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物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31 道试题
1 .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比较______两图可得到的结论是: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2)在图丙实验过程中,砝码与木块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砝码与木块之间的摩擦力为______N。测得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丁所示,木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戊所示,要准确地测量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他应在______时间段读取测力计的数值,木块在第7s时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N。
(3)为解决实验中测力计示数不稳定的问题,小明改用图己装置实验:测力计保持水平且左端固定,沿水平方向用任意大小的力拉动长木板,此时滑动摩擦力大小都等于测力计示数。你认为小明的改进是否合理?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
(4)小华做该实验时,设计了如表并记录了部分数据。
序号支持面木块对支持面的压力/N滑动摩擦力/N
棉布2
木板4
玻璃板6
小华分析数据时,认为表格设计和数据记录存在问题,无法总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结论,原因之一是在不同支持面条件下,没有设计控制______相同的数据。
2024-05-10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梅苑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2 . 安安同学所在的兴趣小组正在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1)图甲是他们设计的电路图,实验时需要测量ABC三处的电流。图乙是他们某次测量时连接的实验电路,此时电流表测量的是______(选“A”、“B”或“C”)处的电流;
(2)安安同学要测量通过L2的电流,只需将图乙中导线______(选填“a”或“b”)的一端移动到电流表的负接线柱上;
(3)正确连接好电路并检查无误后,安安进行了多次实验,得出如下表所示的数据。进行以上3次实验是通过______方式实现的;(选填序号)
A.改变小灯泡的规格            B.改变电池节数

实验次数

A处电流IA/A

B处电流IB/A

C处电流IC/A

1

0.2

0.4

0.6

2

0.4

0.8

1.2

3

0.6

1.2

1.8

(4)分析各组数据后,安安总结出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是:并联电路中,______
(5)完成以上探究后,安安进一步探究串联电路电压规律,他把两只小灯泡L1、L2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如图丙所示。闭合开关时,发现小灯泡L1不亮,L2亮,安安于是将电压表连在图中AB两点,测得UAB=0V由此可知,电路中存在的故障是______
(6)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两只小灯泡均能发光,重新测量的结果为:UAB=1.5V,UBC=1.5V,UAC=3V,根据以上测量结果安安得出结论:在串联电路中,用电器两端电压相等,且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等于电源两端电压。同组的宁宁认为安安的结论是错误的,要得出正确的结论,下一步应该是______
(7)实验操作过程中,安安在测完AB两点间电压后准备测量AC两点间电压,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将电压表接在B点的线改接到C点。
2023-11-2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高安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3 . 在一次物理兴趣小组活动中,某组同学给大家展示了“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实验过程如题图所示;

接触面材料小车受摩擦力情况小车在水平面运动的距离s/cm
毛巾20.2
棉布较大40.0
木板90.1
(1)实验中每次都使同一辆小车从斜面的______高度由静止自由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______
(2)按照图甲、乙、丙的顺序实验时记录的内容如上表所示:分析表中内容,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______;进一步推理出的结论是:运动的小车不受阻力作用时,将______;这一结论______(选填“能”或“不能”)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3)早在300多年前,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就通过实验和科学推理的方法研究过“力和运动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_____法。
(4)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总结前人实验结论的前提下,进一步补充:静止的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会保持______状态,从而得出了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2024-05-17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中考试题
4 . 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真空是否能传声”的实验装置,回答以下问题。
   
(1)把正在响铃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在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变______
(2)打开阀门,让外面的空气逐渐回到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逐渐变______
(3)推理过程: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小;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电铃响铃的声音了;
(4)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真空不能______
(5)此实验中,用抽气机抽气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绝对的真空环境,实验的结论是通过______(填序号)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学习的第一个理想实验。
A. 推理假设 B. 实验验证 C. 归纳总结
5 . 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

入射角α

15°

30°

45°

60°

反射角β

15°

30°

45°

60°

折射角γ

11.3°

22.1°

35.4°

40.9°


(1)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________________现象;
②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________,且折射角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
(2)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是否存在不足?答:________;请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
2023-11-21更新 | 21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第二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
6 . 同学们在进行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的实验。
(1)实验时,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两灯都亮。但由于连线较乱,一时无法检查两灯是串联还是并联,小枫灵机一动,随意拆下一根导线,发现两灯都熄灭,因此他认定两灯连成了串联,小明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的(“正确”或“错误”),理由是_____________

0.18

0.18

0.36

(2)若在某次测量时,按图甲连好电路闭合开关前,发现电流表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应该_____________
(3)纠正(2)中错误后,小董同学分别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值,如表所示。由此得出结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且各支路的电流相等。显然出现这种结论是错误的,请问,出现这种错误结论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正:_____________
(4)细心的小凡还发现:在实验时,电流较大的那个灯泡比另一个亮,且更换不同规格的灯泡总是这样。于是他总结出这样的规律:“不同灯泡的亮暗和电流有关,电流越大的灯泡越亮”,你觉得这个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_____________
2023-11-16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
7 .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比较______两图可得到的结论是: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2)在图丙实验过程中,砝码与木块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砝码与木块之间的摩擦力为______N。测得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丁所示,木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戊所示,要准确地测量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他应在______时间段读取测力计的数值,木块在第7s时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N。
(3)为解决实验中测力计示数不稳定的问题,小明改用图己装置实验:测力计保持水平且左端固定,沿水平方向用任意大小的力拉动长木板,此时滑动摩擦力大小都等于测力计示数。你认为小明的改进是否合理?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__
(4)小华做该实验时,设计了如表并记录了部分数据。
序号支持面木块对支持面的压力滑动摩擦力
棉布2
木板4
玻璃板6
小华分析数据时,认为表格设计和数据记录存在问题,无法总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结论,原因之一是在不同支持面条件下,没有设计控制______相同的数据。
2023-08-27更新 | 22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兴仁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
8 . 小德用如图所示实验器材做探究真空是否能传声的实验。

(1)他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在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变___________
(2)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逐渐变___________
(3)此实验中,用抽气机抽气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到真空,实验的结论是通过___________(填字母)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学习的第一个理想实验;
A.推理假设       B.实验验证        C.归纳总结
(4)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真空不能___________
9 . 请你结合下文回答下面问题。

理想实验


理想实验,又叫做“假想实验”、“抽象的实验”或“思想上的实验”,它是人们在思想中塑造的理想过程,是一种逻辑推理的思维过程和理论研究的重要方法。“理想实验”虽然也叫做“实验”但它同前面所说的真实的科学实验时有原则区别的,真实的科学实验是一种实践的活动,而“理想实验”则使一种思维的活动;前者是可以将设计通过物化过程而实现的实验,后者则使由人们在抽象思维汇总设想出来而实际上无法做到的“实验”。
但是,“理想实验“并不是脱离实际的主观臆想,首先,“理想实验”是在真实的科学实验的基础上,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影响,对实际过程作出更深入一层的抽象分析。其次,“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是以一定的逻辑法则为根据的,而这些逻辑法则,都是从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为实践所证实了的。
在自然科学的理论研究中,“理想实验”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抽象思维的方法,“理想实验”可以使人们对实际的科学实验有更深刻的理解,可以进一步揭示出客观现象和过程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并由此得出重要的结论。
作为经典力学基础的惯性定律,就是“理想实验”的一个重要结论。这个结论是不能直接从实验中得出的。伽利略曾注意到,当一个球从一个斜面上滚下而又滚上第二个斜面时,球在第二个斜面上所达到的高度同它在第一个斜面上开始滚下时的高度几乎相等。伽利略断定高度上的这一微小差别是由于摩擦而产生的,如能将摩擦完全消除的话,高度将恰好相等。然后,他推想说,在完全没有摩擦的情况下,不管第二个斜面的倾斜度多么小,球在第二个斜面上总要达到相同的高度。最后,如果第二个斜面的倾斜度完全消除了,那么球从第一个斜面上滚下来之后,将以恒定的速度在无限长的平面上永远不停运动下去。这个实验无法实现的,因为永远也无法将摩擦完全消除掉。所以,这只是一个“理想实验”。但是,伽利略由此而得到的结论,却打破了自亚里士多德以来1000多年间关于受力运动的物体,当外力停止作用时便归于静止的陈旧观念,为近代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后来,这个结论被牛顿总结为运动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
“理想实验”在自然科学的理论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理想实验”的方法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理想实验”只是一种逻辑推理的思维过程,它的作用只限于逻辑上的证明与反驳,而不能用来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相反,由”理想实验”所得出的任何推论,都必须由观察或实验的结果来检验。
(1)理想实验的基础是______
(2)下面是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打乱后的步骤:
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直线运动。
在上述的实验步骤中,有一个是实验事实,其余是推论,属于可靠实验事实的是______(填序号)。把上述理想实验的设想步骤按正确的顺序排列是______(填序号)
(3)大家耳熟能详的比萨斜塔上“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其实在历史上并没有确切的记载,但是对于亚里士多德认为的“质量大的物体下落块”的说法,伽利略用了理想实验的方法来反驳。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两个铁球,一个10磅(磅是一种质量单位),一个1磅,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的10倍。那么把这两铁球栓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的铁球______(快/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是11磅,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的铁球______(快/慢);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说明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是有问题的。
10 . 小明做探究“真空是否能传声”的实验,如图所示。

(1)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在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变_______,最后几乎听不到声音。
(2)推理过程: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小;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电铃响铃的声音了。
(3)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
(4)此实验中,用抽气机抽气不能将玻璃罩内抽到绝对真空,实验的结论是通过______(填序号)得出的,该实验是我们学习的第一个理想实验。
A.假设推理        B.实验验证                         C.归纳总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