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注意事项和错误分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小延和小安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他们先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白纸,在距透镜10厘米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___________厘米;

(2)小延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如图所示,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________(选填“上”或“下”)调节,直到_____________

(3)小安同学实验时发现,当实验器材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恰能得到一个清晰的与烛焰等大的像,这个像是___________立的;然后他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移到光具座上15厘米刻度处,为了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烛焰像,他必须把光屏在光具座的___________(选填“40~50”、“50~60”或“60~100”)厘米刻度范围内移动;这时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烛焰像是___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
2024-01-13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西延安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2 .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玻璃板应___________ 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___________ ;为得到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关系,物体需放在___________ 位置多次实验(选填“同一”或“不同”)。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发光物中心和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 上;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将凸透镜置于光具座上如图所示位置,发光物位于光具座的A点时,为了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在___________ 厘米两条刻度线之间移动(选填“5060”“6070”或“70100”)。
   
2023-07-04更新 | 326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青浦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3 . 小红在做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第一次实验时将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厘米刻度线处,将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凸透镜的两侧,如图所示,首先要调节光屏的中心和凸透镜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大致在_____上,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为了找到烛焰清晰的像,小红应将光屏向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当小红将光屏移到某一位置时,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_____(选填“实”或“虚”)像。小红尝试着保持第一次实验成像时的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向蜡烛方向移动凸透镜,直至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第一次实验时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发现可以再次在光屏上观察到的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一定是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
2023-01-30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娄山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4 . 为了“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某小组同学利用焦距分别为(f1=8厘米、f2=10厘米、f3=15厘米)的三个凸透镜、同一发光体、光屏和光具座等先后进行了三组实验,实验步骤和操作均正确,并将每次实验测得的物距u、像距v、所成像与发光物大小比较的结果等分别记录在表一、二、三中。
表一(f1=8厘米)

实验序号

物距u(厘米)

像距v(厘米)

成像情况

1

16.0

16.0

等大

2

24.0

12.0

缩小

3

30.0

11.0

缩小

4

60.0

9.2

缩小


表二(f2=10厘米)

实验序号

物距u(厘米)

像距v(厘米)

成像情况

5

20.0

20.0

等大

6

30.0

15.0

缩小

7

50.0

12.5

缩小

8

60.0

12.0

缩小


表三(f3=15厘米)

实验序号

物距u(厘米)

像距v(厘米)

成像情况

9

30.0

30.0

等大

10

45.0

22.5

缩小

11

50.0

21.4

缩小

12

60.0

20.0

缩小


(1)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与3与4)或(5与6与7与8)或(9与10与11与12)数据中物距u与像距v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随物距的增大而___________
(2)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数据中物距u与像距v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不同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相同,像距随焦距增加而增大;
(3) 进一步分析比较各表中的数据,寻找物距、像距与成像大小的联系,归纳得出初步的结论。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3、4、6、7、8、10、11、12,可归纳得出初步的结论:物体在凸透镜中成缩小的实像时,___________
②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5、9及相关条件,可归纳得出初步的结论:___________
2022-12-18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七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物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同学在做“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实验室中提供了焦距分别为5厘米、10厘米和15厘米三种规格的凸透镜。

(1)在组装和调试实验装置时,应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烛焰中心大致在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______
(2)实验时,凸透镜和蜡烛的位置如图1所示,当把光屏移到光具座的80厘米刻度处时,找到了最清晰的像,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光屏上所成的像应该是图2中的图______(选填序号),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厘米。
(3)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物体移至20厘米刻度线处,则应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找到清晰的烛焰像,则所成像如图2中的______(选填序号)。
2022-09-15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第四教育署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五四学制)
6 . 学习凸透镜成像时,组装并调节实验器材进行演示实验,光屏上有时可以找到缩小的烛焰像,有时可以找到放大的烛焰像。
(1)基于以上事实,同学们推测光屏上应该还能找到___________的烛焰像。
(2)为了探究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像的规律,全班同学进行分组实验,某小组从不同凸透镜中选用了焦距为10厘米的透镜进行实验。下表是他们记录的部分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12 3 4 5 6 7 8 9

物距(厘米)
60.040.0 30.0 20.0 18.0 16.0 14.0 8.0 6.0
像距(厘米) 11.813.4 15.2 20.0 23.0 26.5 35.0 /

光屏上成像情况
缩小缩小 缩小 等大 放大 放大 放大 光屏上不成像
①分析实验序号1-7中像距随物距的变化关系可初步得出:物体通过同一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像时,___________
②小组同学将表中物距的数据,分别与凸透镜1倍焦距及2倍焦距值进行比较好后,可初步归纳得出:当物距满足___________时,物体通过凸透镜能在光屏上成像;当物距满足___________时,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的像是放大的。
③实验序号___________中的数据支持同学们的推测,但要验证其是否具有普遍性,下列拟进一步探究的方案中,合理的是___________
A.改变物距的大小再进行多次实验
B.换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进行实验
C.与其他小组的实验数据交流
2022-07-30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东门中学、崇明区民办民一中学、崇明区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7 .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常用_______________作为平面镜,将镜前点燃的蜡烛远离平面镜,像的大小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将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放在“50厘米”刻度处,光源放在“20厘米”刻度处,放好光屏后,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寻找实像时,将光屏在_____________范围内移动(选填“AB”或“BC”),当光屏上看到模糊像时,将光屏前后_______________,直至像最清晰为止。
2022-06-09更新 | 214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8 . 小华同学利用焦距f为15cm的凸透镜、一个高度为3cm的发光体、光屏和光具座等做“验证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实验。实验中,所测得的物距u、像距v以及所成像的像高h分别记录在下表中。在验证得到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放大实像的初步规律后,又做了进一步研究。
实验序号物距u(cm)像距v(cm)像高h(cm)
160.0020.001.00
245.0022.501.50
333.7527.002.40
427.5033.003.60
525.0037.504.50
622.5045.006.00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6数据中物距 u、像距 v的变化情况及成像变化的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6数据中像距 v与物距 u的比值及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实像时,______
③小华同学在进一步分析比较表中的数据及成像情况后,提出了一个猜想:“当物体处于凸透镜的两倍焦距处,可能会成等大的实像”。
a)在分析比较表中的数据及成像情况后,你是否同意小华的猜想,并简述理由:______
b)为了验证该猜想,小华准备再添加些器材继续进行实验。在下列所提供的器材中 ,你认为最需要添加的实验器材是______;(选填序号)
A.若干个高度不同的发光体       
B.若干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
C.若干个大小不同的光屏       
D.若干个长度不同的光具座
2022-02-21更新 | 257次组卷 | 4卷引用: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学科期末试题
9 .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采用______作为平面镜,目的是______,并将其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然后可在图中的______位置观察(选填“A”或“B”)所成的像。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实验前,应首先观察并记下凸透镜______,某同学实验过程中发现光屏上只能找到一半烛焰的像且靠近光屏的上边缘,如图所示,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换一个更高的发光物体       B.调高凸透镜的高度       C.调低光屏高度
2022-02-21更新 | 33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学科期末试题
10 . 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
(1)在实验中,应首先调整实验装置,使得光屏、凸透镜和烛焰的中心在______。某同学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所示,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得不到像,接下来眼睛应在______侧(选填“凸透镜”或“光屏”)观察凸透镜所成的像。实验中需要多次改变点燃蜡烛的位置进行实验,其目的是为了______(选填“减小实验误差”或“从大量数据归纳出普遍规律”);

(2)该同学接下来调整了蜡烛所在的位置,并按正确地操作方法进行了多次实验,每次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成实像),该同学测量并记下相应的焦距、物距u、像距v和成像的情况,记录数据如表:(f=10厘米)
实验序号物距u(厘米)像距v(厘米)成像的性质
14013.3缩小、倒立
23015缩小、倒立
32020等大、倒立
41822.5放大、倒立
51530放大、倒立
61343.3放大、倒立

老师根据该同学的实验数据,从不同角度提出了问题,请完成以下回答:
①根据1~6实验数据中物距和焦距的大小关系及成像的性质,可得到的结论是: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当物距______时,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②根据1~6实验数据,可得出物距、像距、成像大小变化规律是: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______
③根据1~6实验数据可以推测,当物距______时,所成的的像是倒立的;
④根据1~6实验数据可以推测,当物距______时,所成的的像是等大的;
⑤若要以上的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该同学接下来应该______进行继续验证实验(选填“改变物体大小”或“改用焦距不同的凸透镜”)。
2022-01-01更新 | 187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虹口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