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7536 道试题
1 . 节气之旅告一段落,小文和小语设计了三款节气主题海报,准备向来校的韩国代表团展示。请你选择其中一幅海报,替他们介绍海报的构图、灵感来源和设计理念。

海报一                       海报二                           海报三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共同体2023-2024学年八年级6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困难(0.15) |
2 . 让我们以文学的眼光看风景,一起行走那拉提。

那拉提

夏立君

①在去往伊犁新源县那拉提草原的路上,在优美的伊犁河谷,不时看到一片一片薰衣草。幽静的暗紫色碎花随风招摇,花色、花香似乎都带着一些妖气。薰衣草大约算是被人类注入最多浪漫情怀的一种草了。伊犁是世界四大薰衣草产地之一。

②来到那拉提,感觉是来到了一个相当异常的地方。我们已很少能见到这种天真未凿的大自然了。大地似乎在用那拉提来举例子打比方:大自然应该是这样的。

③如此优美的地方真是太少了。一棵树与一颗星谈话,一株草与一只虫谈话,大地与天空似乎一样高。在这儿,大自然保持着细   A______的感觉。在更多的地方,大自然只好变得粗cāo   B______肮脏乃至只好死去。

④那拉提草原位于那拉提山   C______。这里是伊犁河上游巩乃斯河流域。要有很多前提条件,才能造就出大自然这一方胜景。在那拉提,条件都具备了。这里三面环山,巩乃斯河蜿蜒流过,绿草如茵,水流似带。【甲】如此优美的草甸,恍如梦境的草甸,在你周围打开,河谷草甸连接着山坡草甸,山坡草甸连接着茂密森林,茂密森林之上是遥远的雪峰,雪峰之上是其他地方少见的澄澈蓝天。

⑤你似乎接近了光之源、水之源,进入了万千生灵的家园,大自然的信息当下抵达你无言的心。在这里,大自然有最好的表情、心情。【乙】每时每刻,无非花开花落,虫声兴歇。鹰偶尔巡礼,漫不经心地寻找一个让它空降的理由。天空和大地,被淡淡的喜悦充满。是喜悦,不是热闹。万物兴歇皆自然。”“蝴蝶忽然满芳草。(李白句)李白没来过那拉提,但一千多年前的李白,所到之处,看到的或许都是与那拉提类似的风景。李白该有一种忽然表情。这里的大自然就是忽然表情。

⑥太阳落山了。大地一点点入睡。先是河谷草甸蒙胧入睡,接着是山坡草甸,接着是森林,雪峰入睡最晚。夜晚来临,生命及各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状态。牲畜只有较少的欲望,在夜晚,它们就完全安静下来。草的欲望更少,即使每天被牙齿腰斩一次,心里也不留伤痕。

⑦我入住一个巨型蒙古包,蒙古包坐落在河谷草甸上,巩乃斯河就在窗下,鲜草的味道,牛羊的味道,水的味道,包围着我。巩乃斯河跳跃般的流水声变得更加纯粹。这刚刚从高山下来的河流,似乎有一种直立行走的姿态和愿望。它总是跳跃着前行。在夜幕中,我独自上到近处一面山坡,与牲畜和草一起披星戴月。夜深了。世界啊,那拉提啊,我要暂时离开你一会儿,我要睡了。巩乃斯河啊,其他事物都安静了,你为何跑到我耳朵里叫得更响?

⑧黎明时分醒来,从薄雾蒙蒙的一个新天地中醒来,好像从童话里醒来,好像回到了儿时。儿时,我那沂蒙山缝隙里的家,就在薄雾蒙蒙的池塘与沂河之间。那时,总是起床了却还不能完全清醒。

⑨我踏着未被惊动的露珠,又上到近处那面山坡,与牲畜与鲜草一起迎接那拉提朝阳。我看到大地一点一点醒来。雪峰醒来,山坡醒来,山谷醒来,最后哗啦一声,全都醒来了。大地的气息丰富了你。你只能说,最美的语言是自然。在这里,有什么好说的,说什么好?

⑩那拉提就是一个摆在大地上的灵感。大块假我以文章(李白语)。李白说,他的诗文都是天地自然赏赐给他的。世界越来越物质化,亦越来越趋向虚拟、虚构,大自然离我们也越来越远了。可是,你或许有能力虚构一个心灵给他人,却无法虚构一个心灵给自己。那拉提,我是匆匆过客,你的美好是一个过客眼中的美好。对任何事物,不论写一遍,还是说一遍,谁能完全避免虚构因素呢?那拉提,我向你保证,我要记住我眼中你的美好,杜绝虚构心灵。

(选自《时间会说话》)

【发现风景】
1.根据拼音写出③④段中空缺的汉字。
2.从伊犁河谷到那拉提,作者发现两地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在横线处填写原文中的词语。

【凝视欣赏】
3.请根据括号中的提示,从以下描写风景的句子中任选一句赏析。
【甲】如此优美的草甸,恍如梦境的草甸,在你周围打开,河谷草甸连接着山坡草甸,山坡草甸连接着茂密森林,茂密森林之上是遥远的雪峰,雪峰之上是其他地方少见的澄澈蓝天。(结合知识卡片1,从顶真角度赏析)
【乙】每时每刻,无非花开花落,虫声兴歇。鹰偶尔巡礼,漫不经心地寻找一个让它空降的理由。(结合知识卡片2,从副词角度赏析)
知识卡片1

顶真,指上句结尾与下句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如江南可采叶何田田军书十二卷卷有爷名

(选自浙江省编《语文作业本》)

知识卡片2

副词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边,起修饰、限制的作用,表示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或语气等。比如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中的加点词就是副词。

(选自统编版《语文》教材)


【关联探究】
4.以下关于第⑤段画线句中“忽然”表情的理解,你认为最准确的一项是(       
A.“蝴蝶忽然满芳草”,说明花开得繁茂,盛开速度快,所以蝴蝶一下子就飞了过来,和大自然“忽然”表情相对应,说明大自然瞬息变化,作者借此展现大自然之伟力,提醒我们珍爱环境。
B.结合“大块假我以文章”可见,大自然的变化源源不断地给予李白创作灵感,但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大自然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故而此处大自然“忽然”的表情应是满含忧伤,世间万物有兴盛也有衰亡,一切都是虚无。
C.“蝴蝶忽然满芳草”一句展现了满目丰盈的生机,是芳草遍野亦是蝴蝶翩翩,故此处的大自然就是“万千生灵的家园”,而“忽然”的表情背后应是热闹欢腾的心情,也展现作者热烈澎湃的赞颂。
D.结合李白诗句可知,遍地芳草、蝴蝶翩飞的景象在霎时带来了惊喜,“忽然”表情即为欢欣愉悦。而大自然“忽然”的表情正是自然兴衰规律下的生机灵动,“忽然”一词重复,也可见自然与人产生丰富充盈的共鸣。
5.对过往的喟叹总在“忽然”的时刻出现。关联以下两本小说中的相应片段,结合整本书,思考这种“忽然”时刻在小说中的作用。

(祥子)忽然泪一串串的流下来,不但想起虎妞,也想起一切。到城里来了几年,这是他努力的结果,就是这样,就是这样!他连哭都哭不出声来!车,车,车是自己的饭碗。买,丢了;再买,卖出去;三起三落,像个鬼影,永远抓不牢,而空受那些辛苦与委屈。没了,什么都没了,连个老婆也没了!

(选自《骆驼祥子》第二十章)

(宋江)猛然蓦上心来,思想道:我生在山东,长在郓城,学吏出身,结识了多少江湖上人,虽留得一个虚名,目今三旬之上,名又不成,功又不就,倒被文了双颊,配来在这里。我家乡中老父和兄弟,如何得相见!不觉酒涌上来,潸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忽然做了一首《西江月》词调……道是: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选自《水浒传》第三十九回)

【体会感悟】
6.读完本文后,有同学有感而发写下这两个话题,请你任选其一,结合文本和生活体验,完成感悟式批注。
A.杜绝虚构,珍视美好
B.怀想回望,蓄力行走
我选择______。【感悟式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共同体2023-2024学年九年级6月月考语文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
3 . 名句默写。

行走,让你遇见万千景象,遇见陶渊明的桃花源:“①____________,鸡犬相闻”;遇见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凄神寒骨,②____________”;遇见孟浩然笔下汹涌澎湃的洞庭湖:“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行走,让你听见王勃唱离别之歌时的昂扬高亢:“⑤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听见女子徘徊城头轻轻吟叹:“一日不见,⑦____________”的绵绵深情;听见君子“悠哉悠哉,⑧____________”的艾艾愁肠……

漫步诗丛,你肯定收获满满,那么记下这一路的芬芳吧。浩瀚典籍渺如大海,文海拾贝也乐趣无穷。

昨日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八校联谊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4 . 【材料一】

①春暖花开,“新春战袍”马面裙热度不减,频频亮相。如今,包括马面裙在内的新中式服饰不但在景区频频亮相,还成为日常穿搭。事实上,带有中国元素、传统特色的国货“潮品”越来越得到市场认可。

②“马面裙又称马面褶裙,是汉服的一种,也是中国明清时期汉族女子着装的典型款式。马面裙在中国的热销得益于近年刮起的‘新中式’国潮风,即流行兼具中国传统风格与现代设计感的服装。”这是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3月初的文章对马面裙的介绍。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年3月25日, 有改动)

【材料二】

——2024年中国国潮经济发展状况及消费行为调查报告

【材料三】

①“我们的审美方式和潮流这些年一直在发生变化。”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金元浦认为,这首先得益于改革开放。刚打开国门时,人们觉得外来的一切都很时髦。随着时代发展和文化建设不断加强,很多人经过文化教育、现实了解、中西比较,辨别能力在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提升。

②随着时代发展进步,人们生活蒸蒸日上,开始追寻审美表达上的丰富性,比如通过“物”来传达精神旨趣和审美态度。从这个意义上讲,“国潮”设计贯通着当今中国人的文化精神、美学风格和时代气象。

③根据某网购App数据,2023 年国货“潮品”消费中,“95”后、“00”后正成为消费主力,占国货“潮品”消费的82.6%,其中“00”后消费占比近六成。年轻一代展现出强大底气和文化自信。他们从小接触互联网,在中华民族复兴和中国经济腾飞的背景下成长起来,不仅眼界开阔、对新生事物接受度更高,而且拥有平视世界的底气和更为坚定的文化自信。在消费心态上,他们不盲从外国品牌,乐意接受本土品牌,并以此为傲,愿意通过社交媒体等分享自己的审美偏好。

(选自人民网2022年8月15日,有改动)

1.下列选项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马面裙仅仅是春暖花开时在景区频频亮相,并没有真正成为日常穿搭。
B.中国国潮经济的市场规模在逐渐扩大,同比增长率也在不断提高,由此可见带有中国元素、传统特色的国货“潮品”越来越得到市场认可。
C.中国人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后,开始注重通过“物”来传达精神旨趣和审美态度,这也体现时代的进步。
D.年轻一代正在成为国货“潮品”的消费主力,他们拥有平视世界的底气和更为坚定的文化自信,所以在消费心态上他们支持本土品牌,反对外国品牌。
2.从材料三看,年轻一代为何成为国货“潮品”消费主力?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说说材料二中关于国潮市场规模2024——2028年预测的依据。
昨日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八校联谊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0.65) |

5 . 沧浪亭记

[宋]苏舜钦

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吴中,始僦舍以处。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之南,其地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佑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有删改)

【注释】①僦(jiù):租赁。②崇阜(fù):高山,这里指高高的码头。③并(bàng):通“傍”。④杠:独木桥。⑤北碕(qí):北边曲岸上。⑥幅巾:古代男子以全幅细绢裹头的头巾。此指装束随便。⑦锱铢:比喻极其微小的数量。⑧磨戛:摩擦撞击,可理解为斤斤计较。⑨鄙:庸俗。
1.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澄 川 翠 干 光 影 会 合 于 轩 户 之 间 尤 与 风 月 为 相 宜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其地阔:______________               (2)水之又竹:______________
(3)日光下______________               (4)不盈寸:______________
3.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
(2)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4.自然美景,往往有净化心灵的作用。在这一文中,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八校联谊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6 . 春日寄怀

李商隐

世间荣落重逡巡,我独丘园坐四春。

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

青袍似草年年定,白发如丝日日新。

欲逐风波千万里,未知何路到龙津

【注】①诗人遭遇党争,仕途不顺,在母亲去世服丧四年后返京,仍居九品旧职。此诗为返京前所作。②逡巡:顷刻、急速。③青袍:即青衫,唐八、九品官穿青袍。④龙津:即龙门。
1.颔联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昨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八校联谊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7 .
(1)小文准备对《经典常谈》进行选择性阅读,请仿照示例帮助他将选择的阅读篇目填在下表横线处。
感兴趣的课文和问题选择性阅读的篇目
学完《诗经》二首,问题:诗的来源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三章②四书第七
学完《小石潭记》,问题:朱自清如何评价唐宋八大家?__________________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④诗第十二
(2)作者在序言中说:“如果读者能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编撰者将自己庆幸,在经典训练上,尽了他做尖兵的一份儿。可是如果读者念了这部书,便以为已经受到了经典训练,不再想去见识经典,那就是以筌(捕鱼的竹器)为鱼,未免辜负编撰者的本心了。”作者的“一只船”“以筌为鱼”的比喻对我们阅读《经典常谈》这本书有什么指导意义?
昨日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八校联谊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8 . 中国古典诗歌,源远流长。八年级开展“古诗苑漫步”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从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诗经》开始,古诗词的芬芳便弥漫在四季,摇曳在心田。今天,让我们一起漫步“古诗苑”,诵读经典,选择经典,接受一次美的洗礼吧!


(1)上面语段是主持人拟写的开场白,有一处文学常识错误,请改正。
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句是病句,请你指出病因和修改方法。
病因:____________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古诗配上音乐吟唱,视听交融,令人陶醉。下面最适合作为《子衿》配乐的一项是(     
A.《胡笳十八拍》——哀婉惆怅B.《十面埋伏》——壮丽雄伟
C.《平湖秋月》——宁静抒怀D.《高山流水》——清新明快

(4)在活动中,小语同学认为古诗文是古代老学究的东西,已经过时了,我们没必要再去学习和传承,请你劝说他重视古诗文。
昨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八校联谊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9 .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闻一多,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B.说明要有顺序。气象学家竺可桢在《大自然的语言》中按照逻辑顺序阐释了物候和物候学;美国生态学家利奥·波德在《大雁归来》中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了雁群生活习性,体现了一位环境保护主义者的思考;魏学洢的《核舟记》按照空间顺序详细说明了核舟的各个部位,体现了核舟的“奇巧”和雕刻技艺的“灵怪”。
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寄景抒情,托物言志。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柳宗元的《小石潭记》。陶渊明借世外桃源抒发了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与向往;柳宗元以游记的形式,表达了自己游赏小石潭时的愉悦心情。
D.写演讲稿时,要注意用提示性的词语。关联词语和过渡性语句来提示自己的思路,将其更直接、更清晰地呈现出来,不要过多地让听众去揣摩、分析。
昨日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八校联谊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10 . 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站在不同高度的书籍上,人们看到的风景各异。从低处的一叶障目到高处的霞光万丈,阅读的厚度决定了人生格局与眼界心胸。如果把人类文明比作一座山峰,那么雄踞高山之巅的,就是历经世代淘洗而筛选出的经典文本。阅读经典,如同聆听山巅之城的智者们穿越时空的遥远。

A.“在”“一座”“聆听”依次是介词、数量词、动词。
B.“风景各异”“眼界心胸”“经典文本”“阅读经典”,短语类型各不相同。
C.“阅读的厚度决定了人生格局与眼界心胸。”句中的主语是“阅读”,谓语是“决定”。
D.“阅读经典,如同聆听山巅之城的智者们穿越时空的遥远。”这句话有语病。
昨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八校联谊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