝试,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用无产阶级专政代替了资产阶级专政……公社虽然失败了,但为后来的工人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历史经验,马克思、恩格斯也在总结公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自己的学说。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图A墓志铭上刻有“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结合所学知识,用一例史实说明马克思何以“改变世界”。依据材料一,概括巴黎公社运动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势力范围和争夺世界霸权而展开激烈的斗争,最后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在大战的过程中,俄国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它存在的69年中,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两方面都有了不起的建树,而打败法西斯德国也是它对全人类做出的一大贡献。苏联的解体只能说明在社会经济落后的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特别困难,必须找到正确的道路并不断进行改革,才能最后成功。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上卷)》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俄国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原因。俄国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进行巩固政权的措施有哪些?
(3)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20世纪30年代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的探索史实,并分别指出其影响。
(4)指出带领古巴人民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领导者。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得出的认识。
7日内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榆林市华栋中学九年级历史下学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