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1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觉醒年代(节选)

龙平平

①【前情提要】1915年,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卖国求荣,企图恢复帝制,引发爱国人士护国讨袁。陈独秀从日本回到上海,寻找救国道路。               
②陈独秀之子陈延年17岁,陈乔年13岁,就读于上海法语补习学校,打几份工,做苦力,吃干粮就凉水。陈独秀友人汪孟邹收留两个孩子在家里帮工,两个孩子就住在汪家厨房。陈独秀任孩子在外吃苦,并没有把他们接回家住。
③汪孟邹邀请陈独秀等来家里吃饭。院子靠墙是两棵松树,老松道劲屈曲,小松玲珑向上,墙上题写林则徐诗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众人围坐纵谈救国之道。
④陈延年 (动作娴熟地把控炉火)就知道夸夸其谈、卖嘴惹事,一点儿担当都没有。(开饭了,陈乔年帮厨师给众人端上安徽名菜荷叶黄牛蹄。
陈独秀   揭开乔年呈给自己的“荷叶黄牛蹄”,里面“咕呱”蹦出只青蛙。众人皆惊,陈独秀淡定地用瓷碗罩住青蛙。
⑥汪孟邹   乔年,怎么回事儿?
⑦陈独秀   不应该只是你一个人干的吧?你的同伙呢?让他出来。陈延年,出来!
⑧陈延年   这事儿我是主谋,你们有气冲我撒。
⑨汪孟邹   延年,你多大了,你还是孩子吗?怎么能干出这么荒谬的事情!你知道你这样叫什么吗?叫大逆不道!
⑩陈延年   鞠躬)对不起汪伯伯、汪伯母,让你们为难了。今天我这么做,不是因为他陈独秀对我母亲和我们兄弟俩照顾不够。既然他不管我们,我们也不会再央求他。我们今天这么做,就是为了替我们受苦的家人和因为他才受尽酷刑的堂兄陈永年来教训他陈独秀的。要说大逆不道,他陈独秀才是个真正大逆不道的伪君子。
⑪汪孟邹   延年,你这话可就太过分了,不许这样说你爹。
⑫陈延年   好,我今天就当着各位叔叔伯伯的面,把我们陈家这些家丑亮出来,请大家评判。前年秋,安庆二次革命失败后,陈独秀自己弃家而逃。明知危险,仍然置生病的奶奶和我们母子的死活于不顾。族人赶到上海找到他陈独秀,请他回去为爷爷送终。但是他贪生怕死,为了自己苟活,竟然置父母的死活于不顾。这才是大逆不道。
⑬汪孟邹   你给我闭嘴!
⑭陈子寿   延年,你这么说可是冤枉你父亲了!二次革命之后,你父亲冒死去芜湖龚振鹏部劝说他起兵回安庆讨袁。可是,这龚振鹏把你父亲抓起来了,枪毙的告示都贴出来了。生死关头,你父亲可是连眉头都没有皱一下啊!后来还是刘叔雅救了他。他亡命上海,那可是通缉的头号要犯,悬赏大洋一千元。那个时候他怎么可能回得了安庆啊!
⑮陈延年   今天这个事儿,不是一场恶作剧,因为他不配吃这个菜!我们今天这么做,也算是给家里人一个交代,从今往后我们恩怨两清,井水不犯河水,各走各的路。如果各位叔叔伯伯觉得这是一场恶作剧的话,那我们向大家道歉,把叔叔伯伯吓着了。(向席上众人鞠躬,转身欲走
⑯陈延年   回头)顺便说一句,我们来上海不是来投奔你的。我这么跟你说吧,我们是看了留法勤工俭学倡议书后才决定来上海学习法文,准备去法国勤工俭学的。今后我们的路自己走,用不着你操心。(离去
⑰汪孟邹   这,我我……你说……
陈独秀 ()好,是我儿子!

(有删改)

【材料一】

陈独秀拒绝把儿子接回家,说:“妇人之仁,徒贼子弟,虽是善意,反生恶果。少年人生,听他自创前途自可。”

【材料二】

陈延年(1898~1927),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1924年回国后担任中共广东区委书记,1927年被捕,英勇就义。

【戏剧·冲突】
1.梳理人物矛盾冲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戏剧·台词】
2.请揣摩剧本中陈延年对父亲的称呼并完成表格。
台词中的称呼原因语气
“他陈独秀”“陈独秀”
“你”误会解除后,想要向父亲告知学习计划,却又不肯服软僵硬而又流露一丝温情

【戏剧·拟真】
3.有人认为“用青蛙吓父亲”的情节有损烈士陈延年的形象,你认同吗?请结合链接材料加以分析。
【链接材料】

重大历史题材有个原则,“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所以,要拍得好,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历史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相统一。

——编剧龙平平

【戏剧·突转】
4.对比探究本剧情节突转,请结合《儒林外史》做梳理探究。
篇目梳理 相似情节
《觉醒年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儒林外史》严监生死前伸出两根手指→一众人猜度解劝,但都没有说中→赵氏挑去一根灯芯,严监生才肯咽气
归纳情节共性: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类似艺术效果: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3-26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勤径学升】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测(统编版)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2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另类鲁迅

吴志翔

①鲁迅带给我的阅读经验是任何一位作家都无法比拟的。在无数个寂寞的夜晚,我经常会习惯性地抽出《鲁迅全集》中的任何一本,翻到其中的任何一页,兴味十足地一行行读下来。有时候读出悲哀,有时候读出沉重,有时候又会读出笑声。有人说他是个异数,有人说他是个怪人。他绝对是中国知识分子群体中的一个另类

②这是个留胡子的人,他的胡子很有特点。刚从日本回来那几年,他的胡子是两头往上翘的,可是老被人看不惯,以为在模仿日本人。被人家弄得烦起来,他索性把胡子剪成隶书的字,从此天下太平。这胡子是最切合他的,好像天生就该如此才对。他还很勇敢地把辫子剪了,可是付出的代价也颇大:他说走在街上,常被人冷笑、指点,其待遇比一个没有鼻子的人还要坏。他后来总是留着平头,他的发质硬,一根根往上竖立着,真是很有生气、很有个性的样子。

③鲁迅爱穿长袍……对鲁迅相对矮小瘦弱的身材来说,袍子比西装合适。但他确实是太不修边幅了一点,于是经常有这么一个形象:他穿着长衫在灰尘中趱行,被一队威风凛凛的人马冲到路边,被电梯里的boy视为可疑之人,被药房里小伙计狗眼鄙视,被很多人视为鸦片鬼,被警察横加搜索翻遍行李……其实,鲁迅是很懂得穿衣服的,对女人也有相当的审美眼光,有一次,许广平胡乱打扮萧红,鲁迅就好好地训了她一通。

④鲁迅的趣味也比较有意思。他对碑帖感兴趣,还有文字学、木刻、漫画、图谱之类。小时候就喜欢描什么山海经,长大了以后写《朝花夕拾》,还要亲自动手画几幅无常图。他还有很强的形式感,对书籍装帧特别讲究,常常是自己设计封面。他跟那种只会发议论、别的什么也干不了的文人形成鲜明对比,换了今天,他是典型的DIY一族。

⑤这是个不怕得罪朋友的人。感觉他好像是在跟整个文化界知识界为难。他是成拨成拨地得罪人,也难怪名声总是不够好。一辈子不怕处在骂与被骂的中心,处在被所谓正人君子或绅士淑女们皱眉的境地,这是需要很大的胆识和胸襟的。但是鲁迅的脾气这么不好是因为什么?因为当时的中国实在是一个巨大的垃圾堆,苍蝇成群,蚊子成团,一些所谓知识者一直不断地在叽叽歪歪,心情怎么好得了?有好心情的人才是变态的种!何况相比之下鲁迅被骂得更多更狠!鲁迅他是想改变啊!那些好脾气的先生们,又有哪一个会为一个粪厂的工人被诬杀而辩护?哪一个会为一个无名的学生被虐杀而愤怒?

⑥我本是个感性的人,屡为鲁迅那些理性、严谨的著作中偶尔流露出的伤感、悲凉乃至绝望而深深叹息。在《鲁迅全集》第一册的扉页上我写了这么一句话:此生只为先生流泪。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一点也不感到羞愧,也许因为他是一个承受太多、付出太多的人,也许是因为本能地把他视为一位能理解青年内心苦闷的长者。他厌恶虚伪,不懂装饰,而他又那么敏锐,能直接抵达我们的内心,所有的骚动和不平……

(有删改)

1.文题为“另类鲁迅”,请概括一下鲁迅的“另类”表现。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并比较一下表达效果的不同。
3.文末作者提到在《鲁迅全集》第一册的扉页上写的一句话:“此生只为先生流泪。”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谈谈你的理解。
2024-03-2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一单元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勤径学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测(统编版)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3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中央苏区的开国大典

①中外人士漫步天安门,或者登上天安门城楼,自然会想起1949年10月1日,想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而举行的那个开国大典。

②实际上,由此上溯18年,毛泽东已在江西南部一隅主持过一次开国大典。“毛主席”这个家喻户晓、中外皆知的称呼,就是在那次开国大典上首次启用的。

③那是一次鲜为人知的开国大典。

④1931年11月,江西瑞金。这是一个“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季节。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首府——古朴之风甚浓的瑞金城,到处散发着喜庆的气氛。

⑤红区翻身做了主人的人们,在喜不自禁地传播着这样一个消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临时政府就要在这座山城成立了!这个比过年还要令人亢奋千百倍的日子终于到来了。

⑥7日凌晨,千百个火把从瑞金各地赶来,千百个火把从长汀各地赶来,汇集到距瑞金城外6公里的叶坪村。红绸般飘逸的火把,喜悦晶莹的泪珠,工农群众和他们的子弟兵抑制着汹涌澎湃的激情,等待着这个大典的开始。

⑦叶坪村,当时一般地图上找不到的村子,因村中有一块如同天然广场的大草坪,使它具备了举行开国盛典的资格。大草坪上搭好的检阅台,对群众来说是颇为新鲜的。天未开眼,检阅台正前方挂着两盏汽油灯,白花花一片,把检阅台连同整个大草坪照得通亮。检阅台正中横梁上悬挂的巨幅红布上写着“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红军检阅台”大字,后幕上挂的是两个早为人们熟悉的洋人马克思、列宁的画像。在这两位革命导师肖像两侧,是鲜艳的中国工农红军的军旗。也许,这些衣着简朴的群众尚不明了即将发生的事件的全部意义,但他们显然明白即将发生的一切肯定是一桩极了不起的大事。

⑧清晨6时30分左右,一群衣着朴素甚至有些破烂的共产党领导人步入大草坪。于是,广场内外的数千名群众欢呼起来,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⑨“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现在开始。我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今天正式成立了!”大会执行主席朱德用洪亮的川腔宣布。

⑩“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了!”这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喜讯。顿时,人们欢呼起来,跳跃起来,鞭炮锣鼓也随之鸣响起来,大草坪成了欢腾的海洋。

⑪这时,身着中山装、衣兜鼓鼓囊囊的毛泽东出来指挥升旗。五面红旗在大草坪上徐徐升起。此时,旭日东升,晨雾瑞气弥漫在叶坪村的山野上,绵江之畔飞起缤纷的彩虹,祥气洋溢,生机勃勃。

⑫7时,阅兵式开始了。雄壮的军乐声中,一队队扛着钢枪、抬着钢炮的红军战士,一队队持大刀、扛梭标的赤卫队员,迎着朝阳向着检阅台走来。他们是红一方面军各军团的代表队,红军随营学校、警卫部队的代表队,闽赣两省附近各县的赤卫队,还有模范少先队的代表队。他们向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行注目礼。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微笑着向这支人民的武装挥手致意。

⑬阅兵式结束,“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叶坪村谢氏祠堂大厅拉开帷幕。下午2时,610余名来自中央苏区、各根据地、红军部队、白区的代表,以及海员代表参加开幕仪式。

⑭项英代表大会主席团致开幕词,他说:“全苏大会的成功,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是继苏联十月革命的胜利,在东方建立的第一个苏维埃共和国——世界第二个苏维埃共和国。……”开幕词时常被情不自禁的掌声打断。

⑮项英讲毕,任弼时来到大会主席台前大声宣布:“现在,我们请毛主席为大会题词!”

⑯刹那间,会场一片肃静,代表们一下愣了。“毛主席”,这是令人耳目一新的称呼。但他们很快就明白了:毛泽东总政委担任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了!于是,潮水般的掌声响起,在大草坪上久久不息。

⑰从此,“毛主席”这个称呼从江西南部山城传出,越传越响,在神州大地亿万人民心中成为一个不朽的生命符号。

⑱当晚,瑞金军民以独特的方式——举行提灯晚会,来庆祝新的共和国的诞生。参加提灯晚会的人们一直狂欢到次日凌晨。

⑲站在1949年10月1日前夕的地平线上,回眸历史,一定会发现18年前的开国大典意义非凡。它体现了共产党人远大的目光和非凡的胆识。

⑳是的,18年前的开国大典绝不是共产党人的心血来潮。

㉑它是信念的宣示。

㉒它是理想的初蕾。

㉓它是开天辟地的大预演。

(有改动)


(1)本文记述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全过程,请按照时间顺序梳理这一过程。
(2)这次“大典”气氛庄严、隆重、热烈。请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或段落,并与《开国大典》中的进行对比分析。
(3)文章通过多个场面展现了“大典”的过程。根据课文所学,选择其中一个场面,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一场面的。
2023-10-23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六年级上册第七课开国大典同步练习-2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4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八女投江

①1938年春,日本帝国主义在不断扩大侵华战争的同时,也加紧了对东北抗日联军的围攻。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东北抗日联军决定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5月,抗联第二路军开始了远征。在远征军的队伍里,有一个由三十多位女战士组成的抗联妇女团,她们跟随第二路军第五军第一师行动。这些英勇的抗联女战士,大部分因战斗或疾病,牺牲在远征的途中。返回牡丹江畔时,全团仅剩八个人。

②……

③冷云见敌人上钩,心中十分高兴。她带领女战士们继续向敌人射击,不断地击毙击伤敌人。敌人被河边的妇女团打得恼火起来,顾不得再向山上进攻,全部调头向这边压来。山上的抗联战士准备营救妇女团的同志。抗联大队虽然发起了几次冲锋,但终未能冲过敌人的火力网。

④河边的冷云等女战士,见战友们又都返回来向敌人冲锋,已经牺牲了多人,不禁心中着急。她们不愿战友为了自己而死在敌人的机枪下,盼望有更多的人能够活着冲出包围。当大队战士又一次向敌人发起冲锋的时候,八位女战士齐声高喊:“同志们!冲出去!保住手中枪,抗日到底!”她们一连喊了三次,声音一次比一次高。大队战士听到了她们的喊声,心中像刀绞一样疼痛,都不忍抛下她们撤退,但敌人的火力越来越猛,战士的伤亡越来越多。为了保存抗日力量,指挥员含泪下令大队撤退。看着战友们终于撤走了,八位女战士的脸上,都浮出了欣慰的笑容。

⑤敌人狂喊着冲了上来,八位女战士沉着应战。她们不断地从灌柳丛后面向敌人射击,一颗颗仇恨的子弹,直透敌人的胸膛。但她们毕竟势单力薄,敌人很快就冲到了她们的近旁。正当敌人高兴的时候,冷云大喝一声:“打!”四颗手榴弹同时飞向敌人头顶。敌人来不及躲藏,只听几声巨响,冲在前面的敌人血肉横飞,死的死,伤的伤,剩下的也都吓得趴在了地上。后面的敌人不敢再向前冲了,就用机枪疯狂地向河边的灌柳丛扫射,子弹像阵阵急雨,从抗联女战士的头顶呼啸而过。

⑥敌人的机枪停止了扫射,战场上突然静得出奇。女战士们手里紧握着步枪,冷峻地注视着阵地的前方,在那一张张被战火熏黑的脸上,充满了坚毅的神色。

⑦敌人又开始进攻了。女战士的前面和两侧,几乎没有一点隐蔽物,地形十分开阔;她们的身后,就是水深流急的乌斯浑河。

⑧八位女战士走近了河沿,但是,她们都不会游泳。这时,敌人又冲上来了,他们号叫着,渐渐逼近抗联女战士。女战士们的子弹早已打光,只剩下三颗手榴弹。她们的前面,是面目狰狞的敌人;她们的背后,是水流湍急的乌斯浑河。此时此刻,她们只有两条路:一是被敌人活捉,一是冒死渡河。

⑨面临生与死的抉择,女战士们却没有丝毫的犹豫。望着战友们眼睛里闪烁出的神圣光芒,冷云坚定地说:“同志们!我们是抗联的战士,我们宁死不能做俘虏!虽然我们没有子弹了,但是我们还要用自己的生命去与敌人做最后的抗争。乌斯浑河就是考验我们意志的战场,无论谁能渡过河去,都要继续抗日,为牺牲的战友报仇。渡不过去,为祖国的解放事业而死,是我们的最大光荣!”她的话声刚落,战士们就纷纷响应:“一定要过河,宁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

⑩这时,敌人离她们已经很近了,他们一边向前逼近,一边怪叫着:“投降吧!你们跑不掉了!”冷云、安顺福和杨桂珍猛然向前冲出,用力把最后三颗手榴弹甩进了敌群,敌人被炸倒了一片。乘着敌人的慌乱,八位女战士手挽着手踏进了乌斯浑河。

⑪她们挺起胸膛,一步一步向河的深处走去。敌人见没能活捉这些抗联女战士,气急败坏地向她们射击,并架起了迫击炮向河面上轰击。一颗子弹飞来,小战士王惠民受伤向前栽去,冷云一把把她抱住,但敌人射来的子弹又击中冷云的肩头。胡秀芝扶住了冷云,安顺福抱起了王惠民,八位战友继续向前。河越来越深,水流越来越急,女战士们几乎站不住了,但是她们没有回头,面向着河对岸,不肯停下脚步。

⑫当女战士走到河中心的时候,突然,敌人的一排炮弹落在了她们的身旁。在巨大的爆炸声中,乌斯浑河面上掀起了几支高高的水柱。爆炸过后,乌斯浑河恢复了平静,但水面上,八位女战士的身影却消失了。

(有改动)


(1)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请抓住关键要素,用一两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2)冷云是抗联妇女团的指导员,在这次战斗中起到了领导作用。请找出文中描写冷云动作、神态、语言的语句,说说这些语句表现了冷云怎样的性格和品质。
(3)文章既对个体形象进行了刻画,又对人物群像进行描摹,请从文中分别找出描写个体和群像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023-10-22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六年级上册第六课狼牙山五壮士同步练习-2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5 . 那一堂课

弗罗伦斯卡特利奇

①二战期间,在战火连天的曼彻斯特长大就意味着时局艰难,钱永远也不够花,人们普遍感到焦虑。对于许多家庭来说,当铺是他们经常光顾的地方,我家也是这样。

②父亲是个意志坚定又心灵手巧的人,他尝试去干各种工作,总有人来找他做木工活和手工活,他甚至还参加过一次后街的拳击比赛来维持生计。母亲既节俭又非常爱干净。即使是在艰难时期,她的五个孩子也都是吃饱了、洗干净并穿戴整齐地去上学。

③问题是,虽然我的衣服熨得跟刀面一样平整,鞋子也擦得闪闪发亮,但不都是符合学校要求的标准校服。虽然母亲精打细算,努力获得大多数生活用品,但我始终没有学校要求的蓝色运动服和帽子。

④每天我都被从队伍中拖出去,站在前面,作为一个不良穿着的范例警告他人。

⑤每天站在其他同学的面前,我都很尴尬,眼泪都快流下来了,因为只有我一个人站在那里。对我的惩罚也扩展到了不允许我参加体育队,也不许我参加每周舞蹈教室的舞蹈课,这可是我的最爱。

⑥一次,我家赢得了一家报纸的竞赛活动,可以免费照一张坐着的全家福。

⑦妈妈告诉我,那天我必须穿着那件我最好的、镶着蕾丝花边的翠绿色的裙子去上学,因为放学之后马上要去拍照。她不知道我即将面临的折磨。

⑧那天,我穿上那件珍贵的裙子,一点都没有平时穿它时的高兴。我心情沉重,勉强来到学校,立即成为一片蔚蓝色大海里唯一一个翠绿色的目标。站队时,我没等下命令就自己艰难地走上台去,默默忍受其他女孩的窃笑和副校长瞪得像珠子一样大的眼睛。

⑨集合之后的第一节课是英国文学,是我最喜欢的老师上课,也是我最喜欢的课。米西微小姐让我坐在第一排,正对着她。我慢慢地起身,擦干眼泪,走到教室的前排。

⑩我的眼睛低垂着,头低着。尽管在一次次被揪出来之后,我已经尽了最大努力不要表现出难过,但泪水还是再次背叛了我。

我在前排坐下,米西微小姐抬起头,上下仔细地打量我。然后她说出了在这个地方我所听到的最好听的话。

“亲爱的,我认为你是这所沉闷的学校里最明亮、最可爱的景色。我只是遗憾,我只能有幸看你一堂课,而不是一整天。”

我那已经变成冰块的幼小心灵立刻融化了,我的头也抬了起来。她精心选择的字句给了我温暖,那天剩下的时间我都好像飘浮在云端。

虽然英国文学是她的专长,但是那天米西微小姐教给了我,也许也教会了全班同学关于同情的道理,这是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的一课。她教会我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一句善意的话能在对方的心里留存一辈子。事实上,她那体贴的话语使我灵魂中的一部分变得强大,从那以后我再没因任何人或任何事懦弱过。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对文章第①段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特殊历史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B.“当铺是他们经常光顾的地方”说明当时人们生活的艰难。
C.“我家也是这样”为下文“我”因没有学校的标准校服被罚做铺垫。
D.曼彻斯特是英国第二繁华城市,在此长大却很艰难,表现了资本主义国家的衰败。
3.请根据语境赏析第⑩段中加点的词“背叛”。
4.通读全文,简要说说本文题目“那一堂课”有哪两层含义?
(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5.米西微小姐的话对“我”产生了哪些影响?
2023-08-0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第07课 别了,语文课(练习)-2022-2023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品课堂(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
诗歌鉴赏 | 较难(0.4) |
真题
6 . 下面是同学们在东钱湖研学时发现的古诗,请你赏析。

初至茂屿

[明]沈九畴

清溪窈窕觅仙踪,临水看云面面

山过雨声侵薜荔,风吹秋色满芙蓉。

湖天____悬孤屿,海日东南引万峰。

岂是桃源无路到,扁舟今日使人逢。

【注释】①茂屿:茂屿山,据旧志记载,在东钱湖西南。②薜(bì)荔:一种常绿灌木。
(1)《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重”有“chóng”和“zhòng”两种读音。本诗首联中加点的“重”字,你会选哪个读音?结合画线句和颔联加以分析。
我认为_________填,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诗中空缺处应填“萧索”还是“浩渺”?结合相关诗句加以分析。
我认为_________填,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6-18更新 | 929次组卷 | 5卷引用: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勤径学升】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测(统编版)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7 .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问题。

一月的哀思

——献给敬爱的周总理(节选)

李瑛

敬爱的周总理,

我无法到医院去瞻仰你,

只好攥一张冰冷的报纸,

静静地

伫立在长安街的暮色里。

任一月的风,

撩起我的头发;

任昏黄的路灯,

照着冰冷的泪滴。

等待着,等待着,

载着你的遗体的灵车,

辗过我们的心;

等待着,等待着,

把一个前线战士的崇敬,

献给你。

啊,汽车,扎起白花,

人们,黑纱缠臂。

广场——如此肃穆,

长街——如此沉寂。

残阳如血呀,

映着天安门前—

低垂的冬云,

半落的红旗……

车队像一条河,

缓缓地流在深冬的风里………

为什么有人,

不许我们缅怀你伟大的一生;

为什么有人,

不许我们赞颂你不朽的业绩;

但此刻,

长街肃穆,万民伫立,

一颗心——一片翻腾的大海,

一双眼——一道冲决的大堤。

多少人着你,

向灵车;

多少人向你,

献上花束和敬礼;

多少人想牵动你的衣襟,

把你唤醒;

多少人想和你攀谈

知心的话题……

车队像一条河,

缓缓地流在深冬的风里……

历史啊,请记着——

一九七六年一月十一日,

在中国,在北京,

一辆车,

辗过一个峥嵘的世纪。

车上——躺着一个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

车上——躺着一个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车上——躺着一个

真正的生命,

车上——躺着一个

人民骄傲的儿子。

——一个为八亿人,

耗尽了最后一丝精力的

伟大的英雄;

——一个为三十亿人,

倾尽了最后一滴心血的

伟大的战士!

敬爱的周总理,

你就这样

从你熟悉的长安街从容走过

像生前,从不愿惊动我们,

轻轻地从我们身边走去……

车队像一条河,

缓缓地流在深冬的风里……

啊,祖国——

茫茫暮霭中,

沉沉烟云里:

多少个家庭的

多少面窗子,

此刻,都一齐打开,

只为要献给你这由衷的敬意。

大寨人,肃立在梯田上,

瞩望你;

大庆人,攀登在井架上,

呼唤你;

千万名战士持枪站在哨位上,

悼念你。

这就是我们的丧仪啊:

主会场——

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祖国,

分会场——

五大洲南北东西;

云水间,满眼翻飞的挽幛,

风雷中,满耳坚定的誓语。

江水沉凝,青山肃立,

万木俯首,星月不移……

看,这是何等

庄严、肃穆、伟大的

葬礼!

车队像一条河,

缓缓地流在深冬的风里……

总理,敬爱的周总理,

泪眼,看不清你的遗容,

却只见你胸前

没有绶带,没有勋章,

只有一枚

你长年佩戴的像章,

像你一颗火热的心,

跳动,跳动,

永不停息。

——那是为人民服务

五个金灿灿的大字,

辉映着你心头那

闪光的镰刀和铁锤;

辉映着你身上那

穿过无数次疾风暴雨的红旗;

辉映着你头上那

一轮光芒四射的太阳,

照彻五洲,

照彻天宇……


(1)请概括全诗的主要内容。
(2)请赏析诗中加点字词的表达效果。
(3)全诗突出地运用了排比和对偶的修辞手法,起到了非常好的表达效果,请选择具体的诗句进行说明。
(4)划线句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5)诗里多次出现“车队像一条河,缓缓地流在深冬的风里……”,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2023-06-07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课《周总理,你在哪里》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8 . 完成小题。
(1)同学们进行同题诗歌创作比赛。请你从下面三张图中选取最能触发你情感的一张,为这张图片写一首以“灯”为题的小诗。
       
(2)同学们诗歌创作的热情特别饱满,在写了“灯”以后,大家又围绕“太阳”和“向日葵”进行了同题诗歌创作活动。文学小组决定将大家创作的佳作编辑成诗集。小奇和小夏正围绕诗集名的选取进行讨论,请你加入其中。

小奇:我们班的才子才女真不少,佳作频出,我看就叫《佳作集》吧!

你:①____

小夏:那我们一起来重新拟个题目吧。

你:②____

小奇:你取的这个诗集名真贴切,解释得也很有道理,我们就用这个名字!


(3)诗集装订完成了,班级即将举办诗集发布会。
①下面是诗集发布会的具体流程,请你参照其他篇章的格式,补上篇章二的内容,让诗集发布会内容更加丰富。
“为你写诗”——班级诗集发布会
篇章一 青春之歌主持人致开场词
篇章二____
篇章三 诗坛新秀最佳作品获得者谈创作理念
篇章四 那月那天播放同学们创作期间的照片和视频
篇章五 来日辉煌全体同学朗诵《少年中国说》
②作为诗集发布会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串词,让篇章三和篇章四两个环节能够自然衔接。
________
2023-06-06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课 周总理,你在哪里 同步练习与检测试题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22-23八年级上·全国·课时练习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9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问题。

母亲的馨香

①窗外又下起了小雨夹雪。

②我站在窗前望街景,看着雨水、雪水和着泥土,只一会儿的工夫,马路上就变得浑浑浊浊的,车开过来溅起了一大片泥水,一个母亲带着孩子骑自行车正巧路过,好在母亲已将惟一的一件雨衣穿在了孩子的身上。结果,泥水溅了母亲一身。母亲顾不得擦拭身上的泥水,继续前行。唉,可怜天下父母心!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了给予我生命,同时也给予我无私母爱的母亲。

③母亲是5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是位知识女性,也是建国前参加工作的老干部,与大多数母亲一样,既要工作,又要带孩子、照顾家庭。

④母亲对我们三个孩子的感情是很难用一两句话表达清楚的。母亲在我们身上倾注了她无私的爱,而且毫无保留。在那非常岁月,正是因为割舍不下对我们的爱,母亲才顶着各种压力,坚强而又乐观地走过来。

⑤父亲被下放到县城之后,从没烧过火炕的母亲生不好火,做不熟饭,经常被呛得鼻涕一把,眼泪一把,大人孩子只好吃夹生饭;两间歪歪斜斜的茅草屋时而漏雨、时而漏风,面对如此的困境,母亲从没埋怨什么,只是默默地想尽一切办法让我们过得好一些。“文革”期间,因为父亲的所谓“问题”以及外公的“历史问题”,批判母亲的大字报铺天盖地,一向积极努力的母亲在精神上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也许母亲有过彷徨,也许母亲有过沮丧,但是母亲坚韧刚强的性格使得她有泪往肚子里流。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脚下的路沟沟坎坎,母亲咬咬牙,挺了过来。

⑥母亲从不把内心的痛苦表现出来,在人前,她的态度永远都是乐观的。记得那时,只要母亲在,家里便有欢声笑语,歌声不断;只有母亲在,家才有家的感觉,家的温馨。我敢说与母亲只见一面的人,也会记得她那爽朗的笑声。长大以后,我问母亲:“是什么力量支撑你走过那段艰难的岁月?”母亲说:“是你们三个孩子。你们就是我的精神支柱。”是的,面对困境,母亲没有扔下我们不管,而是一如既往地关爱我们。如果没有母亲,真不知道我们会怎样度过那二十年!

⑦由于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在生活上,母亲对我特殊偏爱。记得考大学的时候,母亲总要在中午赶回家给我做饭,五十多岁的人要往返骑四十多分钟的自行车,而且风雨无阻,不曾间断。考大学的那三天,母亲天天很少休息,晚上怕我睡不好,给我扇扇了,驱蚊子,白天还要坚持上班。那时,我最爱吃西红柿,当时价格很贵,母亲每天要买两三个,我让母亲吃,她却说:“我不爱吃,你吃吧。”凡是好吃的,母亲就说不爱吃,其实她是舍不得吃而已。在穿着上,母亲也从不讲究,一件衣服穿四五年,但她总是把我们打扮得干干净净的,整整齐齐的。说起来很惭愧,考上大学后,我的衣服仍然是妈妈洗,后来姐姐看不过去,姐姐洗。不懂事的我还经常对母亲发脾气,一有不顺心的事就冲母亲发火,可母亲总是呵护我、迁就我,我还不以为然。有时甚至对母亲表示出来的亲昵还很反感,婚后才知道那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⑧如今,我已为人母,六年做母亲的经历磨练了我,使我深知一个母亲的艰辛与不易,从而真正体会到当年母亲在政治上、精神上受到打击的,还能让我们三个孩子享受母爱的滋润,把我们健康地抚养成人,是要以多么大的毅力来承爱那巨大的痛苦和压力呀!我想这正应了人们常说的那句话:“世上最伟大的是母亲,世上最无私的爱是母爱。”从我母亲身上,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母亲的无私与伟大。我虽然没有资格与母亲相比,但我要像母亲一样,无私地爱我的孩子,少些烦躁,多些耐心,让她在温馨的家庭环境中健康地长大。

⑨在母亲节即将到来之际,仅以这篇短文献给母亲,不擅言词的女儿用文字告诉您:“女儿感谢您的养育之恩!女儿永远爱你!”


(1)第2段写了一件事,写出这件事及在文章的内容上起什么作用?
(2)第3段到7段,作者回忆往事:
①详写的两件事是:_________
②从3~7段的事件描写中,可看出母亲的性格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从全文看,重点部分是:_____段——_____
(3)为什么母亲说三个孩子是自己的精神支柱?(不超过15个字)
(4)请概括第7段所写的事件:      (不超过10个字)你对母亲的做法是赞同,还是反对,为什么?
(5)第8段写“我”的感受和做法:所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
(6)本文组织材料是按_____顺序,1、2段叙事的时间_____,第3~7段叙事的时间是_____,第8、9段又回到_____
2022-10-10更新 | 229次组卷 | 2卷引用:第07课 回忆我的母亲-【帮课堂】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讲义(部编版 )

10 . 萤火虫

法布尔

①如果萤火虫只会像亲吻似的轻拍蜗牛,对它施以麻醉术,而没有其他本领的话,那它也就不会这么出名,这么家喻户晓了。它真正名扬四海的原因,是它能在尾部亮起一盏灯。

②我的手和眼仍然很听使唤,做起解剖来还算得心应手,因此,我便想解剖一下萤火虫的发光器官,以便彻底搞清楚其构造。我终于成功地把一根发光宽带的大部分给剥离开来。我在显微镜下仔细地观察了这条宽带,发现其上有一种白色涂料,由极其细腻的黏性物质构成。这白色涂料显然就是萤火虫的光化物质。紧靠着这白色涂料,有一根奇异的气管,主干很短却很粗,下面长了不少的细枝,延伸至发光层上,甚或深入体内。

③发光器官受到呼吸气管的支配,发光是氧化所导致的。白色涂层提供可氧化的物质,而长有许多细枝的粗气管则把空气分送到这物质上。现在,我很想搞清楚这个涂层的发光物质究竟为何物。起初,人们以为那是磷,还把它加以燃烧,以化验其元素,但这种办法并没获得理想的效果。显然,磷并非萤火虫发光的原因,尽管人们有时把磷光称之为萤光。这个问题的答案肯定不在这里,而是另有原因。

④萤火虫能够随意地散布它的光亮吗?它能否随意地增强、减弱、熄灭其亮光?它怎么做的呢?它有没有一个不透明的屏幕朝着光源,能够把光源或遮住或暴露出来呢?现在,我们对这个问题已知道得很清楚,萤火虫并没有这样的器官,这样的器官对它来说是没有用的,它拥有更好的办法来控制它的明灯。若想增强光的亮度,遍布光化层的光管就会加大空气的流量;如果它把通气量减少甚至停止供气,光度就变弱,甚至熄灭。总之,这个机理与油灯的机理一样,其亮度是通过控制空气进入灯芯的量来调节的。

⑤从各种实验的结果来看,极其明显的是,萤火虫是自己在控制着身上的发光器,它可以随意地使之或亮或灭。不过,在某种情况之下,有无萤火虫的调节都无关紧要。我从其光化层上弄下来一块表皮,把它放进玻璃管里,用湿棉花把管口堵住,免得表皮过快地蒸发干了。只见这块表皮仍在发光,只不过其亮度不如在萤火虫身上那么强而已。在这种情况下,有无生命并不要紧。氧化物质,亦即发光层,是与其周围空气直接接触的,无须通过气管输入氧气,它就像是真正的化学磷一样,与空气接触就会发光。还应该指出的是,这层表皮在含有空气的水中所发出的亮光,与在空气中所发出的亮光的强弱一样。不过,如果把水煮开,沸腾,没了空气,那么,表皮的光就熄灭了。这就更加证明,萤火虫的发光是缓慢氧化的结果。

⑥萤火虫发出来的光呈白色,很柔和,但这光虽然很亮,却不具有较强的照射能力。在黑暗处,我用一只萤火虫在一行印刷文字上移动,可以清楚地看出一个个字母,甚至可以看出一个不太长的词儿来,但是,在这小小的范围之外的一切东西,就看不见了。

(选自《昆虫记》,有删改)

1.本文围绕萤火虫的发光,依次介绍了___________、发光控制原理和_________等知识。
2.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但这种办法并没获得理想的效果。
3.小文和小梦对“囊萤”能否读书起了争议,这时你也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见解。
小文:你知道吗,萤火虫的光还能读书呢!古代就有人捉了许多萤火虫放在白绢做的口袋里,夜里读书用。
小梦:你说的是车胤“囊萤”读书的故事吧,我觉得这只是传说而已,“囊萤”的光是没法读书的。
4.小文在网上找到一段介绍萤火虫的文字,阅读后觉得还是法布尔写得更有意思,请以上文内容为例说说《昆虫记》有意思体现在哪些方面。

萤火虫的发光器位于腹部末端的腹面,主要由大量发光细胞组成。发光细胞中的荧光素,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下利用萤火虫体内的能量物质(ATP)与氧气发生反应,使化学能转化为光能从而激发出光子,形成肉眼可见的亮光。

2022-09-17更新 | 275次组卷 | 1卷引用: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1课《蝉》课时练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