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活中的升、凝华现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2 道试题
1 . 小明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探究“碘的升华”的实验方案。

(1)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400℃,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为113.5℃。上述设计中,更合理的方案是_________(选填“甲”或“乙”),此方案可防止碘发生_________现象;
(2)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了下列实验: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水,向水中放入一小块干冰,观察到水中很快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气,如图丙所示。实验中,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_________发生_________现象而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水蒸气发生_________现象而形成的。看到的白雾会_________(选填“上升”或“下沉”);
(3)实验后,碘锤还在热水中,同学们就离开了实验室。第二天再进实验室时,发现碘锤中的碘蒸气不见了,碘锤内壁上出现紫黑色的碘颗粒:
①第一天实验后,他们做的不规范的地方是:_________
②碘锤内壁出现紫黑色的碘颗粒,这是碘蒸气_________形成的。
2023-04-08更新 | 216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题
2 . 下列现象中由凝华形成的是(  )
A.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B.盛夏,烈日炎炎土地干涸
C.深秋,清晨草地出现白霜D.严冬,寒风凛冽湖水结冰
2023-03-18更新 | 516次组卷 | 25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侯马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物理试题
22-23八年级上·全国·课后作业
填空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小明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甲、乙的两种探究“碘的升华”的实验方案。

(1)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800℃,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为113.5℃。上述设计中,更合理的方案是________(选填“甲”或“乙”),此方案可防止碘发生________现象;
(2)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了下列实验: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水,向水中放入一小块干冰,观察到水中很快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雾,如图丙所示。实验中,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干冰________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水蒸气________形成的。
2011·云南曲靖·中考模拟
4 . 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A.熔化和汽化B.凝固和凝华C.凝固和液化D.汽化和升华
2023-01-10更新 | 658次组卷 | 86卷引用:初中物理大单元作业设计人教版八上3.4升华和凝华
5 . 冬天的早晨,小梅发现家里的玻璃窗上有很多美丽的“冰花”,这是因为_________(选填“室内”或“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此过程中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023-01-10更新 | 198次组卷 | 36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核评价物理试题
6 . 下列关于物理现象与物理量的描述与实际全部相符合的是(  )
①一只100瓦的白炽灯不通电时灯丝的电阻约为484欧姆
②同步卫星离地的高度小于月球的高度
③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④伽马射线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每秒三十万公里
⑤一只母鸡的重量约为20N
⑥寒冷的冬天,窗外结有冰花
A.①④⑤B.②④⑥C.②④⑤D.②③④
2023-01-09更新 | 11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安徽省淮南二中自主招生物理试题
7 . 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则丙为 ______态,由甲到乙是 ______过程(填物态变化名称),由乙到丙的过程和生活中的 ______(选填“露”或“霜”)形成时的物态变化相同。
2022-12-23更新 | 612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西省景德镇一中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
8 . 了解地球的水循环知识,提高节水意识,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如图所示,对于地球的水循环中所涉及的物态变化,下列对应不正确的是(  )
A.海水吸热,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汽化
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变成小水滴——液化
C.小水滴与寒冷气流接触,变成小冰珠——凝固
D.水蒸气在寒冷高空急剧降温,变成小冰晶——凝固
9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人工降雨

原来,地表水变成的水蒸气上升遇冷凝聚成团便是“云”,云中的微小冰粒直径只有0.01毫米左右,能长时间地悬浮在空中,当它们遇到某些杂质粒子(称为冰核)便可形成小冰晶,而一旦出现小冰晶,水汽就会在冰晶表面迅速凝结,使小冰晶长成雪花,许多雪花粘在一起成为雪片,当雪片大到足够重时就从高空飘落下来,这就是降雪,若雪片在下落过程中碰撞水滴,水滴凝结在雪片上,便形成不透明的冰球(称为雹)。如果雪片下落到温度高于0℃的暖区就熔化为水滴,便下起雨来。
有云未必就下雨,是因为冰晶的数目太少了,运用云和降水的物理学原理,通过向云中撒播催化剂(盐粉、干冰或碘化银等),使水滴或冰晶增大到一定程度,降落到地面,形成降水,称为人工增加降水,其原理是通过散播催化剂,影响云的物理过程,使在一定条件下本来不能自然降水的云受激发而产生降水;也可使本来能自然降水的云,提高降水效率,增加降水量,散播催化剂的方法有飞机在云中撒播、用高射炮或火箭将碘化银炮弹射入云中爆炸和地面燃烧碘化银焰剂等。
和巨量的水滴相比,升上高空的碘化银只是沧海一粟,在如此悬殊的情况下,人们绝不会感觉到碘化银的存在,人工降雨已有一段历史,技术较为成熟,不必对是否造成环境污染心存疑虑,碘化银作为人工降雨的物质比干冰更好,碘化银可以在地上散播,利用气流上升的作用,飘浮到空中的云层里,因此利用碘化银比干冰降雨更简便易行。
(1)施行人工降雨时,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速______而吸热,使云层中的水蒸气遭遇冷而______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过程中又______成小水滴落下来;(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2)上面的文章内涉及的物态变化中放热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3)听到雷声知道将要下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
(4)面对缺水,试说出一种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办法:______
2022-12-06更新 | 142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
10 . 美丽的树挂、霜都是怎样形成的?请你动手做一做下面的实验,并思考形成霜的条件。如图,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如图)。
2022-12-02更新 | 242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教材例题变式题(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物态变化 3.4升华和凝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