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373 道试题
1 .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①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②一说起千古英雄,可能很多人马上会联想到帝王、将相、豪杰。③其实在今天,英雄之名早已不再是王候将相的专属,它属于每一位实干兴邦的普通人。④他可以是“十年磨一剑”的工匠,也可以是“汗滴禾下土”的农民(     可以是“视死忽如归”的战士,也可以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老师。⑤英雄之心在史册里、传说中,(     )在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血脉当中。⑥让我们在花开四季的人生舞台上,以壮美的诗篇致敬英雄,更致敬孕育英雄之气的天地山河。

(1)语段③句有一个错别字,应把______改为 ______
(2)为语段④句中括号处填上标点,写在横线上:______
(3)为语段⑤句括号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写在横线上:______
(4)请仿照语段中画线句,再续写两句话。
2024-04-03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八面乡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2 . 阅读下面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作文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2)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3)不少于500字。(4)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
2024-03-31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八面乡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3 . 作文题目:伙伴
作文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2)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3)不少于500字。(4)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
2024-03-31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八面乡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4 . 根据材料,完成问题。
三年初中生活即将结束。菁菁校园,铭记别离!同学、师长,一段永恒的情缘,永不忘怀!“毕业季,情满校园”是我们此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下面是具体活动内容。
(1)[雅趣寻友]请从下列称呼中选出不是“同学”意思的词语(     
A.同砚B.同门C.桑梓D.同塾

(2)[情满校园]学校组织毕业演出,拟定了节目方案如下,请你按照序曲和尾声主题的格式,结合节目内容,概括其余两个板块主题。
序曲:忆往昔——播放师生学习生活的视频。
第一章: A——合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相声:《家访》
第二章: B——时装秀:《春天的色彩)             歌曲:《青春修炼手册》
尾声:展未来——歌曲:《夜空中最亮的星》     朗诵:《少年中国说》
A:___________
B:__________
(3)[名句赠师]请从下列古诗中选择最能表达你对老师敬爱之情的诗句,并借助所选诗句意思为你的恩师写一段情感寄语。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 亦难》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郑燮《新竹》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偶应非熊兆,尊为帝者师。                              刘基《题太公钓渭图》
2024-03-31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八面乡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立夏

①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五夏时节的正式开始。

②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降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③这个节气,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古时按农历划分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如《逸周书时讯解》云:“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即说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蝼蝈在田间的鸣叫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

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

⑤实际上,若接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进入真正的“绿树滚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墙”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

⑥立夏时节,万物繁茂。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此时,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了大忙季节。

⑦所以,我国自古以来很重视立夏节气。据记载,周朝时,立夏这天,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匠、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企求和美好的愿望。

1.请简要概括立夏的物候景象。
2.选文第⑦段列举周朝是帝王率文武百官“迎夏”的例子为了说明什么?
3.文章第⑤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024-03-31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八面乡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6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傅雷的认真与较真

余中先

①翻译家傅雷是很认真的一个人,甚至可以说是很较真的一个人,此乃性格使然。无论对翻译事业,对国家命运,还是对己,对友,对家人,傅雷都很认真,也很较真。

②傅雷是翻译家,对翻译工作的认真,首先是因为他把这看作一项神圣的义务。他最初翻译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是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住在沦陷中的上海。当时,傅雷“闭门不出,东不至黄浦江,北不至白渡桥,避免向日本宪兵行礼”,成天致力于《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翻译,意在让一个个有热血的青年从沉沦中奋起,寻找反抗的道路。

③学法语,傅雷的经验是“学得慢一些”,“贪多务得是没有用的”,由此也可见他学语言的认真。而在翻译中,傅雷的工作态度又极其认真。认真的态度,加上很高的语言水平,这就保障了他的译文是一流的。

④傅雷为提高自己的汉语感觉,使译文更生动活泼些,更是阅读了大量的中国作品,他曾熟读老舍的《四世同堂》,傅雷很遗憾地发觉,“不但修辞不好,上下文语气不接的地方也很多。还有是硬拉硬扯,啰里啰嗦,装腔作势,前几年我很佩服他的文章,现在竟发现他毛病百出”。此处引傅雷对老舍的批评,其实也无损于老舍的英名,因为好作家的文字也不是篇篇都好。同时,这一件事也佐证了傅雷对文字的较真:可见他“不但对自己的译文不满,对别人的创作也不满”。

⑤说到翻译过程上的认真,傅雷的体会,首先是认真地选择要翻译的作家作品。傅雷选择翻译的法国作家主要是伏尔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等,这些人的作品在文学史中的地位都是一流的,傅雷译《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是本着为启迪中国民族精神,来奋力做他的翻译的。在工作中倾注全部心血,付出全部努力,于他,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⑥其次,傅雷动笔翻译之前,会“熟读原著,不厌求详”,他曾告诫青年译者,“任何作品,不精读四五遍绝不动笔”。当然,是不是每次工作都要那样,现在也无从可考。

⑦再次,翻译中,对原文的遣词造句之处反复琢磨,“煞费苦心”,琢磨其在原文中“美的法语”,在译文中又如何成为“美的汉语”。当然,其中的苦与乐,难与妙,只有译者自己知道。

⑧翻译初稿完成之后,还有校改这一通工作。傅雷对自己译文的校改,也是极其认真的。从傅雷译文的手稿和校样(无论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还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译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手写的密密麻麻的小字修改,令我想到巴尔扎克本人在其校样上的改动。

⑨傅雷对自己的译文要求之严,在1963年给当时还是年轻译者的罗新璋(后为著名文学翻译家)的信中可见一斑,他明确表示:“鄙人对自己译文从未满意,苦闷之处亦复与先生同感”;“尊札所称‘傅译’,似可成为一宗一派,愧不敢当。以行文流畅,用字丰富,色彩变化而论,自问与预定目标相距尚远。”

⑩傅雷对自己每天要翻译多少字数,也都是绝不马虎的。长年累月中,傅雷每天都在书房中做翻译,自己给自己规定了工作量,每天不达到那个数量,就不做别的。以己及人,他对儿子的钢琴训练也有苛刻的规定,傅聪不完成每日的训练量,是断然不可以去玩的。也正因这样,在短短的58年生命中,傅雷用大约37年的时间认真工作,翻译了约500万文字的译文,包括文学、美术、音乐、政论方面的作品30多部传。

傅雷性格中倔强较真的特点,让他平时待人接物同样十分认真,使他成了一个是非分明、疾恶如仇、刚直不阿之人。据说,傅雷爱吃硬饭。他的性格也像硬米粒儿那样“软”和“懦”不是他的美德,这两个字,他全让给了夫人朱梅馥。这一点,《傅雷家书》中可见端倪。

对别人翻译中的错误,傅雷也持了一种“苛刻”的态度,大概是他不容许那些文字上的差错出现在译文中,大概这些错误排成了铅字,印成了书后太扎眼,太“煞风景”,让他看不下去。

杨绛在《忆傅雷》中谈道:1954年,有一次,在北京开翻译工作者的会议时,傅雷未能到会,只提交了一份书面意见,讨论翻译问题,后被会议组织者作为会议文件而印发。在那份意见书中,傅雷信手举出当时翻译作品中许多谬误的例句。此一“挑人错以示众”之举触了众怒,很多人都大骂傅雷狂傲,还有一位老翻译家竟气得大哭。为此,钱锺书还写信批评过傅雷,劝他多多与人为善。

傅雷的批评毫不留情,根本不顾及别人的面子,简直就像是在训斥自家孩子。在《傅雷家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位父亲对儿子傅聪、傅敏近乎于苛刻甚至残忍的要求,要求他们做一个有用的人,有出息的人。儿子性格中的一些弱点,一些不入他眼的做派,傅雷是十分计较的。他在总结自己时曾说:“我年过半百,世情天性中也有极洒脱的一面就是中国民族性中的‘老庄精神’, 换句话说,我执着的时候非常执着,摆脱的时候生死皆置之度外。”可见,那时的傅雷依然是一个认真的人。

1.阅读全文,说说傅雷“认真与较真”的工作态度体现在文中哪些地方。
2.请从语言表达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他的性格也像硬米粒儿那样;“软”和“懦”不是他的美德,这两个字,他全让给了夫人朱梅馥。

3.本文对傅雷性格的刻画,除正面描写外,也有侧面烘托,请举出侧面烘托的例子。
4.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傅雷怎样的感情?
2024-03-31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八面乡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则须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万不可以兼营并鹜,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切嘱切嘱!千万千万!

此后写信来,诸弟各有专守之业,务须写明;且须详问极言,长篇累牍,使我读其手书,即可知其志向识见。凡专一业之人,必有心得,亦必有疑义。诸弟有心得,可以告我共赏之;有疑义,可以问我共析之。


[注释]①制义: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文字程式,又称制艺,即八股文。②古文:唐代时称秦汉之文为古文,即以文言写成的散体文。③试帖:唐以来科举考试中采用的一种诗歌体裁。多用五言六韵,有一定的程式。
1.“不专之咎也”一句中的“咎”的意思是什么?
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四处)
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则须专看一家文稿
3.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从第二段来看,做到这一点会有怎样的收获?
2024-03-31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八面乡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____体散文,是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
2.下列对文中谈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①④D.①③/②④
3.人们经 常引用“有那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怎样的交友原则和态度?
4.“新”与“故”看似矛盾的一对事物,通过学习,我们能判断在《论语》中“温故”和“知新”哪件事是关键吗?如何通过“温故”实现“知新”?
5.中国历来是一个尊师重教的文化古国,文中孔子是怎样论说为师之道和从师之道的?
2024-03-3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八面乡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9 . 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发生森林火灾,扑火人员在转场途中,受瞬间风力风向突变影响,突发林火爆燃,30条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2019年4月1日,将生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举国痛悼赴汤蹈火的英雄们。请根据所给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山川俯首悼英烈
下联:
2024-03-31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八面乡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10 . 下面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欣闻先生即将来长讲学,不胜期待,敬候光临。
B.他接过朋友送的生日礼物,说:“既然你这么真诚,那我就笑纳了。”
C.徒弟给老师拜年时说:“您的高足叩问老师金安!”
D.尽管只是绵薄之力,但他费了很大的劲,我们应该感谢。
2024-03-31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八面乡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