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听觉的形成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1 . 读图填空。
             
(1)小刚非常喜欢玩手机游戏,手机上的游戏动画形成小刚的视觉的过程:手机动画发出的光线首先透过[8]和[6],再经过[____]和[14]的折射,在[____]上成像,所成的图像信号由[____]传导到大脑的视觉中枢,形成了视觉。小刚长期玩手机导致眼睛近视,原因是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______(填”大”或”小”)不易恢复原状,小刚需要佩戴______透镜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小刚能听到游戏中打斗的声音,是因为声波振动通过外耳和中耳,最终传到了图中[____],内有对声波敏感的细胞,然后通过听觉神经传导到大脑才产生了听觉。小刚爱晕车,这与他耳内感受头部位置的前庭和[____]有关。突然窗外传来巨大的连续不断的放炮声,小刚两手在玩游戏无法堵耳,为了保护鼓膜,他此时应该______
(2)小刚专心玩游戏时,顽皮的弟弟悄悄用针刺了一下他的手指,他的手立刻缩了回去,手机掉在地上,此时他感觉手指很疼,他非常愤怒,怒斥弟弟。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一个反射弧,那么小刚被刺手指的皮肤对应图二中的[____],图中[4]发出了缩手“命令”,这个命令通过[____]传达给小刚胳膊上的肌肉,肌肉收缩使手缩了回来。[4]同时把这个刺激传导到大脑,于是小刚产生了痛觉。小刚怒斥弟弟时,不知不觉面红耳赤,呼吸加快,这是由于此时图中[17]分泌的______引起的。小刚今年15岁,有一天照镜子突然发现自己开始长胡须,这主要与图中[____]分泌的______有关。小刚个子长得很高,这主要与图中[____]分泌的______有关。
2023-07-14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侯马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期末生物试题
2 . 如图一,5月30日上午9时31分,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三名航天员顺利进入太空。16时29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次载人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今天让我们一起看看宇航员在太空中都经历了什么,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在观看电视直播火箭发射过程中,情绪激动,心跳和呼吸明显加快,这是神经调节和______调节协同作用的结果。
(2)如图二,直播画面切换到发射现场,科学家们欢呼雀跃,听觉感受器______(填图中序号)可以将声音转化为神经冲动传给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从而形成听觉。
(3)如图三是反射弧的基本结构示意图,航天员摸到仪器按键并按下按键这一过程的感受器是______(填图中序号),其神经传导路径是______(按图中序号用“→”连接)。
(4)航天员返回地面后需要做进一步身体检查。医生用针刺航天员的手,航天员立刻将手缩回了,这种反射类型属于______反射。
(5)就餐一段时间后,航天员的血糖浓度持续上升,此时,胰岛释放出______(填激素名称)使血糖浓度下降。
2023-07-14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3 . 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通常情况下,声波通过空气传播和机械振动,传导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但另有一些现象,使人们认识到声波的传导还有其他的方式,比如:当我们吃饼干时,能够听到饼干咔吱咔吱碎裂的声音。这类声音的感知方式是依靠骨传导进行的。
在骨传导过程中,声波不经过空气传导,而是直接带动颅骨产生机械振动,通过人的颅骨、骨迷路、内耳淋巴液的传递,传导至听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再经过听神经传递至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骨传导的方式,能够省去许多声波传递的步骤,因此能在嘈杂的环境中实现清晰的声音还原,且声波也不会因为在空气中扩散而影响到他人。因此人们利用这一原理研制出了骨传导耳机。
但是不论是利用骨传导还是空气传导制作的耳机,最后都是要通过耳蜗中的毛细胞振动才能形成听觉。如果耳机音量过大或使用时间过长,会对毛细胞造成损伤,进而伤害听力。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专家建议:要想减小耳机造成的伤害,最重要还是要掌握“60—60原则”。这个原则是指听音乐时音量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使用耳机的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尤其当你出现短暂性或长期耳鸣后应及时停止佩戴耳机,并及时至正规医院就医,测试听力以便发现隐性听力损失,做到早重视、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1)通常情况下,声波通过外耳道内的空气传播到达中耳,图1中的[a]________能够将声波转化为机械振动。
(2)在骨传导中,声波直接带动______产生机械振动,内耳中的耳蜗将机械振动转化为神经兴奋,沿着______将兴奋最终传递至______,在此产生听觉。
(3)关于骨传导耳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_。
A.在嘈杂的环境中,佩戴骨传导耳机音质更清晰
B.佩戴骨传导耳机,能减少声波扩散对他人的影响
C.骨传导耳机不会引起毛细胞的震动
D.骨传导耳机不引起鼓膜震动
(4)耳机音量过大或使用时间过长,会使毛细胞受损。由图2可知受损的毛细胞表现出___的特点,这种损伤不可逆转,进而影响听力。
   
(5)在耳科门诊患者中,约有20%的听力障碍患者都是大中学生。为了保护听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________
2023-07-10更新 | 182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4 . 耳是人体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结构,青少年要科学用耳、保护听力。

   

(1)在人体结构层次中,耳属于_________,是由多种组织构成。
(2)正常情况下,同学们能够听到眼睛保健操的口令声,并按照口令完成动作。在这个过程中,耳廓收集的“口令”通过外耳道传播到[       ]_________,其产生的机械振动经听小骨传递到[④]_________,最终在_________形成听觉。此时,该区域的躯体运动中枢发出的神经冲动沿着_______________到达相应的骨骼肌,通过骨骼肌的收缩与舒张使得同学们完成“按揉耳垂眼穴、脚趾抓地”等动作。
(3)世界卫生组织2019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约有11亿年轻人因长期佩戴耳机或暴露于噪音环境中而出现无法逆转的听力损失。研究表明,噪音会引起图甲中④处的毛细胞损伤(如图乙所示),从而导致噪声性耳聋,它属于神经性耳聋的一种。下列与此种耳聋类型相同的是_________
a.鼓膜穿孔             b.感冒引起中耳炎             c.听小骨错位             d.听神经发育不良
(4)综合以上信息,写出一条学习生活中能够有效避免噪声性耳聋,保护听力的措施? ____________
2023-07-06更新 | 93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5 . 根据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上世纪七十年代,地球上空飘扬起的《东方红》歌声,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正式起航。此后虽面临着技术封锁,但我国科学家一路砥砺前行,自千禧年后,我国航天技术飞速发展。
资料二:航天员的餐食伴随着人类探索太空不断前进的步伐,从压缩饼干和馒头,逐渐丰富成目前7大类共120多种食物的航天食材。
资料三:下图一是人耳的结构,图二是人体的部分生理过程。

(1)人们能听到《东方红》的歌声,是声波刺激了耳中[ ]_______对声波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向后传递,最终在_______形成了听觉。
(2)航天员在太空也吃上了饺子,而且有猪肉白菜馅、鲅鱼馅和黄花菜馅三种饺子。鳗鱼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经由口进入消化道后,最终在_______内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进而被细胞吸收利用。
(3)如图二所示,当外界气体经由呼吸道进入肺时,此时膈肌_______(填“收缩”或“舒张”),胸廓容积变大。①和②表示肺泡和肺泡外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过程,肺泡与肺泡外毛细血管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说出一条即可)。
(4)如图二所示,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健康人的尿液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这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有关,此过程对应的是图中的______________(填“③”或“④”)
2023-06-29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中考三模生物试题
6 . 小张同学参加中考体育考试时,选择了1000米、引体向上等项目,请据此分析回答问题。
(1)考试当天,他在早餐时吃了一个馒头和一个鸡蛋,食物中的蛋白质在他体内被初步消化的场所是____________
(2)发令枪声引起他的鼓膜振动,此振动刺激了__________________内的听觉感受器,再将信息传递至大脑形成听觉,他就迅速起跑。
(3)在奔跑中,他的呼吸频率和心跳加快,吸入的氧气与红细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结合,运输至全身各处;调节呼吸和心跳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__
(4)他在进行引体向上测试时,双臂牵引身体向上运动,此时肱二头肌处于__________________状态;从行为的复杂程度来看,这属于__________________行为。
(5)他在进行跳绳测试时,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__
(6)某位同学在考试前不慎感染了甲流,在家中隔离休养,这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_______________
2023-06-29更新 | 30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甘肃省金昌市生物中考真题
7 . 2022年10月1日女篮世界杯决赛中,中国女篮获得亚军,同时也追平了1994年女篮世锦赛(女篮世界杯前身)历史最佳战绩。篮球比赛的得分与教练的战术布置、运动员之间的配合密不可分,这些都离不开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图甲、乙分别是人耳、眼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暂停时,教练进行战术布置,运动员都侧耳倾听。教练员的声音信息在图甲的______(填序号)中产生神经冲动;赛场上,运动员要“眼观六路”与队员之间完成配合,在看到篮球由远及近向自己传来时,篮球反射的光线最先通过图乙的①______进入人眼。
(2)运动员在比赛时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氧气在人体内的运输依靠______系统。肺循环的起点是______
(3)小辉的父亲是一位篮球迷,下表是他治疗前在医院做的尿常规检查和经过治疗后做的尿常规检查的部分结果(蛋白阳性+表示尿中有大量蛋白质,阴性表示正常;糖尿阳性+表示尿中有大量葡萄糖,阴性表示正常),其它结果正常,据此认为小辉父亲的肾脏的_______等功能恢复正常。比赛进行时,小辉父亲看到中国女篮队员通过精妙配合进球,心情激动,血压升高,该变化是由于______分泌增多导致。

蛋白(

糖尿(

治疗前

阳性(

阳性(

治疗后

阴性(

阴性(

2023-06-03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中考二模生物试题
8 . 2023年全国爱耳日的主题是“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资料显示,全世界约有11亿青年因长时间佩戴耳机而存在噪音性听力损伤(听损)隐患。
   
(1)佩戴耳机听音乐时,声波经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图1中【⑤】_________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兴奋,经听觉神经传导,最终在_________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为了解耳机噪声造成的听损情况,科研团队对某大学312名学生进行了调查,从图2可以看出佩戴_________式耳机占比最多。图3是被调查学生在环境嘈杂时是否提高耳机音量与听损情况的统计,据此研究人员提出“在嘈杂环境中不建议提高耳机音量”的倡议,他们的依据是_________
   
(3)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起始听耳机年龄的人暴露在噪音下引起的听损风险情况,结果如图4。据图可知,起始听耳机年龄约为__________岁时,听损风险开始降为可接受风险。
(4)综合上述结果,请写出一条生活中保护听力的措施:__________
9 . 在牙科、内科等相关治疗过程中,拼放音乐可以缓解疼痛。科研人员以小鼠为实验对象,开展相关研究,寻找声音缓解疼痛的机制。
(1)选生长状况相似的小鼠若干,所有小鼠的后爪都注射某种试剂,使其发炎并产生疼痛。然后将小鼠_____分为甲、乙和丙三组。
(2)如图1所示,每只小鼠均置于金属网上的透明塑料盒中,按以下步骤进行实验。
      
步骤Ⅰ:使用纤维丝刺激小鼠后爪,当其表现出缩爪时,记录此时纤维丝强度。如小鼠无明显的疼痛响应,逐渐增加纤维丝强度,直至出现缩爪。
步骤Ⅱ:甲、乙两组播放声音强度不同的古典音乐,丙组为环境噪音。
步骤Ⅲ:持续播放音乐20分钟,期间每隔10分钟重复步骤Ⅰ,音乐停止后继续以上测试,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①当声波传到小鼠内耳,刺激___________中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并通过神经传递到________的听觉中枢,从而产生听觉。
②本实验中丙组起到_________作用。
③本实验的观察指标为_________
④小鼠缩后爪时使用纤维丝强度越大,说明声音的镇痛效果越________(填“强”或“……”)。
⑤分析实验结果可知,播放_____分贝的音乐可以产生较好的镇痛效果,理由是________
(3)若将古典音乐换为嘈杂音乐,同样按照(2)进行实验,得到的实验结果与图2基本一致,则说明________
(4)基于上述研究,科研人员推测形成听觉和痛觉的反射弧中某些环节互相干扰。为验证该推测,请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思路。________
2023-05-23更新 | 5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北京市丰台区中考一模生物试题
10 . 马路两边已经渐渐挂满了红灯笼,欢声笑语充满房间,年味越来越浓了。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呈现零星散发和局部的确聚集行疫情交织叠加态势,前期发生聚集性疫情的地区防控效果开始显现,正在推进分区分级防控举措,全国疫情总体风险可控。
(1)我们能看到道路两旁张灯结彩,是视觉感受器_______接受了灯笼反射的光线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听到欢声笑语,形成听觉的部位是_________
(2)全国多个省区市企业以提供年夜饭方式用“心”留人,让大家自愿、快乐的留下,让人们在异地他乡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年夜饭中所含的营养物质中,能提供能量的有_______,其中不能提供能量含量很少但不可缺少的是_________。消化系统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
(3)疫情让我们保持空间距离,却又让我们心灵如此的靠近。我们深深吸气,享受此时的快乐,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所处的状态是_________。朋友、亲人关心的话语,默默的鼓励,让我们在疫情期间倍感温暖。听到亲人的话语我们激动,对语言作出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如果过于激动后肾上腺激素增多,引起血压升高等反应,所以人体的生命活动有序进行,是_________共同调节的结果。
2023-05-11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中考二模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