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光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66 道试题
1 . 某实验小组在测量物体浮力时,如图甲所示是测力计下的金属块浸入水中前、后的现象,同学们观察到金属块浸入水中后变“粗”了,猜想可能是装水的烧杯起到了凸透镜的作用,于是又对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了探究。

       

(1)将实验用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凸透镜下方平行放上白纸,测出凸透镜与白纸间距s与对应的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绘出图像如图乙,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组装了如图丙所示的实验装置,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改变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观察到如图丁中①至⑥六种烛焰清晰的像,请按蜡烛到凸透镜距离由远到近所得到的6个像进行正确排序______

(3)当光屏上出现如图丁中②所示的像时,此时小明将一个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间的某一位置,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保持不变,将蜡烛适当向______移动,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4)某次光屏上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时,小明将凸透镜取下,在该位置正确放置一块薄玻璃板,光屏上______(填“能”或“不能”)承接到烛焰的像,再将一只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蜡烛等大)换下光屏,透过玻璃板观察到这只未点燃蜡烛和点燃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则原来光屏上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是丁图中的______
(5)通过上述探究过程,小明终于明白了金属块浸入水中后变“粗”是因为水面下的圆柱烧杯横向相当于凸透镜,水中的金属块恰好处在______,成放大的虚像。
今日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初中毕业生第三次质量调查物理试题
2 . 关于生活中常见的“影”和“像”的有关物理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路灯下人影相随,“人影”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
B.岸上的树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C.小孔成“像”是利用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D.电影屏幕上的“像”能被所有观众看到是因为屏幕发生镜面反射
今日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初中毕业生第三次质量调查物理试题
3 . 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等器材制成凹、凸形状可改变的液体透镜,并利用液体透镜探究“光的折射”和“透镜成像”,如图所示。

(1)在探究“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时,首先在两个透明玻璃长方体容器中充入蚊香烟雾,然后将水注入橡皮膜,制成液体透镜,再将液体透镜放置在两个玻璃容器之间,如图甲所示,让光线沿图示方向射入玻璃容器,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将___________(选填“偏离”或“偏向”)主光轴。如果此时再用注射器向橡皮膜注水,改变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则折射光线偏折的程度___________(选填“会改变”或“不改变”);
(2)在用液体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光屏和液体透镜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若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10cm刻度时,则烛焰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
A.放大、倒立的实像             B.放大、正立的虚像
C.缩小、倒立的实像             D.缩小、正立的实像
(3)对于焦距相同的凸透镜,一个物距应该对应唯一的一个像距,但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物距均为12.00cm时,有三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23.00cm,24.00cm,26.00cm。若他们的数据差别不是因为长度测量误差导致的,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操作原因是__________
(4)若要探究“液体透镜折光能力与液体种类是否有关”的实验,在图甲所示的装置中,应如何操作?_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十四市民间大联考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4 . 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其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实验时小明在坐标纸上记录了蜡烛与光屏上像的位置和大小,如图乙所示(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或像,分别表示蜡烛在A、B时像的位置)。

(1)从图乙可以看出。蜡烛在AB位置时光屏上得到的像的性质与生活中的__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的性质相同。
(2)当把蜡烛放在C位置时,小明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部不能得到清晰的像。为了让蜡烛在C位置的像能成在光具座上的光屏上,他采用了两种做法。
做法一: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更换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由此推断此透镜焦距_________(选填“>”“<”或“=”)15cm,更换的凸透镜会聚光的能力比较_________(选填“强”或“弱”)
做法二: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再放置一个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由此实验联系实际可推知,远视眼的晶状体焦距较_________(选填“大”或“小”),将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_________(选填“前”“后”)方。
(3)小华在实验中将蜡烛从略大于一倍焦距处逐渐远离凸透镜,物距u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如图丙所示。则像距vt的大致变化关系为丁图中的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盘锦市第一完全中学中考三模物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所示,是小明用激光笔射出的一束光打到水面上的简图,画出:
(1)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2)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7日内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十四市民间大联考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6 . 如图所示,一束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经过凹透镜后,射向水面发生反射,请画出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7日内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7 . 如图所示,建昌龙潭大峡谷玻璃悬索桥,是葫芦岛境内的首座玻璃悬索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游客在透明玻璃中所成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游客的衣服呈黄色,是因为衣服吸收黄光
C.游客在透明玻璃中的像与人的大小相同
D.太阳光下的玻璃栈道亮得刺眼,说明玻璃栈道是光源
7日内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8 . 如图1,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实验时,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______
(2)实验室有3mm和5mm两种厚度的玻璃板,应选取______mm的玻璃板实验效果会更好;
(3)在竖立的玻璃板前面点燃蜡烛A,拿一支与蜡烛A完全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白纸上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探究方法是______
(4)接下来的步骤是: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步骤(3)相同的操作,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5)若保持蜡烛A静止,将玻璃板向蜡烛A靠近时,则蜡烛A的像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如图2甲所示,一枚硬币放在竖直的平面镜前,硬币的像在a处;将平面镜平移至图2乙所示的位置时,硬币会通过平面镜成像在图2乙中______位置。
7日内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9 .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关键是要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
【实验思路】
(1)选择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做实验,目的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______关系。
(2)用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中的像。再拿另一支外形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______(选填“A”或“B”选项)
A.当它的底部与像在白纸上的位置重叠时,就确定了像的位置;再观察它与像是否完全重合;
B.当看上去它与像完全重合时,这个位置就是像的位置。
【实验过程】
(1)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玻璃板______立在白纸上,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按照【实验思路】找到像。

次数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u/cm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v/cm
16.46.4
211.011.1
315.515.5


(2)改变点燃蜡烛的位置,多做几次实验,每次实验都发现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蜡烛的像重合。
(3)分别在白纸上量出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并记录在上表中。
【实验结论】
分析上述实验信息,可以得出结论: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距离______
【实验交流】
(1)由实验中“改变点燃蜡烛的位置,多做几次实验,每次实验都发现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蜡烛的像重合”这一信息,还可初步得出:像的大小______(选填“随”或“不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2)同学们在讨论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时,某同学说:夜晚在湖边散步时,看到了平静的湖面上呈现出“明月挂枝头”的情景。则水中的“明月”和“树枝”到水面距离较近的是______
7日内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10 . 唐诗《塞上听吹笛》中写道:“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关于诗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雪净”所描述的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B.明月照亮地面,是因为月亮是光源
C.边关将士听到羌笛声主要是通过固体传播来的D.能够辨别出羌笛声,依据的是声音的音色
7日内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