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标点符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991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①书籍是精神世界的入口。通过阅读,人们能获得知识、锻炼思维、开阔眼界,还能润泽心灵、涵养品格、塑造精神。

②公共阅读空间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既为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的读者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服务,也让城市氤氲浓浓书香。在城市书房、社区图书馆、公园书苑等场所,人们可以选择喜爱的书籍,沉浸在书海中感受文化之美。

③在读者需求日益呈现个性化[A] 多样化的背景下[B] 公共阅读空间只有创新服务举措[C] 提升服务效能[D] 才能更好满足不同群体的阅读期待。一方面,通过整合阅读资源,有助于提升公共阅读空间的使用。比如,深圳一些城区的图书馆通过搭建总分馆体系,推进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资源共享,提高了图书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_____数字技术,在管理、运营等方面锐意改革,_____阅读的时空界限,让随处可读成为寻常事。比如,北京通过加强智慧图书馆建设,______数字化阅读方式,______读者的阅读场景,为居民阅读创造便利。

④最是书香能致远。打造更多公共阅读空间,让更多人爱上读书,读有所得、读有所乐,一个全民阅读的书香社会正渐行渐近。

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rùn)泽B.(hán)养C.书(yuàn)D.沉(qīn)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另一方面, _____数字技术,在管理、运营等方面锐意改革,_____阅读的时空界限,让随处可读成为寻常事。比如,北京通过加强智慧图书馆建设,______数字化阅读方式,______读者的阅读场景,为居民阅读创造便利。

A.丰富   依托   打破   普及
B.依托   打破   普及   丰富
C.打破   丰富   普及   依托
D.普及   丰富   依托   打破
3.下列方括号中填入的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项是(     

在读者需求日益呈现个性化[A] 多样化的背景下[B] 公共阅读空间只有创新服务举措[C] 提升服务效能[D] 才能更好满足不同群体的阅读期待。

A.,B.,C.,D.,
4.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通过整合阅读资源,有助于提升公共阅读空间的使用。
A.通过阅读资源整合,有助于提升公共阅读空间的使用。
B.通过整合阅读资源,公共阅读空间有助于使用的提高。
C.整合阅读资源,公共阅读空间有助于使用效率的提升。
D.整合阅读资源,有助于提高公共阅读空间的使用效率。
5.将“建好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提升服务水平是关键”一句还原到文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A.第①段结尾B.第②段开头C.第③段开头D.第④段开头
2024-06-1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汉阳(青山)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2 . 乡村,沉淀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也承zài着人们绵长的情思乡愁。“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甲】各地资源禀赋不同,发展乡村,尤需找准定位、突出特色,把乡土风貌、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乡村旅游,不仅满足着人们对于“诗和远方”的向往,也日益成为推动乡村“蝶变”的新引擎。

开窗见景、出门见绿、抬头见蓝,良好的生态,是乡村发展的“金名片”。绿色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乙】。hán养生态意识,保护生态环境,不断夯实“绿色家底”,将更好助力乡村旅游。呵护绿水青山,守住文化根脉,积极开拓创新,乡村旅游的前景必将更加【丙】,而我们也将在一次次奔乡村、体验乡韵、品味乡愁中,找到自己的世外桃源,收获心灵的滋养、精神的慰jiè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2.填入【乙】【丙】两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乙】底色   【丙】广阔B.【乙】本色   【丙】广阔
C.【乙】本色   【丙】广大D.【乙】底色   【丙】广大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画横线的语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是明喻。
B.从结构上说,“历史文化”“情思乡愁”“突出特色”“生态意识”四个短语的类型完全不相同。
C.文中加点成语“世外桃源”出自出自晋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现在常用来形容理想中的美好世界。
D.文中【甲】处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逗号应当放到引号的里面。
2024-06-16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八校联盟2023-2024学年八年级5月月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清澈的河流、翠绿的森林、碧蓝的天空、多姿多彩的生物群落,共同绘就了美丽的生态画卷。②美丽生态不仅是大自然馈赠的视觉盛宴,更是一座座蕴藏着无尽财富的宝藏。③我们应该挖掘美丽生态环境背后所蕴藏的巨大经济价值,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④要______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转型,依法______生态资源保护利用,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⑤从陆地到海洋,从动物到植物,通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一场点绿的创新正在全国加速落地。

(1)请提取第①句的主干。
(2)第③句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请根据语境,将下列词语分别填入第④句的横线上。(填序号)
A.开展       B.引领
2024-06-16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5月月考语文试题
4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为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小齐与小鲁同学在班级组织了“弘扬君子之风”的主题活动。

下面是“弘扬君子之风”的主题活动中小齐同学的开场白和结束语。a“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妇皆知的话最能体现中华民族勇往直前、坚韧不拔。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君子如蓝长空中的繁星不断涌现。上下五千年,从来不缺道貌岸然的君子!君子之风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①”的坚持,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xiāo的乐观,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豁达。回首百年,一代代中国人守初心、顽强拼搏,把自强不息的精神融入骨血,刻进历史。民族危难之时,李大钊、陈独秀等爱国志士tǐng身而出,前仆后继,在风雨如huì的中国苦苦探寻新出路②20世纪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百业待兴之时,钱学森、邓稼先等知识分子迎难而上,不畏艰辛,在热火朝天的建设中创造奇迹;现如今,民族复兴之时,袁隆平、孙家栋等科技工作者默默耕耘,勇攀高峰,在星辰大海中挥洒热血③……b在我们关注闪耀的群星时,别忘了,即使平凡的你我,就能以自强不息的精神赢得专属于自己的荣光。让我们弘扬先辈的君子之风,立志成长为国家的栋liáng之材吧④


1.这段开场白中,小齐同学暂用拼音代替了不确定的汉字,在不确定的汉字下加了点,请你帮他选出加点字读音和拼音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     
A.rú 霄B.zhàn 铤C.kè 诲D.pú 梁
2.语段中四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处是(     
A.①B.②C.③D.④
3.语段中的a、b句各有一处语病,加以修改。
a“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妇孺皆知的话最能体现中华民族勇往直前、坚韧不拔。
b在我们关注闪耀的群星时,别忘了,即使平凡的你我,就能以自强不息的精神赢得专属于自己的荣光。
2024-06-16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5 . 请认真阅读以下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在三月召开的全国两会,适逢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这是一个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时节是中国汇聚民智民意、擘画未来蓝图的时刻也是世界     )听中国春之声的重要时间。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大约5%左右”“因地制     )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深化改革开放”“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提出的一系列新目标、新举措,正通过两会让国际社会读出中国发展的______、改革的______、开放的______,看到经济长期向好的积极信号,期待中国高质量发展给世界带来更多机遇。

【注释】①擘(bò)画:筹划;布置。
1.请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     )             因地制yí(     )
2.依次填入上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魄力       魅力       活力
B.魄力       活力       魅力
C.活力       魄力       魅力
D.活力       魅力       魄力
3.下列说法的一项是(     
A.给文段第①②处添加标点符号,依次应填入逗号和分号。
B.《二十四节气歌》中“春雨惊春清谷天”的“惊”指“惊蛰”这一节气。
C.“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大约5%左右”是一个病句,应删去“大约”或“左右”。
D.“积极信号”“高质量发展”“更多机遇”结构一致,都是偏正短语。
2024-06-15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多校联考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6 . 【科技之美】杨杨五一期间参观国博后发现文物不仅有人文美、历史美,更被赋予了科技美,因此写下了《文物的科技之美》一文。以下是其中的部分内容,请你阅读语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数说犀尊是国博首次以一物一展的形式策划的展览。②展览从出土经历功能特点铸造工艺造型美学等方面对西汉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进行全方位解读,并(       )常规展陈手段,综合运用高清三维扫描、超高清显示、人工智能□红外感应等技术□通过数字手段直观呈现显露文物高清细节和科学研究成果,让观众从视、听、触、互动思考等多维度深入感受犀尊所(       )的价值。③此展览最为特殊的一点是,犀尊其实并没有出现在展厅中,它依旧安静地伫立于古代中国展厅,却通过数字技术与数说犀尊展厅实时联动

(1)提取句子主干能快速判断语句有无语法结构性语病,请提取第①句的主干:______
(2)句子的“枝叶”也是需要关注的重点。你发现第②句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请向杨杨提出你的修改建议。
(3)杨杨的下列表述中,你认为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句中加点的“出土经历”“功能特点”“铸造工艺”“造型美学”的短语结构相同。
B.填入第②句□处的标点符号均为“、”。
C.依次填入第②句括号内的词语是“冲破”“承担”。
D.第③句中画横线部分是转折复句。
2024-06-15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旬阳县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7 . 校广播站对本次文艺汇演进行了专题报道,请你根据报道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①近日,我校举办的唱响青春之歌凝聚青春力量文艺汇演在校文化艺术活动中心隆重上演。②此次汇演______展现了青少年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______成为凝聚青春力量、传递正能量的重要平台。③本次文艺汇演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机会,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传递了青春正能量□展现了当代青年的风采和担当。④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青少年们将继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属于他们的青春篇章。

(1)请提取第①句的主语中心语,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请在第②句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关联词。
(3)请在第③句的方框内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2024-06-15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8 . 第一组同学搜集到了关于中国人月情结的材料,请认真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一)拜月

①自上古时代,人们就将月亮作为神明来崇拜。月崇拜是原始宗教崇拜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祭日月的宗教礼俗。太阳和月亮在古人的观念中代表着世界的两极,“日者阳之主”,“月者阴之宗也”。日月分别为阴阳的代表,在时间上分属日夜,是构建历法体系的基础,季节上分属春秋,空间方位上属东西,五行中属水与火。二者相互配合、相互依存。

②拜新月是中国古代古老的月亮崇拜。新月,指初一的眉月,也可指十五的满月。在唐代拜新月的时间是在七夕或中秋之夜。唐人李端的一首《拜新月》,最能体现古人拜新月的情态意趣之美: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这首诗写女孩儿拜月时娇俏的姿态:庭院无人,临风拜月,喃喃细语,一派虔诚纯真的清新意象。可见,古时的女孩子们无疑把月当成了自己的保护神

(二)赏月

①古人农事和日常生活安排的节律,_________,也称阴历。《宋史·太宗纪》记载,宋太宗“以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自北宋开始,我们熟悉的八月十五赏月、祭月、吃月饼等中秋节的民俗活动才逐渐形成。

②宋人过节的方式以宴饮玩乐和赏月为主,也很重视亲友聚会这样的交际功能。宴饮是中秋节的重头戏。中秋时节正是卖新酒、吃螯蟹、尝鲜果的好时机。《东京梦华录》记录了这时上市的水果有:石榴、梨、枣、栗、葡萄和各色鲜艳的橘子。至于月饼,则是在元明时期才正式成为人们互相馈赠的节日礼物。

③宋代中秋风俗各地并不相同。杭州多于八月望月、观钱塘潮以及放河灯,人们把叫做“一点红”的羊皮小水灯放入河里,几十万盏,浮满江面,灿烂如繁星。北宋时的汴州中秋风俗则是拜月。金盈之《新编醉翁谈录》记载:“京师赏月之会,异于他郡。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饰之,登楼或于庭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洁月。”

(三)咏月

①质朴的先人将许多美好的情感倾注在月亮上。在先秦时期,望月怀人的咏月主题风靡一时。《诗经·陈风·月出》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以月为意象来喻美人、寄情思的传统。《国风·邶风·雄雉》的“瞻彼日月,悠悠我思”之句,就是以日月往迭思君子从役之久的咏月怀人诗。月亮最早作为一个审美对象从景物中独立出来。南朝周祗在《月赋》中这样描述月的美感:“气融洁而照远,质明润而贞虚,弱不废照,清不激污。”月是清远,高洁,明润的,因此月光中的景物也会平添神韵

②同时,月亮也成为游子思乡、亲人怀念和离别的借物抒情载体。张九龄以满月比喻思妇与游子的情感:“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赋得自君之出矣》)离愁别绪如月光一点点消退,心情日渐陷入阴霾。孟郊《古怨别》云:“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月下怀人、月下思乡、月下的孤独与愁绪等,都是咏月诗常见的意象与主题。

③此外,月亮还成为传达诗人内心孤独感的出口。诗人在表达孤独的时候,常选取一些具有概括性的意象,比如月、山、地、河之类,以自然物的大衬托作为个体的人之渺小。作为个体的人处在巨大的空间时,容易产生寂寞与孤独之感。

1.请你用正楷字抄写短文(三)中的诗句“瞻彼日月”。

2.请根据语境,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
(1)这首诗写女孩儿拜月时娇俏的姿态:庭院无人,临风拜月,喃喃细语,一派(A.qián B.wén)诚纯真的清新意象。(     )
(2)月亮也成为游子思乡、亲人怀念和离别的借物抒情(A.zài B.zǎi)体。(     )
3.请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1)祭sì_____(2)bó大_____
4.在短文(二)第①段画“_______”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依据的都是月亮盈亏变化而定的“月历”
B.都是依月亮盈亏变化而定的“月历”
C.根据的都是月亮盈亏变化而定的“月历”
D.依据的都是依月亮盈亏变化而定的“月历”
5.短文(三)第①段画线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写出修改意见。
6.小组同学搜集到一副与月亮相关的对联,但顺序被打乱了,请你根据对联知识将这副对联正确组合。
天更远   捞到水底   天近山头   月还沉   月浮水面   行到山腰
上联: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
7.小组同学在研究中国人的月情结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难以解答的问题,请为他们答疑解惑。
(1)短文(一)标题为“拜月”,请结合下列链接材料,说说中国人拜月的目的有哪些。

【链接材料】

(一)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施肩吾《幼女诗》

(二)“佳人惜颜色,恐逐芳菲歇。日暮出画堂,下阶拜新月。拜月如有词,傍人那得知。归来投玉枕,始觉泪痕垂。”(常浩《赠卢夫人》)写女子拜月,希望新月让自己能如嫦娥那样容颜长好、芳菲不歇,但终不能如嫦娥那样,只能泪湿枕畔,寂寞心绪无人能见。

(三)“帘前跪拜,人长命,月长生。”(《敦煌曲子词·失调名》)先民依据月缺月圆的现象认为月亮是生命不死、死能再生的神明,象征着死而复生的力量

(2)古人通过咏月抒发情感,请结合短文(三)说说古人借月抒发了哪些情感。
2024-06-15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在这个平和宁静的夜晚,所有尘事的繁杂都不再【甲】我心灵的家园,此时此刻,清爽的风吹去了我的疲惫,如shì重负的我感受到了一份诗情画意:找一间小茶馆坐一坐,店里的老板娘送上一杯醇香阿婆茶。当我闲xiá品茶时,从船上传来yōu扬婉转的乐曲,那是方言演唱的越调《梁祝》。三三两两的街灯,发出昏暗的光,衬托着这平静的夜,让人多少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温xīn感。轻纱般的月色照耀着周庄,水巷的灯船更为古镇平添了几分夜的神韵。欸乃的橹声【乙】动人的歌声,组成一支悦耳的乐曲,在水乡之夜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2.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词语和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甲】困惑   【乙】、B.【甲】困惑   【乙】,
C.【甲】困扰   【乙】、D.【甲】困扰   【乙】,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疲惫”“醇香”“发出”依次是名词、形容词、动词。
B.“平和宁静”“昏暗的光”“组成乐曲”的短语结构都不相同。
C.划线句没有语病。
D.“欸乃”是象声词,指开船的摇橹声。
2024-06-15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八校联盟2023-2024学年七年级5月月考语文试题
10 .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舞台说明是剧作者根据演出需要,提供给导演和演员的说明性文字。它交代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语言,所需的道具、布景,提示人物的表情、动作等。
B.初冬时节,雪花翩然而至,我们相邀更定时分赏雪游玩。“更定”在古代是晚上十时左右。
C.端午节有很多风俗:吃粽子呀、喝雄黄酒呀、挂艾草呀、赛龙舟呀……其中赛龙舟最受人们喜爱。这句话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D.“冰丝带”“冰立方”“冰之帆”等场馆不仅圆满完成了北京冬奥会所有使命,而且向世界传递出中国式的浪漫。这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复句。
2024-06-15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四川省遂宁市中考语文真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