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98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经济危机之下,一条香烟几乎等于德国工人一个月的工资,西柏林工人清除马路上的瓦砾,一天所得,还买不到半支香烟……德国统治阶级忙于转嫁经济危机,人民群众更苦不堪言,对政府的不满和反抗有增无减……美国认为必须加快对经济体制的调整……抉择的不同,使两个国家走向了不同的命运。

——摘编自杜正艾、陈思《两霸争雄:美苏冷战及后冷战时代》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确定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2024-05-28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2 . 历史发展中的危机,是险境也是机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40年的革命和1789年的革命……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它们不是社会中某一阶级对旧政治制度的胜利,它们宣告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面对历史发展的潮流,日本与俄国都出现了社会危机。

材料三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使资本主义国家产生的恐慌从一国蔓延到另一国……法国和英国都显得犹豫不决,不能也不愿采取激烈的政府手段去恢复经济。而德国……美国却对危机作出了更积极的回应。

——摘编自【美】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从史前到21世纪全球文明的互动》

材料四   人类只有一个家园,没有哪个国家能独立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40年的革命和1789年的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并指出“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2)针对材料二中的图1所反映的现象,有日本学者将其称为“几艘蒸汽船,惊破太平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俄国政府为解决图2所反映事件的危机而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补充材料中的“德国……”省略号处的内容。美国作出的更积极的回应有何特点?
(4)根据材料四呈现的生态与人口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各国应该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
2024-05-28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3 .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确定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材料   经济危机之下,一条香烟几乎等于德国工人一个月的工资,西柏林工人清除马路上的瓦砾,一天所得,还买不到半支香烟……德国统治阶级忙于转嫁经济危机,人民群众更苦不堪言,对政府的不满和反抗有增无减……美国认为必须加快对经济体制的调整……抉择的不同,使两个国家走向了不同的命运。

——摘编自杜正艾、陈思《两霸争雄:美苏冷战及后冷战时代》

2024-05-27更新 | 25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4 . 历史漫画是历史信息直观形象的表达。对下列漫画解读最准确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B.纳粹德国正对外疯狂扩张
C.二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D.欧洲正在加快一体化进程
2024-05-25更新 | 2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九年级历史试卷
5 . 人才流动与科学发展密切相关。近代以来,世界科学中心发生了多次转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20世纪初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

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中心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
时间154016201660184018401910

注:1871年,四分五裂的德国完成统一、这为它后来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潘教峰《钻石模型——解读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更替》及汤浅光朝、赵红州等学者的研究成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与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相关的历史事件。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从欧洲出逃的科学家(部分)

科学家类别故乡成就
奥托勒维生物学家德国诺贝尔奖得主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物理学家德国诺贝尔奖得主
卡尔·科里夫妇生物学家捷克斯洛伐克诺贝尔奖得主
约翰·冯·诺伊曼数学家匈牙利计算机之父
艾尔温·薛定谔物理学家奥地利诺贝尔奖得主

——摘编自张津瑞、林广《地图上的美国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科学家逃离欧洲的原因。上表中的多位科学家都获得过诺贝尔奖,请你简要介绍该奖项的创立者(语句表述通顺完整,须包含“研究领域”“发明成果”两个方面)。

材料三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处于欧洲战争前沿的英国只在与战争紧密相关的武器研制领域、医学领域,才向高水平的流亡科学家们立即提供了继续他们职业生涯的机会。传统的移民国家美国,不仅远离战场,而且本身就是一个文化包容性较强的自由竞争的社会。当时又处于科学、教育和文化发展的上升期,因而往往能为流亡科学家提供施展才能的广阔天地。而大西洋彼岸的其他国家(如加拿大),尽管也有移民传统,但当时只愿接收农场、森林、矿山和血汗工厂所需要的廉价劳动力,而不是知识精英。因此,美国能够对那些已经流亡到英国等国的知识难民产生出越来越强烈的吸引力。

——整理自李工真《世界科技中心的洲际转移》

(3)根据材料三、指出美国为什么对“知识难民”产生强烈的吸引力?综上所述,在人才流动上,值得中国借鉴的主要经验有哪些?
2024-05-25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天津市红桥区中考二模历史试卷
6 . 20世纪上半叶,国际社会动荡不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塞尔维亚的背后是俄国,而俄国的背后则是法国和英国。同样,奥匈帝国也有德国支持,理论上还有意大利支持。这样一来,民族自决与相互冲突的联盟体系的结合遂使欧洲陷入大屠杀当中。

材料二 经济大危机下的资本主义国家知识结构图。

材料三 法西斯……,激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以后又有21个国家在宣言上签字。

(1)材料一中“欧洲陷入大屠杀”是指哪一场战争?
(2)请将材料二中的①②处内容补充完整。并根据材料二,回答德国、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产生的共同影响。
(3)材料三中《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什么?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战场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世界大战的爆发?
7 . 1933年,德国先后退出世界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1935年德国重新实现义务兵役制;1936年,德军进驻莱茵非军事区。德国这一系列举动在为哪场战争作准备(     
A.朝鲜战争B.第一次世界大战C.越南战争D.第二次世界大战
2024-05-22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黄河大合唱》以气势磅礴的旋律和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鼓舞中华儿女奔赴前线,奋勇杀敌。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席卷了每一个强国,事实上除了西班牙、荷兰、北欧三国以及瑞士之外,全欧洲都加入了这场战争。……加拿大部队到法国作战;澳大利亚、新西兰人则跑到爱琴海的一个半岛上……美国印第安人被派到欧洲、中东;中国劳工来到西方;非洲人则成为法国部队的一员。

——英霍姆斯鲍姆《极端的年代》

材料三   三国并承允如果三缔约国中之一受到目前不在欧洲战争或中日冲突中的一国攻击时,应以一切政治经济和军事手段相援助。

——《三国轴心协定》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战役是什么?请你为同学们再推荐一首抗日歌曲(写出歌曲名称)。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爆发的根源是什么?战后的巴黎和会构建起的国际秩序是什么,有何危机?
(3)材料三表明此时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是什么?面对威胁最终我们是如何应对并成为取得胜利的关键?
(4)二战后,本应该享受和平的世界又被美苏主导的战争阴霾笼罩的标志是?
2024-05-18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四川省攀枝花市西区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9 .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下列表述中,时间和空间要素完整的是(     
A.1930年,甘地再次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B.在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苏联开展了消灭富农运动
C.1940年9月,三国在柏林签署了《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
D.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开始
2024-05-17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重庆市永川区九年级历史下学期中考一模试题
10 . 历史上的一切事物、现象、过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善用联系法学习历史是一种好习 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如果把上述材料反映的史事组合为一个学习单元,该单元的主题是什么?
(2)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一战后世界发生的深刻变化。(至少两点)
(3)不同类型的史料研究价值不同。上述史料中,选择价值较高的一例,结合史料的来源、 类型和反映的内容说明其史料价值。
2024-05-17更新 | 14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