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115 道试题
1 . 学校文学社团举行“经典名著阅读与分享”活动,请你参与。

目录

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
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
第三篇在保安
第四篇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童年
在长沙的日子
革命的前奏
国民革命时期
苏维埃运动
红军的成长
第五篇长征
第六篇红星在西北
(1)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请联系目录中“第四篇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的具体内容,说说作者埃德加•斯诺是如何做到“用事实说话”的。
(2)请从下面三部作品中任选一部,围绕“讽刺艺术手法、儿童教育观念、‘红色经典’的现实意义”三个专题任选其一进行探究,分享你的探究成果。
A.《朝花夕拾》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C.《儒林外史》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中学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古诗文,完成题目。
【甲】

临江仙

〔宋〕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 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①东坡:地名,在湖北黄冈县东。②营营:形容奔走钻营,追逐名利。
【乙】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宋〕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①写于苏轼由儋州返京途中。②鲁叟:指孔子。乘桴(fú):乘船。
【丙】

儋耳夜书

〔宋〕苏轼

己卯上元,余在儋耳。有老书生数人来,曰:“良月佳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酤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已再鼾矣。放杖而笑,为得失? 问先生何笑,盖自笑矣。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钓者,未必得大鱼也。

(选自《东坡志林》)

【注】①儋耳:今海南省儋县,苏轼于1097年被贬至此。②屠酤:泛指各种店铺商贩。③韩愈曾写诗述其钓鱼钓不着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佳处。

1.用“/ ”为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步 城 西 入 僧 舍 历 小 巷 民 夷 杂 揉
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有老书生数人来   ______
(3)舍中掩关熟   ________
(2)予欣然从之   __________
(4)为得失   __________

3.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良月佳夜,先生能一出乎?
(2) 问先生何笑,盖自笑矣。
4.清代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请结合苏轼甲词和乙诗中的具体语句加以分析。
5.结合甲词内容,分析丙文中“不知钓者,未必得大鱼也 ”的含义。
6.结合三篇古诗文和课文《记承天寺夜游》相关内容,探究苏轼的性格特点。
3 . 七年二班开展“有朋自远方来”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以下任务。
(1)请根据画线句子,用对偶的形式拟写出本次活动的宣传标语的上句。

今天,就让我们在诗词歌赋、文章故事中追随着古今先贤的历史足迹,在归类整理、诵读交流中一起分享交友之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享交友秘诀
(2)为了激发大家参与活动的热情,小明设计了一道有关交情的成语竞赛题,请你来参加。要求:从备选成语中选择恰当的填入句中横线处。
备选成语:忘年之交     一面之交     布衣之交     莫逆之交
A.我们原是________,后来他当了大官,也就互不往来了。
B.我和他仅是________,对他并不了解。
C.令尊和我是________,你们的事我怎能不管?
D.老李和小王虽然相差三十多岁,但共同的学术探讨使他们成为了________
(3)活动中小悦分享了《割席断交》的故事,在同学中引发了争论。有的同学支持管宁的做法,有的同学不赞同管宁的做法。请结合小悦讲的《割席断交》故事的大意,谈谈你的看法。

故事的大意是: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草。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依旧挥动着锄头,看见它和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高兴地拾起金片而后又扔了它。他们同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坐着有围棚的车、穿着礼服的人刚好从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来坐,说: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完成下面的读书摘记卡。

摘抄1: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1)结合3段摘抄,可以看出读者小明阅读的书目是鲁迅写的《__________》。
(2)请结合摘抄,猜人物。
①摘抄1中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
②摘抄2中的人物是:____________
③摘抄3中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
(3)从摘抄中可以看出鲁迅在描写人物外貌时喜欢运用__________(A.白描     B.渲染)手法。

摘抄2: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摘抄3: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茶包装,要让消费者一见钟情

童云

①现代茶产业中,茶包装对茶品流通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茶叶在储运、销售、消费等流通过程中,常会受到环境因素的破坏和影响,采用科学合理的包装可使茶品得到有效保护。

②在中国茶叶博物馆展厅,有一盒引人注意的小茶样,虽然盒中的茶叶早已陈化结块,但它不仅见证了中国茶叶外销的光辉历史,见证了航海史上著名的商船哥德堡号的传奇,更为重要的是,它还证明了中国茶包装的科学性。当时的茶叶出口包装,对密封性要求比较严苛,因此中国茶商采用锡罐或锡纸包装的方式,一举解决海运途中有可能产生的茶味返潮、发霉等问题。据展品文字介绍,这艘于1745912日沉没的轮船从中国出发时,载有370吨中国茶叶,哥德堡号上的茶叶从海里打捞出来后,竟然还有香味呢

③如今的市场上,有些茶包装实在太过豪华,一盒茶叶感觉挺沉,待打开一层又一层包装后,却发现里面的茶叶只有一星半点。这样的茶品,既见人品,又见企业品质。对于大多数老百姓而言,日常选茶讲究的是合理原则——第一要考虑自身财力许可的条件下可购得的茶叶质量与数量;第二要知道不同茶叶的品鉴方法;第三要了解茶叶的储存与保鲜方法。试想,假如包装成本占了大头,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你还能喝上质量上乘的茶吗?如果不能,茶也就失去了广泛的消费群体。

④说起来,云南普洱茶的包装就很朴素至简,既便宜又方便运输。普洱茶的毛茶压制成饼晾干后,用棉纸一饼一饼包好,然后按一提7饼的数量用笋壳包装好,再按一件6提的方式分装进竹篓后,就可以从产地运到各地存放、销售了。这种包装方式体现了云南人朴素而中正的制茶意识:茶是用来喝的,茶树每年都会发出新叶……

⑤事实上,茶包装是以茶叶为核心的系统工程,涉及包装材料、包装机械、装潢设计、品牌形象、标准法规、质量控制等。茶包装设计的真谛,就是在茶性中寻求个性特色,对特定商品包装进行物质与精神功能的目标定位。

⑥生活中,茶包装是与茶叶消费者接触最广泛、最频繁的视觉形象。不同的茶叶产品自有不同的消费群体。比如在网络时代,某种产品的消费者有可能来自世界各地,生产者只有充分了解消费对象,并对其文化习俗、兴趣爱好等进行分门别类地分析,从而设计出符合茶品定位的个性包装,让消费者一见钟情,才会稳固并扩大消费市场。

325日,春茶上新之际,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准发布国家标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第2号修改单,对食品包装的内容有了更为细致的规定。特别是在包装成本上,规定茶叶及相关制品的包装不应使用贵金属和红木材料,这无疑为老百姓有好茶喝、会喝好茶铺平了道路。

⑧同时,普通高等教育农业农村部十四五规划教材《食品包装学》,提出了茶包装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倡适度包装,尽量简化包装,既达到包装目的,又节约成本……不要盲目使用进口材料,在包装容器的设计上力求严谨实用等。

(选自《科普时报》2024年4月,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茶叶在储运、销售、消费等流通过程中,一定会受到环境因素的破坏和影响,采用科学合理的包装可使茶品得到有效保护。
B.茶包装是以茶叶为核心的系统工程,涉及包装材料、包装机械、装潢设计、品牌形象、储运销售、消费流通、质量控制等。
C.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其中第②段运用了列数字,第⑧段运用了引用,第③④段运用了作比较,第⑥段运用了分类别。
D.第⑥段划线处“有可能”表推测,说明产品消费者来自世界各地这一情况并不确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性。
2.分析文章以“茶包装,要让消费者‘一见钟情’”为题的好处。
3.某制茶厂准备为出口到俄罗斯的茶叶设计一款包装,请根据文章内容,判断以下哪一种方案是最佳选择,并说明原因。
A.红木材料制作,金色刻字,高端大气上档次,彰显我国大国实力和气魄。
B.用牛皮纸包成“枕头包”,细绳捆好,上贴毛笔书写“春茶”二字的茶票。
C.锡罐包装,上面印有俄罗斯套娃小人手执一盏茶的图案,设计美观又灵动可爱。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学校开展课本展演活动,同学们选定两篇课文片段,请你参加并完成任务。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编撰剧本时,为凸显情境与角色,同学们认为应关注原作文体特点。“表”是_____的一种文体,言辞要恭敬恳切。这篇“序”是前辈写给后辈的__________,应表现谆谆教诲。
2.表演时,为更好理解角色,同学们推敲剧本台词,其中不合适的一项是(     
A.诸葛亮自述本志时说:“我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
B.诸葛亮回忆往事时说:“后来在兵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务,在危难期间奉行使命。”
C.宋濂回忆抄书时说:“天气酷寒,砚池的水冻成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抄书。”
D.宋濂讲述求教时说:“我站着陪侍老师身边,援引疑难,质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
3.同学们讨论,两个剧本要突出“进谏”和“劝学”,甲、乙两个文段中“回忆往事”是各有用意的,请你作简要分析。帮助演员深入理解剧本。
今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列选段,回答问题。

这是她最喜欢的地方。在这离车站一俄里的地方,在旧采石场的荒芜的洼地里,有几个泉源往外喷水,现在汇成了三个活水湖。她听到下面湖边那里有拍水的声音。她抬起头来,用手拨开树枝,探身往下看:一个晒得发黑的弯着身子的人正在用力从岸边往湖心游去。她只能看见这个游泳者的浅黑色的脊梁和乌黑的头发。他像只海象一样用各种各样的姿势游泳。由于强烈的阳光,他眯着眼睛,伸开两臂平放着,身子微微弯曲,静静地躺在水面上。

她放开树枝,自己觉得好笑,她想着:“这样太不雅观了。”于是,她又开始读她的书。

(1)选文中的她指谁______,这部作品的作者是______
(2)名著中这一部分美好纯真的感情,最终为什么以分手而告终?请简要说说。
今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竹西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5月月考语文试题
8 . 下面是某学习小组探讨名著人物形象时的对话,请你结合《水浒传》,补写出空缺处的内容。

主持人:同学们好!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图中的鲁智深这个人物吧。

小文:我知道甲、丙的故事情节分别是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

小博: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他有①___________(填两个词)的豪侠精神。

小启:是的,他也并不是一个莽汉,他还具备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

小迪:乙图的故事情节应该是大闹五台山吧!

小智:是的。由此我感觉“人无完人”这四个字蛮有道理的,他②__________

小慧:有道理,不过这并不影响他是一个集豪爽、勇敢、机智、正直、仁爱于一体的侠义英雄。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9 . 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所谓特写,本是摄影、电视、电影的一种常用手法,①以增强艺术表现力,②使之放大占据整个画面,③指拍摄人或物的某一部分,④形成强烈视觉效果。新闻特写,是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子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或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新闻特写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⑤但由于其强调新闻性,时效性和真实性,所以更接近于通讯体裁。所以,消息和新闻特写并不完全相同。

A.加点的词语“截取”是动词,“和”是介词。“整个画面”是偏正短语,“强调新闻性”是补充短语。
B.句⑤中“由于其强调新闻性,时效性和真实性”的“其”指代内容是“新闻和文学的特点”
C.将选文标序号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排列顺序为③④②①。
D.句⑤中的分句用“由于……所以……”连接,表示二者之间是因果关系。
今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六中学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10 . 阅读经典后,同学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读书感悟。请你围绕“爱”这一主题,从以下作品中任选两部,结合内容谈谈感悟。
《艾青诗选》   《昆虫记》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今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培正中学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