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回忆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下列语句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①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
②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
③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④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
⑤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A.①⑤④③②B.⑤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⑤D.③①④②⑤
现代文阅读 | 较易(0.85) |
名校
2 . 阅读《何不就叫杨绛姐姐》,完成下面小题。

“何不就叫杨绛姐姐”

——我眼中的杨绛先生

铁凝

①作为敬且爱她的读者之一,近些年我有机会十余次拜访杨绛先生。

②二〇〇七年一月二十九日晚,是我第一次和杨绛先生见面。在三里河南沙沟先生家中,保姆开门后,杨绛亲自迎至客厅门口。她身穿圆领黑毛衣,锈红薄羽绒背心,藏盐色西裤,脚上是一尘不染的黑皮鞋,她一头银发整齐地拢在耳后,皮肤是近于透明的细腻、洁净,实在不像近百岁的老人。她一身的新鲜气,笑着看着我,我有点拿不准地说:我该怎么称呼您呢?杨绛先生?杨绛奶奶?杨绛妈妈……只听杨绛先生略带顽皮地答道:“何不就叫杨绛姐姐?”我自然不敢,但那份放松的欢悦已在心中,我和杨绛先生一同笑起来。

③杨绛先生起居十分规律,无论寒署,清晨起床后必先做一套钱锺书先生所教“八段锦”,直至春天生病前,弯腰双手可轻松触地。我想起杨绛告诉我钱先生教她“八段锦”时的语气,极轻柔,好像钱先生就站在身后,督促她每日清晨的健身。那是一种从未间断的想念,是爱的信仰。

④一九七八年六月十五日,杨绛参加了邓小平为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举行的国宴,邓小平将杨绛翻译的《堂—吉诃德》中译本作为国礼赠送给贵宾,并把译者杨绛介绍给对方。杨绛先生说,那天她无意中还听到两位西班牙女宾对她的小声议论,她们说“她穿得像个女工”。“她们可能觉得我听不见吧,我呢,听见了。其实那天我是穿了一套整齐的蓝毛料衣服的。”杨绛说。那时的中国知识分子,单从穿着看去,大约都像女工或男工。经历了太多风雨的杨绛,坦然领受这样的评价。她成功地穿着“隐身衣”做大学问,看世相人生,哪怕将自己隐成一位普通女工。

⑤二〇一三年春节前,我和先生同去杨绛先生家拜年,我们聊了一些家事,还讲到我们的女儿。杨绛先生嘱咐说:“下次来,送给我一张你们的全家福,她看着照片背面要写上字。”那慈爱的神情,就像我的娘家人一样。二〇一四年四月,我和先生再次拜访了杨绛,我们遵嘱送给杨绛先生一张全家福照片,她看着照片上的女儿,叫着孩子的名字,好像孩子已经站在她的眼前,杨绛先生比我们的女儿整整大了一百岁,她看着照片上的孩子时,仿佛时光倒流,她的神情刹那间呈现出稚童样的活泼。这些年,越是和杨绛先生见面,就越是感受到她身上的家常气。今年春节前给杨绛先生拜年时(这也是我和杨绛最后一次在三里河家中见面),刚刚坐在她的身边,面容已显出疲意、形态也显出虚弱的杨绛先生,开口便先问起了我们的孩子。她清楚、准确地叫着女儿的名字说:“豆豆好吗?”这让我意外而又感动。事隔一年多之后,她还记得一个未曾见面的孩子。我相信,一百零五岁的杨绛,她爱的是天底下所有的孩子。

⑥我珍视和杨绛先生的每一次见面。也许一些人精致的俗相正需要经由这样的先行者,这样的学养、见识、不泯的良知去冲刷和洗涤。一个不断崛起、日益被世界瞩目的民族,她的风骨、情怀与人文生态,仍然需要一代隐于人海的文化大家的长久滋养。我们的下一代,更下一代,当永怀赤子之心,真诚生活,才配得上这些秉持着智慧之烛,光照后辈的先贤们的问候和祝福。

2016年7月17日

(选自《散文精读·铁凝》,有删改)

1.本文围绕杨绛先生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如何理解“她成功地穿着‘隐身衣’做大学问”一句中“隐身衣”在文中的含义?
3.第⑤段画线句中加点字“吧”“呢”能否删去?谈谈你的理解。
4.当今时代为什么需要杨绛先生这样的文化大家?请依据文意,归纳出三点理由。
2023-11-01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德强学校初中部2023-2024学年七年级9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闻一多先生上课

汪曾祺

①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日寇南侵,清大、南开合成临时大学,在长沙少驻,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将往云南。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团,闻先生参加步行,万里长征,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所谓山羊胡子,而上髭浓黑,近似字。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有一张闻先生的木刻像,回头侧身,口衔烟斗,用炽热而又严冷的目光审视着现实,很能表达闻先生的内心世界。

②联大到云南后,先在蒙自呆了一年。闻先生还在专心治学,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馆里。图书馆在楼上。那时不少教授爱起斋名,如朱自清先生的斋名叫贤于博弈斋、魏建功先生的书斋叫学无不暇,有一位教授戏赠闻先生一个斋主的名称:何妨一下楼主人。因为闻先生总不下楼。

③西南联大校舍安排停当,学校即迁至昆明。

④我在读西南联大时,闻先生先后开过三门课:楚辞、唐诗、古代神话。

⑤楚辞班人不多。闻先生点燃烟斗,打开笔记,开讲: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闻先生的笔记本很大,长一尺有半,宽近一尺,是写在特制的毛边纸稿纸上的。字是正楷,字体略长,一笔不苟,他写字有一特点,是爱用秃笔。别人用过的废笔,他都收集起来,秃笔写篆楷蝇头小字,真是一个功夫。我跟闻先生读一年楚辞,真读懂的只有两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⑥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不单是中文系的、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讲,连理学院的、工学院的同学也来听。工学院在拓东路,文学院在大西门,听一堂课得穿过整整一座昆明城。闻先生讲课图文并茂。他用整张的毛边纸墨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摁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闻先生是一个好演员: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听这样的课,穿一座城,也值得。

⑦能够像闻先生那样讲唐诗的,并世无第二人。他也讲初唐四杰、大历十才子、《河岳英灵集》,但是讲得最多,也讲得最好的,是晚唐。他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联系起来。讲李贺,同时讲到印象派里的点画派,说点画看起来只是不同颜色的点,这些点似乎不相连属,但凝视之,则可感觉到点与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讲唐诗,必须本人既是诗人,也是画家,有谁能办到?闻先生讲唐诗的妙语,应该记录下来。我是个大大咧咧的人,上课从不记笔记。听说比我高一班的同学郑临川记录了,而且整理成一本《闻一多论唐诗》,出版了,这是大好事。

⑧我颇具歪才,善胡诌,闻先生很欣赏我。我曾替一个比我低一班的同学代笔写一篇关于李贺的读书报告——西南联大一般课程都不考试,只于学期终了时交一篇读书报告即可给学分。闻先生看了这篇读书报告后,对那位同学说:你的报告写得很好,比汪曾祺写得还好!其实我写李贺,只写了一点:别人的诗都是画在白底子上的画,李贺的诗是画在黑底子上的画。故颜色特别浓烈。这也是西南联大许多教授对学生鉴别的标准:不怕新,不怕怪,而不尚平庸,不喜欢人云亦云,只抄书,无创见。

1.选文①、②段用了两个事例来体现“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请简要概括这两个事例。
2.结合文意解释第⑥段画线词语的含义。
3.汪曾祺为同学代笔写的读书报告为什么会受到闻先生的赞赏?
4.请你发挥想象,把闻一多先生教古代神话时学生听课的情景描写出来。(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和一个成语)
2023-10-0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安达市中本镇中心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易(0.8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的母亲

丰子恺

①中国文化馆要我写一篇《我的母亲》,并寄我母亲的照片一张。照片我有一张四寸的肖像,一向挂在我的书桌的对面。已有放大的挂在堂上,这一张小的不妨送人。但是《我的母亲》一文从何处说起呢?看看我母亲的肖像,想起了母亲的坐姿。母亲生前没有摄影取坐像的照片,但这姿态清楚地摄入在我脑海中的底片上,不过没有晒出。现在就用笔墨代替显形液和定影液,把我的母亲的坐像晒出来吧:

②我的母亲坐在我家老屋的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

③老屋的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是母亲的老位子。从我小时候直到她逝世前数月,母亲空下来总是坐在这把椅子上,这是很不舒服的一个座位;我家的老屋是一所三开间的楼厅,右边是我的堂兄家,左边一间是我的堂叔家,中央一间是我家。但是没有板壁隔开,只拿在左右的两排八仙椅子当作三家的界限。所以母亲坐的椅子,背后凌空。

④若是沙发椅子,三面有柔软的厚壁,凌空原无妨碍。但我家的八仙椅子是木造的,坐板和靠背成九十度角,靠背只是疏疏的几根木条,其高只及人的肩膀。母亲坐着没处搁头,很不安稳。母亲又防椅子的脚摆在泥土上要霉烂,用二三寸高的木座子衬在椅子脚下,因此这只八仙椅子特别高,母亲坐上去两脚须得挂空,很不便利。所谓西北角,就是左边最里面的一只椅子,这椅子的里面就是通过退堂的门。退堂里就是灶间。母亲坐在椅子上向里面顾,可以看见灶头。

⑤风从里面吹出的时候,烟灰和油气都吹在母亲身上,很不卫生。堂前隔着三四尺阔的一条天井便是墙门。墙外面便是我们的染坊店。母亲坐在椅子里向外面望,可以看见来来往来的顾客,听到沸反盈天的市井声,很不清静。但我的母亲一向坐在我家老屋西北角里的这样不安稳、不便利、不卫生、不清静的一只八仙椅子上,眼睛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

母亲为什么老是坐在这样不舒服的椅子里呢?因为这位子在我家中最为冲要。母亲坐在这位子里可以顾到灶上,又可以顾到店里。母亲要兼顾内外,便顾不到座位的安稳不安稳,便利不便利,卫生不卫生,清静不清静了。

⑦我四岁时,父亲中了举人,同年祖母逝世,父亲丁艰在家,郁郁不乐,以诗酒自娱,不管家事,丁艰终而科举废,父亲就从此隐遁。这期间家事店事,内外都归母亲一个兼理。

⑧我九岁的时候,父亲遗下了母亲和我们姐弟六人、薄田几亩和染坊一间而逝世。我家内外一切责任全部归母亲负担。此后她坐在那椅子上的时间愈加多了。工人们常来坐在里面的凳子上,同母亲谈家事;店伙们常来坐在外面的椅子上,同母亲谈店事;父亲的朋友和亲戚邻人常来坐在对面的椅子上,同母亲交涉或应酬;我从学堂里放假回家,又照例走向西北角椅子边,同母亲讨个铜板。有时这四班人同时来到,使得母亲招架不住,于是她用眼睛的严肃的光辉来命令,警戒,或交涉;同时又用了口角上的慈爱的笑容来劝勉,抚爱,或应酬。

⑨我十七岁离开母亲,到远方求学。临行的时候,母亲诫我待人接物求学立身的大道,关照我起居饮食一切的细事。她给我准备学费,她给我置备行李,她给我制一罐猪油炒米粉,放在我的网篮里;她给我做一个小线板,上面插两只引线放在我的箱子里,然后送我出门。放假归来的时候,我一进店门,就望见母亲坐在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她欢迎我归家,并且探问我的学业。晚上她亲自上灶,烧些我爱吃的菜蔬给我吃,在灯下详询我的学校生活,加以勉励,教训,或责备。

⑩我廿二岁毕业后,赴远方服务,不能依居母亲膝下,唯假期归省。每次归家,依然看见母亲坐在西北角里的椅子上。她像贤主一般招待我,又像良师一般教训我。

⑪我三十岁时,弃职归家,读书著述奉母,母亲还是每天坐在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只是她的头发已由灰白渐渐转成银白了。

⑫我三十三岁时,母亲逝世。我家老屋西角里的八仙椅子上,从此不再有我母亲坐着了。然而每逢看见这只椅子的时候,脑际一定浮出母亲的坐像——眼睛里发了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她是我的母亲,同时又是我的父亲。她以一身任严父兼慈母之职而训诲我抚养我,从我呱呱坠地的时候直到三十三岁,不,直到现在。

(选文有删改)

1.作者写作本文的缘起是什么?
2.文章第⑨自然段加横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3.第⑥自然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4.本文题目为“我的母亲”,而文中却用了大量笔墨细致描绘母亲坐的“八仙椅子”,为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5.请简要概括“我的母亲”这一形象所具有的特点。
2023-05-06更新 | 115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记叙文《十六年前的回忆》,回答小题。

①十几天过去了,我们始终没看见父亲。有一天,我们正在啃手里的窝窝头,听见警察喊我们母女的名字,说是提审。

②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③“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④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⑤“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孩子。”“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⑥“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⑦“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⑧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1.选文节选文章的 部分(     
A.被捕前B.被捕时C.庭审时D.遇难时
2.惨遭折磨的父亲“瞅了瞅我们”,脸上的表情依旧是“非常安定,非常沉着”,其原因分析有误的一项(     
A.从父亲镇定沉着的神态中看出父亲对于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
B.父亲对没离开北京最终被捕而牵连家人感到自责。
C.用这种无声的语言安慰我们不要担心他。
D.父亲为了让母亲、我和妹妹安心,要我们坚强,不要害怕。
3.“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对这句话理解不够恰当的一项(     
A.“不要多嘴!”运用语言描写,写出敌人对我勇敢机智做法的怒斥与震慑。
B.把法官的怒气冲冲与父亲的沉着安定形成对比,更显示了革命者的浩然正气。
C.法官的言行写出他看到我的勇敢与父亲的镇定心里非常害怕。
D.“狠狠地拍”是动作描写,形象刻画出敌人的凶恶粗暴及嚣张。
4.文中画线句表达作者对父亲怎样的情感?分析最准确的一项(     
A.感激之情B.思念之情C.爱戴之情D.敬仰之情
2023-02-02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德强学校2019-2020学年六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给父亲打个电话》,回答各题。

给父亲打个电话

①在外面奔波一天,临睡前拿起手机,才想起该给父亲打个电话。不过一看时间,都快十二点了,在老家农村的父亲肯定早就休息了,只好作罢。

②给父亲打电话的事,我是记在心上的,只是怎么稍一疏忽,就忘记这事了呢?

③不过父子之间倒不像母女那般非要天天煲电话粥。有事说事没事不磨叽。大老爷们的,总觉得嘘寒问暖的话显得很肉麻。一周一个电话,这样的频率比较适合我们。

④我和父亲,每次通话基本上都不超过一分钟。电话内容也基本固定,爸,你吃饭没?”“你在哪里?”“你还有钱用没?父亲的话也很少,吃了。”“在干活。”“还有钱。数秒的沉默以后,个人来去注意安全。”“有啥事,跟我和哥哥说。父亲又连续用两个来回复我。对话加上沉默的时间,每次大约四十五秒,准不超过一分钟。

⑤每次,都是父亲等我挂了电话以后他才挂。有一次,和父亲说完话,我立刻放下手机离开,待我回来发现手机通话还在继续。我说你咋不挂呀,父亲说,我看你那边还没挂呀。我能想象每次挂掉电话后,父亲只身一人站在老家院坝边望着远方的情景。

⑥父亲一般情况下不会主动给我打电话,都是我打给他。偶尔有一次,我接到父亲的电话。那个时候刚好开会,父亲打了一个我挂掉了,不一会儿父亲又打来了。我一共挂掉父亲五个电话。会议结束,我立刻打过去,问父亲,啥事?父亲说,也没啥事,就是在电视上看到重庆下大暴雨了,你那没事吧?

⑦我瞬间僵持在那,几秒钟以后才说,没事儿,没事儿。从那以后,不管什么场合,只要是父亲打来的电话,我都以最快的速度接听。在城市,看着身边那些父亲的同龄人,大都精神矍铄,拿着退休工资颐养天年或者游山玩水,我就在心底开始可怜我那皮肤黝黑,身体弯曲的老父亲。

⑧除了愧疚,我能做的也就是多给他打打电话。话少?那就没话找话说呗!先说说东家长再说说西家短。父亲不说我就故意问:今年三亩田里种的什么?王家儿子娶的是哪里的媳妇?我也对父亲说我的生活,告诉他我写的文章又得了奖,我的房子已经装修好了……

⑨给父亲打个电话,或能让一颗一生操劳的心得到片刻的安慰。

1.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文章第③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3.请赏析文章第⑦段中的加点词语“僵持”的表达效果。
4.文中作者每次和父亲通话内容简短,时长不超过一分钟。如果让你给你的父亲打一个时长两分钟的电话,你会说些什么?
2022-10-27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市密山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五四学制)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选断,回答问题。

①“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了起来了。“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②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③“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女孩子。”

④“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⑤“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⑥“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⑦父亲立刻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1.请给这个文段加上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_
2.找出描写父亲神态的句子,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伟大的力量”是指:______________
4.这段话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通过这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1-09-2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五四学制)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叙述性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第一场戏

周星驰

记忆中总有一些让我们心动落泪的东西,在岁月的荡涤中,它们都变成晶莹璀璨的琥珀。

②母亲与父亲离异那一年,我才七岁。我和姐姐周文姬、妹妹周星霞一同判给了母亲凌宝儿。在1968年的香港,母亲带着我们三个孩子讨生活,其艰难可想而知。为了维持生活,母亲一人打了两份工。我们几个都特乖巧懂事,这让母亲很宽慰。尤其是我,由于成绩十分优秀,最得母亲宠爱。

③那时我们仨孩子都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所以不管多么困难,每个星期,母亲都要称点肉或买尾鱼给我们加餐。每当吃这些丰富的大餐,菜一上桌,我就把菜端到自己的身边,专挑好的吃。姐姐妹妹却懂事得很,从不和我争。但是我的饭量很小,吃了两块就吃不下去了。然后,我就开始胡闹,总还要拣两块,放到嘴里嚼两下,再吐到碟子里。我嚼过了的,姐姐妹妹哪还肯吃啊!这让母亲非常烦心。

④为了不浪费,母亲只好自己吃。为这事母亲没少批评我,但是一点作用都没有。好在我别的方面表现都很好,日子久了,母亲就随我了。小孩子嘛,哪有不顽皮的呢?

⑤可是有一次,母亲真的生气了,狠狠地教训了我一顿。那一次,母亲两个月没发工资了,好不容易从娘家弄来了一些钱,买了几只鸡腿,烧得金黄喷香。菜刚上桌,我就小猴似的爬上桌,用手抓起一只鸡腿就啃,还一边冲着姐姐妹妹做鬼脸。一不小心,手一滑,鸡腿掉地上了,沾满了尘土,落在了一摊鸡屎旁边。

⑥母亲又是生气又是心疼,买这几只鸡腿容易吗?再想想我平时的顽皮表现,母亲决定这次要好好教训我。她取过一根桑树条,狠狠地抽了我十几下:让你顽皮,让你不知珍惜!直到姐姐妹妹扑过来把我护在身体下面,母亲才放下桑树条,搂着我们三个抱头痛哭。

⑦哭了好一会儿,才开始吃饭。母亲把鸡腿捡了起来,用开水冲洗一下,舍不得扔自己吃了。那天晚上,母亲抚着我身上的伤痕:还疼吗?不疼了。下次还调皮吗?黑暗中,我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并嘻嘻地笑着:睡吧,妈。明天我还要上课呢。

⑧2001年,我和母亲做客凤凰卫视时,又说起了这件往事。

⑨是的,那时他可真顽皮啊!全不知道,这饭菜来得多不容易,一点也不珍惜。母亲笑容慈祥。

⑩不,妈妈,我懂得珍惜,我接过话茬,声音开始哽咽,您想想,我要不是把鸡腿弄到地上,您会舍得吃吗?那几年里,有什么好吃的,您全给了我们姐弟,您成天就吃咸菜啊!于是我们才想出这办法,我把几块肉嚼得不像样后,我们就有借口不吃了。只有这样,您才会吃啊!

⑪听着这话,母亲情绪变得激动起来:其实,我早该想到。你样样乖巧懂事,怎么偏偏吃饭这么顽皮呢?母亲哽咽着掏出手绢擦眼睛。

⑫我挂着两行泪水满面微笑。在亿万的电视观众面前,我们母子抱在了一起。无数的观众也在这一刻,流下泪来。

⑬虽然我演戏无数,精品众多,但是我要说,我最好的戏,是在七岁那年,演绎的是一份血浓于水骨肉连心的挚爱亲情,唯一的观众,是我的母亲。

1.根据要求,在横线处填空。
(1)第①段划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修辞,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⑧段中“这件往事”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采用了___________的记叙顺序
2.我的第一场戏演的什么内容?我为什么演第一场戏?
3.为什么说:我七岁那年,所演的戏是最好的?
2021-09-09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9 . 阅读《拔掉心底的篱笆》,回答后面小题

拔掉心底的篱笆

①我小时候学习成绩不错,但不知从哪儿听来的:一个人如果学习成绩优秀,那么他在体育方面多半会很差。另外,我常常感冒,这让我更加确信我是个体质弱的人,不适合竞技类的运动项目。

②有一次学校举办运动会,我很想报名参加田径比赛,但你知道,我是不会报的。

③那天体育老师找到我:“你怎么没报项目?”我把心底的担忱倒了出来。体育老师的话,刷新了我小时候的“常识”:“你错了,人都会感冒,不时地感冒一次,恰恰证明你的免疫系统是敏感且运转正常的,反倒可能说明你体质好;跑步是可以练出来的,也许你在耐劳方面出色,来试试吧!”

④你完全能想象我当时有多高兴,猛然发现自己的先天条件并无缺陷,甚至有优势,那些被我看得比山还重的束缚,仅仅是因为过去的我孤陋寡闻。我最终报名参加了长度最长的长跑比赛,拿了第三名。

⑤高二时,学校文理分科。从小到大,我的数学成绩没有语文成绩好,虽然也不低,师长们多年来在耳边不停地提醒我:你数学需要提高啊!你偏科啦!我渐渐也承认了这个现实:我脑子不灵,于是我报了文科班,但依旧对数学这一科怕得要死。分科之后,教我们数学的是当地名声赫赫的泰斗级老师。

⑥有一次他问我:“你成绩那么好,为什么不把数学也兼顾一下呢?”我说:“老师,我从小数学就偏科,我不擅长学数学。”

⑦他接下来的一番话刷新了我读高中时的“常识”:“你错了,咱们现在学的内容跟以前的知识没太大的联系,从前学得不好,现在可能学得好。你刚刚的表达也不准确,什么叫不擅长学数学?数学领域分为代数、几何等好多部分,涉及的能力有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我看你的逻辑能力就很强,可能擅长数学中的一部分。”

⑧我听到这话别提有多高兴,感觉整个人都解放了:原来,“科学表明”,我在数学领域不但不是废物,而且非常“有戏”。那学期的期末考试,数学满分150分,我拿了142分。

⑨参加工作后,一位读者朋友过了不惑之年,想学外语,但恐于年龄大学不成,问我怎么办。说实话,我没法盲目地激励他。众所周知,人岁数一大,大脑会退化。后来,我偶然看到这样一则消息:最新研究结果显示,中老年人计算速度及注意力方面确实下降了,但脑细胞丝毫没减少,在模式识别逻辑推理方面不降反增,年纪大了也不存在“舌头变硬学发音会吃力”这一说。我赶紧把这喜讯告诉他,他像我小时候一样欢喜,如今已经学有小成了。

⑩人的很多恐惧和心理障碍,都是自己强加给自己的,抑或是早年间被别人在脑海里围起来的篱笆。你经历得越多,知道得越多,就越有可能发现很多自己以前觉得是问题的地方其实都不是问题。另一个方面,可能这世上从来就不存在什么难以逾越的篱笆,有时候,脚下的障碍其实是一排娇弱的花。

(摘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1.请梳理全文,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心底的篱笆拔掉篱笆后
小时候以为学习好则体育差(1)
高二相信语文好则数学弱(2)
参加工作后(3)英语学有小成


2.学校运动会上,为什么“我”想参加田径比赛却不报名?
3.品读句子,回答问题。
我听到这话感觉整个人都解放了;原来,“科学表明”,我在数学领域不但不是废物,而且非常“有戏”。
(1)句中的“有戏”是什么意思?
(2)这句话写出了“我”当时怎样的心理感受?
4.联系全文思考,下面句子中“篱笆”和“娇弱的花”分别比喻什么?
可能这世上从来就不存在什么难以逾越的篱笆,有时候,脚下的障碍其实是一排娇弱的花。
(1)“篱笆”比喻 ________________
(2)“娇弱的花”比喻__________
5.成长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心底的篱笆,留在你心底的篱笆是什么?结合本文给你的启示说说该如何拔掉它?
2021-03-28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真题
10 . 阅读《我们跟着月亮走吧》一文,回答小题。

①那年我12岁。那是家里很不顺的一年,处处弥漫着哀伤的味道。先是祖父去世;然后父亲在工作中受伤,中指被车床绞断;随后是哥哥闯了祸,和几个小混混一起偷铁被派出所抓去,坐了班房还要罚款;紧接着是姐姐被一个男人欺骗了感情,整日里神情恍惚。这些事情几乎是一起涌过来的,母亲像一个太极高手,四两拨千斤,硬生生用她的柔弱之躯扛起了这一切。

②父亲在医院里并不知晓家里发生的其他变故,母亲刻意提醒我们,因为祖父的去世,父亲的心情一直没有缓过来,所以家里的事情必须对他隐瞒,让他安心养伤。

③母亲把亲成朋友甚至邻居家蹚了个遍,总算凑够了钱交了罚金。毕竟偷盗数额较小,派出所一通教育之后,就把哥哥放了回来。母亲并没有立即打骂,只是让他跪在院子里思过。哥哥双膝跪着,心却直挺着,倔强地吸着嘴不肯服软:“我去偷东西,不也是寻思着给弟弟妹妹们买点儿好吃的吗?

④“就是饿死,也不能白拿别人东西,何况是偷!”母亲终于爆发,气得脸色惨白如月,“人要清清白白,你就在这月亮地里好好反省反省吧。”

⑤那晚的月光白油漆一样泼在哥哥身上,像母亲的目光,一遍遍地洗刷着哥哥身上的污浊之气。

⑥几天后的一个夜晚,要去医院给父亲送吃的,很远的路,我和母亲走走停停。

⑦歇脚的当口儿,我看见母亲对着夜空轻叹了一口气,仿佛是对上苍许着愿望,又仿佛是在向无边的黑夜倾诉着憋闷和委屈,眼角似乎有亮晶晶的东西在闪。母亲毕竟是女人,太多的事让她有些难以承受,可是她坚忍着不让泪水落下。

⑧乌云一层一层压过来,有些让人窒息。母亲也一直沉默着,让人不免担心一个闪电会不会将我们引爆。我想牵个话头出来,可是张开的嘴却被一阵风塞住。

⑨忽然间,天上的乌云裂开一个缝隙,月亮像获得自由的鸟儿,“嗖”一下窜出来!一缕一缕的月光像一把把利剑,霎时间割开夜妖的黑色袍子。母亲终于露出一丝笑容。“‘黑蘑菇’总有散开的时候。”并催促我说,“快,咱就一直跟着月亮走。”

⑩人生是由各种烦恼的碎片组合而成的,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不断拼接的过程。人生中那些艰难之事,于我早已不再新鲜。每每历经苦之风暴来袭,我都不会选择躲闪,而是勇敢地扎进去。我记住了母亲的那句话,也相信乌云总有散开的时候,月亮出现,一切就都有了转机和希望。

跟着月亮走吧。

这些年,不知是有意还是巧合,母亲总是喜欢在月亮地里对我们进行说教。母亲的“月光疗法”对我们健康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殊不知,母亲才是最温暖、最贴心的那缕月光,我们一生都栖息在她的光华里。

母亲用强大的母爱叮嘱我,一切烦忧都不必过于介怀。跟着月亮走吧,自会走到柳暗花明处,自会走到鸟语花香间。

1.文章围绕母亲的“月光疗法”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请赏析第①段加点词语的妙处。
母亲像一个太极高手,四两拨千斤,硬生生用她的柔弱之躯起了这一切。
3.请结合语境从修辞的角度分析第④段画横线句子的作用。
4.读了这篇文章以后,你有怎样的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2019-06-28更新 | 2004次组卷 | 9卷引用: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