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4 道试题
1 . 某学校创新实验小组欲测量某矿石的密度,而该矿石形状不规则,无法放入量筒,故选用水、烧杯、天平(带砝码和镊子)、细线、铁架台等器材进行实验,主要过程如下:

(1)将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 _________,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将装有适量水的烧杯放入天平的左盘,先估计烧杯和水的质量,然后用镊子向天平的右盘 _________(选填“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试加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天平平衡,这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所在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 ________g。
(3)如图乙所示,用细线系住矿石,悬挂在铁架台上,让矿石浸没在水中,细线和矿石都没有与烧杯接触,天平重新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总和为144g,则矿石的体积为 ___________m3。(ρ=1.0×103kg/m3
(4)如图丙所示,矿石下沉到烧杯底部,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总和为174g,则矿石的密度为 ____________kg/m3
(5)小明同学在拓展学习中认识了密度计后,他将一只铅笔的下端缠绕了适量铜丝,初步做成了一支密度计,为了给密度计标上刻度,他进行了如下实验:
a.将其放入水中,竖立静止后,在密度计上与水面相平处标上水的密度值1.0g/cm3
b.将其放入植物油中,用同样的方法在密度计上标上植物油的密度值0.9g/cm3
c.像标示弹簧测力计刻度的方法一样,他以两刻度线间的长度表示0.1g/cm3,将整个铅笔均匀标上刻度。
d.他将做好的密度计放入酒精中进行检验,发现液面明显不在0.8g/cm3刻度处。
①如图丁所示小明制作的密度计,则刻度0.9应该在 _____点(选填“p”或“q”)。
②若被测液体的密度为ρ,密度计浸入被测液体的深度为h(如图丁所示),自制密度计的质量为m,铅笔的横截面积为S(忽略铜丝引起的横截面积变化),小组同学推导出hρ的关系式为h______(用给定的字母表示推导结果)。结合此关系小明清楚了在实验步骤c中均匀标示刻度是不对的。
2 . 小明学习了测液体密度,他课后在实验室为“测量油的密度”进行了一些尝试:

(1)小明想借助身边不吸液体的物体A来测量油的密度,发现物体A的密度未知且无法放入量筒中,敢于挑战和创新的小明决定用实验室里的弹簧测力计和底部固定有滑轮水槽、细线和适量水来测物体A的密度。他先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A的重力,如图甲,再用细线绕过滑轮将物体A与测力计连接起来,接着往水槽中倒入适量的水,使物体A浸没在水中,如图乙,物体A在水中静止时测力计示数为1.6N,物体A的密度为_________kg/m3
(2)接着小明用物体A、细长针和刻度尺,用如图所示的步骤测油的密度;
①用刻度尺量出如图甲所示烧杯中的油的深度为h=5cm;
②如图乙,将干燥的物体A放入烧杯中,A漂浮,用刻度尺量出此时油的深度为h2=8cm;
⑧如图丙用细长针将物体A压至浸没在油中,用刻度尺量出此时油的深度为h3=9cm;
④油的密度为ρ_________kg/m3
⑤若将上图乙烧杯中的水全部换为油,待物体A静止且浸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_

2024-05-30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葛江中学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形成性评价(5月)物理试题
3 . 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塑料杯、水和硬纸片进行了“覆杯实验”。
①甲实验现象可以证明___________的存在;
②小明猜想实验中也有可能只是水粘住了纸片,为了证明此判断是否正确,只需在如图甲的_________(选填“杯底”或“纸片”)上用针扎一小孔,观察纸片是否掉落即可;小刘同学利用如图乙所示的实验来判断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只要对密封钟罩内进行_________(选填“打气”或“抽气”),观察纸片是否掉落即可;

(2)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猜想二: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小明利用如图丙所示的实验步骤进行探究:
①步骤A、B和C可以探究浮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的关系;步骤_________可以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②小刚发现步骤B和C中,物体未完全浸没时,浮力随深度变化而变化.为此小刚设计了实验:小刚将一个质地均匀的长方形木块与一个合金块粘在一起组成组合体,他将组合体按图丁中(a)(b)所示方式,先后放入同一杯水中,组合体均漂浮在水面上,若观察到___________现象,则说明浮力大小与深度无关;
③如图戊所示,实验时合金块从木块上脱落。已知图丁(a)中物体静止时木块浸入水中的深度为h1=10cm,图戊(c)中物体静止时木块浸入水中深度为h3=4cm,已知合金块的密度为2.5×103kg/m3,则图丁(b)中物体静止时木块浸入水中的深度h2=_________cm。
2024-05-29更新 | 2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无锡市锡中实验九年级5月中考三模物理卷(1)
4 . 为了测量不同盐水的密度,某班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实验前,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指向分度盘右侧,则应将_________________调节;调节平衡后,称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天平再次平衡时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如图甲所示,则总质量为______g。再将部分盐水倒入量筒,如图乙所示,再次测得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为30g,则所测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g/cm3.
(2)小明小组的同学发现桌面上提供的实验器材只有天平(无砝码)、注射器、40mL烧杯2个、盐水、水,他们的测量步骤如下:
①用注射器分别向两个烧杯加入20mL盐水和水,并在盐水液面位置做好标记。
②将两烧杯分别放在天平的两侧,发现放盐水的左盘下沉,接着用注射器向右侧烧杯中加水,直到天平平衡,烧杯中水的总体积为25mL,如图丙所示,则他们小组所取样的盐水密度为____________kg/m3.
(3)小明小组深入研究发现,将其他液体加至左侧烧杯标记处,再向右侧烧杯中加水直到天平平衡,烧杯中水的总体积不同。于是他们将右侧烧杯改装为“密度计”,则该烧杯上20mL位置处应标记__________g/cm3,烧杯上的密度刻度分布是______(选填“均匀”或“不均匀”)。
(4)小华小组利用不同粗细的塑料吸管制成多支简易密度计,当它们竖直漂浮在水中,如图丁所示,其中测量其他液体密度时结果最精确是______(选填序号)。
2024-05-29更新 | 1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物理模拟卷
5 . 静静想通过实验测量矿石的密度,进行了如下操作:

(1)把天平放在_________台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后,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调节,使天平平衡;
(2)如图乙所示,矿石的质量是_________g;
(3)矿石放入量筒前后,量筒中水面位置如图丙所示,则计算出矿石的密度为_________kg/m3
(4)若该矿石吸水,按以上步骤测量出矿石的密度将偏_________(填“大”或“小”);
(5)某同学利用干燥、不吸水的矿石还可测出未知液体的密度,操作如下:

①在圆柱形容器中装入待测液体,如图甲所示,将平底烧杯放入待测液体中,烧杯静止时容器中液体的深度为H
②将矿石放入烧杯中,如图乙所示,烧杯静止时露出液面的高度为h1,容器中液体的深度为H2
③将矿石拴在烧杯底部,如图丙所示,烧杯静止时露出液面的高度为h2;已知矿石的密度为。烧杯底面积为S,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是烧杯底面积的3倍,则矿石的体积V的表达式为_________,待测液体密度的表达式_________(用已知物理量字母表示,烧杯视为粗细上下均匀的容器)
2024-05-28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无锡市属江南湖滨女中联考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6 . 小明和小华在实验室采用不同的方法测量酒精的密度。
(1)如图甲是小明先用天平测量烧杯和酒精的总质量为___________g,图乙为再将烧杯中的部分酒精倒入量筒中,测得烧杯和剩余酒精的质量为43.4g,测得的酒精密度为___________g/cm3

(2)小华用电子密度计进行测量,①如图a中显示的20.00g表明测量支架所受的拉力是由质量为20.00g的玻璃砝码所产生的,如图b将玻璃砝码浸没在纯净水中(未接触到容器底和容器壁),示数变小,原因是玻璃砝码受到了水的___________,此时测量支架所受的拉力相当于11.00g的物体所产生的拉力,按下“密度”键后,电子密度计显示出纯净水的密度为0.996g/cm3,如图c所示;②提起玻璃砝码并擦干,再将其浸没在待测酒精溶液中(未接触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按下“质量”键,示数变为12.00g,则该酒精溶液的密度约为___________g/cm3(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三位)。
2024-05-26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梁溪区九年级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物理试题
7 . 小轩想通过测量银币的密度来判断其真伪,已知银币含银90%,含铜10%。(g取10N/kg)

(1)测量质量时,砝码与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银币的质量为________g。
(2)测量体积时,因银币直径太大,无法放入量筒,于是设计如下方案:
①如图乙,在烧杯内倒入适量水,用天平测出其总质量。
②如图丙,用细丝线拴住银币放入烧杯中,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忽略细丝线体积)
③算出银币的体积为__________cm3
④测得该银币的密度为__________g/cm3
(3)如表所示为密度表,已知真币的密度为10.3g/cm3,若忽略测量误差,则下列对银币的判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
金属密度/g·cm-3
19.3
11.3
10.5
8.9
钢、铁7.9
A.该银币不是真币             B.可能由钢和铜制成
C.可能由铅和铜制成             D.可能是减少了银的含有比例
2024-05-23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鼓楼十校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8 .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小叶同学用刻度均匀的轻质杠杆完成以下实验,已知每个钩码重0.5N。

(1)杠杆处于如图甲状态时,杠杆_____(选填“平衡”或“不平衡”)。杠杆是否处于水平位置平衡,是由杠杆与重垂线是否垂直来判断的,这是利用了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_
(2)小叶同学完成一次操作后,实验现象如图乙所示。记录的数据为:动力F1=2N,动力臂L1=1cm;阻力F2=1N,阻力臂L2=2cm。他测出了这组数据后就得出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结论,你认为他的结论是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______
(3)小叶与同学又将实验改装成图丙,在A处正下方悬挂一不吸水的石块,B处施加一个与竖直方向夹角为60°的拉力F=4N,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杠杆为______(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杠杆。若将该石块浸没在水中且不触底,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应在B处竖直向上施加拉力为______N。(ρ=2.0×103kg/m3
2024-05-21更新 | 2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梁丰初级中学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次模拟练习
9 . 用不同的方法测量鹅卵石和小瓷杯的密度。

(1)测鹅卵石的密度。
①实验前,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 _________处,调节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则他应该将平衡螺母向 _____端移动(选填“左”或“右”),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
②测量鹅卵石质量时,将最小为5g的砝码放入托盘天平的右盘后,分度标尺的指针仍然如图甲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 __________,直至天平横梁平衡;
③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在称量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该鹅卵石的体积如图丙所示,由以上数据可知,该鹅卵石的密度为 ________kg/m3
(2)测小瓷杯的密度。
如图丁所示,先在量筒内放入适量的水,液面刻度为V1;再将小瓷杯浸没于水中,液面刻度为V2;最后捞起小瓷杯并将杯中的水倒回量筒,使其浮于水面(水未损失),液面刻度为V3,小瓷杯密度的表达式ρ___________(用V1V2V3ρ表示)。实验完毕后发现小瓷杯内的水未倒干净,则所测结果 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024-05-18更新 | 2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梁丰初级中学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次模拟练习
10 . 小明的奶奶过生日时,爸爸给奶奶买了一条金项链,小明想测量这条金项链的密度。

(1)小明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面上,发现天平如图甲所示,小明应先______然后再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测量过程中,当天平右盘内所加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天平恰好平衡,则金项链的质量______g,将金项链浸没在装有10mL水的量筒中,量筒中水面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小明计算出这条金项链的密度是______
(3)爸爸提出不用量筒,用图丁的弹簧测力计也能测出这条金项链的体积,他设想将金项链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然后将金项链浸没在水中(但不触底)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利用两次示数之差可以计算出金项链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然后通过浮力计算出金项链的体积。你认为爸爸的测量方案是否可行,理由是______
2024-05-17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无锡外国语学校一模物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