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物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02 道试题

1 . 如图所示,安安同学所在的兴趣小组正在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1)正确连接好电路并检查无误后,安安进行了多次实验,得出如下表所示的数据。进行以上3次实验是通过___________方式实现的;(选填序号)

A.改变小灯泡的规格       B.改变电池节数

实验次数

A处电流

B处电流

C处电流

1

0.2

0.4

0.6

2

0.4

0.8

1.2

3

0.6

1.2

1.8

(2)分析各组数据后,安安总结出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是:并联电路中,___________

(3)完成以上探究后,安安进一步探究串联电路电压规律,他把两只小灯泡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如图丙所示。闭合开关时,发现小灯泡不亮,亮,安安于是将电压表连在图中AB两点,测得由此可知,电路中存在的故障是___________

(4)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两只小灯泡均能发光,重新测量的结果为:,根据以上测量结果安安得出结论:在串联电路中,用电器两端电压相等,且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等于电源两端电压。同组的宁宁认为安安的结论是错误的,要得出正确的结论,下一步应该是___________

2 . 为了探究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如下:
在4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如表是他们的实验记录,请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分析总结有关实验结论。
烧杯号液体质量/g初温/℃末温/℃加热时间/min
1300203012.0
215020306.0
330020256.0
4煤油20306.0
(1)该实验用同样的电加热器加热,可以根据__________来判断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选填“升高的温度”“加热时间”)。
(2)若要探究物质吸热能力的大小与物质种类的关系,4号烧杯中应装__________g煤油,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叫 __________
(3)比较1号烧杯和2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__________相同时,__________越大,吸热越多。
(4)不计热损失的情况下,试验中3号烧杯中的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__J,通过计算煤油比热容为_________J/(kg•℃)。(c=4.2×103J/(kg•℃))
2024-03-23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3 . 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弹簧测力计__(选填“必须”或“不必”)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滑动摩擦力大小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这样做的依据是__原理;
(2)在①②③④四次实验中,滑动摩擦力最小的是__(填序号);
(3)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应选择___两次实验比较并总结结论(填序号);比较实验②③,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
(4)比较①④实验,发现①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④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明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你认为他的结论是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5)实验中图②,当木块A静止在木板上,砝码__(选填“不受”或“受”)摩擦力的作用;
(6)小明要对实验装置进行改动,如图⑤所示,重复实验,发现效果更好,实验中,小明__(选填“一定”或“不一定”)要匀速拉动长木板。
2023-07-04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吴忠市盐池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4 . 小东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他把甲、乙两容器中的电阻丝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两端。

(1)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_____比较电流通过导体所产生热量的多少。
(2)甲乙两容器串联的目的是控制___________和通电时间相同。通电一段时间后,乙装置的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较大,由此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
(3)“探究电流产生热量与电流的关系”时,在不改变原电路连接的情况下,小明要添加丙装置完成实验。他已将AE两个接线柱连接,你认为还应把F___________。(选填“B”“C”或“D”)两个接线柱连接。连接好电路通电后,应观察比较___________(选填“甲和乙”或“甲和丙”或“乙和丙”)两个装置中的现象总结结论。
2021-03-18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夷陵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理综物理试题
5 .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将一块厚度为0.5cm的玻璃板架在水平台板上面,再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蜡烛B,分别竖直放置于玻璃板两侧,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
(1)在实验中,室内光线应______(亮/暗)一些,玻璃板一定要______放置,小明透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A的两个像,他用未点燃的蜡烛B找到了这两个像,分别位于图中的AA′处,其中A'处的像是蜡烛A通过玻璃板的______P/Q)平面成像得到的,两个像中,距离观察者较远的像较______(暗/亮);
(2)小明在A'处放了一张白纸做光屏,透过玻璃板看到光屏上有蜡烛A的像,总结出平面镜成的是实像,他得到的结论是______(正确/错误)的;
(3)小明按照图甲中的测量方法,改变蜡烛A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一些数据:
物距u/cm5.06.07.08.0
像距v/cm4.55.56.57.5

然后得出像距小于物距的结论,你认为他的测量错误的是______;(物距u/像距v
(4)小明又选择了一块平面镜进行了实验如图乙,他将一枚硬币放在竖直的平面镜前,硬币的像在a处;将平面镜平移至图丙所示的位置时,硬币的像成在______a处/b处/c处/不成像)。
2021-01-27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6 .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将一块厚度为0.5cm的玻璃板架在水平台板上面,再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蜡烛B,分别竖直放置于玻璃板两侧,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
(1)在实验中,室内光线应______(亮/暗)一些,玻璃板一定要______放置,小明透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A的两个像,他用未点燃的蜡烛B找到了这两个像,分别位于图中的A'和A″处,其中A'处的像是蜡烛A通过玻璃板的______P/Q)平面成像得到的,两个像中,距离观察者较远的像较______(暗/亮);
(2)小明在A'处放了一张白纸做光屏,透过玻璃板看到光屏上有蜡烛A的像,总结出平面镜成的是实像,他得到的结论是______(正确/错误)的,理由是______
(3)小明按照图甲中的测量方法,改变蜡烛A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一些数据:
物距u/cm5.06.07.08.0
像距v/cm4.55.56.57.5
然后得出像距小于物距的结论,你认为他的测量错误的是______;(物距u/像距v

(4)小明又选择了一块平面镜进行了实验如图乙,他将一枚硬币放在竖直的平面镜前,硬币的像在a处;将平面镜平移至图丙所示的位置时,硬币的像成在______a处/b处/c处/不成像)。
2020-11-18更新 | 20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20-21八年级上·全国·单元测试
实验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小明做探究真空是否能传声的实验,如图所示。
(1)如图甲,把正在响铃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在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变___
(2)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逐渐变____
(3)推理过程: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____;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电铃响铃的声音了;
(4)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真空不能____
(5)此实验中,用抽气机抽气____(填“能”或“不能”)得到真空,实验的结论是通过____(填序号)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学习的第一个理想实验;
A.推理假设       B.实验验证       C.归纳总结
(6)小明还想利用家里的暖水瓶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如图乙所示是暖水瓶的简易剖面图。他把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下列是他设计的几组比较因素,其中合理的是____(填序号);
A.将同一个暖水瓶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C.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D.把同一个暖水瓶的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2020-09-16更新 | 977次组卷 | 10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州文山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8 . 小芳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电阻的关系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在实验过程中,她保持电源电压不变,先后 6 次从小到大更换 A、B 间的定值电阻 R,测得相应的电流值如表1 所示,分析数据发现总结不出电阻和电流的定量关系,认真思考后, 发现自己在每次更换电阻后的实验操作中有遗漏,补充实验操作后,再次测量并记录了表2 的实验数据,分析得到了正确结论.请你解答:

表一
电阻R51015202530
电流I/A0.800.600.480.400.340.30
表二
电阻R51015202530
电流I/A1.200.600.400.300.240.20
(1)需补充遗漏的操作是,在每次更换电阻后_______。多次更换定值电阻进行实验是为了_______
(2)分析表 2 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
2020-01-29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9 . 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总结出了许多科学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转换法”、“理想模型法”、“科学推理法”等。
(1)下面是初中物理中的几个研究实例:①研究通过导体电流与导体的电阻的关系时,让导体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②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③研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让物体的质量保持不变;④研究电流时,把电流比作水流.其中,采用了相同研究方法的是( )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④                                               D.③和④
(2)下面的几幅图运用了_________的方法说明分子也具有动能和势能。

(3)在“探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了下列几种猜想:
猜想1:电阻可能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猜想2: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①根据你掌握的电学知识,你认为猜想3:电阻还与___________有关。
序号材料长度横截面积
1锰铜合金丝LS
2镍铬合金丝LS
3镍铬合金丝L2S
4镍铬合金丝2LS

②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图,在AB间接入下表中待研究的电阻丝(电阻丝用电阻符号表示),电源电压U恒定。

若电阻受温度的影响可以忽略,要探究猜想1,应该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变;要探究猜想2,应该选用电阻丝__________和电阻丝__________(填电阻丝的序号)进行对比实验。
③甲同学也利用以上的电路和电阻丝对猜想2进行了探究。甲同学的实验探究如下:
实验:先在AB间接入电阻丝2,闭合开关S,记录电流表的示数为I1;然后在AB间接入电阻丝4,闭合开关S,记录电流表的示数为I2;发现:I1I2
分析:由于电阻丝2和4的横截面积不变,而两种情况下电路中电流的大小不等,所以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无关。
结论:猜想2是错误的。
对甲同学的实验探究,你认为他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正确/错误)的,请具体指出他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根据他的实验和他的分析思路还可得出:__________的结论,这个结论是__________(正确/错误)的。
2016-12-07更新 | 240次组卷 | 5卷引用:2010-2011年江苏省盐城市初级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卷
10 .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可将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便于测量______
(2)如图乙所示,杠杆上刻度均匀,在A点挂3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B点挂______个相同的钩码;
(3)多次实验并记录数据如下表,总结数据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用表中物理量符号表示):此实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____(选填字母);
A.避免实验的偶然性,便于得到普遍规律
B.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1

4

2

2

2

2

3

1.5

4

3

3

3

3

3

(4)在图乙实验中,当杠杆平衡后,将AB两点下方同时增加一个相同的钩码,则杠杆______(选填“左端下沉”、“右端下沉”或“仍保持静止不动”);
(5)小明同学完成实验后,认为杠杆平衡的条件还可以是: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小华同学为了证明他的结论是错误的,于是做了如图丙的实验。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地拉着B点,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然后变成倾斜地拉,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6)人类很早以前就会使用杠杆了。如图丁是我们的祖先在建造宫殿时利用杠杆撬动沉重木料时的情景,该杠杆属于______杠杆。
2023-08-21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