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5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诗文,完成小题。

【甲】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

小重山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注释】①此诗作于秦桧任宰相时。朝廷为求和,解除岳飞兵权。②寒蛩(qióng):秋天的蟋蟀。③月胧明:月光不明。胧,朦胧。④瑶琴:饰以美玉的琴

【丙】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下列关于诗文作者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三个作者都是唐代的人。
B.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军事家。
C.岳飞字鹏举,北宋著名抗金将领,他的代表作品有《满江红·怒发冲冠》。
D.孟浩然字浩然,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世称“孟襄阳”。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A.执策而之:靠近B.欲将心事瑶琴:辜负
C.欲无舟楫:渡D.死于槽枥之间:并列而死
3.请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有哪些?
4.从描写的角度赏析《马说》中画线句子
5.《马说》和《小重山》一文一词,却表达出共同的思想情感,你能谈谈这种情感是什么吗?
6.【丙】诗的颔联是千古名句,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这句诗所写的美景?
7.【丙】诗是一首干谒诗,作者写这首诗给张九龄的目的是什么?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2023-07-2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哮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

岁大蝗旱,江、淮、京东滋甚。仲淹请遗使循行,未报。乃请问曰:宫掖中半日不食,当何如?帝恻然,乃命仲淹安抚江、淮,所至开仓赈之,且禁民淫祀,奏蠲庐舒折役茶、江东丁口盐钱,且条上救敝十事。元昊反,迁户部郎中兼知延州。明三正月,仲淹请修承平、永平等砦,稍招还流亡,于是羌汉之民,相踵归业。初,元昊反,阴诱属羌为助。仲淹至部即奏行边,以诏书犒赏诸羌,为立条约,诸羌皆受命,自是始为汉用矣。仲淹为将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

初,仲淹以忤吕夷简,放逐者数年,士大夫持二人曲直,交指为朋党。及夷简罢,召还,倚以为治,中外想望其功业。而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削幸滥,考核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内容有删减)

1.对选文内容的表述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岳阳楼记》作者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
B.在中国古代,主要的纪年方法为年号纪年和天干地支纪年。本文开篇以年号纪年。庆历,为宋仁宗赵祯的年号。
C.记,古代一种文体,以议论为主。可叙事、写景、状物、议论、描写,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
D.文中的“骚人”一词来源于战国时期屈原所作的《离骚》,人们将屈原称为“骚人”,后泛指文人。
2.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百废(     )            沙鸥翔(     )
3.用“/”给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仲淹为将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
4.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甲文中的画线语句。
5.甲文中“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6.范仲淹一生“以天下为己任”,乙文中哪些情节体现了他的这一思想?
7.范仲淹谥号“文正”,司马光认为“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能够被赐予“文正”的官员,生前不仅德才兼备,而且要恪尽职守,忠君爱民。请结合甲乙两文分析范仲淹被赐予“文正”这一谥号的原因。
2023-07-23更新 | 23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吉林省四平市九年级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瀑见。石青削,不容寸肤,三面皆郛立。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选自《观第五泄记》有删改)


【注】①罅(xià):裂缝。②青削:颜色青绿,陡峭如刀削。③不容寸肤:指没有泥土。④郛(fú):古代城的外城墙。此处指像城墙环绕一样。⑤掣折:转折。
1.用“/”给文中划线部分断句。(断三处)
瀑 行 青 壁 间 撼 山 掉 谷 喷 雪 直 下 怒 石 横 激 如 虹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3.本文第一自然段采用了“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入文手法。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2023-07-2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双阳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较难(0.4) |
4 .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水清洌
(2)其岸势犬牙差互
2.通读文章,用原文补全下面的语段。
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1)点面结合。如写石:“(     )”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2)动静相衬。如写鱼:“(     )”是静,“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是动。
3.情景交融是本文的一大特点,仿照例句,从文中再举一例。

例:当作者听到水声悦耳“如鸣佩环”时,便用“心乐之”表达自己欣喜、愉悦的心情。

2023-07-2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双阳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0.65) |

5 . 己卯上元,予在儋州,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选自苏轼《书上元夜游》)


【注释】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②儋州:苏轼被贬之地,现属海南。③民:汉族人。夷:当地少数民族。④屠沽: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⑤过:苏轼的幼子苏过。⑥韩退之:唐朝文学家韩愈。“然亦笑”三句,化用韩愈的典故,把人生比作钓鱼,蕴含着苏轼对人生得失无定的思考。其中有一生“钓鱼无得”的几分自嘲。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予欣然从之(                     )
(2)更欲远(                      )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步 城 西 入 僧 舍 历 小 巷 民 夷 杂 揉
3.文中作者“自笑”和“笑韩退之”的原因各是什么?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注释】①拊掌:拍手。②搐:抽缩。③乃:却。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一日书画
2.为画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3.这则故事给人的启示是什么?
2023-07-20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诗文,完成小题。

爱 莲 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衰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周敦颐是宋代_________家,著有《太极图说》。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者何人(我)B.牡丹爱(助词,的)
C.陶后有闻(少)D.清涟而不妖(清水)
3.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描写莲花的?
4.作者主要写莲花,为什么要写菊和牡丹呢?
5.本文作者借莲这一具体事物,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是一种什么写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2023-07-20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8 .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爱莲说》)

【乙】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释】①善建不拔:善于建树德操坚贞不拔。②中立不倚:中正不偏倚。③应用虚受:虚心接受意见。④砥砺名行:磨砺名节品行。⑤夷险一致:通达困顿都如一。
1.《爱莲说》的作者是北宋哲学家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
(2)濯清涟而不(     )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
(4)牡丹之爱,乎众矣(     )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4.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篇名《爱莲说》《养竹记》
“物”的特征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亭亭净植竹性直(1)_____竹节贞
“志”的象征洁身自好(2)_____端庄雅致正直无私虚心受教(3)_____
主旨(4)_________以竹喻贤人,表达了作者对贤者高贵品质的仰慕和对君子德行的追求。
5.请结合【甲】【乙】两文中有关君子的风度,分别谈谈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2023-07-20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延边州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以下文言文材料,完成文后小题。

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然。水巴落,峡中平如油盎。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晚至瞿塘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关西门正对滟滪堆。堆,碎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①油盎:油瓶。②罅:裂缝。③滟滪堆: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大溪口   发:_____________
(2)仰视天匹练   如……然:___________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
3.文段写出了江水相对于滟濒堆在不同季节水位的高低变化:作者到瞿塘关时,___________ ;等到夏秋水涨时,___________
2023-07-18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长春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爱莲说》是___________(朝代)哲学家___________(人名)的名作。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可爱者甚(     )                 晋陶渊明爱菊(     )
可远观而不可玩焉(     )          陶后有闻(     )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往往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B.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借莲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用来比喻君子正直不苟,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具有美好的姿态气质。
D.作者通过赞美莲,表达爱莲的理由,从而表明自己的人格操守。
2023-07-1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