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困难(0.15) |

1 .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则歌之。我们通过歌唱传递的情感在激荡不绝的棉延中成了诗、成了曲、也成了戏。那声音回响在广阔天地,落在江南的水榭楼台,刻间被佳人的娉亭风姿,婉转成了细腻优雅的昆曲;落在西北的塬梁沟壑,霎时被粗汉子的不折硬骨,啸吼成了烈高亢的秦腔;落在川渝的峰岭盆地,转瞬被摧山壮士的包容进取,揉纳成了生动百变的川剧。

或意扬顿挫、荡气回肠,或一唱三叹、扣人心弦的戏曲声是一方百姓与一地风物的对话。风物养人,人唱风物。这些古老的声音,接受着水土与百姓的孕育,在时代的(       )中历久弥新;这些古老的声音,在岁月更中融入人们的血液。当你俯身倾听,你听到的一定是涌动不息的,独属于中国的声音。

1.请用正楷字将文中画线的句子工整地书写在田格里。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刻(qīng)B.粗(guǎng)C.烈(chì)D.更(dié)
3.下列词语中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A.棉延B.娉亭C.水榭楼台D.意扬顿挫
4.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       
A.气象万千B.风云变幻C.周而复始D.前仆后继
2024-05-07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困难(0.15) |
2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一阶一梯一声咚

刘诚龙

①一身臭皮囊,十余年前生了贱恙,大医小院都去过,只是难愈。前些年听人说,浮萍泡澡可缓解,但我没上心。

②今年夏日,烈日炎炎,城里过不得,遂赶回老家。一日,往老院子走,但见一丘田,做了浅水塘,上面密布浮萍。于是回家拿来竹筛,打了一筛。

③回到家,端了浮萍到三楼,煤气灶现成,开了火,烧了汤,更衣澡裳,一夜无话。翌日,采阵后清洗泥腥,碰到母亲,问我。我答浮萍泡澡。母亲听后夺了竹筛,说去烧水。我赶紧夺回,说楼上有煤气,拧开火就泡成了。母亲却说,中药需柴火慢慢泡,才起效的。于是又把竹筛夺了过去,一步一挪。挪到披舍(搭在正屋两边的建筑),架起铁锅,泡起浮萍水来。

④也是我有些偷懒,享受母亲给予的现成,成习惯了。我也想,母亲给我烧水,到底算是轻活,比她扛着锄头,去菜园子里挖土、锄菜,要好些。母亲性子犟,她要做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

⑤我也佩服,母亲生命力比我强多了。去年肺炎,我至今没完全恢复。母亲又骨折(去年,母亲摔了一跤)又流感,一两个月后,竟没什么事了。而去年自我住院,母亲特别挂心,夜不成寐。如今,母亲抢着烧水,想来也不完全是因中药效力,更多是想给她的崽做些什么。

⑥整个暑假,我多次站在三楼阳台上,看到母亲蹲在披舍,把木柴塞进土灶,面色被映得通红。正是酷暑,居通风处都热得要死,母亲又要烧火,怎能不热?好几次我下楼跟母亲讲道理,说用煤气灶烧水,次次被母亲顶了回去。最担心的,不是母亲烧火,常常是,母亲背起背篮,拿起锄头或镰刀,到山边田野,去扯糯米草,去扯马鞭草,去扯蛇不过,这些草,中医说都清热解毒,母亲晓得一些。

⑦水烧好了,倒入一只水桶里。母亲先前喊我,我多在书房,没听见;或是听到了,大声应了,母亲听力差了,没听到,就自顾提着几十斤滚烫的中药水,往载三楼提。咚;半分钟后,咚;再半分钟后,咚。一声接一声的闷响,一声接一声的咚,好像铁锤打桩,打在我心瓣瓣上。母亲脚骨折后,不能上楼梯。堂客(湖南方言,指妻子)做好饭,喊她上来吃饭,她不来,说是脚上楼疼,堂客只好把饭送下去。如今,母亲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提着水桶,上一个台阶,把桶放下,休息半分钟,再往上提。我听到,咚,不响了,过一会儿,又是一声咚。母亲把水桶垂放楼梯,好像一块夯石击我心底。

⑧后来,堂客早晨去捞浮萍,母亲下午给我泡中药。有时,不知什么时候母亲就把水烧好了那一声咚也就猝不及防地随之响起。这几天,隔壁在砌房子,不时传来一声咚,午睡正酣畅入梦,忽听得一声咚,把我心脏都吓得蹦出来。腾地下床,下楼去看,没见母亲提桶来,虚惊一场。睡不着了,可睡不着好啊,可以尖起耳朵听。一时半刻后,咚,不让响第二声,堂客咚咚咚咚下楼去,把母亲的水桶接上来。堂客也不让我下去,她晓得我心率不怎么样,急走,提重走,心率噌地上去了。

⑨居乡下一个暑假,每日听得众声喧哗,人语、鸡鸣、狗吠,还有杜鹃、喜鹊、画眉等百十种乌类,成日里或清歌或欢唱,人声天籁声声入耳,却不曾入心。唯有午后,我家楼下的那一声咚,响我耳,惊我心,动我魄,感我魂。

(选自《智慧人生》)

1.结合语境赏析第④段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2.说说对本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3.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2024-04-06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困难(0.15) |
3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求与家长会

①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②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a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了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宝宝进步大。

③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④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⑤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⑥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⑦b她怀着喜悦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⑧高中毕业了。一个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的日子,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已被清华大学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给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学校。

⑨她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跑到自己房间里大哭起来。儿子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

⑩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1)联系上文,分析文中两个画线句子分别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感受(各用一个词或短语作答)
①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
②她怀着喜悦的心情走出校门。
(2)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的妈妈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3)听老师说儿子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妈妈为什么不着急反而怀着喜悦的心情走出校门?
(4)妈妈教育孩子应该诚实,可文中的妈妈对儿子一再说“谎”,你认为妈妈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2023-08-22更新 | 43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月光烧成的灰

董改正

①不能解释的都是奇迹。外婆一直在等一场霜。

②霜落之后,菜就甜了。腌白菜,腌芥菜,腌雪里蕻,上色入味。腌萝卜尤其美味。有种白萝卜,纺锤形的,洗净了,切成月牙状,齐齐码在竹簸箕上,像一只只小白鸭。最初是晶莹水润的,半日后就蔫了,边角内卷了,有了皱纹,惹了灰黄。再晒一日,吹小半天风,就可以下坛坛罐罐腌制了。

③每到大雪后,我都会给旅居海口的李君寄点儿咸货。咸鸭子,咸肉,他都特别喜欢。海南冬天的轻寒不够锋锐,就像挠不到的痒,不足以让腌味侵入腌货内部,无论如何也炮制不出记忆里舌尖上的“腊味”。用冰箱模拟内地的冬天,腌出来也只是概念上的咸货。味觉的火柴棒,无法引燃舌尖上记忆的草蛇灰线。到底还是不行。

④缺了什么呢?

⑤母亲一辈子忙碌,没有时间将心思放在食物上,食物对于她就像汽油对于汽车,是续命的能量而已。母亲的腌菜手艺,比起外婆的要差很远。撇开味道不说,母亲总是将整菜一股脑儿塞入坛中。而外婆将芹菜、豆角、白菜……洗净、控干水分,一层层放入坛中,铺好、压实。外婆腌的萝卜缨子,一根根似金丝缕缕,拍碎的蒜如碎玉,切丝的辣椒如红线。用干筷头夹一碟子,下入烧熟的香油,略翻炒,脆黄酸香,宜配稀饭干饭,宜搭面条,宜夹馍,简直是美味!外婆腌的水萝卜,水个嫩嫩,黄个生生,咬一口,嘎嘣脆,润润的酸,酸得半夜想起来不吃一块就睡不着。外婆腌的五香萝卜更是极品——我不曾见过谁会把萝卜切成那样的长条,像蚕豆的豆荚,简直有点儿媚,像青衣的水袖。一排排这样的萝卜躺在竹簸箕上,就像一条条秀美的江南划子停在河边,在月色里轻轻荡漾。

⑥我记得那是个月色皎洁的冬夜,霜染大地,晚村寂寥。院子里,芦秆编成的晒席上,依然晾着萝卜干。露珠在凝结,霜也在凝结,漆黑如墨的树冠里,鸟呢喃有声。我嫌弃霜和露混着尘土,脏。外婆笑着说不怕,天明吹一阵小风,晒上半天就好了——哪里就脏了呢?她笑着看我,月光连忙照亮了她的脸。我立时就赧然了。

⑦外婆走了很多年。还记得外婆用新稻草烧灰,沾染白净如玉的糯米裹粽子,我能一口气吃三五个,不蘸糖。外婆将绿豆壳晒干了,焚成灰,晒好,放一把煮稀饭,那个香,那个糯,今生恐难重温了。

⑧母亲也已经七十三岁。那天我给她做了蒿子粑粑,她说真好吃。她是知道好吃的。外婆一生悲苦,却依然那么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不能解释的都是奇迹,外婆便是。爱是最大的奇迹。

⑨霜未至,月色如霜。等霜落后,今年我要腌点儿萝卜,腌点儿肉,腌点儿鸭子。今年我得给李君寄一些去。我或许还应该告诉他,其实参与味道腌制的,不仅仅有温度,可能还有虫鸣、犬吠,可能还有月光烧成的灰。

(选自2022年01月13日《北京青年报》,有删改)


注:①雪里蕻(hóng),一种草本植物,其叶可盐腌供食用。②草蛇灰线:比喻事物留下隐约可寻的线索和迹象。这里指味觉对腌菜的隐约记忆。③划子:有的地方都把用桨划的小船叫“划子”。④稻草灰裹粽子:贵州等地将稻草烧成灰,然后将草灰混合糯米拌好,加水揉搓均匀,制作成灰粽。
1.文章通过多处比较,突出外婆腌菜的美味。阅读文章,完成填空,寻找差异,探究根源。
制作特点外婆腌菜美味的本质原因
在海南腌菜_________________
母亲腌菜忙碌粗心,食物就是续命的能量,忽视吃食。
外婆腌菜等降霜的时机; _________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⑤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文中第⑥段划线句子从内容看属于__________描写,放在此处有什么作用?
4.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标题的理解。
2022-05-28更新 | 3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新疆克拉玛依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