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的特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自古以来,有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描写植物:①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资料二:草丛底下的鼠妇被碰到后,缩成了小球。
资料三:一颗松树种子发育成了一颗高大的松树,并结出了许多松子。
(1)诗句①体现了草与豆苗的关系是_________;诗句②反映了_________(非生物因素)对植物的影响。
(2)资料二中体现生物具有的生物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
(3)资料三中体现生物具有的生物特征是生长和_________
2023-03-3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2 . 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生命的奇迹〉纪录片》:一粒松树种子能发育成一棵高大的松树,并结出许多松子;鲸鱼生活在海洋中,需要时常浮出水面进行换气;若触碰到含羞草的小叶,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
资料二:七目嶂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五华县的西部,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珍稀动植物。据调查,已发现维管束植物191科601属1055种,其中蕨类植物有33科50属72种,裸子植物有6科7属9种,被子植物有152科544属974种;主要标志植物为桫椤群落,在国内是相当罕见的。
(1)材料一中,一粒松树种子能长成一棵高大的松树,体现了生物_________的特征;并结出许多松子,体现了生物_________的特征;鲸鱼生活在海洋中,需要时常浮出水面进行换气,体现了生物_________的特征;触碰到含羞草的小叶,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体现了生物_________的特征。
(2)材料二中,从生态系统类型来看七目嶂省级自然保护区属于_________生态系统;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_;影响保护区内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的因素叫做_________;夏天一进入保护区,会觉得空气清爽宜人,这离不开区内植物的__________________两种生理作用;生物小组的同学在攀登主峰七目嶂过程中发现,山下的杜鹃花竞相绽放,而山上的杜鹃花才刚刚冒出花芽,造成这种现象的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_
2023-03-19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3 . 资料分析
“桃”资料卡
①“桃红又是一年春”,“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我国自古以来就用桃花盛开来象征春天的到来,桃还有“大展鸿途(红桃)”之寓意。
②桃花单生,花开先于叶,盛开于枝头,娇艳动人。花色有白、粉红、深红、红白相间等色。开花时节,有许多蜜蜂围着盛开的花朵飞舞。
③桃花由花托、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等部分组成。在花瓣的内侧有许多能产生花粉的雄蕊,雄蕊由花丝和花药两部分构成;在花的中心位置有雌蕊,它由柱头、花柱和子房构成。桃花经历了一系列重要变化后,会形成桃的果实和种子。
分析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桃花的主要结构是____________。开花时节,许多蜜蜂围着盛开的桃花飞舞,帮助桃花完成______
(2)花粉萌发后,胚珠里的______与来自花粉管中的一个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这个过程称为______。受精卵会发育成____________发育成种子。
(3)开花季节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常会造成桃树减产,原因是______
(4)桃花颜色多样,是由于细胞中的______(填细胞结构)中含有多种色素。桃花竞相开放并结成桃子,这体现的生物特征是______
2023-03-05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隆江镇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衣藻等单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细胞即可完成所有生命活动,如获取营养、排出废物、繁殖后代等。但同时也面临一个巨大的矛盾——生殖和运动之间的矛盾。例如它们正在分裂时,天敌来了,怎么逃跑?
多细胞生物很容易将这个矛盾化解。团藻只有两种不同的细胞,一种体型小,长着鞭毛的体细胞,主要负责运动,另一种是个头大,无鞭毛主要负责繁殖的生殖细胞。这样一来,生殖和运动这两个机能就不需要不断地暂停和切换了。
细胞的分工是生命演化历程中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分工让生命爆发出了缤纷的多样性。
细胞分工带来了很多优势,比如人体的红细胞专门负责运输氧气,而且能力非常强。红细胞就像装满了血红蛋白的大口袋,在发育过程中,把细胞核彻底舍弃掉,腾出更多的空间装血红蛋白。分工还能促进细胞之间的密切协作。例如人体的小肠上皮细胞,单个上皮细胞能力一般但是它们通过紧密连接,像用砖头砌墙一样固定在一起,形成密不透风的小肠壁,小肠上皮细胞间的协作,把吸收营养这个能力发挥到极致。
细胞的分工协作还能产生新功能,它能创造出单个细胞没有的能力。最典型的就是大脑里的将近一千亿个神经细胞,它们紧密缠绕,通过多达一千万亿个连接形成了密如蛛网的系统,它是人类喜怒哀乐、感知思考、学习记忆的根源,如果细胞没有出现分工,生命也就不可能发展出智慧。
人体所有细胞都来源于受精卵,为什么它的后代却呈现如此多的样貌呢?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回答了这个问题。例如,只有在红细胞中,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基因才得以表达;只有在胰岛素细胞中,控制胰岛素合成的基因才得以表达,因此细胞的分工归根结底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总之,“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人类这样智慧生命的出现,要感谢细胞的分工。
(1)根据材料可知,团藻属于生物的原因是______
(2)“人体的小肠上皮细胞,单个上皮细胞能力一般但是它们通过紧密联连接,像用砖头砌墙一样固定在一起,形成密不透风的小肠壁”。由此说明上皮组织的作用之一是______
(3)细胞能够产生新细胞,这是通过______实现的。将小肠上皮细胞、神经细胞等执行“特定任务”的细胞取出来,理论上也可以像受精卵一样,发育为一个完整的生物体,原因是这些细胞内的______与受精卵是相同的。
(4)人体内细胞结构不同,分工明确,这是通过______形成的。
(5)衣藻与被子植物的结构层次相比,缺少____________层次。
(6)红细胞在发育过程中,把细胞核彻底舍弃掉,腾出更多的空间装血红蛋白,体现的生物学观点是______
2023-02-23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5 . 在我区中小学研学活动中,学校组织同学们来到南康家居小镇进行了研学实践活动。同学们通过此次活动,学习和巩固了生物学知识。请回答以下研学片段中蕴藏的生物学知识
片段一:景区内植物繁多,柳树,枇杷树,夹竹桃.....;各种颜色的花争奇斗艳,白的、红的、黄的、粉的......;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景观湖内小鱼儿自由自在地觅食。
(1)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上分析,柳树与小鱼相比,柳树没有___________
(2)蜜蜂在吸食花蜜的同时,身上沾着花粉也有助于植物___________
片段二:景观湖中绿波荡漾,同学们纷纷拿出相机拍照,留下美好的景色。其中有的同学拍摄到了难得一见的白鹭在景观湖中捕鱼的画面。
(3)枇杷是美丽观赏树木和果树,风味鲜美,具有润肺、止咳清热等功效,是___________(“裸子”或“被子”)植物:白鹭捕食小鱼反映了生物的生活___________的特征。
(4)景区内游人如织,休闲自得。爱护花草树木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请你为景区拟一条温馨提示语:___________
2023-02-19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6 . 阅读资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其病原体是一种先前从未在人类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即2019-nCoV。疫情爆发以来席卷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此同时,世界多国都在争分夺秒地研发疫苗。提起疫苗,大家都不陌生,从出生开始,到学龄阶段,再到成年,很多人都接种过多种疫苗。制造疫苗的一种方法是在保持微生物存活的同时使其变弱或衰减。最常见的方法是在人体细胞以外的环境中培养几代病原体,然后选择那些可以在人类细胞中复制但不会致病的突变株,这些冒牌者看起来足够像最初的病毒,于是就能训练免疫系统精确抵御它。减毒疫苗的例子包括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肺结核疫苗。另一种被称为灭活疫苗。它是由整个病毒或细菌经加热或化学物质杀死后制成的,这类灭活疫苗几乎都需要多次注射,因为它们在刺激免疫系统方面不如活体微生物。但是它们出现严重反应的风险较低。灭活疫苗的例子包括小儿麻痹症、狂犬病和甲肝乙肝疫苗。
资料二:接种新冠疫苗,不仅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他人。全社会的疫苗接种率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整个社会的健康度就会增加一分,各种疫情期间的管控措施也会松一分,所有人生活、工作的便利程度也会增加一分,经济复苏的速度就会快一点儿。截至2021年5月23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5亿剂次。
(1)、引起新冠肺炎的病原体——2019-nCoV__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生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2)、阅读资料,新型冠状肺炎、肺结核、小儿麻痹症等都属于__________(选填“传染病”或“遗传病”),接种疫苗属于预防措施中的__________
(3)、阅读资料一,疫苗的常见形式有两种,即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体注射疫苗后,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__________,它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可以促进__________的吞噬作用,清除抗原,这种免疫属于___________免疫。
(4)、筑牢群体免疫屏障,维护群众身体健康,中宣部、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冠疫苗接种海报,请你帮助社区管理员设计一则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2-02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第六中团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阶段三月月考生物试题
7 .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我国唐代的著名诗句,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红杏出墙”现象。
(1)“红杏出墙”是受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从这个生物的生命现象上讲,红杏出墙属于__________
(2)红杏可以由小长到大,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具有能__________的特征。
(3)红杏伸出墙开花结果,果实掉落长出一棵新杏树,这反映了生物能够__________
(4)杏树的种子种下后长出的是杏,而不是桃子,这属于__________现象;但是杏之间也有差别,有大有小,并不是完全相同,这属于__________现象。
(5)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这是由于杏树进行蒸腾作用往空气中散失水分,从而提高大气湿度,这体现了生物能够__________
(6)进入秋季之后,杏树的叶子就开始变黄并慢慢脱落,落叶带走了杏树体内的一部分代谢废物,这体现了生物能够进行__________
(7)从以上杏树反映的各个特征来看,杏树应该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填“生物”或“环境”)部分。地球上有种类繁多的生态系统,它们构成了__________多样性,其中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_
2023-02-0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吴川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学情调研(1)生物试题
8 . 资料分析题:下面是有关珊瑚的介绍,请你阅读后回答问题.
珊瑚虫身体微小,口周围长着许多小触手,用来捕获海洋中的微小生物。它们能吸收海水中的矿物质来建造外壳,以保护身体。珊瑚虫大多群居生活,虫体一代代死去,而它们分泌的外壳却堆积在一起,慢慢形成了千姿百态的珊瑚,进而形成珊瑚礁.珊瑚虫与藻类植物共同生活,这些藻类植物靠珊瑚虫排出的废物生活,同时给珊瑚虫提供氧气。藻类植物需要阳光和温暖的环境才能生存,珊瑚堆积得越高,越有利于藻类的生存。大量珊瑚形成的珊瑚礁和珊瑚岛,给鱼类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1)珊瑚、珊瑚虫、珊瑚礁,谁是生物?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
(2)珊瑚虫一般生活在温暖的浅水区,是因为浅水区有较充足的________,有适宜的________,有利于藻类的生长,从而为珊瑚虫提供更多的________
2023-02-0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9 . 阅读以下资料,请回答有关问题
一片稻田就是一个小小的生态系统,这里有少许杂草与水稻争夺着阳光、养料、水分和空间,蝗虫、三化螟在稆秧上取食,青蛙是忠实的田园卫士,一旦发现害虫,会迅速地将其捕获……
(1)阳光、养料、水分等都能影响水稻的生长,它们属于因素;杂草与水稻争夺阳光、养料、水分等,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着_________关系,青蛙能捕食蝗虫、三化螟等害虫,说明了不同生物之间有_________关系。
(2)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_________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3)水稻收割后,在来年种子晒落中下后不久会长出幼苗,这主要体现了生物能_________的特征。
(4)我们可以把一块稻田称为一个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为生存在该系统中的生物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__等营养物质、适宜的_________和一定_________等优越的生存条件。
(5)稻田里有水稻,杂草,蝗虫,三化螟,青蛙等生物,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多样性。
2023-01-25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新北江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10 . 资料分析:
资料一:蚂蚁和蚜虫,蚜虫会不断取食植物的汁液,因此它的粪便是带甜味的。所以哪里有了蚜虫,蚂蚁就随它赶来,用自己的触角轻轻地在它屁股上一扫,取下蚜虫的粪便即蜜露来享用。蚜虫会在秋末冬初产下卵,蚂蚁怕它们会冻死,通常就把蚜虫和卵搬到自己的窝里过冬。有的时候还会怕它受潮,影响到蚜卵的孵化,在天气晴朗的日子里,蚂蚁还要搬出窝来晒一晒。等到次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小蚜虫孵出了后,蚂蚁就会把它们搬到早发的树木和杂草上,苣荬菜、蒲公英和花椒树的嫩叶上去。
资料二:当土壤水分分布不均匀时,根趋向较湿的地方生长的特性。绝大多数高等植物的根都是正向水性。由于根系吸水,根系附近水分减少,而水在土壤中的移动是缓慢的,所以根从土壤中获得水分主要是通过根系不断生长。根的向水性有助于根系不断占据土壤中较湿的区域。
材料三:孟子《劝学》中说:“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1)材料一中蚂蚁取食蚜虫的粪便即蜜露,这体现生物生活需要______。蚂蚁与蚜虫是______关系。
(2)材料二中植物根的向水性,体现何种生命特征______
(3)材料三中蒙鸠(鸟类)建巢产卵,说明生物能够______
(4)材料三中射干是耐干旱和寒冷植物,可长在高山峭壁间,这说明了生物对环境的______
2023-01-2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