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1 道试题
1 . 研究发现,外界空气进入人体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变化。下图表示某生理反应时,人体呼吸系统部分结构对应该生理反应的相关数据。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进入④内气体的相对湿度与外界空气有明显差异,是由于①、②、③等结构组成的____________,对吸入的空气起到了____________的作用。
(2)由图分析,氧气相对含量减少,是由于氧气能依次通过极薄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入血液,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最终在组织细胞处参与有机物的分解。此外,据图中数据可知④内部结构还具有____________大的特点,也提高了完成上述过程的效率。
(3)肺炎常由病毒、细菌等感染或物理、化学等因素刺微引起,患者的肺部结构受损,常常需要通过雾化进行治疗,参考图中数据,如果需要让吸入的药物更多沉积在肺部,则应将药物颗粒大小控制在____________微米左右。
(4)人体每时每刻都在通过呼吸系统与周围的空气进行气体交换,空气质量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健康。____________是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除此之外,你还有哪些措施可以防治大气污染呢,请至少写出一条:_______________
2022-12-0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地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2 . 请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两个实验的相关问题:

(1)测量胸围差时,软尺的位置会影响胸围的准确度,图1分别表示不同小组测量时软尺的位置,其中胸前、胸后放置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
(2)观察图2胸腔示意图,胸围差是由胸廓横向扩张和收缩引起的,不能反映出图中所示胸腔_____________径的变化,由此可以看出,胸围差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肺功能的强弱。
(3)王华同学想了解和探究他生活的周围的空气质量,采用了实验“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的方法,由于尘埃数太多计数困难,一般采用_____________法进行抽样检测,图3方格中五个取样点的尘埃粒子数分别是10、6、8、9、7,所有方格测得的尘埃粒子数为_____________
(4)计数时,粒子数以小方格边线以内的计数为准,正好在边线上的计数原则是__________。如图4,第1格和第2格中的尘埃粒子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
(5)大气污染物的过度排放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严重伤害,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是_____________
3 . 在我国治蝗历史上,山东省东营市有利用蝗虫天敌—中华雏蜂虻(昆虫,可将卵产于蝗虫卵块中)灭蝗的实例;新疆等地采取牧鸭、牧鸡等方式消灭蝗虫,都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1)在分类上,蝗虫属于______动物,它的身体分部,足和触角都分______。这些特征使它的运动很灵活,活动范围更加广泛。
(2)蝗虫的足和翅都着生在______部,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可有效防止体内水分蒸发,但它不能随虫体的生长而长大,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______现象,这是昆虫生长发育的重要特征。
(3)蝗虫的呼吸器官是______,其他进出蝗虫身体的门户是______
(4)我们国家采取的各种生物防治方法,相对于用农药喷洒毒杀蝗虫的方法,其优点在于______
2022-10-2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泰安第十五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4 . “碳中和”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或生态系统中二氧化碳的收支相抵,即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吸收量相当。生物学习小组搜集了如下两图所示资料。请分析作答。

(1)在图1中,大气中二氧化碳直接来源于_________(填编号)过程;绿色植物通过[       ] _________过程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
(2)图2显示1963-2019年间,无论全球还是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都_________。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大于_________,已经出现超过生物圈碳中和的趋势,从而导致_________增强,全球气候变暖。
(3)我国政府提出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保护生物圆,人人有责,请从以下两方面对自己的日常行为各提一条要求。
Ⅰ.增加二氧化碳吸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减少二氧化碳排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力争碳排放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对世界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我市积极行动,通过建设海洋牧场(如图),“碳”索蓝色增汇,为“碳中和”贡献东营智慧。

(1)海洋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碳吸收能力,能够更有效率地固定、封存和储存大气中二氧化碳,也就是所谓的“蓝碳”。海带属于多细胞藻类,其结构特点是 _____;作为生态系统中的 _____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达到减碳的目的。
(2)分析如图可知,包含贝类的最长一条食物链是 _____;贝类利用 _____构建贝壳,贝壳的主要成分不是有机物,所以基本不会被海洋中的分解者分解,从而 _____(促进/抑制)了碳的循环。
(3)辽阔的海平面能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海洋植物制造每年产氧量的70%,因此,海洋生态系统在维持生物圈中的 _____和水循环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4)“碳中和”的实现与我们每个人的碳足迹密切相关,作为一名中学生,你是怎样响应低碳生活号召的?(写出两条即可) _____
6 .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进和工业化的迅速发展,水体富营养化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水体中氮、磷含量过高。为探索治理河水污染的方法,科研人员将河水引入试验池(池中栽有风车草、美人蕉、凤眼莲、金鱼藻和花叶芦竹等水生植物)进行实验,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水体富营养化,在淡水中形成______;在海水中形成______。这两种现象都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活。
(2)试验池建立一段时间后,科研人员检测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水质。检测结果如图所示,流经试验池后,污水中的总氮、总磷______。可见试验池引入这些水生植物的目的是______,这个事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

(3)为筛选出净水效果最好的水生植物,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1:取同质量的五种植物,分别置于大小、水体配制浓度均相同的水培塑料桶内。
步骤2: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组,20天后测定水体总氮、总磷浓度,计算平均值,结果记录如下:

总参数

初始浓度

凤眼莲

美人蕉

风车草

金鱼藻

花叶芦竹

总氮(mg/L)

8.08

0.3

0.11

1.0

0.9

2.8

总磷(mg/L)

2.83

0.6

0.3

0.7

2.4

1.6


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_。通过分析数据得知,净水效果最好的两种水生植物是______,控制氮、磷进入水生植物体内的细胞结构是______
2022-09-12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五四制)2021-2022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7 . 下图是生态系统中二氧化碳等物质循环的示意图,A、B、C、D代表不同的生物类群,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________(填字母)可代表生产者,可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固定到生态系统中。随着B的捕食过程,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进入其体内并沿着_________流动。
(2)从功能上分析,生物D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____________等微生物。它可以将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____________,促进物质的循环。
(3)图中②代表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随着工业的发展,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来自于图中的_______(填序号)。
8 . 马颊河为德州古九河之一,因马颊河河势上广下窄,状如马颊而得名。对德州市农业生产至关重要。图一是马颊河生态系统周围的食物网简图,据图回答:

(1)马颊河属于淡水生态系统。要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一中的生物种类外还缺少非生物成分和______;伴随着经济发展,过度排放污水,使马颊河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原因是马颊河内的生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简单,生态系统的______能力差。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随着环境的治理,马颊河植物种类予以丰富,有效改善了周边地区的空气质量,这是生物______环境的真实反映。
(3)图一食物网中共有______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食物链中有______个营养级。
(4)图二表示图一食物网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则生物甲有可能对应的是图一食物网中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马颊河水体污染是由于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所致。结合生活实际,试举两例减少或降低上述现象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8-09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模拟生物试题
9 . 阅读材料,根据提供的器材设计探究实验。
酸雨是指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时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在大气中与水结合形成的雨。酸雨中所含的酸性物质主要是硫酸和硝酸。酸雨的pH小于5.6,具有较强的酸性,会影响土壤,破坏土壤肥力,使农田、森林和草地的生产能力下降;也会直接危害植物的叶和芽,严重时使植物枯萎甚至成片死亡。酸雨还会腐蚀金属桥梁、建筑物和户外雕塑。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已成为酸雨多发区。酸雨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已经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
酸雨真的对生物有不利影响吗?在实验室条件下怎样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呢?如下是某小组的探究报告,请完善此报告。
(1)(Ⅰ)提出问题:_________
(Ⅱ)作出假设:模拟酸雨对水稻幼苗叶和芽的生长有伤害作用。
(Ⅲ)实验方案:实验器材:用稀硫酸配制pH分别为3、4、5、6的酸性溶液各1小喷壶、蒸馏水1小喷壶,大型水槽(仿稻田水土),50株生长状况良好且基本相同的同品种水稻幼苗等。(说明:溶液的酸碱度用pH表示,从0~14,ph越大,酸性越小,7为中性。小于7呈酸性,大于7呈减性。)
(Ⅳ)实验步骤:①将50株幼苗等分5组,每组10株,培有在已经编号的水槽中,同置于适宜的环境中。
②每天用喷壶定时对5组水稻幼苗的叶和芽分别喷洒适量且 相等的不同pH的模拟酸雨或蒸馏水。(酸有腐蚀性,操作时注意安全,不要飞溅到身体和农物上。)
③连续7天,每天定时观察、认真记录幼苗生长及伤害情况,7天后的实验结果如下表:

注:“+”表示伤害程度,“+”越多表示伤害程度越大:“0”表示没有伤害。
(2)实验结论:模拟酸雨对水稻幼苗叶和芽的生长有伤害作用,pH在3~7之间,pH越小,伤害程度______
(3)分析讨论:
①实验中要设置E组,其作用是与其他4组形成______
②实验中,每组用10株幼苗,而不是1株,这是为了避免______而产生实验误差,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③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通过______,减少燃烧煤、石油等燃料时污染物的排放。
④请提出一项减少环境污染的措施。_______
10 . 如今温室效应增强,已成为全球努力解决的刻不容缓的问题。倡导低碳生活,减缓全球变暖,是当今社会提倡的生活理念,低碳生活,就是指在生活中要尽量减少能量消耗,减少大气污染,减缓生态恶化。请根据上述资料,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之所以提倡“低碳”理念,主要是近几十年来,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开采和使用,______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打破自然界 ______的平衡,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全球逐渐变暖,最终造成农作物的减产和多种生物的生存危机。
(2)如图所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①】______作用进入植物体内,图中表述碳返回大气中的途径有 ______(填写序号)
(3)根据如图的启示,为了应对温室效应的增强,应 ______(填“增加”或“减缓”)使用煤、石油等化学燃料的燃烧,大力开展 ______(填“毁林开荒”或“植树造林”)活动。
(4)在生活中,除了上述措施外,你还可以为“低碳生活”做哪些事情?______(填写一例即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