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物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519 道试题
1 . 如图甲是小明和小红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的装置。

(1)老师为实验提供了20℃和60℃的水,为缩短实验时间应选择______℃的水;
(2)加热一段时间后,小红绘制了图乙的温度与时间变化关系图像,图像中由t1~t2呈现的温度变化情况,可知烧杯中水的蒸发在______(填“变快”或“不变”),你认为图像形状形成原因是水的:______(填“质量逐渐变小”或“热量散失在加剧”)。随着加热时间的推移,t0时刻后出现了水温不变的情况,0~t0这段时间与t0时刻后烧杯中的水主要汽化方式 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3)小明正确选择实验装置后,开始进行实验,实验中出现了图甲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说明水______(填“已经”或“尚未”)沸腾;
(4)根据图乙可知t0时刻之后,烧杯中水分子的运动的剧烈程度将______
今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海城市西部集团中考模拟预测物理试题
2 . 在“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

(1)物理实验小组组装的实验器材如图甲所示,组装过程中应先安装___________(选填“酒精灯”或“温度计”);
(2)器材安装完成后,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加热过程中,烧杯中的水里有如图乙所示的气泡冒出,沸腾时的气泡特点是___________(选填“A”或“B”);
(3)在实验过程中记录了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情况,如图丙所示。由图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___
(4)小明和小华两组同学选用的实验装置是相同的,但小华组将初温相同的水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较长,如图丁所示,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5)小明撤去酒精灯,发现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水逐渐停止沸腾,再立即用酒精灯加热,水又开始沸腾了,说明水在沸腾时___________
今日更新 | 251次组卷 | 3卷引用:学易金卷:2024年中考考前押题密卷 物理(辽宁卷)
3 . 某同学在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实验器材有: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烧杯、停表、火柴、温度计、水适量。

(1)若某次测量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底部,此时温度计中液面位置如图所示,则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该测量值比此时水的温度______(选填“高”或“低”);
(2)改正问题后该同学实验观察到第2min水开始沸腾,他判断出水开始沸腾的依据是:______
(3)该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加热时间t/min

0

0.5

1.0

1.5

2.0

2.5

3.0

3.5

温度t/℃

90

94

97

98

99

99

99

99

请在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______
(4)分析图象,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______
4 . 为研究橡皮筋是否也与弹簧有类似的性质,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A、B两根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橡皮筋进行研究,并做成橡皮筋测力计。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图甲所示),记录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大小F和橡皮筋的伸长量Δx,根据多组测量数据画出的图线如图乙所示。

(1)由图像得出结论,在弹性限度内,橡皮筋的弹力跟伸长量成_______
(2)分别用这两根橡皮筋制成测力计,则用橡皮筋_____制成的测力计量程大,橡皮筋_____制成的测力计精确度高(均选填“A”或“B”)。
今日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铁岭县莲花第一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月考物理试题
5 . 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个长方体的重力为800N,底面积为2m2,它对地面的压强是___________Pa,若沿竖直方向切去一半,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今日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铁岭县莲花第一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月考物理试题
6 . 你是否幻想过拥有“身后长眼”的本领,其实一块平面镜就能实现,小明利用平面镜就能实现即使不回头也能看见后面的小伙伴。如图所示,是小明通过平面镜看到小伙伴的部分光路图。请你标出光的传播方向,并用作图的方法确定应怎样放置平面镜。

7 . 某同学在课堂上探究“物体的动能与速度是否有关”,所用的器材有:一个用长木板搭成的斜面、实心铁球、一个木块。各器材的组装示意图如图所示。

(1)该同学每次实验,要将铁球从斜面的______由静止释放,其目的是______
(2)铁球动能的大小是通过______来间接反映的;
(3)实验中,该同学发现铁球很难每次都能正向撞击到木块的中央,从而导致木块旋转或偏移,不能沿着铁球正面撞击的方向运动。于是该同学对实验方案提出了两种改进方法,如图所示。方法一:在原木块的位置上固定一个面积较大的挡板,在挡板前固定一个弹簧;方法二:在挡板前面贴上面积较大的、足够厚的长方体橡皮泥,每次实验后都要换上另一块相同的橡皮泥:

其他同学普遍认为“方法二”要优于“方法一”,请说出两条原因:①______,②______
8 . 将一种具有摩擦起电功能的材料用于制造医学口罩,能更有效的过滤空气中的病毒、细菌和尘埃,这是因为物体带电后具有___________的性质,摩擦起电的两个物体一定带___________种电荷。
今日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本溪市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9 . abc三个轻质小球,a带正电荷,相互作用的情况如图所示,则c______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c球时,二者将互相______

今日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中考适应性考试(对标模拟) 理综物理试题
10 . 课堂上,同学们分组探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选用的实验器材有:光具座、“F”LED发光体、凸透镜(焦距为5.0cm、10.0cm)、光屏和刻度尺。

(1)第一次实验时,甲小组调整LED发光体、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______,如图所示。将发光体固定在光具座的零刻度线上,通过移动______来改变物距;
(2)甲、乙两个实验小组同时进行实验,记录的实验信息和数据如下表:
甲小组

实验次数

焦距

f/cm

物体高度h1/cm

物距u/cm

像的虚实

像的正倒

像的高度h2/cm

1

5.0

12.0

20.0

实像

倒立

4.1

2

25.0

实像

倒立

2.9

3

30.0

实像

倒立

2.3

乙小组

实验次数

焦距f/cm

物体高度h1/cm

物距u/cm

像的虚实

像的正倒

像的高度h2/cm

1

10.0

12.0

25.0

实像

倒立

7.9

2

30.0

实像

倒立

6.1

3

35.0

实像

倒立

4.9

①分析表中信息,甲、乙小组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______的实像;
②甲、乙小组同学共同认为,他们采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得出的结论相同,这样做可以避免实验结论的______
(3)甲、乙小组继续交流,他们发现,进一步分析他们记录的实验信息和数据,还可以得出结论: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实像的大小与______有关。请写出分析实验信息,进行科学论证的过程: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