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内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小高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分子的运动快慢和哪些因素有关,同组的笑笑提出了这样的猜想:
(1)分子运动快慢与物质的温度有关.
(2)分子运动快慢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为了研究猜想①是否正确,小高等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在相同的两只烧杯中放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观察两杯水颜色变化的快慢.小高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得出了分子运动快慢与物质的温度之间的关系.

①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杯中水的颜色变化得快,得到的结论是: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____________
②实验过程中,用相同的烧杯,盛相同质量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所运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同组的笑笑同学在小高的基础上用酒精灯对冷水加热,观察到温度升高时杯中水的颜色变化更明显,笑笑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出和小高相同的结论,理由是:_________
2019-12-01更新 | 16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璧山区青杠初中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2 . 在物理学的研究中,常常用科学推理的方法开展研究,根据直接感知的现象(即能够观察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总结规律的方法。

(1)例如:如图所示的柱形容器,将等体积的水和酒精()倒入混合,观察混合后的现象,比较混合液的总体积是________水和酒精体积之和的。由此可以推测结论:液体分子间存在间隙,且混合液的密度________(均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2)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请推测混合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________(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请通过公式推导证明你的观点________。(写出推导过程)。

2023-11-15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天山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3 . 小琴同学对学过的热学知识进行了总结,她总结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B.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C.在热传递过程中,吸收热量的物体温度一定升高
D.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较多
2022-12-01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二中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
4 . 在物理学的研究中,常常用科学推理的方法开展研究,根据直接感知的现象(即能够观察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总结规律的方法。

(1)如图所示的柱形容器,将等体积的水和酒精倒入混合,观察混合后的现象,比较混合液的总体积是___________(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水和酒精体积之和的。由此可以推测结论:液体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
(2)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请推测混合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p___________p+p(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请通过公式推导证明你的观点。___________(写出推导过程)。
2022-11-13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五校联考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勤思考、爱交流的小琴对学过的热学知识进行了总结,并与小东进行交流,小东认为小琴总结的结论有的正确,有的错误。小琴总结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在热传递过程中,吸收热量的物体内能增大
C.水的比热容比酒精大,水和酒精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较多
D.在四冲程内燃机中,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6 . 下面是课本上演示实验的一段文字说明,通过这段文字,你能总结出那些结论.

分子热运动


演示
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如图甲所示).抽掉玻璃板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它能进到上面的瓶子里去吗?
由实验可以看到,两个瓶子内的气体会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像这样,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diffu﹣sion).
扩散现象也可以发生在液体之间.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用细管在水的下面注入硫酸铜的水溶液.由于硫酸铜溶液比水的密度大,会沉在量筒的下部,因此可以看到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硫酸铜溶液之间明显的界面.静放几天,界面就逐渐变得模糊不清了(如图乙).
固体之间也能发生扩散,把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mm深.结论:

(1)_____;(2)_____
2018-01-02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7 . 为了探究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如表是他们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烧杯号

液体

质量(g)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min

1

300

20

30

12

2

150

20

30

6

3

煤油

300

20

30

6

4

煤油

300

20

25

3

(1)本实验数据记录表格中,“加热时间”的长短代表的是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1和___________烧杯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都相同时,物体吸收的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3)分别分析比较1、2和3、4两烧杯的实验记录,结合(2)中的结论,可得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___________有关系。(填序号)
A.质量
B.初温
C.末温
D.温度的变化
E.加热时间
F.物质的种类
2024-01-17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文澜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8 . 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水和食用油加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他得到如表数据:

物质

次数

质量/kg

升高温度/℃

加热时间/min

1

0.1

25

3

2

0.2

25

6

煤油

3

0.1

25

1.5

4

0.1

50

3



(1)水和食用油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________(“升高的温度”或“加热的时间”)来体现的;
(2)分析第1、2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________有关;
(3)分析第________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升高的温度有关;
(4)分析第1、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初步结论:________的吸热能力更强(选填“水”或“食用油”)。
2023-12-16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9 . 小明与小美为比较泡沫塑料和棉絮的保温性能,设计了以下实验:
(1)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瓶外面分别包上大小、厚度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
(2) 在烧瓶中同时注入质量相同的水,同时要让两个烧瓶中水的_________相同;在物理学上,这种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
(3) 把烧瓶放于相同的环境下,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实验仪器名称)测出不同时间的水温,实验数据如下表格所示:
时间(分)010203040
泡沫塑料组水温(℃)8064565041
棉絮组水温(℃)8056433228
(4) 通过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小明得出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
(5) 小美认为小明仅仅通过一次实验的探究,就得出实验结论,实验结论的可信度还不够,要提高实验结论的可信度,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
2023-11-29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单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
10 . 如图所示,为了探究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他们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烧杯号

液体

质量/g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min

1

300

20

30

12

2

150

20

30

6

3

煤油

300

20

30

6

4

煤油

300

20

25

3

(1)本实验中,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比较________(选填“末温”“升高的温度”“加热的时间”)来判断的;
(2)分析比较________(填烧杯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都相同时,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同;
(3)分别分析比较1,2和3,4两烧杯的实验记录,结合(2)中的结论,然后综合归纳可得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除了与物质的种类有关外,还与________等因素都有关系;
(4)分析数据可知,水和煤油两种物质相比较,________的比热容较大。
2023-11-2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泗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