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物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91 道试题
20-21八年级上·全国·课时练习
1 . 唐大伟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见表格)。
入射角α15°30°45°60°
反射角β15°30°45°60°
折射角γ11.3°22.1°35.4°40.9°

(1)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____________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______,且折射角______(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
(2)根据表格还能观察到反射角______(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
(3)唐大伟同学说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就能总结出光的折射特点,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是否存在不足?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______;理由:______
(4)请用箭头把题中的光路标出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反射光线的传播方向(有一条光线方向标错,该问不得分)。______
2020-10-19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时同步练》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课时同步练(苏科版)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4.1 光的折射
20-21八年级上·全国·单元测试
实验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小明做探究真空是否能传声的实验,如图所示。
(1)如图甲,把正在响铃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在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变___
(2)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逐渐变____
(3)推理过程: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____;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电铃响铃的声音了;
(4)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真空不能____
(5)此实验中,用抽气机抽气____(填“能”或“不能”)得到真空,实验的结论是通过____(填序号)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学习的第一个理想实验;
A.推理假设       B.实验验证       C.归纳总结
(6)小明还想利用家里的暖水瓶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如图乙所示是暖水瓶的简易剖面图。他把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下列是他设计的几组比较因素,其中合理的是____(填序号);
A.将同一个暖水瓶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C.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D.把同一个暖水瓶的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2020-09-16更新 | 977次组卷 | 10卷引用:【上好课】2021-2022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沪科版)第三章 声的世界 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备作业)
3 . 小丽等同学探究声是怎样产生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小球靠近音叉.

(1)当小丽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_______,通过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2)小球在实验中起到_______作用.
(3)若实验过程中小丽同学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
①听到和看到的现象会有什么样的变化________
②根据实验现象的变化,你又可以总结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
2017-12-19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仪征市月塘中学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声现象 单元练习
4 . 小丽等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当小丽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______.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 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实验过程中小丽同学加大敲击音叉的变化:
①听到和看到的现象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___________
②根据实验现象的变化,你又可以总结出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
5 .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选择的实验器材有:薄玻璃板、两支蜡烛、刻度尺、火柴、白纸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器材选用薄玻璃板而非平面镜的原因是 _____
(2)实验时,小明将白纸对折,如图甲所示,铺在水平桌面上,沿折痕画线作为玻璃板底边所在的位置,在实验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其与纸面 _____
(3)小明将点燃的蜡烛置于玻璃板前,透过玻璃板观察到蜡烛的像,如图甲所示。然后将另一支未点燃的蜡烛放到像的位置,在白纸上记录此时两支蜡烛的位置,变换点燃蜡烛的位置,重复上述操作。将白纸上像和蜡烛位置的对应点连接,并测量点到平面镜的距离,如图乙所示。由此得出结论: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 _____相等;
(4)在完成步骤(3)后小明发现,像和蜡烛位置的连线垂直于玻璃板,结合(3)的结论,小明认为自己已经发现了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你认为小明对这一规律的总结过程是否科学合理?_____,原因是 _____
2022-08-01更新 | 1452次组卷 | 9卷引用:【专题】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课后培优分级练(苏科版)第三章 光现象 3.4平面镜
6 . 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通过实验得到如表的数据。

入射角

15°

30°

45°

60°

反射角

15°

30°

45°

60°

折射角

11.3°

22.1°

35.4°

40.9°

根据光路图和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这束光将发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
(2)由表数据可知,光从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折射角 ___________入射角,若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 ___________入射角(以上两空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
(3)小凡同学的体验:他潜入游泳池水中看泳池边的路灯,觉得路灯不在原来的位置,他看到路灯的位置要 ___________(选填“高于”或“低于”)路灯的实际位置;
(4)该同学根据以上结论总结出了光的折射定律,请你写出该同学上述探究实验过程存在的不足:___________
2022-10-09更新 | 474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品课堂(人教版)第四章 光现象 4.4光的折射(分层练习)
7 . 遵义是我国重要的茶产地,水温对茶叶的冲泡效果有很大影响。某物理兴趣小组对紫砂壶、瓷质盖碗、玻璃杯三种常用茶具的保温性能进行实验研究。
(1)在进行实验时,同学们用到紫砂壶、瓷质盖碗、玻璃杯、电热水壶、铁架台、量筒、硬纸板、细线、秒表。为完成实验,他们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______
(2)表1是同学们通过实验采集到的数据,通过分析表1中的数据得到表2。请帮他们将表2中空缺的数据补充完整:
表一:

时间

(分钟)

水温(℃)

紫砂壶

瓷制盖碗

玻璃杯

0

98.0

98.0

98.0

2

82.5

82.0

85.4

4

79.2

78.8

81.2

6

76.2

75.5

77.7

8

73.4

72.5

74.4

10

70.9

69.8

71.5

表二:

时间段

温度变化快慢(℃/分钟)

紫砂壶

瓷制盖碗

玻璃杯

0﹣2分钟

7.75

8.00

6.30

2﹣4分钟

______

1.60

2.10

4﹣6分钟

1.50

1.65

1.75

6﹣8分钟

1.40

1.50

1.65

8﹣10分钟

1.25

1.35

1.45

(3)请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帮同学们总结实验结论______(至少写出两条)。
2022-09-02更新 | 386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举一反三系列(人教版) 第三章 物态变化 专题3.1温度【各大题型】
8 . 小青用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所用杠杆刻度均匀,各钩码相同。

(1)静止于支架上的杠杠如图甲示,应将杠杠右侧的螺母向_______调节,使杠杠处于水平平衡状态,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测量力臂;
(2)在杠杆两边分别挂上数量不同的钩码,改变钩码数量和位置,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记录数据,总结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根据结论可知,要使杠杆呈图乙中的水平平衡状态,应在B点挂_______个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替换B点的钩码,始终竖直向下拉杠杆,使杠杆从水平位置缓慢转过一个小角度(图丙),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_______
2022-03-31更新 | 998次组卷 | 5卷引用:【上好课】2021-2022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备课系列(沪科版)第十章 机械与人 10.1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备作业)
9 . 小洛和小阳同学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实验时,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

(1)连接电路前,小阳发现电压表指针如图乙所示,接下来他要进行的操作是 _____
(2)小洛根据图甲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发现L1、L2均不发光,电压表有示数且接近电源电压,则电路中出现的故障可能是L1发生了 _____(选填“短路”或“断路”)。
(3)排除故障后,测量L1两端电压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L1两端的电压是 _____V,接下来在测量L2两端电压时,小洛直接把电压表接A的一端拆下来改接到C,小阳提醒他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请说明错误原因 _____
(4)改正错误后,小洛继续进行实验,得到如表所示的实验数据,小阳指出,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还应该 _____
UAB/VUBC/VUAC/V
1.21.22.4
(5)正确进行实验后,小洛总结得出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是 _____
2022-02-11更新 | 237次组卷 | 3卷引用:【帮课堂】2022-2023学年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 第十六章 电压 电阻 复习总结
10 . 小黑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所用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中每个钩码重2N,每个滑轮重力相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钩码重量G/N钩码上升高度h/m绳端拉力F/N绳端移动距离s/m机械效率η
120.11.20.283%
220.80.10.80.383%
340.11.40.395%
40.11.30.4


(1)在实验中测绳端拉力F时,应沿竖直方向 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且在拉动过程中读数;
(2)小红用丁图装置进行实验,得出表中第4次实验数据,请将表中的数据填写完整。____________
(3)通过比较 _____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同一重物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绳子段数无关(填实验次数的序号);
(4)通过比较 _____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物重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填实验次数的序号);
(5)小红想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否与动滑轮的重力有关,她完成了丁图的实验,记录到第4次实验数据中,她应将自己的数据与第 _____(填实验次数的序号)组实验数据比较,原因是 _____,可得出实验结论:_____
(6)小红在完成实验后思考,物体上升的高度是否也会对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产生影响,如她要去验证自己的猜想,需要怎样操作?请简单叙述实验步骤,并对可能出现的现象进行归纳总结______
2022-04-11更新 | 218次组卷 | 2卷引用:【上好课】2021-2022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备课系列(沪科版)第十章 机械与人 10.5机械效率(备作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