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探究声音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5 道试题
1 . 图为型核潜艇,它是我国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水下航行时是通过声呐系统发出的超声波感知附近海域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B.超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感知附近海域情况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D.潜艇上的舰员不能够听见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的响度太大
2024-03-04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常青藤学校联盟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2 . 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
A.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B.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
C.一定是钟声的回声D.有余音说明说明大钟还在振动
2024-03-03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郭集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阶段检测物理试题
3 . 如图所示,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听到音叉的声音,小球弹开明显的角度。此现象说明(  )
A.发声的物体正在振动B.发声的物体不一定振动
C.小球是放大声音响度的D.小球是改变声音音色的
2024-03-02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4 .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可以用来探究(  )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响度是否与频率有关
5 . 在“探究声音的传播”活动中,采取的以下实验方案中,你认为可行的是(       
A.把敲击过的音叉放在水面,水面水花四溅
B.吹响小号后,按不同的键使其发出不同的声音
C.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罩内空气抽走,铃声明显减小
D.在敲击的鼓面上放纸团,听声音的响度并观察纸团跳动的高度
2024-02-1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江南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6 . 下列关于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C.高速路的部分路段两侧设置透明板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我们常说“引吭高歌”,是指歌声的音调高
7 .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C.戴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声呐利用超声波探测鱼群位置
2024-02-12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新区教学共同体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8 . 如图所示,两个中学生用细棉线连接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对该实验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用“土电话”通话,表明固体能够传声
B.用金属丝代替细棉线听到的声音更大些,这是因为金属丝振动得快
C.用手捏在棉线上,将无法听到声音
D.实验时若不张紧棉线,对方就听不到由“土电话”传来的声音
2024-02-12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
9 .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我们在欣赏的时候,经常发现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全文如下:“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蓬头稚子”是根据响度辨别“路人”是陌生人
B.“遥招手”——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怕得鱼惊不应人”——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D.“借问”——是“路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声音
10 . 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