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毕淑敏(1952-)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3 道试题
1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九千声“起立”

毕淑敏

①我七岁时,就读于北京海淀区建设小学。一年级第二学期某天放学回家,我对父亲说,爸,我当上了主席。爸吓了一大跳,说,什么……主席?我说,班主席。

②说起来,“主席”这个词,是中国土特产。古时没桌椅,老祖宗席地而坐历史悠久,大约到了唐代,才出现了真正的椅子。席地有讲究,不是没章法的胡乱坐。客人在客座,主人中的长辈独自坐在主家专有席位上,称为“主席”。

③我的班主任名为白玉琴。一年级第一学期,我操行评定为“优”,当选三好学生,白老师随即宣布我为班主席。我很茫然地说,我不会当班主席,不知道该干什么。在这之前,班上并无这个职务。微信公众号:沈姐的语文课堂。估计白老师在第一个学期中,暗中观察学生,未曾轻易委任。

④白老师说,不用你干什么,每天上课时,铃声响,老师走进教室,你喊“起立”。再有,你必得要学习好,最好是全班第一。其他还有一些小事儿……

⑤学习,对我来讲不算太难,其他小事儿也不是问题。最难是班主席要天天喊“起立”。白老师没教我怎样才能发出“起立”的指令,真真难煞人。

⑥最喜欢准时踩着铃声进教室的老师。铃声起,老师脚尖正好迈进教室门槛,我不失时机地大喊“起立”!全班同学噼里啪啦站起来,齐声喊道,老师好!老师颔首,回复:同学们好!请坐下……大家又噼里啪啦坐下去,任务完成,心情舒畅。

⑦有时候,老师会提前到教室,和大伙儿聊天……上课铃响,老师并不马上起身走向讲台,而是继续拉家常。这时我就陷入为难的境地。喊早了“起立”,老师意犹未尽,话才说一半儿,被迫起身,悻悻然瞪我一眼;喊晚了,老师已一个箭步冲上讲台,大家还懒散呆坐。老师感觉同学们不够尊崇,也易迁怒于我。

⑧所以,每逢课间,同学们利用点滴时间拼命玩耍,我却轻快不起来。上厕所都惦记着下一堂课的“起立”指令,如何适时发出,小小心灵体验到人生最初的焦虑。

⑨最可怕的局面是——本堂老师原已把脚尖踢到了门框内,我也当机立断喊出“起立”,同学们也噼里啪啦站起来……老师忽又想起某事,比如忘带授课笔记,没把教具备齐……总之,老师身体急转弯,撤了。

⑩可以想见尴尬,一干人等傻乎乎地站着。小小班主席,有喊“起立”的职责,却无说“请坐下”的权力。同学们很快就不耐烦了,他们不敢埋怨老师,只能把怨气撒在我头上。哎,班主席,怎么回事啊,你看清楚了吗?老师根本就没来呢,瞎指挥,乱发命令,害得腿都酸了……我百口莫辩呆呆站着,四周包裹着粘腻的凝滞。我只好开导自己:老师不进来,我有什么法子?若有谁忍不住噗通坐下,我假装没看见……

⑪幸好这种令人烦恼的时刻并不太多,一年中的频率不超过五次。

⑫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我共当过十一个学期的班主席。按每天六堂课计算,一年会喊近两千次起立。刨去假期和自习课体育课,整个小学期间加起来,累计发出超过九千次“起立”的口令。

⑬我至今不知老师选拔我做班主席的标准是什么。

⑭终于找到了机会问问她。白玉琴老师年过八十,我也六十多岁了,和同学们到她家做客。老人家忙着煎炒烹炸一道道布菜,好像我们还是当年的孩童,而她正值风华正茂的壮年。我嘴里一边嚼着红烧鱼块,一边思忖着在某个合适空档,插嘴问,白老师,您当年为什么在全班孩子里选我做了班主席?

1.下列省略号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A.爸吓了一跳,说,什么……主席?
B.其他还有一些小事儿……
C.老师颔首,回复:同学们好!请坐下……
D.瞎指挥,乱发命令,害得腿都酸了……
2.本文写了“我”喊“起立”的三种情况,请概括。
(1)老师踩着铃声进教室,“我”随铃声起大喊“起立”,完成任务,心情舒畅;
(2)老师提前到教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进了教室又出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内容增加了文章的知识性、趣味性。
B.白玉琴老师注重让学生通过磨炼得到成长。
C.文中多处写“我”内心活动,突出成长过程的重要。
D.“我”对白老师十一个学期让“我”做班主席深表不满。
4.请从内容、结构、表达等方面,简析本文标题的好处。
5.“我”到底问还是没问,请结合全文内容,合理设想,为本文续写一个结尾,字数不少于20字。
21-22七年级上·浙江宁波·期中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2 . 青虫之爱

毕淑敏

①我有一位闺中好友,从小怕虫子。

②早春的一天,男生把飘落的杨花丛,偷偷地夹在她的书页里。待她走进教室,翻开书,眼皮一翻,身子一软,就悄无声息地吓瘫在桌子底下了。

③许多年过去,各自都成了家,有了孩子。一天,她到我家中做客,我下厨,她在一旁帮忙。我择柿子椒的时候,突然钻出一条青虫,胖如蚕豆,背上还长着簇簇黑刺。我下意识地将半个柿子椒像着了火的手榴弹扔出老远。然后用杀虫剂将那虫子扑死,才想起酷怕虫的女友,未曾听到她惊呼,该不是又吓得晕厥过去了吧?

④回头寻她,只见她神态自若地看着我,淡淡说,一条小虫,何必如此慌张。我比刚才看到虫子还愕然地说,啊,你居然不怕虫子了?吃了什么抗过敏药?

⑤女友苦笑说,怕还是怕啊。只是我已经练得能面不改色,一般人绝看不出破绽。你知道我为什么怕虫子吗?我撇撇嘴说,我又不是你妈,我怎么会知道啊!

⑥女友说,你可算说到点子上了,怕虫就是和我妈有关。我小的时候,有一次叫虫蛰了。从此以后我妈只要看到虫子,就大喊大叫地吓唬我……一来二去的,我就成了条件反射,看到虫子,灵魂出窍。

⑦后来如何好的呢?我追问。女友说别急,听我慢慢说。有一天,我抱着女儿上公园,那时她刚刚会讲话。我们在林荫路上走着,突然她说,妈妈……头上……她说着,把一缕东西从我的发上摘下,托在手里,邀功般地给我看。

⑧我定睛一看,魂飞天外——一条五彩斑斓的虫子,在女儿的小手内,显得狰狞万分。

⑨我第一个反应是要像以往一样昏倒,但是我倒不下去,因为我抱着我的孩子。如果我倒了,就会摔坏她。第二个反应是想撕肝裂胆地叫一声。但我立即想到,万万叫不得。我一喊,就会吓坏了我的孩子。于是我硬是把喷到舌尖的喊叫,咽了下去。如果我害怕,把虫子丢在地上,女儿一定从此种下了虫可怕的印象。在她的眼中,妈妈是无所不能无所畏惧的,如果有什么东西把妈妈吓成了这个样子,那这东西一定是极其可怕的。

⑩我颤颤巍巍地伸出手,长大以后第一次把一只活的虫子,捏在手心,翻过来掉过去地观赏着那虫子,还假装很开心地咧着嘴,因为女儿正在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呢。那一刻,真比百年还难熬。女儿清澈无瑕的目光笼罩着我,我不能有经毫的退缩,我不能把我病态的恐惧传给她……

⑪不知过了多久,我把虫子轻轻地放在了地上,我对女儿说,这是虫子。虫子没什么可怕的。有的虫子有毒,你别用手去摸。不过,大多数虫子是可以的摸的……

⑫那只虫子,就在地上慢慢地爬远了。女儿还对它扬扬小手,说拜拜……。我抱起女儿,半天一步都没有走动,衣服早已被粘粘的汗浸湿。

⑬女友说完,好久好久,厨房里寂静无声。我说,原来你的药,就是你的女儿给你的啊。

⑭女友纠正道,我的药,是我给我自己的,那就是对女儿的爱。

1.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时间事件行为表现原因
幼时被同学用虫子吓到
成为母亲后神态自若

2.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我下意识地将半个柿子椒像着了火的手榴弹扔出老远。
3.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文中的女友是位怎样的母亲?
4.结尾写“女友纠正道,我的药,是我给我自己的,那就是对女儿的爱。”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1-05-23更新 | 18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东方】【2021.4.27】【宁波】【初一上】【语文】【00003】
3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九千声“起立”

毕淑敏

①我七岁时,就读于北京海淀区建设小学。一年级第二学期某天放学回家,我对父亲说,爸,我当上了主席。爸吓了一大跳,说,什么……主席?我说,班主席。

②说起来,“主席”这个词,是中国土特产。古时没桌椅,老祖宗席地而坐历史悠久,大约到了唐代,才出现了真正的椅子。席地有讲究,不是没章法的胡乱坐。客人在客座,主人中的长辈独自坐在主家专有席位上,称为“主席”。

③我的班主任名为白玉琴。一年级第一学期,我操行评定为“优”,当选三好学生,白老师随即宣布我为班主席。我很茫然地说,我不会当班主席,不知道该干什么。在这之前,班上并无这个职务。估计白老师在第一个学期中,暗中观察学生,未曾轻易委任。

④白老师说,不用你干什么,每天上课时,铃声响,老师走进教室,你喊“起立”。再有,你必得要学习好,最好是全班第一。其他还有一些小事儿……

⑤学习,对我来讲不算太难,其他小事儿也不是问题。最难是班主席要天天喊“起立”。白老师没教我怎样才能发出“起立”的指令,真真难煞人。

⑥最喜欢准时踩着铃声进教室的老师。铃声起,老师脚尖正好迈进教室门槛,我不失时机地大喊“起立”!全班同学噼里啪啦站起来,齐声喊道,老师好!老师颔首,回复:同学们好!请坐……大家又噼里啪啦坐下去,任务完成,心情舒畅。

⑦有时候,老师会提前到教室,和大伙儿聊天……上课铃响,老师并不马上起身走向讲台,而是拉家常。这时我就陷入为难的境地。喊早了“起立”,老师意犹未尽,话才说一半儿,被迫起身,悻悻然瞪我一眼;喊晚了,老师已一个箭步冲上讲台,大家还懒散呆坐。老师感觉同学们不够尊崇,也易迁怒于我。

⑧所以,每逢课间,同学们利用点滴时间拼命玩耍,我却轻快不起来。上厕所都惦记着下一堂课的“起立”指令,如何适时发出,小小心灵体验到人生最初的焦虑。

⑨最可怕的局面是——本堂老师原已把脚尖踢到了门框内,我也当机立断喊出“起立”,同学们也噼里啪啦站起来……老师忽又想起某事,比如忘带授课笔记,没把教具备齐……总之,老师身体急转弯,撤了。

⑩可以想见尴尬,同学们立着,鸦雀无声。小小班主席,有喊“起立”的职责,却无说“请坐下”的权力。一干人等傻乎乎地站着,很快就不耐烦了。同学们不敢埋怨老师,只能把怨气撒在我头上。哎,班主席,怎么回事啊,你看清楚了吗?老师根本就没来呢,瞎指挥,乱发命令,害得腿都酸了……我百口莫辩呆呆站着,四周包裹着粘腻的凝滞。我只好开导自己:老师不进来,我有什么法子?若有谁忍不住噗通坐下,我假装没看见……

⑪幸好这种令人烦恼的时刻并不太多,一年中的频率不超过五次。

⑫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我共当过十一个学期的班主席。按每天六堂课计算,一年会喊近两千次起立。刨去假期和自习课体育课,整个小学期间加起来,累计发出超过九千次“起立”的口令。

⑬我至今不知老师选拔我做班主席的标准是什么。

⑭终于找到了机会问问她。白玉琴老师年过八十,我也六十多岁了,和同学们到她家做客。老人家忙着煎炒烹炸一道道布菜,好像我们还是当年的孩童,而她正值风华正茂的壮年。我嘴里一边嚼着红烧鱼块,一边思忖着在某个合适空档,插嘴问,白老师,您当年为什么在全班孩子里选我做了班主席?

(选自2021年1月17日《文汇报)》,文字有改动)

1.下列省略号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
A.爸吓了一大跳,说,什么……主席?
B.其他还有一些小事儿……
C.老师颔首,回复:同学们好!请坐下……
D.瞎指挥,乱发命令,害得腿都酸了……
2.本文写了我喊“起立”的三种情况,请概括。
(1)教师踩着铃声进教室,我随铃声起大喊“起立”,完成任务,心情舒畅。
(2)教师提前到教室,_________
(3)教师进了教室又出去,________
3.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内容增加了文章的知识性、趣味性。
B.白玉琴老师注重让学生通过磨炼得到成长。
C.文中多处写“我”内心活动突出成长过程的重要。
D.“我”对白老师让我当十一个学期的班主席深表不满。
4.简析本文标题的好处。
5.“我”到底问还是没问,请结合全文内容,合理设想,为本文续写一个结尾,不超过80字。
2021-05-08更新 | 31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上海市静安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九千声“起立”(节选)

毕淑敏

①我七岁时,就读于北京海淀区建设小学。一年级第二学期某天放学回家,我对父亲说,爸,我当上了主席。

②爸吓了一大跳,说,什么……主席?

③我说,班主席。

④我的班主任名为白玉琴。一年级第一学期,我操行评定为“优”,当选三好学生,白老师随即宣布我为班主席。班主席是干什么用的?我很恍惚。在这之前,班上并无这个职务。估计白老师在第一个学期中,暗中观察学生,未曾轻易委任。

⑤我很茫然地说,我不会当班主席,不知道该干什么。

⑥白老师说,不用你干什么,每天上课时,铃声响,老师走进教室,你喊“起立”。再有,你必得要学习好,最好是全班第一。其他还有一些小事儿……

⑦学习,对我来讲不算太难,其他小事儿也不是问题。最难是班主席要天天喊“起立”。白老师没教我怎样才能发出“起立”的指令,真真难煞人。

⑧“起立”就是每堂课开启时,老师走进教室,班主席发出“起立”号令,全班同学站起身来,向老师行注目礼。

⑨最喜欢准时踩着铃声进教室的老师。铃声起,老师脚尖正好迈进教室门槛(教室其实没门槛。我指的是敞开的教室门和门框中假想的那条线),我不失时机地大喊“起立”!全班同学噼里啪啦站起来,齐声喊道,老师好!老师颔首,回复:同学们好!请坐下……大家又噼里啪啦坐下去,任务完成。

⑩之所以反复用“噼里啪啦”这个象声词,概因那个年代的课桌椅都是实木,年久失修,动辄呻吟不止。

有时候,老师会提前到教室,成人臀挤在孩童的小坐椅上和大伙儿聊天……上课铃响,老师并不马上起身走向讲台,而是平易近人不慌不忙继续拉家常,非要把半截话吐尽,才动身走向讲台。这时我就很吃瘪,分寸感难以把握。喊早了“起立”,老师意犹未尽,话才说一半儿,被迫起身,悻悻然剜我一眼;喊晚了,老师已一个箭步冲上讲台,大家还懒散呆坐。老师感觉同学们不够尊崇,也易迁怒于我。

所以,每逢课间,同学们利用点滴时间拼命玩耍,我却轻快不起来。上厕所都惦记着下一堂课的“起立”指令,如何适时发出,小小心灵体验到人生最初的焦虑。

最可怕的局面是——本堂老师原已把脚尖踢到了门框内,我也当机立断喊出“起立”,同学们也噼里啪啦站起来……老师忽又想起某事,比如忘带授课笔记,没把教具备齐,或想起私事要托付给不当班的老师帮忙照应……总之,理由多多,表现则相同的——他或她悬崖勒马,身体急转弯,撤了。

可以想见尴尬,同学们立着,鸦雀无声。小小班主席,有喊“起立”的职责,却无说“请坐下”的权力。一不知老师干什么去了,二不知他何时回,一干人等傻乎乎地站着,很快就不耐烦了。同学们不敢埋怨老师,只能把怨气撒在我头上。哎,班主席,怎么回事啊,你看清楚了吗?老师根本就没来呢,瞎指挥,乱发命令,害得腿都酸了……我百口莫biàn呆呆站着,四周包裹着粘腻的凝滞。我只好开导自己:老师不进来,我有什么法子?若有谁忍不住噗通坐下,我假装没看见。反正只要不是天塌地陷,老师总会像暴风雨后的云霞一般冉冉升起……

幸好这种糟心时刻并不太多,一年中的频率不超过五次。

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我共当过十一个学期的班主席。按每天六堂课计算,一年会喊近两千次起立。刨去假期和自习课体育课,整个小学期间加起来,累计发出超过九千次“起立”的口令。

我至今不知老师选拔我做班主席的标准是什么。

终于找到了机会问问她。白玉琴老师年过八十,我也六十多岁了,和同学们到她家做客。老人家忙着煎炒烹炸一道道布菜,好像我们还是当年的孩童,而她正值风华正茂的壮年。我嘴里一边嚼着红烧鱼块,一边思忖着在某个合适空档,插嘴问,白老师,您当年为什么在全班孩子里选我做了班主席?

那鱼刺多,生怕被卡住,在老师面前出丑,终于没能问出口。心底里也怕白老师说,为什么啊?我已经忘了这件事儿啦!

1.根据拼音写汉字:百口莫biàn___________
2.阅读文章,填写下表。
老师的行为“我”的行为结果
铃声起(1)“起立”喊得不失时机“我”完成了任务,同学们坐下
老师提前到教室但不立刻上讲台(2)老师易迁怒于“我”
(3)喊出了“起立”却又不能说坐下(4)

3.任选下列语句中的一句,分析其语言表现力。
A.反正只要不是天塌地陷,老师总会像暴风雨后的云霞一般冉冉升起。
B.按每天六堂课计算,一年会喊近两千次起立。刨去假期和自习课体育课,整个小学期间加起来,累计发出超过九千次“起立”的口令。
4.联系全文理解第段画线句的含义。
5.联系全文,对白老师让“我”做班主席的理由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操行评定为“优”,当选了三好学生。
B.学习成绩较优秀,有望成为全班第一。
C.在此之前班级并无“班主席”这个职务。
D.做事比较认真,能为班级做一些小事情。
2021-05-08更新 | 29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上海市闵行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5 .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生的节气

毕淑敏

①夏初,买菜。老人对我说:“买我的吧。”看他的菜摊,西红柿摞成金字塔样。拿起一个,柿蒂部羽毛状的绿色,很翠硬地硌着我的手。我说:“这么小啊,还青,远没有冬天时我吃的西红柿好呢!”

②老人明显地不悦了,说:“冬天的西红柿算什么西红柿呢?吃它们哪里是吃菜?分明是吃药啊!”

③我很惊奇,说:“怎么是药呢?它们又大又红,灯笼一般美丽啊!”

④老人说:“那是温室里煨出来的,先用炉火烤,再用药熏,让它们变得不合规矩地胖大。用保青剂或是保红剂,让它比画的还好看。”

⑤我惭愧了,多年以来,被蔬菜中的骗局所蒙蔽。“那吃什么菜好呢?”我虚心讨教。

⑥老人的生意很清淡,乐得教诲我,口中吐钉一般说道:“记着,永远吃正当节令的菜。萝卜下来就吃萝卜,白菜下来就吃白菜。节令节令,节气就是令啊!夏至那天,太阳一定最长。冬至那天,亮光一定最短。人不能贪心,你用了种种的计策,在冬天里,抢先吃了只有夏天才长的菜,夏天到了,怎么办呢?再吃冬天的菜吗?颠了个儿,你费尽心机,不是整个瞎忙活吗?别心急,慢慢等着吧,一年四季的菜,你都能吃到。更不要说,只有野地里,叫风吹绿的菜叶,太阳晒红的果子,才是最有味道的。

⑦我买了老人家的西虹柿,慢慢地向家中走。他的话,浸着一种晚风的霜凉,久久伴着我。阳光斜照在网兜上,那略带柔软的银粉色,被勒割出精致的纹路,好像一幅生长的印谱。

人生也是有节气的啊!春天就做春天的事情,去播种。秋天就做秋天的事情,去收获。夏天戏水,冬天堆雪。快乐的时候笑,悲痛的时分洒泪。

⑨少年需率真。过于老成,好比施用了植物催熟剂,早早定了型,抢先上市,或许能卖个好价钱,但植株不会高大,叶片不会密匝,从根本上说,该归入早夭的一列。老年太轻狂,好似理智的幼稚症,让人疑心脑幕的某一部分让岁月的虫蛀了,连缀不起精彩的长卷,包裹不住漫长的人生。

⑩老是走向死亡的阶梯,但年轻也是临终一跃前长长的助跑。五十步笑百步,不必有过多的惆怅或是优越。人们可以濡养肌体的青春,但不要忘记心灵的疲倦。

死亡是生命最后的成长过程,有如银粉色的西红柿被摘下以后,在夕阳中渐渐地蔓延成浓烈的红色。此刻你只有相信,每一颗西红柿里都预设了一个机关,坚定不移地服从节气的指挥。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柿(       )   (       )
2.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⑧段画线句子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3.从修辞或描写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阳光斜照在网兜上,那略带柔软的银粉色,被勒割出精致的纹路,好像一幅生长的印谱。
4.寻常的一次买菜经历引发了作者对人生的体悟,那么作者对人生都有哪些全新的认识呢?细读文章第③一段,用简要的语言分点概述。
5.作者以“人生的节气”为题,意在告诫我们什么?
2021-05-06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额头与额头相贴

毕淑敏

(1)小时家中有一枚精致的体温表,银头好似一粒扁杏仁。它装在一支粗糙的黑色钢笔套里。我看过一部间谍小说,说情报就是藏在没有尖的钢笔里,那个套就更有几分神秘。

(2)妈妈把体温表收藏在我家最小的抽屉——缝纫机的抽屉里。妈妈平日上班极忙,很少有工夫动针线,那里就是家中最稳妥的所在。

(3)大约七八岁的我,对天地万物都好奇得恨不能吞到嘴里尝一尝。我跳皮筋回来,经过镜子,偶然看到我的脸红得像在炉膛里烧好可以夹到冷炉子里去引火的炭煤。我想我一定发烧了,我觉得自己的脸可以把一盆冷水烧开。我决定给自己测量一下体温。

(4)我拧开黑色笔套,体温表像定时炸弹一样安静。我很利索地把它夹在腋下,冰冷如蛇的凉意,从腋下直抵肋骨。我耐心地等待了五分钟,这是妈妈惯常守候的时间。

(5)时间终于到了。我小心翼翼地拿出来,像妈妈一样眯起双眼把它对着太阳晃动。我什么也没看到,体温表如同一条清澈的小溪,鱼呀虾呀一概没有。

(6)我百思不解,难道我已成了冷血动物,体温表根本不屑于告诉我温度是多少了吗?

(7)对啦!妈妈每次给我夹表前,都要把表狠狠甩几下,仿佛上面沾满了水珠。一定是我忘了这一关键操作步骤,体温表才保持缄默。

(8)我拈起体温表,全力甩去。我听到背后发生犹如檐下冰凌折断般的清脆响声。回头一看,体温表的扁杏仁裂成无数亮白珠子,在地面轻盈地溅动……

(9)怎么办呀?

(10)妈妈非常珍爱这支温度表,不是因为贵重,而是因为稀少。那时候,水银似乎是军用品,极少用于寻常百姓,体温表就成为一种奢侈。楼上楼下的邻居都来借用这支表,每个人拿走它时都说:请放心,决不会打碎。

(11)现在,它碎了,碎尸万段。我知道任何修复它的可能都是痴心妄想。

(12)我祈祷自己发烧,高高地烧。我知道妈妈对得病的孩子格外怜爱,我宁愿用自身的痛苦赎回罪孽。

(13)妈妈回来了。

(14)我默不做声。我把那只空钢笔套摆在最显眼的地方,希望妈妈主动发现它。妈妈忙着做饭。我的心越发沉重,仿佛装满水银。

(15)实在等待不下去了,我飞快地走到妈妈跟前,大声说:“我把体温表给打碎了!”

(16)妈妈狠狠地把我打了一顿。

(17)那支体温表消失了,它在我的感情里留下一个黑洞。②潜意识里我恨我的母亲——她对我太不宽容!谁还不失手打碎过东西?我亲眼看见她打碎一个很美丽的碗,随手把两片碗碴一摞,丢到垃圾堆里完事。

(18)不久,我病了。我像被人塞到老太太裹着白棉被的冰棍箱里,从骨头缝里往外散发寒气。“妈妈,我冷。”我说。

(19)“你可能发烧了。”妈妈说,伸手去拉缝纫机的小屉,但手臂随即僵在半空。③

(20)妈妈用手抚摸我的头。她的手很凉,指甲周旁有几根小毛刺,把我的额头刮得很痛。

(21)“我刚回来,手太凉,不知你究竟烧得怎样,要不要赶快去医院……”妈妈拼命搓着手指。

(22)妈妈俯下身,用她的唇来吻我的额头,以试探我的温度。

(23)母亲是严厉的人。在我有记忆以来,从未吻过我们。这一次,因为我的过失,她吻了我。那一刻,我心中充满感动。

(24)可是妈妈还是无法断定我的热度。她扶住我的头,轻轻地把她的额头与我的额头相贴。她的眼睛看定我的眼睛,因为距离太近,我看不到她全部的脸庞,只感到一片灼热的苍白。④她的额头像碾子似的滚过,用每一寸肌肤感受我的温度,自言自语地说:“这么烫,可别抽风……”

(25)我终于知道了我的错误严重性。

(26)后来,弟弟妹妹也有过类似的情形。我默然不语,妈妈也不再提起。但体温表树一样栽在心中。

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我”感觉自己发烧,非常符合儿童的心理。
B.②句写出了“我”对妈妈因为体温表被打碎的事情而惩罚“我”的怨恨与不满。
C.③句“手臂随即僵在半空”的动作描写,写出了妈妈由忘记体温表被打碎到突然想起被打碎时的尴尬。
D.④句写妈妈紧贴“我”的额头,让“我”清楚地看到了妈妈的紧张与不安,感受到了伟大母亲一颗滚烫的心。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本文写家里的一支体温表被“我”失手打碎了,不久“我”生病了,无法得知“我”体温的妈妈用嘴唇和额头来感知“我”的温度,这让“我”深切感受到了母爱。
B.选文中的“我”是一个好奇的女孩,正因为“我”的好奇才把体温表打碎了。
C.“我”打碎了体温表,“我”终于知道了“我”的错误的严重性,祈祷自己用发烧来赎罪。
D.选文的标题“额头与额头相贴”具体地写出了妈妈给“我”试温度的动作,表达出一种无私、伟大的母爱,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3.下列对文章的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的主题是歌颂母爱。选文前半部分详写一体温表的得失,是为下文写母爱,赞颂母爱作铺垫。
B.选文开头部分写“我”家的体温表装在一支粗糙的黑色钢笔套里,使它的神秘感陡增;然后放在最稳妥的存放东西的地方。这些都为下文“我”打碎体温表埋下了伏笔。
C.选文前半部分写妈妈对“我”打碎了体温表的严厉,“狠狠地把我打了一顿”;后半部分写“我”生病后妈妈对“我”的体贴关心,这是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
D.选文第(26)段照应了第(1)段,点出了体温表在“我”心目中的位置,让“我”终生难忘,深化了主题,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2021-04-29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福绵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散文,完成下列小题。

带白蘑菇回家

毕淑敏

①妈妈爱吃蘑菇。

②到青海出差,在幽蓝的天穹与黛绿的草原之间,见到点点闪烁的白星。那不是星星,是草原上的白蘑菇。从鸟岛返回的途中,我买了一袋白蘑菇,预备两天后坐火车带回北京。

③回到宾馆,铺下一张报纸,将蘑菇一柄柄小伞朝天,摆在地毯上,一如它们生长在草原时的模样。

④小姐进来整理卫生,细细的眉头皱了起来。我忙说,我要把它们带回去送给妈妈。小姐就暖暖地笑了,说您必须把蘑菇翻个身,让菌根朝上,不然蘑菇会烂的。草原上的白蘑菇最难保存。听了小姐的话,我让白蘑菇趴在地上,好像晒太阳的小胖孩儿,温润而圆滑地裸露在空气中。

⑤上火车的日子到了。小姐帮我找来一只小纸箱,用剪刀戳了许多梅花形的小洞,把白蘑菇妥妥地安放进去。

⑥进了卧铺车厢,我小心翼翼地把纸箱塞在床下。对面一位青海大汉说,箱子上捅了那么多的洞,想必带的是活物了。小鸡?小鸭?怎么不听见叫?天气太热,可别憋死了。

⑦我说,带的是草原上的白蘑菇,送给妈妈。

⑧他轻轻地重复,哦,妈妈……好像这个词语对他已十分陌生。半晌后他才接着说,只是你这样的带法,到不了兰州,蘑菇就得烂成污水。

⑨我大惊失色说,那可怎么办?他说,你在卧铺下面铺开几张纸,把蘑菇晾开,保持它的通风。我依法处置,摆了一床底的蘑菇。每日数次拨弄,好像育秧的老农。蘑菇们平安地穿兰州,越宝鸡,直逼郑州……不料中原一带,酷热无比,车厢内闷如桑拿浴池,令人窒息。青海汉子不放心地蹲下检查,突然叫道:快想办法!蘑菇表面已生出白膜,再捂下去,就不能吃了!

⑩我束手无策。大汉二话不说,把我的白蘑菇重又装进浑身是洞的纸箱。我说,这不是更糟了?他并不解释,三下五去二,把卧铺小茶几上的水杯食品拢成一堆,对周围的人说,烦请各位把自家的东西拿到别处去放,腾出这个小桌来放小箱子。箱子里装的是咱青海湖的白蘑菇,她要带回北京给妈妈。我们把窗户开大,让风不停地灌进箱子,蘑菇就坏不了啦。大家帮帮忙,我们都有妈妈。

⑪人们无声地把面包、咸鸭蛋和可乐瓶子端开,为我腾出一方洁净的桌面。

⑫风呼啸着。郑州的风,安阳的风,石家庄的风……穿箱而过。白蘑菇黑色的血液,渐渐被蒸发了,烘成干燥的标本。

⑬终于,北京到了。我拎起蘑菇箱子同车友们告别,对大家说,我代表自己和妈妈谢谢你们!大家说,你快回家去看妈妈吧。

⑭由于路上蒸发了水分,白蘑菇比以前轻了许多。我走得很快,就要出站台的时候,青海汉子追上我,说,有一件很要紧的事,忘了同你交待——白蘑菇炖鸡最鲜。

⑮妈妈喝着鸡汤说,青海的白蘑菇味道真好!

1.“带白蘑菇回家”的经过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请在横线上填上恰当内容。
宾馆小姐建议“我”将蘑菇菌根朝上摆放→______→大汉建议“我”在卧铺下面铺开几张纸,把蘑菇晾开,保持通风→_______ →妈妈喝到了白蘑菇炖鸡汤。
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运用景物描写,用自然环境之美来渲染“白蘑菇”的美,暗含着对母亲的美好情感。
B.第⑧段“轻轻地重复”这一细节描写表明青海大汉很久没有回家看妈妈,我的话激起了他的共鸣,希望早点回家与妈妈团聚。
C.第段“人们无声地把面包、咸鸭蛋和可乐瓶子端开,为我腾出一方洁净的桌面”说明大家被青海大汉的“大家帮帮忙,我们都有妈妈”这句话深深打动,因为这句话触动了大家爱妈妈的情感。
D.第段“风呼啸着。郑州的风,安阳的风,石家庄的风……穿箱而过”,使用短句,节奏明快,突出了一路“呼啸”的风是白蘑菇平安的保证,委婉含蓄地赞美了大汉和人们对“我”的帮助。
3.文章划横线的两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表现出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
(1)大汉二话不说,把我的白蘑菇重又装进浑身是洞的纸箱。我说,这不是更糟了?他并不解释,三下五去二,把卧铺小茶几上的水杯食品拢成一堆。
(2)青海汉子追上我,说,有一件很要紧的事,忘了同你交待——白蘑菇炖鸡最鲜。
4.联系第段,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本文这样结尾的好处。
2021-04-12更新 | 20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带白蘑菇回家

毕淑敏

妈妈爱吃蘑菇。

到青海出差,在幽蓝的天穹与黛绿的草原之间,见到点点闪烁的白星。那不是星星,是草原上的白蘑菇。

路旁有三三两两的藏胞,坐在五颜六色的口袋中间,仰着褐色的面庞,向经过的汽车微笑。袋子口,颤巍巍地露出花蕾般的白蘑菇。

从马岛返回的途中,我买了一袋白蘑菇,预备两天后坐火车带回北京。

回到宾馆,铺下一张报纸,将蘑菇一柄柄小伞朝天,摆在地毯上,一如它们生长在草原时的模样。

服务员进来整理卫生,细细的眉头皱了起来。我忙说,我要把它们带回去送给妈妈。她暖暖地笑了,说您必须把蘑菇翻个身,让菌根朝上,不然蘑茹会烂的。草原上的白蘑菇最难保存。

听了她的话,我让白蘑菇趴在地上,好像晒太阳的小胖孩儿,温润而圆滑地裸露在空气中。上火车的日子到了,服务员帮我找来一只小纸箱,用剪刀戳了许多梅花形的小洞,把白蘑菇妥妥地安放进去。

进了卧铺车厢,我小心翼翼地把纸箱塞在床下。对面一位青海大汉说,箱子上扬了那么多的洞,想必带的是活物了。小鸡?小鸭?怎么没听见叫?天气太热,可别憋死了。

我说,带的是草原上的白藤菇,送给妈妈。

他轻轻地重复,哦,妈妈……好像这个词语对他已十分陌生。半晌他才接着说,只是你这样的带法,到不了兰州,蘑菇就得烂成污水。

我大惊失色说,那可怎么办?

他说,你在卧铺下面铺开几张纸,把蘑菇晾开,保持通风。

我依法处置,摆了一床底的蘑菇。每日数次拨弄,好像育秧的老农。蘑菇们平安地穿兰州,越宝鸡,直逼郑州……不料中原一带,酷热无比,车厢内闷热如桑拿浴池,令人窒息。青海汉子不放心地蹲下检查,突然叫道:快想办法!出黑汁了,而且蘑菇表面已生出白膜,再捂下去,就不能吃了!

我束手无策。【A】青海大汉二话不说,把我的白蘑菇,重新装进浑身是洞的纸箱,我说这不是更糟了?他并不解释,三下五除二,把卧铺小茶几上的水杯食品拢成一堆,对周围的人说:烦请各位把自家的东西,拿到别处去放。腾出这个小桌,来放小箱子。箱子里装的是咱青海湖的白蘑菇,她要带回北京给妈妈。我们把窗户开大,让风不停地灌进箱子,蘑菇就坏不了啦。大家帮帮忙。我们都有妈妈。

人们无声地把面包、咸鸭蛋和可乐瓶子移开,为我腾出一方洁净的桌面。

风呼啸着。郑州的风,安阳的风,石家庄的风……穿箱而过。白蘑菇黑色的汁液,渐渐被蒸发了,烘成干燥的标本。

青海大汉坐的窗口是迎风的一面,疾风把他的头发卷得乱如蒿草。若不是为了这一箱蘑菇,窗子原不必开得这样大。我几次歉意地说同他换换,他一摆手说:草原上的风比这还大。

终于,北京到了。我拎起蘑菇箱子同车友们告别,对大家说,我代表自己和妈妈谢谢你们!

大家说,你快回家去看妈妈吧。

由于路上蒸发了水分,白藤菇比以前轻了许多。我走得很快,就要出站台的时候,【B】青海汉子追上我,说,有一件很要紧的事,忘了同你交代——白蘑菇炖鸡最鲜。

妈妈喝着鸡汤说,青海的白蘑菇味道真好!

(选自《毕淑敏散文》)

1.本文作者“带白蘑菇回家”经历了一波三折,请分别概括。
“我”给妈妈买了一袋白蘑菇—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
2.阅读文中【A】【B】两处画线句,说说作者是怎样表现青海大汉热心助人的特征的?
3.“风呼啸着。郑州的风,安阳的风,石家庄的风……穿箱而过”,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表达效果如何?
4.一位同学阅读本文后非常感动,写下了读后感。结尾说:“白蘑菇很轻很轻,但在我的心里很沉很沉,……”,请你继续往下写几句话,完成这篇读后感的结尾。
2021-02-27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组合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画眉鸟

[宋]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选自《欧阳修全集》,中华书局出版社2001年版)


【材料二】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材料三】

造心

毕淑敏

①蜜蜂会造蜂巢。蚂蚁会造蚁穴。人会造房屋、机器,造美丽的艺术品和动听的歌。但是,对于我们最重要最宝贵的东西──自己的心,谁是它的建造者?

②我们的心,是长久地不知不觉地以自己的双手,塑造而成的。(A批注:既然是用自己的双手塑造,为什么又是“不知不觉”的呢?)

③造心先得有材料。有的心是用钢铁造的,沉黑无比。有的心是用冰雪造的,高洁酷寒。有的心是用丝绸造的,柔滑飘逸。有的心是用玻璃造的,晶莹脆薄。有的心是用竹子造的,锋利多刺。有的心是用木头造的,安稳麻木。有的心是用红土造的,粗糙朴素。有的心是用黄连造的,苦楚不堪。有的心是用垃圾造的,面目可憎。有的心是用谎言造的,百孔千疮。有的心是用尸骸造的,腐恶熏天。有的心是用眼镜蛇唾液造的,剧毒凶残。

④造心要有手艺。一只灵巧的心,缝制得如同金丝荷包。一罐古朴的心,淳厚得好似百年老酒。一枚机敏的心,感应快捷电光石火。一颗潦草的心,门可罗雀疏可走马。一滩胡乱堆就的心,乏善可陈杂乱无章。一片编织荆棘的心,暗设机关处处陷阱。一道半是细腻半是马虎的心,好似白蚁蛀咬的断堤。一朵绣花枕头内里虚空的心,是假冒伪劣心界的水货。

⑤造心需要时间。少则一分一秒,多则一世一生。片刻而成的大智大勇之心,未必就不玲珑。久拖不绝的谨小慎微之心,未必就很精致。有的人,小小年纪,就竣工一颗完整坚实之心。有的人,须发皆白,还在心的地基挖土打桩。有的人,半途而废不了了之,把半成品的心扔在荒野。有的人,成百里半九十,丢下不曾结尾的工程。有的人,精雕细刻一辈子,临终还在打磨心的剔透。有的人,粗制滥造一辈子,人未远行,心已灶冷坑灰。

⑥当以我手塑我心的时候,一定要找好样板,郑重设计,万不可草率行事。造心当然免不了失败,也很可能会推倒重来。不必气馁,但也不可过于在意。因为心灵的本质,是一种缓慢而精细的物体,太多的揉搓,会破坏它的灵性与感动。

⑦造好的心,如同造好的船。当它下水远航时,蓝天在头上飘荡,海鸥在前面飞翔,那是一个神圣的时刻。会有台风,会有巨涛。但一颗美好的心,即使巨轮沉没,它的颗粒也会在海浪中,无畏而快乐地燃烧。

(选自《毕淑敏散文精选》,毕淑敏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年版,有删节)


【材料四】

我家的后园有一棵紫薇。这棵紫薇有年头了,主干有茶杯口粗,高过屋檐。一到放暑假,它开起花来,真是"繁"得不得了。紫薇花是六瓣的,但是花瓣皱缩,瓣边还有很多不规则的缺刻,所以根本分不清它是几瓣,只是碎碎叨叨的一球,当中还射出许多花须、花蕊。一个枝子上有很多朵花。一棵树上有数不清的枝子。真是乱。乱红成阵。乱成一团。简直像一群幼儿园的孩子放开了又高又脆的小嗓子一起乱嚷嚷。在乱哄哄的繁花之间还有很多赶来凑热闹的黑蜂。这种蜂不是普通的蜜蜂,个儿很大,有指头顶那样大,黑的,就是齐白石爱画的那种。我到现在还叫不出这是什么蜂。这种大黑蜂分量很重。它一落在一朵花上,抱住了花须,这一穗花就叫它压得沉了下来。它起翅飞去,花穗才挣回原处,还得哆嗦两下。

(节选自《人间草木·紫薇》,汪曾祺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1.【材料一】中加点的“自在”二字与诗中的“_____”“_____”相呼应。
2.结合【材料二】的具体内容,谈谈“背影”的作用。
3.仿照A处批注,从《造心》中再选一句,写一个质疑式批注。
4.具体分析【材料二】和【材料四】中的划线句在语言风格上的异同。
(1)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2)这种蜂不是普通的蜜蜂,个儿很大,有指头顶那样大,黑的,就是齐白石爱画的那种。
5.阅读四则材料,完成下面表格,并说说你的发现。

篇目

类型

写作意图

典型手法

《画眉鸟》

托物言志

诗歌

(1)____________________

象征暗示

《背影》

(2)________通过回忆父亲为我买橘子的小事表现父亲对儿子的爱和父子间的深情。

以小见大

《造心》

议论性

散文

写造心的三个要素,提出了要用双手长久地塑造心灵的观点。

直接说理

《紫薇》

写景抒情

散文

通过描写紫薇的情状表达对紫薇的喜爱之情(3)______

(4)我的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02-05更新 | 20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南京建邺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0 . 写人叙事类文本阅读

我和瑞恩妈妈的不同

①在报上看到一个故事,1998年的一天,6岁的男孩瑞恩一放学就急急忙忙跑回家,向妈妈苏珊伸出手,说,给我70块钱,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打一口井。原来,老师上课时说,非洲的孩子没有玩具,没有粮食和药品,很多孩子因为喝不上洁净的水而死去了,而70块钱,可以挖一口井。6岁的瑞恩就下了一个决心:我要为非洲的孩子打一口井。

②苏珊和丈夫马克都是工薪阶层,养着三个孩子。苏珊对瑞恩说,70块钱太多了,我们负担不起。

我松了一口气。是的,要是我,我也这么说。要是孩子的每一个善良的愿望都付诸实施,几乎所有的家庭都会破产。

④瑞恩没有放弃自己的请求,只要一有时间,他就向父母重复这个愿望。苏珊和马克不得不认真地对待了,他们讨论之后宣布了一个方案:我们不能白白地给你这些钱,你得自己去赚。只有做完额外的家务活,你才能得到报酬。

⑤瑞恩答应了。6岁的孩子开始吸地毯,足足干了两个多小时,妈妈验收之后,他才得到最初的两块钱。瑞恩开始帮邻居捡大风吹落的树枝,从此不再买玩具,别人看电影的时候,他擦窗户……整整4个月之后,瑞恩攒够了70块钱。

⑥苏珊多方打听,找到了一个名叫水罐的组织,他们负责到非洲打井。苏珊带着隆重地穿上了小西服的瑞恩到了那里,才得知70块钱只够买一个水泵,打一口井,需要2000块钱。瑞恩说,那好吧,以后我干更多的活儿,来攒够这笔钱。

⑦苏珊和马克真是发愁了。就算瑞恩再不辞劳苦地干家务,也付不出这笔钱啊。苏珊的朋友被感动了,用电子邮件把瑞恩的故事传了出去。当地报纸以瑞恩的井为题登出了这个故事。许多人看了报道,把钱寄给瑞恩的井。他的父母为了管理这些钱,专门成立了瑞恩的井基金会,在乌干达打下了第一口井,现在,这个基金会的筹款已经达到了75万加元,正在帮助更多的非洲人实现喝上洁净水的愿望。

⑧瑞恩作为唯一的加拿大人,被评为北美十大少年英雄,并得到加拿大总督颁发的国家荣誉勋章。面对这样的荣誉,瑞恩将何去何从?苏珊说,瑞恩已经做得够多的了,如果他选择放弃,我们绝不会勉强他。

⑨不由得想起,如果我有瑞恩这样一个孩子,我该如何应对?

⑩我想,在瑞恩提出要给非洲的小朋友打一口井时,假如我心情不好,我会不耐烦地挥挥手说,你操那么多心干什么?快写作业去!

⑪假如我心情不错,也许会拿出一张世界地图,指着非洲对他说,你知道非洲在哪儿?看见了吗?在这儿,离咱们十万八千里呢!就算你真有爱心,也得等你长大了再说。

⑫如果我的孩子一定要捐70块钱用来打井,如果我有钱,我会说,你来亲亲妈妈,妈妈就给你。如果我手头拮据,我会悻悻地说,你还想用做家务挣钱给非洲人,我天天都在家做家务,谁给我钱了?

⑬如果我的孩子真的不畏艰难,靠自己的努力攒够了70块钱,委托我把它捐到非洲去,我会把钱暗暗收起,然后对他说,我已经把钱寄出去了。如果某一天孩子问起结果,我就会说,那些钱,我想他们一定是收到了,你知道非洲离咱们很远,很难和咱们联系……我说这些话的时候,舌头直打结。那笔钱早已不知花到了哪里,叫我如何交代得出确切下落!

⑭就算是我没有贪污孩子这笔钱,我也不可能为他设立一个基金会。这不是没事找事吗?我为了自家的柴米酱醋盐还掰不开镊子呢,哪里顾得上非洲!

⑮好了,就算是我为他设立了一个基金会,就算他得到了少年英雄称号,得到国家荣誉勋章,我和苏珊最大的分歧也将暴露出来。我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停下来。哪怕他疲惫了,厌倦了,兴趣转移了,我也要打着骂着哄着,让他在舆论面前装模作样地表演爱心,把这件事维持下去。走到这一步,就好比是上了一条金光闪闪的传送带,怎能轻言退下?无论如何也要咬牙挺到被保送上了名牌大学,把这个荣誉称号的内在价值充分利用起来……

⑯我并非一个特例。当瑞恩和妈妈一道来中国电视台做客的时候,观众问得最多的问题是:瑞恩这样关注非洲的井,不会影响到他的学习吗?这个问题被问到的次数之多,连翻译都说不耐烦了。

⑰也许我的孩子和瑞恩没有太大的不同,但我和瑞恩的母亲实在有很多的不同,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还有文化和传统上的。值得反思的不是我们的孩子,而是我们自己。虽然从时间顺序上看起来是先有了瑞恩的想法,然后才有了妈妈的行动,其实,是先有了瑞恩的妈妈,才有了瑞恩

1.下列对文本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文章前几段,作者三次提及瑞恩只有“6岁”,意在突出他坚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为非洲孩子打一口井这一愿望的难能可贵。
B.第⑥段中“隆重”一词体现了瑞恩对捐助一口井这件事的重视,也体现了苏珊对孩子的尊重、支持和瑞恩愿望即将实现的自豪。
C.在文章后半部分,作者用一连串表假设的词语,引出“我”面对“瑞恩”时可能会有的言行,将“我”的反思逐渐推向深入。
D.结尾的画线句是说,如果没有妈妈含辛茹苦的养育,就不可能有瑞恩和他的英雄故事,这句话表达了对瑞恩妈妈的赞美之情。
2.面对瑞恩为非洲孩子打井的愿望,苏珊的做法与“我”可能会有的言行,有哪些不同?请简要梳理,完成表格的填写。

瑞恩愿望实现的进程

苏珊的做法

“我”可能的行为

鼓励孩子自己做家务来挣钱敷衍、打击孩子
当瑞恩终于挣到70元钱时积极寻找捐助的途径

当“瑞恩的井”收到捐款时

绝不想没事找事
当瑞恩获得巨大荣誉时对瑞恩是否坚持并不勉强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答题。
(1)我松了一口气。是的,要是我,我也这么说。(“我”为什么松了一口气?)
(2)第⑯段删去也不影响文章的完整性,作者为什么要写它?
4.作者写“我和瑞恩妈妈的不同”有何用意?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