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320 道试题
1 . 学校举办了全体师生阅读大会。请阅读下面有关读书的发言稿书选,完成小题。

宋代苏东坡说:读书万卷始通神。”①古往今来,学者没有热爱读书的。多读书不仅帮助我们走出自身的狭,感受世界的丰富,更可以促使我们学识渊博。对联方尺大小藏尽______千秋事,寸指______容纳天地万物情就是这个意思。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更好地读书呢?首先,读书要有明确的目标。只要有了目标,读书才会有驱动力。其次,读书贵在坚持。读书修身不能慢不经心,要无处不读,无时不读,无事不读,锲而不舍,必有成效。另外,读书还要注意三结合学而不思则罔,读书要刨跟问底,不能随声附,要在磨和质疑上下功夫,将读与思相结合:不动笔墨不读书,要学习圈点批注,记录读书心得,把读、写结合起来,方能做到开卷有宜;朱熹强调读书不可只专就纸上求义理,须反来就自家身上推究,是说读书不能停留在书本上,要把作为读书着落,努力做到读与做相结合,将所学知识实践。

1.上面语段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狭(ài)B.随声附(hé)C.磨(zhuó)D.落(zháo)
2.上面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慢不经心B.锲而不舍C.刨跟问底D.开卷有宜
3.下列对上面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四个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在“没有”后加“不”
B.②将“帮助我们走出自身的狭隘,感受世界的丰富”与“促使我们学识渊博”调换位置。
C.③将“只要”改为“只有”
D.④将“将”改为“使”。
7日内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十七中学校初中毕业考试语文试题
2 . 下面是小赵同学为阅读大会活动写的一段主持串词,结合语境,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书是甘露,滋润千枯的心田;书是良药,______;书是明星,____________;书是钥匙,______。一本好书,告诉我山有多高,路有多长;一本好书,召唤我拨开烟云,看向未来。

A.指引前进的方向   医治心头的伤痛   开启智慧的窗口
B.医治心头的伤痛   指引前进的方向   开启智慧的窗口
C.开启智慧的窗口   医治心头的伤痛   指引前进的方向
D.医治心头的伤痛   开启智慧的窗口   指引前进的方向
7日内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十七中学校初中毕业考试语文试题
3 . 请按照对偶的要求,将第一段中的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     
上联:方尺大小藏尽______千秋事
下联:寸指______容纳天地万物情
A.万古   深厚B.万古   厚薄C.古今   厚薄D.古今   深厚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十七中学校初中毕业考试语文试题
4 . 阅读活动中,朵朵同学为大家推荐名著,以下介绍有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所著的一部儒家经典。
B.《儒林外史》是吴敬梓的代表作,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虚伪和弊端。
C.《朝花夕拾》原题《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的十篇回忆性散文。
D.《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是我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一部浪漫主义神魔古典章回体长篇小说。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十七中学校初中毕业考试语文试题
5 . 给材料作文。

这是一则禅宗故事。从前,有一位少年,渴望练就一身超群的剑术,便千里迢迢来到一座仙山求教于一位世外高人。这位少年一心想早日成名,跪拜之后,便说:“我决心勤学苦练,请问师父需要多久才能学成下山?”师父答道:“十年。”少年嫌太长,就说:“假如我全力以赴,夜以继日,需要多长时间?”师父说:“这样大概要三十年。”少年大吃一惊:“为什么全力以赴反而要三十年呢?”师父不答。少年又说:“我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拼死拼活修炼,争取早日成功。”师父说:“那么,你就是跟我学至少七十年。”

这个故事至少给我们这样一些启示:学业、事业都需要日积月累,脚踏实地;成功的道路欲速则不达,切忌急功近利;内心的焦躁是最大的敌人,要战胜自我。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得抄袭,不要套作。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6 . 命题作文

诗圣杜甫有诗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细雨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

大诗人白居易也有诗云:此时无声胜有声,告诉我们在无声处体会蕴涵着的深深的情感。

请以“于无声处品真情”为题, 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
②文体自选 (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得抄袭,不要套作。
④不少于600字。
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存在的证明》,回答各题。

存在的证明

①我终于明白,一个人的离开,不是从躯体开始,而是从那些与她或者他有关的事物开始。

②我第一次感知死亡,大概是在十岁,当时是我爸胃出血,据说便血一盆盆,我没见着,是亲戚带我去的医院。那会我已经有好几天没见到我爸妈了,我天天在外婆家问我什么时候可以回家住。听我妈说医院下了病危通知单。我也不知道那是啥,看我妈好像眼睛都肿了,我心里也跟着很慌。我跑到我爸的病床前,我爸流着眼泪问得直接:爸爸要是走了,你会不会想爸爸?我的第一反应是要是爸爸走了,以后我的数学作业可怎么办呀,以后再也没有人教我数学了。我很害羞,怯生生地望着憔悴的爸爸说出这种担忧。我当时根本不知道失去爸爸意味着什么。我爸反倒笑了,笑我傻,笑我这种时候了居然还在想着数学作业。我心里更慌了,于是开始哭,不知道是真的害怕爸爸走了,还是担心没人辅导作业,我的心拧成一团。后来我爸爸回来了,他康复了,而我记得这一幕一辈子。

③上高中时,我爷爷去世了,是在非常非常炎热的夏天。晚上十二点,我赶去爷爷家,大人们都在忙着葬礼的事情,我和堂妹坐在庭院里。那晚的月亮特别大,特别亮,月光就像银子一样倾泻在我们的身上,我们在说晒月亮也会把人晒黑。出殡前一天晚上,有小偷混进来,人来人往,偷走了我堂妹的书包,里面有好几笔别人给的礼金。堂妹发现以后就开始号啕大哭。我私底下听亲戚说,作为爷爷唯一亲手带大的最疼爱的孩子,她没有哭亲人的离去,竟然因为丢钱而大哭,可见心有多硬。我第一次知道,原来有人会在意这个,会观察你,会以此评判你和逝去的人亲不亲。我也开始偷偷观察我妹,那种感觉很奇怪,也默认了不哭就是和逝去的人不亲。

④后来,我又经历了奶奶和外公的葬礼,印象比较模糊,直到外婆去世。外婆八十九岁这一年摔了一跤进了医院,直到医院说治不了了,带回家吧。十一月的冷秋,我妈要我赶回老家见外婆一面。我立刻回家,看到她就像睡着了一般,婴儿般小小的身体,大口大口地呼气,已经没有任何意识,吃不下任何东西,只是偶尔在嘴唇上抹一点水。她就这样一点点消耗着最后的能量,生生地熬了好些天,我忽然想起一个词:油尽灯枯。我坐在以前她常坐的那张木沙发上,昏暗的灯光,所有家具都是原来的样子,破破旧旧的,墙上的挂历不知道是哪一年的,三十多岁的我好像回到了小时候,吵着要吃我外婆做的油豆腐烧肉。

⑤不知道外婆何时离开,好像每个人都在等着这一刻,儿女还去找算命先生问,要如何才能让外婆走得安心。大家似乎在盼着,如果外婆不走,大家就无法回到正常的生活。我在第二天赶回单位上班。到了第三天早上六点多,我妈给我打来电话,哭了几声,告诉我:外婆走了。

⑥那个瞬间,我眼泪狂流,没有声音。我不愿意承认某一个瞬间我也那样希望外婆走,因为我不想再看到外婆受着折磨,我忽然直面了自己内心的残忍——也许那是叫残忍的东西。我觉得是自己的期盼让外婆最终离开了我们。她离开之前,我不曾哭过。我的外婆啊!

⑦很久以后,有一天我跟我妈说:油豆腐烧肉,你会做的吧?我想吃了。我妈说:我始终做不出你外婆的那个味道来。我怔住了,就如同去年的雪花飘落,今年再来的雪花却不是去年的了。我再也吃不到外婆的油豆腐烧肉了。

⑧我终于明白,一个人的离开,不是从躯体开始,而是从那些与她或者他有关的事物开始。我将一直记得那些细微的瞬间,那样的炎热,那样的秋意,那样的月光,那房子墙面上斑驳的痕迹。我小时候在上面写的数字,还有那一根扯亮灯泡的绳子,还有我外公直到去世都没有用完、被一直堆放在窗外的柴火。

⑨死亡从来都不是结束,被遗忘才是。

1.第②段反复写我“心慌”,请根据前后文分析“心慌”理由是什么?
2.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表现出“我”和妹妹并不理解死亡,反而很 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3.外婆离世,“我”认为自己内心是“残忍的”,请结合选文内容推测“我”为什么会这样想?
4.请你结合全文说说“我”为什么会想到吃“油豆腐烧肉”?妈妈的话又让“我”明白了什么道理?
5.说说文章结尾句“死亡从来都不是结束,被遗忘才是”的含义?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较易(0.85) |
名校
8 . 阅读《核舟记》, 完成各题。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 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 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 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 为:             (2) 诎:               (3) 盈:
2.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译文:(全都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某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译文:(中间戴着帽子、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
C.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译文:(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 都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译文:(原来是挑了一个长而窄的桃核刻成的。)
3.结合《核舟记》全文,指出下面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     
A.《核舟记》一文选自清代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B.本文评价王叔远雕刻技艺精湛,开篇用“奇巧”,结尾用“灵怪”,前后照应,令人赞叹。
C.文中写到“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与前文“盖大苏泛赤壁云”一句语意相连。
D.“尝贻余核舟一”,这里指的是王叔远把核舟赠送给苏轼。
现代文阅读 | 困难(0.15) |
名校
9 . 阅读《宋朝不流行减肥》,回答各题。

宋朝不流行减肥

①宋朝人其实并不怎么懂养生,至少在饮食上不算懂。现在讲究早上吃饱、中午吃好、晚上吃少,尽量避免摄入高热量食物;宋朝人则习惯于早上少吃、中午不吃、晚上多吃,有条件吃肉的时候就多吃,尤其喜欢吃肥肉。

②大家都知道司马光吧?他经常劝他哥哥司马旦多吃肉,特别是晚上那顿。要是司马旦晚上没有吃肉,司马光一定会关切地问:得无饥乎?吃这么少,半夜挨饿怎么办?那时候他哥司马旦已经八十岁,多吃肉是很容易中风的。但是司马光不懂,他只懂得孝悌,还非常天真地认为,只有让哥哥多吃肉才符合孝悌的标准。

③宋朝人也不注意锻炼。南宋大诗人陆游晚年在绍兴闲居,早上起来先喝一大碗粥,喝完粥不去晨练,而是睡一个回笼觉。他认为粥后就枕,则粥在腹中,暖而宜睡,天下第一乐也,岂不知这样最不利于消化。唐末道士吕洞宾的生活习惯可能也跟陆游差不多,因为他写过两句诗: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晚上吃过饭就上床,却不懂得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最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这些不懂养生不懂锻炼的家伙却很长寿,吕洞宾活多大年纪我不知道,陆游可是活到了八十多岁,对吧?不过我敢断言陆游的体型肯定谈不上健美,胖瘦且不论,大肚腩应该少不了的。宋朝刘履中《田畯醉归图》,现藏故宫博物院,图中人物无论老少,均有明显的大肚腩。

④男人长肚子,颇为现代女生所不喜,好在宋朝人的审美跟今天不一样。我看过不少宋朝人物画,画中男子无论贵贱,一律长着大肚腩。可见,当时男性不流行减肥,以大肚腩为美。

⑤《宋史·夏国上》记载,宋太祖攻打北汉,西夏首领李彝兴出兵帮忙,并派遣使者送来三百匹骏马。宋太祖很高兴,想回赠一条玉带,向西夏使臣打听:汝帅腹围几何?你们元帅腰围多少?使臣说:彝兴腰腹甚大。俺家元帅李彝兴身材魁梧,腰很粗,肚子很大。太祖赞叹道:汝帅真福人也!你们元帅真是有福之人啊!

⑥由此可见,宋朝是胖子称王的时代,肚腩越大,越受人羡慕。

1.为什么说“宋朝是胖子称王的时代”?
2.请写出第③段加点词语“这样”所指代的内容?
3.请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里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1)他写过两句诗:“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
(2)宋朝刘履中《田畯醉归图》,现藏故宫博物院,图中人物无论老少,均有明显的大肚腩。( )
4.下列各项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A.文章列举司马光和陆游的例子,都在说明宋朝人其实并不怎么懂养生,至少在饮食上不算懂。
B.陆游活到八十多岁是因为不懂养生,不懂锻炼。
C.“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的意思是饭后注意锻炼,能让人长寿。
D.第⑤段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目的是说明西夏首领李彝兴腰很粗。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器小易盈》, 回答各题。

器小易盈

可以理解为才能,也可能理解为度量、 胸怀。《论语·八佾》中有句话:管仲之器小战。管仲是名相,帮助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建立了卓越功勋,应该算是个能人。但孔子却认为管仲的器局狭小,因为其生活奢靡,自高自大,为臣子而僭越君礼,这足见器量对一个人来说多么重要。所以,我们都应该做一个器量大的人。

②器量小了,有什么害处?很明显,器小易盈。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我们那儿有句土话:满罐子不荡,浅罐子咣当咣当。这说的是,器量小的人很容易骄傲自满。稍有点儿成绩就翘尾巴,觉得自己了不起,用另一句土话叫眼睛都长到额角上去了。一个人为什么容易自满?因为他是浅罐子,器太小,稍微装点儿东西就满了,自然就很容易自傲了。

器小易盈的道理,我觉得老子讲得最透。《道德经》有言: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这是成语虚怀若谷的出处。林则徐有一副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有容才能成其”,“器小自然易盈

④庄子在《秋水》篇中讲过一个望洋兴叹的寓言,很能说明问题。秋天涨水,大小河川的秋水全都灌进了黄河,黄河水面一下子变得宽广无边,站在这岸,看不清对岸低头吃草的究竟是牛是马,只有一个模糊的影子。黄河之神河伯有点儿飘飘然了,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他是天下第一了。河伯于是顺流东行,抵达北海,往东一看,吓了一跳,海水无边无际,根本望不到尽头,那种汪洋浩瀚的巨大气魄,把河伯的那点儿小骄傲一下子就打下去了。于是河伯望洋而叹:我要是没有来到北海,那我就真要贻笑大方了。河伯虽然自傲,但毕竟是幸运的,因为他终于看见了真正的海,并进而看清了自己的局限。可笑的是,很多人一辈子生活在井底,看到的只是井口那么大的天空,他们是井底之蛙,成不了大器,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一个人要想让自己的器量变大,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跳出自己的小圈子,像河伯那样,勇敢地向更广阔的世界进发。

⑤《道德经》又言: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老子所谓自见者”“自是者”“自伐者”“自矜者,其实全都是些器量狭小的家伙,这些人小有成绩,便自高自大,其结自然是不明”“不彰”“无功”“不长,说白了,就是得意忘形,由盛转衰。

⑥要想开阔自己的胸襟和增加气度,除了拓展自己的生活空间,多接触新鲜事物之外,还有一点,就是要懂得欣赏他人,见贤思齐。如果觉得天下只有自己是完美无瑕的,其他人都毛病多多,那就无形中让自己的心胸变得狭小了,看不到他人的好,更容不下他人的好,盲目自信,嫉妒成性,这样的人,就像庄子所说的,一颗心塞满了茅草,怎么可能茅塞顿开、幡然醒悟呢?

(选自《做人与处事》)

1.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阅读选文第②——④段,理清论证思路,补全表格。
提出观点(1)
分析论述从农村土话入手,分析出器量小的害处——(2)
引用老子的《道德经》和林则徐的对联从反面证明器量大的表现。
得出结论通过庄子在《秋水》篇中的寓言证明(3)

3.分别指出文中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一个括号只能填写一种论证方法)
(1)(        )   (2)(          )
4.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器”可以理解为“才能”,也可能理解为“度量、胸怀”。
B.“眼期长到额角上去了”这句话证明的是人设定了过高的目标。
C.拓展自己的生活空间能够开阔自己的胸襟和增加气度。
D.“一颗心塞满了茅草”指的是一个人心胸狭窄,气量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