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9194 道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容易(0.94) |
1 . 用原句或按题目要求填空。
① 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②古诗文中常见文人借一处地方,抒万般情怀。陈子昂登幽州台,吟出了 “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的孤独心声;王安石登上飞来峰,神思飞扬,发出③“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的感慨;李白在春夜的洛城中听到悠悠笛声,油然而生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思;而杜甫在齐鲁大地望岳写下了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豪迈之情跃然纸上。
请以“责任担当”为专题整理本学期所学的古诗文,完成下面表格。
关键词诗句出处
困难当前 挺身而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汉乐府《木兰诗》
感时伤世 忧国忧民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心胸广阔 甘于奉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7日内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地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0.65) |

2 .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聚而谋(      )          (2)(      )            (3)山之一(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文中有多处对比,请你列举其中一例,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7日内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崇文学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有一天,天气很热,闷热无风,这种氛围很适合我喂养的圣甲虫们大快朵颐的。于是,我手里拿着表,守在一个露天进食者的面前仔细观察着,从早上八点一直盯到晚上八点。这只圣甲虫似乎遇上了一块颇对胃口的食物,整整十二个小时,它都没停止过咀嚼,始终待在餐桌前的同一个地点一动不动地吃个没完。晚上八点钟时,我最后看了它一次。只见它的胃口始终未减,那样子像刚开始吃时一样地起劲儿。这宴席还持续了一段时间,直到整个食物全部消灭干净为止。第二天,那只圣甲虫确实没再在那儿了,头一天大嚼个没完的那块食物只剩下点渣渣末末了。

时针转了一圈还要多,这么长的一幕就是进餐,狼吞虎咽,精彩至极,但是,那消化的一幕则更是妙不可言。圣甲虫前头不停地吃,后头则不断地排泄,那已不再含营养成分的排泄物连成一条黑色细线,如同鞋匠的细蜡绳。它是边吃边排泄,足见其消化之神速。刚一开始咀嚼,.它那拔丝机便运转起来,直到最后几口吃完之后,这机器才停止运转。那根细蜡绳从头到尾没有出现断头,始终挂在排泄口上,下面的则已盘成一堆,只要没有于透,则可以轻易展开来成为一条细长绳。

排泄的过程如同秒表一般精确。每隔一分钟,更精确地说是四十五秒,一小节排泄物便出来了,细绳则增长三四毫米。等细绳长到一定程度,我便把它截断,放在刻度尺上量量其长度。我测量的结果,总长度为十二小时两米八十八。晚上八点,我是提着提灯最后一次去察看的,这之后,圣甲虫又继续宵夜,所以进餐与制绳工作又持续了一段时间,所以圣甲虫拉成的那根没有断头的细长绳总长约为三米。

知道了绳长及其直径,排泄物的体积很容易便能测算出来。而要测出圣甲虫的精确体积,同样也不难,只要把它放入有水的量筒,查看一下水位线即可。所获得的数据并非没有意义:这些数据告诉我们,圣甲虫一次连续十二个小时的进食竟消化掉几乎与自己的体积相等的食物。多么好的胃呀,而且消化又是这么强,消化速度又这么快!一开始咀嚼,排泄物便立即被消化成细绳状,不停地拉长,直到进餐结束。在这台也许从不失业的蒸馏器里(除非加工的原料出现短缺),原料一进入,立即由胃囊进行加工,吸收殆尽,然后排出。这使我不由得想到,这么一座如此高效地清除垃圾的实验室在环境卫生方面是可以起点作用的。

(节选自:法布尔《昆虫记》)

1.以下关于圣甲虫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古埃及人对圣甲虫尊崇备至,把它视作长生不老的象征。
B.圣甲虫消化能力很强,一次连续十二个小时的进食能消化掉完全与自己的体积相等的食物。
C.圣甲虫,一身墨黑,是食粪虫中个头儿最大又最有名气的一种。
D.圣甲虫也会像人类社会一样出现“强盗”,强行抢走他人的粪球。
2.选文充分展现了法布尔科学研究的过程,读完以后,请你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感受到了法布尔怎样的“科学精神”。
3.作者擅长“以人性关照虫性”,把昆虫当成人来写。原著中有哪些具有人性的昆虫?请举其中两种昆虫为例,并简述其生活习性。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崇文学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你一直在前行,是谁照亮了你前行的路?是日日陪伴的父母,还是谆谆教诲的老师?是嬉笑怒骂的伙伴,还是擦肩而过的陌生人?是参天耸立的大树,还是树下历经狂风的小草……

请以“你照亮了我前行的路”为题目,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不限,注意表达的连贯和得体。
7日内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崇文学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我的语文老师

曹文轩

①我的语文老师是南京大学的高材生,是一个高高的、身体非常扁平的女人。这位女性是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千百次寻找过,但是再也没有找到过一位这样的女性。

②我记得她第一次走上讲台,把两只手轻轻地悬在讲桌上,她没有带粉笔,没有带备课笔记,也没有带语文教材,是空手走上来的。她望着我们,说:同学们,什么叫语文’?然后她用了两节课的时间,给我们阐释什么叫语文。那期间,天开始下雨,她把脑袋转向窗外,对我们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年四季的雨是不一样的。

③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天里的雨也是不一样的,上午的雨与早晨的雨不一样,下午的雨与上午的雨也不一样,傍晚的雨与夜里的雨也不一样。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雨落在草丛中和落在水塘里,那个样子和发出来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我至今还记得,我们所有的同学都把脑袋转向了窗口,外面有一大片荷塘,千条万条银色的雨丝正纷纷飘落在那口很大很大的荷塘里。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④大概一个星期后,她又走上讲台,那是一节作文课。她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班上作文写得最不好的同学是曹文轩。在此之前,我的历任语文老师都说作文写得最好的同学是曹文轩。这个反差太大了!对我来讲,这个打击是巨大的,我根本无法接受她的判断,所以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扔在了地上,一头冲出教室。

⑤晚上,我回到学校来到了她的宿舍门口。我记得自己不是轻轻地把她的门敲开,而几乎是用脚把她的门踢开的。她拉开了门,站在门口,微笑地看看我,说:你请进来坐一会儿。然后我就进了她的卧室,看到了她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我的六本作文本。她把这六本作文本一本一本地排列在她的桌子上,然后说:你过来看看,我们先不说内容,就看这些字,前几本的那些作文,字非常稚拙,但是能看出你非常认真。你再看看最后一本作文;你的字已经张扬到什么程度了,你已经浮躁到什么程度了。

⑥她又说:在这六本作文本里,都有一篇作文是写春天的,你在第一本里写春天的时候是非常诚实的,是非常朴素的对春天的描写。但是后来你慢慢地控制不住自己了,你有必要用那么多的形容词吗?你的作文写得越来越臃肿,越来越夸张。当那些老师都说你有才气的时候,你就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她说: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

⑦我记得那一天离开她的宿舍,走进校园,月亮特别好。月色如水,清澈的月光整个地铺在校园里头。那个夜晚是值得我一生铭记的。没有那个夜晚,就没有我以后漫长的人生道路。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⑧我要说语文和语文老师,对一个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我这里无意贬低其他学科的老师们对学生的作用,我只是说语文和语文老师是无可替代的。语文老师永远是一所学校的品质的建构者和体现者。我无法想象一个学校里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我也无法想象这个世界上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

1.文章开头即说:“这位女性是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阅读文章,说一说,文章是通过哪些事例体现语文老师这一特点的?从文中还可以看出语文老师具有怎样的品格?
2.在这篇文章中,“我”对语文老师的情感态度经历了哪三个阶段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1)她把这六本作文本一本一本地排列在她的桌子上。(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2)我记得那一天离开她的宿舍,走进校园,月亮特别好。月色如水,清澈的月光整个地铺在校园里头。(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4.如何理解“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这一句话?你获得了什么启发?
7日内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崇文学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①提到饮食方式,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一群人围坐一桌,亲密无间,筷来箸往:晚辈或主人用自己的筷子夹菜敬菜,是餐桌上公认的礼仪,欣然笑纳则是相互之间毫无嫌隙的体现。但这种合食的饮食方式并不十分古老。在合食制出现前,我们的祖先一直都采用分食的饮食方式。

②分食制起源悠远,到西周时期已基本定型规范,它是社会形态的真实反映。人们席地而坐,食物放在食案上,一人一份,分而食之,类似于现在的自助餐。上层社会使用贵重金属、美玉制作的食具或制作精美的漆器,下层社会则是陶或木制品。在分食制下,统治者通过制定食礼来规定食器的使用规则,严格等级秩序,以此达到表现尊荣与亲疏关系的目的。在周代,青铜器是统治阶层所专用的,被广泛用于祭祀、饮食活动之中。即使在统治阶层内部,以鼎为核心,不同等级所使用的饮食器在效量上也有着严格的等差原则,其组配制度是周人政治等级观念在饮食上的反映。青铜时代的青铜器是政治权利的象征,通过制定食器和食物类别的规制来表达礼义,区别尊卑贵贱,保证上下有序,贵贱不逾,让贵族获得身份认同。

③周代的分食还体现在男女不同席进食。尤其是社交场合,关中、中原地区的男女在进食时都要分开,遵循男女有别之礼。不过所谓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南地楚国男女却可以在一起进食。

④汉代依旧承袭了周时的分餐饮食风格,成语举案齐眉中妻子孟光为表达对丈夫梁鸿的尊敬,在侍奉夫君进食时将食案举至与眉毛平齐,就是汉代实行分食制的例证。汉代的许多壁画及画像砖上都绘有分食场景。

⑤汉代人安饮时非常重视座次安排,一般情况下主人居中,客人分坐两边。室内宾主宴席,以东向最尊贵,其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再次为西向。这种礼制方面的等级限制,是辨别分层生活方式的最有效要素。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饮食这一活动成为一种礼制活动,它要求参与者严格按照礼制的规定进行。从食具的选择、食物的类别到饮食中座次的安排,无一不受礼的制约。

⑥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中,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饮食文化相互影响,是分食到合食的过渡阶段。总的来说,魏晋时期多为分餐,南北朝尤其是北朝合食较多,但仍以分食制为主流进食方式。

⑦饮食方式由分食制到合食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进程,唐朝时,合食制已基本普及,到宋朝则最终定型。不过,宋以后分食的习惯也没有完全消失,如《红楼梦》描写了大量围坐合食的场景后,在第四十回里写到,贾母等人商议给史湘云还席,贾宝玉说:既没有外客,不必按桌席,每人跟前摆一张高几,各人爱吃的一两样,再一个十锦攒心盒子,自斟壶,岂不别致?可见,在出现合食制千年后的清代,某些场合(如家宴),依然有分食的习惯。

⑧由于朱元璋出身贫民,明朝的一些餐具则有比较鲜明的从下层影响上层的特点。如筷子就是从平民下层普及到上层的。明初到中国来的朝鲜人曾非常讶异:你们怎么不用勺子吃饭了?

⑨饮食方式的转变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会使饮食方式发生改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分食制起源于西周,食物放在食案上,一人一份,分而食之,类似现在的自助餐。
B.周朝人以占有鼎的多少来区分等级的高低,汉代人则轻视鼎而非常重视座次安排。
C.由分食制到合食制,是因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农耕民族接受了游牧民族的饮食文化。
D.我国先有分食制的普及,后来才有合食制流行,由分食制到合食制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
2.根据文章内容,将第⑨段的空白部分补充完整。
饮食方式的转变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会使饮食方式发生改变。
3.疫情发生以后,人们对卫生健康变得更加重视,有人认为,我们应该彻底摒弃合食制,恢复分食制。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结合文章内容和你的生活体验阐述你的观点。
7日内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崇文学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较易(0.85) |

7 . 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古来所重。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朕与卿等可得不慎,无为后所嗤!

注释:①合契:对合符契,这里引申为符合,投合。②钳口:闭口不言。③可:岂,哪。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侍臣曰/权吕蒙曰B.卒令不闻其/及鲁肃寻阳
C.亦诛死/遂至承天寺张怀民D.无后所嗤/行弗乱其所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
3.选文中唐太宗对侍臣说的话体现了什么治国理政的思想?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7日内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崇文学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8 . 根据语境,完成任务。
某报社开设“我的家乡美食”专栏,现广泛征集美食信息。请你写一段50字以上的文字,介绍一种你熟悉的美食,注意抓住特点,至少运用一种说明方法或修辞手法。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崇文学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9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浒传》记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在句末加上“的故事”)
B.看着万绿湖露出的那一片片黄色沙地,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删除“使”)
C.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提供了证据。(“缓慢”与“不可抗拒”调换)
D.多所学校举行世界环境日教育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习环保知识和环保意识。(在“环保意识”前添加“树立”)
7日内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崇文学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
10 . 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虽然衣着朴素,但高挑的身材让他在人群中显得鹤立鸡群
B.老人不禁感慨,河源变化太大了,摩天大楼摩肩接踵,各具特色,具有十足的“未来感”。
C.学习语文,要坚持阅读,坚持积累,自会有妙手偶得的乐趣。
D.东江河畔春光明媚;波光潋滟,江边树影婆娑,令人流连忘返。
7日内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崇文学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