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的建设成就与体制弊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1 道试题
1 . 创新是引领民族进步、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潮流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4、15世纪,资本主义已经出现在意大利沿海城市,到16世纪又陆续出现在西欧其他国家。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为此,他们便不得不借用作为基督教神学的对立物的、富有生活气息的、世俗的古典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新兴的资产阶级就是在这个人生观的指引下开拓和发展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1500年前后完成的地理大发现,就是这种人文主义精神的外在表现。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出现在意大利的原因,并简述文艺复兴与地理大发现(新航路开辟)的内在联系。

材料二   1921年3月,苏俄政府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同时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

1929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1040亿美元,到1932年只剩下580亿美元了,美国损失了一半的财富……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政”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2)根据材料二,分别说明这两次政策调整是如何缓解本国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

材料三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首次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概念,并指出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202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概念的重要论述,深刻地揭示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党和国家经济工作大局中的重要性,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推动生产力的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遵循和实践指引。

——摘编自涂良川、张宝翠《新质生产力对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概念的守正创新》

(3)根据材料三,分析“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概念提出的历史背景,并概括其带来的现实意义。
7日内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临汾市浮山县多校中考第三次模拟历史试卷
2 . 国家的崛起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见证了世界历史的走向。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各种硬件和软件来看,英国是世界上最不具备崛起条件的国家之一……但就是这样一个国家,近代却从欧洲边缘的弱国变成欧洲强国,再从众多欧洲强国中脱颖而出,称霸世界长达100多年,成就了迄今任何国家都没有超过的伟业。英国这样一个弱小国家的崛起,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大战略与英国近代崛起》

材料二   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力量是军事实力的后盾。大国兴起,起于经济和科技发达,以及随之而来的军事强盛和对外征战扩张。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在全球实力对比所发生的一切变化中,对未来最富有决定性作用的是美国的崛起。

——《大国兴衰》

材料三   苏联的工业产量在世界工业总量中的比重由1929年的3.7%和1913年沙皇俄国的2.6%攀升到 1937年的13.7%。例如发电量, 苏联就由世界第十五位一跃上升至世界第三位。在机器制造业、拖拉机、卡车,还有其他生产行业方面,苏联的产量也位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政治动员议题的建构、实施及效果评价:对斯达汉诺夫运动的考察》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英国是如何“从众多欧洲强国中脱颖而出”的。
(2)根据材料二,分析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美国崛起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是如何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的。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推动国家崛起的因素。
7日内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多校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921年,美国商人哈默来到莫斯科,列宁与之交谈:“你们可以在这儿找到原料和销售机器的市场,以后还可以在这里推销工业产品,而我们需要你们的技术和方法。”苏联政府颁布的与此内容相契合的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D.农业集体化
7日内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多校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历史试卷
4 . 改革和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孝公即位以后,深感“诸侯卑秦,丑莫大焉”。为了走出内乱的阴影,与三晋抗衡,在当时激烈的争霸斗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保全自身,扩充势力,变法图强成为初登大位又胸怀大志的秦孝公的必然的选择。秦孝公即位后,发布“求贤令”,商鞅携李悝的《法经》入秦,商鞅变法最重要的人物登场。

——摘编自徐秀梅赵金科《商鞅变法的历史评析及现实反思》

材料二   以列宁为首的俄共(布)认识到“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说明我们错了。”新经济政策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台的,允许国家所有制之外的所有制、国家计划之外的市场机制在国家调控下、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并发挥作用,是新经济政策的基本内容。

——王中汝《从新经济政策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观念的百年嬗变》

当经济持续衰退的时候,对经济解药的渴求也更为强烈,罗斯福的“新政”应运而生。放弃金本位、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炉边谈话”增强公众信心……罗斯福政策的效采是显著的,美国银行业迅速得到了恢复,不到一周时间,3/4的银行陆续恢复营业,银行危机基本在8天之内克服。

——摘编自靳万莹《从经济学的角度解释美国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不断根据形势变化和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要求,适时调整、改革和完善农村土地政策,从初期的“农民个体所有、家庭自主经营”到农业合作化时期的“劳动群众集体所有、集体统一经营”,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两权分离”到新时代的“三权分置”。农村土地政策的适时调整与改革适应了农村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推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确保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刘雅静《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政策的演进及基本经验》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孝公发布“求贤令”的目的,并结合商鞅变法的相关举措说明如何实现这一目的。
(2)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比较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共同之处。
(3)根据材料三,简述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适时调整与改革”所产生的影响。
(4)综上所述,归纳改革取得重大成就的共同因素。
7日内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长治市多校九年级历史下学期中考模拟试题(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工业革命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也促进了世界形势的变化。李华老师以“工业革命影响下的世界”为主题设计了大单元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   【观察历史场景—了解社会变革】

(1)下面两组图片分别反映了工业革命后新能源和新制度的出现。概括第一组图片中工业革命带来的变化,并简述第二组图片中新制度出现的意义。

任务二   【走近历史人物——汲取思想智慧】

(2)工业革命在改变世界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社会矛盾,新思潮随之诞生,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创新。请根据下面人物名片,结合史实说明新思潮传入俄国和中国后产生的影响。
人物:马克思

身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开创者
主要事迹: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被认为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任务三   【撰写历史短文——理解近代潮流】

(3)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围绕工业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时间事件
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开始
1825蒸汽机车正式试车
19世纪中期印度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18611865美国南北战争
1868日本开始明治维新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9世纪80年代制造出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1894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1900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世纪末20世纪初殖民地被瓜分完毕,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2024-05-27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黄金卷04-【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卷(山西专用)
6 . 绘画与历史。根据下面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根据材料,指出下面两幅画作人物形象的不同。说明造成差异的原因。

(2)写出20世纪30年代中国木刻版画肩负起巨大历史使命的背景。指出下面版画所起到的作用。

(3)说出图3、图4分别反映的历史现象。并说明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

3   苏联宣传画“通过我们的劳动,我们将完成5年计划,建造庞大的工厂”图4   20世纪50年代中期绘制的宣传画

2024-05-27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黄金卷02-【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卷(山西专用)
2024九年级下·山西·专题练习
7 . 工业化是一个国家的强国之路,也体现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俄国(1913年)和苏联(1937年)工业总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比重

——《世界历史地图册》中国地图出版社

材料二   新中国建立了一个集中统一、比较高效的中央政府,并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具有很强的组织动员能力;有苏联对我国的“一五”计划建设提供全面的经济技术援助,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没有过的。“一五”期间工业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旧中国的100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逐步有所提高。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材料三

项目19782018
国内生产总值3654亿元91298.1亿元
人均国民收入190美元4073.43美元
经济总量世界排位102
人均寿命67.7777
普通高等学校数5982663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部分)

(1)根据材料一指出俄国(1913年)到苏联(1937年)时期工业总产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变化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和表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
2024-05-27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黄金卷03-【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卷(山西专用)
8 . 现代化进程是人类历史上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近代以来中国从模仿到创新,逐步走出了一条富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化之路。王老师围绕“中国近现代探索的道路”设计了大单元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 【梳理线索——回望探索之路】
(1)根据“晚清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这一大单元主题结构示意图,简述①②③处史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为④处内容归纳一个主题。

任务二 【释读地图——重温革命之路】
(2)根据图一、图二信息,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史实,简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从模仿到创新的探索历程。

任务三   【提炼观点——感悟复兴之路】
从下图中选择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

2024-05-26更新 | 8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9 . 创新引领未来,推动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边界红旗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所以我们始终认为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创造和扩大,是十分必要和十分正确的。

——摘编自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南方谈话

材料二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障社会有宽松平和的环境,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英国人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重大创新,使后来西方各国在步入民主政治的行列之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英国为榜样。

——唐晋主编《大国崛起》

材料三   列宁正是通过新经济政策探索出一条适合俄国国情的特殊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他在1922年初写道:“新经济政策并不改变工人国家的实质,然而却根本改变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和形式。”……新经济政策实施后不久,就取得许多令人注目的成就,列宁满怀信心地认为,只要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将会变成社会主义的俄国”。

——摘编自周尚文等《苏联兴亡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毛泽东和邓小平的观点。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人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合适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并对其进行评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国新经济政策在社会主义建设方法和形式上的创新,并简要回答其影响。
2024-05-23更新 | 3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右玉教育集团初中部九年级模考三模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10 . 大国的兴衰更替,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阅读下列材料,结合质学知识问题问题。

材料一    1928年,苏联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农业方面,五年计划要求土地集体化,但农业集体化的产量是非常令人失望的,这是因为、苏联政府对发展工业更感兴趣,因而使农业处于挨饿的状态。不过,苏联农业的主要因难还是来自莫斯科的极度控制。与农场不同,计划经济下的大多数工厂主要归政府所有,由政府经营。到一五计划结束时,苏联的工业产量已上升到世界第二位。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是沿着一条独特的道路,引导中国革命走向复兴并还步赢得胜利的。这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 毛泽东作出了最卓越的贡献。

——摘自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员《中国共产党简史》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造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告

材料三   多极化显出现加速形成的趋势,但毕竟还未正式形成。世界主要大国仍在进行深层次的战略调整,大国之间的力量中比及相互关系还未完全定位,多极化格局形成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变数,因为未来多级化格局是否就是五大力量中心或五极,尚需继续观察,不过,多疑化作为一种历史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摘编自陈思,杜正艾《两霸争雄:美苏冷战及后冷战时代》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联“一五计划”的特点,并简述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别举例说明两个“革命”的不同内涵。
(3)根据材料三,简述多极化加速形成的主要原因。如何理解“多极化作为一种历史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2024-05-22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 2024年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九年级历史下学期中考模拟试卷(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