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67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演讲词,完成小题。

携手建设守望相助、共同发展、普遍安全、世代友好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在中国——中亚峰会上的主旨讲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尊敬的各位同事,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①欢迎大家来到西安,出席中国——中亚峰会,共商中国同中亚五国合作大计。

②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古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使者张骞自长安出发,出使西域,打开了中国同中亚友好交往的大门。千百年来,中国同中亚各族人民一道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兴起和繁荣,为世界文明交流交融、丰富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中国唐代诗人李白曾有过“长安复携手,再顾重千金”的诗句。今天我们在西安相聚,续写千年友谊,开辟崭新未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③中国同中亚国家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广泛的现实需求、坚实的民意基础,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④各位同事!

⑤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中亚是亚欧大陆的中心,处在联通东西、贯穿南北的十字路口。

⑥世界需要一个稳定的中亚。中亚国家主权、安全、独立、领土完整必须得到维护,中亚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必须得到尊重,中亚地区致力于和平、和睦、安宁的努力必须得到支持。

⑦世界需要一个繁荣的中亚。一个充满活力、蒸蒸日上的中亚,将实现地区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将为世界经济复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⑧世界需要一个和谐的中亚。“兄弟情谊胜过一切财富”。民族冲突、宗教纷争、文化隔阂不是中亚的主调,团结、包容、和睦才是中亚人民的追求。任何人都无权在中亚制造不和、对立,更不应该从中谋取政治私利。

⑨世界需要一个联通的中亚。中亚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成为亚欧大陆重要的互联互通枢纽,为世界商品交换、文明交流、科技发展作出中亚贡献。

……

⑩各位同事!

⑪这次峰会为中国同中亚合作搭建了新平台,开辟了新前景。中方愿以举办这次峰会为契机,同各方密切配合,将中国——中亚合作规划好、建设好、发展好。

⑫一是加强机制建设。我们已经成立外交、经贸、海关等会晤机制和实业家委员会。中方还倡议成立产业与投资、农业、交通、应急管理、教育、政党等领域会晤和对话机制,为各国开展全方位互利合作搭建广泛平台。

⑬二是拓展经贸关系。中方将出台更多贸易便利化举措,升级双边投资协定,实现双方边境口岸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全覆盖,举办“聚合中亚云品”主题活动,打造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推动贸易规模迈上新台阶。

⑭三扩大能源合作。中方倡议建立中国——中亚能源发展伙伴关系,加快推进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建设,扩大双方油气贸易规模,发展能源全产业链合作,加强新能源与和平利用核能合作。

⑮四是加强文明对话。中方邀请中亚国家参与“文化丝路”计划,将在中亚设立更多传统医学中心,加快互设文化中心,继续向中亚国家提供政府奖学金名额,支持中亚国家高校加入“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办好中国同中亚国家人民文化艺术年和中国——中亚媒体高端对话交流活动,推动开展“中国——中亚文化和旅游之都”评选活动、开行面向中亚的人文旅游专列。

⑯各位同事!

⑰去年十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成功召开,明确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绘就了中国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我们愿同中亚国家加强现代化理念和实践交流,推进发展战略对接,为合作创造更多机遇,协力推动六国现代化进程。

⑱各位同事!

⑲中国陕西有句农谚,“只要功夫深,土里出黄金”。中亚谚语也说,“付出就有回报,播种就能收获”。让我们携手并肩,团结奋斗,积极推进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共同迎接六国更加美好的明天!

⑳谢谢大家。

(选自“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新华社西安5月19日电有删减)

1.阅读文本,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汉代使者张骞自长安出发,出使西域,打开了中国同中亚友好交往的大门。千百年来,中国同中亚各族人民一道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兴起和繁荣。
B.我国已出台了很多贸易便利化举措,升级双边投资协定,实现双方边境口岸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全覆盖。
C.中国已经成立外交、经贸、海关等会晤机制和实业家委员会。
D.我国已明确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绘就了中国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
2.请简要梳理本篇演讲词的写作思路。
3.“付出就有回报,播种就能收获”。阅读文本,试总结中方将如何规划好、建设好、发展好中亚共同体?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2023-12-26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邓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2开学第一课》央视开讲

①9月1日,新学年伊始,由中宣部、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主办的大型公益节目《2022开学第一课》在CCTV—1播出,并同时在央视新闻、央视频、学习强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等新媒体平台同步播出。节目聚焦迎接党的二十大,以“奋斗成就梦想”为主题,邀请“八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科学工作者、奥运健儿、志愿者等上讲台,与全国中小学生共上一堂主题鲜明、富有特色、生动有趣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科学知识普及课。

奋斗者们娓娓道来让青少年感同身受

②作为面向全国中小学生的“国家级思政课堂”,《2022开学第一课》回溯了2022年的热议话题:冬奥体育、农业生产、生态文明、文明探源、乡村振兴、国防军事、航天科技。这些领域的关键性人物作为“奋斗者”在节目中现身说法。

③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每一个历史性成就都能在这些个体奋斗的讲述中得以生动呈现,让青少年感同身受,体悟当下的时代图景:这是一个属于奋斗者的时代,是为了美好生活不懈拼搏的时代。

④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主任、研究员王巍为青少年追溯了中华农耕文明的源远流长,从相关的文物、遗址中梳理出颇为清晰的中华文明发展史。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队队长姚檀栋讲述了“巅峰科考”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青藏高原的独特地形地貌,它更是记录了千万年中国地理气候变迁的“历史档案”。82岁的谢华安院士向同学们讲述了“50年金色种子梦”:他的外婆想喝上一碗稀饭都曾是奢望,为此他立志,要实现“人人有一碗饭吃”,他50年来不断培育优质稻种,致力于让中国人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上。首批舰载机飞行员、着舰指挥官戴兴动情地向孩子们讲述他第一次在航母上起降、第一次着舰成功、第一次进入实战演训的故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在节目里回望30年中国载人航天和60多年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国航天人用默默付出、团结奉献、拼搏奋斗让一个个中华远古神话变成现实。

用“神奇教室+实景课堂”新颖视觉呈现山河美好

⑤《2022开学第一课》在形式上创新采用“实景课堂”的形式,独辟蹊径将课堂设在锦绣山河、田间地头、科考一线、浩瀚苍穹、碧波大海。让孩子们在祖国广袤大地上切身感知山河美好、生态变化。节目带领同学们来到塞罕坝机械林场,聆听三代务林人怎样经过60年的奋斗,一锹一铲地攻坚造林,在一片荒原上种植出了全球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绿色奇迹;在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同学们了解到“象爸爸”们是如何救护亚洲象,又是怎样尽量保持野生象群本身的生态平衡,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图景。

⑥据主创团队介绍,《2022开学第一课》积极持续深化总台“思想+艺术+技术”创作理念,以数字新技术升级“新课堂”。无论是微距镜头展现水稻种子的微观世界,延时摄影呈现再生稻动态生长,还原钻取冰芯、岩芯的过程,还是现场让人叹为观止的歼—15模型模拟、1:1比例复原问天实验舱等,节目采用AR、CG等数字技术与节目内容进行深度融合设计,让孩子们不仅大开眼界,而且进一步启发了想象力,可谓耳目一新、引人入胜。

在赓续与坚守中传承奋进的力量

⑦一个又一个人文故事、生态故事、攻坚克难故事浮现在学生们眼前,勾连起奋斗与中华大地上人文精神、地理环境、生态文化、国力强健之间的深层联系。中国在哪里?中国是什么样?中国从哪里来?中国向何处去?这些少年儿童共同感兴趣的问题构成了节目的逻辑线索。

⑧北京市朝阳区人大附中朝阳分校团委书记崔赟表示:“观看了《2022开学第一课》后,我感受到了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正源自我们伟大的祖国和无数的奋斗者。作为一名中学的共青团工作者,我肩负的责任重大,要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节选自《光明日报》2022年09月02日,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22开学第一课》是一堂主题鲜明、富有特色、生动有趣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科学知识普及课。
B.《2022开学第一课》在形式上创新采用“实景课堂”的形式展现山河美好、生态变化,“奋斗成就梦想”是本次活动的主题。
C.第⑤段告诉我们,人类运用科技手段可以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
D.《2022开学第一课》以数字新技术升级“新课堂”,让孩子们不仅大开眼界,而且进一步启发了想象力。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研究员王巍从相关的文物、遗址中梳理出源远流长的中华农耕文明发展脉络,追溯了颇为清晰的中华文明发展史。
B.队长姚檀栋讲述了青藏高原的独特地形地貌,告诉人们它是记录了千万年中国地理气候变迁的“历史档案”。
C.谢华安院士立志要实现“人人有一碗饭吃”,50年来不断培育优质稻种,致力于让中国人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上。
D.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在节目里回望60年中国载人航天和30多年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3.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节目带领同学们来到塞罕坝机械林场,聆听三代务林人怎样经过60年的奋斗,一锹一铲地攻坚造林,在一片荒原上种植出了全球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绿色奇迹。
2023-12-25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山西日报新媒体记者侯琎报道     “现在就出发,这一次抵达的远方,是越看越美的三晋风光,这一路表里山河,每一步都延续千年光芒……”10月11日,略带凉意的秋风吹入古城,平遥电影宫又热闹起来。

当那首涵盖山西长城、太行、黄河等文化元素的主题曲《现在就出发》再次唱响,跳动的音符与年轻人的呐喊声交织,代表着第七届平遥国际电影展拉开了大幕。

当天上午,第七届平遥国际电影展首场活动以“大幕拉开”为主题,在平遥电影宫“小城之春”厅迎来了热爱电影的人们。青年演员王俊凯,连续三年担任特约策展人,与电影展创始人贾樟柯导演面对面地坐下来,以对话的形式一同揭开今年电影展的神秘面纱。

仅时隔9个月,平遥电影展在电影宫再次开幕。同年举办两次,但观众热情不减。“今年的电影展非常丰富精彩。”贾樟柯对现场观众说,“8天前,开票首日当天,购票系统第一秒就涌入12万人在线抢票,导致系统瞬间崩溃。系统维护好后所有票在40分钟销售一空。”

谈及平遥电影展为何如此受追捧,贾樟柯自豪地说:“可以说今年的电影展汇聚了全球最新鲜的电影佳作,8天时间里将展映共计57部,来自中国、突尼斯、阿根廷、越南、巴西、伊朗、蒙古、刚果(金)、葡萄牙、捷克、荷兰、卡塔尔等33个国家和地区的影片。”其中,40%的影片为全球首映,71%的影片为亚洲首映,97%的影片为中国首映,中国内地首映率则为100%。

与以往每一届电影展都不同的是,今年官方海报上的基础图像由人工智能AI绘图软件生成。这样的创意之举别有深意。上世纪30年代的电影《摩登时代》中,流水线进入了工业生产,从此改变了世界;100年后的今天,超级AI成为新的机械齿轮和流水线,人们进入新的“摩登时代”。对此,第七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以“摩登时代”为主题,特别推出“卓别林回顾展”,向电影大师卓别林致敬,借由回望电影史经典,重新思考未来。

(选文有删减)

1.第七届平遥国际电影展有哪些看点?请你讲述给同桌听。
2.随着AI技术的发展,除了在安全、医疗行业的数字人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更好地守护人类的生命安全,越来越厉害的数字人也开始在其他领域大放异彩。如2023年9月23日,在杭州举办的第十九届亚运会开幕式上,首次出现了“数字人”点火,引发了广大网友的赞叹和好奇。你认为数字人还会出现在什么领域,起到什么作用?试举一例。
2023-12-23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平遥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由新华社记者李普采写的新闻《开国大典》是新闻史上的名篇。这则消息如何采写,入选语文教材时又做了怎样的修改呢?让我们一起探寻《开国大典》背后的故事。

据李普回忆,开国大典的消息,没有事先写预稿,而是在现场边观察采访边打腹稿,典礼结束后赶写出来的。

稿件写好后,李普即送当时的中宣部副部长胡乔木审。胡乔木家就住在中南海里面,李普把稿子送去后就站在旁边看他审稿。胡乔木看到一半时,摇了摇头说:“这里没有交代清是。毛主席在天安门上按电钮,国旗就上去了,这个你明白,我也明白,可是老百姓不一定明白。”后来他把这句话改成了“毛主席亲自开动有电线通往广场中央国旗旗杆的电钮,使第一面新国旗在新中国的首都徐徐上升”。之后,胡乔木又要李普把稿子再送给时任北京市市长彭真同志看看,彭真又增删了几个字。

入选语文教材时的文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请你结合消息语言的特点,说说李普的稿件被两次修改的原因。试举例说明。
2023-12-23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平遥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5 . 下列与新闻有关的知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新闻包括消息、特写、通讯、新闻评论等多种体裁,课文《“飞天”凌空》属于新闻特写。
B.消息通常由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构成。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按照重要性递减原则安排,即所谓的“倒金字塔”结构。
C.导语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必须独立成段。
D.新闻特写和通讯都是借助文学的笔法,生动形象地报道新闻事实。差异在于,在报道同一新闻事实时,通讯一般展示新闻事件的纵剖面,新闻特写主要展示新闻事件的横剖面。
2023-12-2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澧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完成下面小题。

15米泳池里的梦想

新华社记者 赵悦 杨媛媛

①一个长宽仅15米、水深只有1.5米的室内游泳池,是加沙地带最好的泳池,也是这里唯一一个游泳运动员的训练场地。七八个不到20岁的巴勒斯坦小伙子正在教练的指导下刻苦训练,他们渴望有朝一日能从被封锁的加沙地带走出去,在标准的游泳场地参加一场国际比赛,为巴勒斯坦人圆一个游泳梦。

18岁的巴勒斯坦小伙子杰哈德·萨利赫就是这些追梦青年中的一个。他浓眉大眼、身材修长,是天生练游泳的好苗子,曾获得过巴勒斯坦青年自由泳比赛冠军。但由于从年少时起就经历过太多苦难,杰哈德身上鲜有年轻人的活泼气息,说话时眼神总是很忧郁。

③他告诉记者:想在加沙练好游泳实在是太难了。

④杰哈德训练的地点在纳玛体育俱乐部,位于加沙地带最北部的杰巴利耶地区。这里靠近以色列边界,安全形势非常严峻,以色列士兵与巴武装人员交火事件时有发生,这里不仅处于以方的机枪和坦克炮火射程之内,飞机和导弹袭击也是常事。敢于冒着枪林弹雨坚持锻炼的人,确实需要些胆量。

⑤纳玛体育俱乐部场地有限,仅包括一个类似蘑菇池的室内游泳场及非常简陋的附属设施,但仍属于当地最豪华的建筑之一,完全依靠阿拉伯其他国家的资助建成。

⑥杰哈德的教练马尔旺说,虽然杰哈德的成绩不错,但他的技能训练只能依靠这个15米长、15米宽的游泳池,力量训练则需要租借其他地方简易健身房的一些设施,再加上没有资助,每个运动员都是自费参加训练,他们每个月能够承担的费用大约只能够满足每周12小时的训练时间。

⑦杰哈德的家在纳玛俱乐部以北,距离边界更近一些。他家的外墙上至今仍遍布着以色列机枪射击后留下的弹孔。推开房门,杰哈德的家只能用家徒四壁来形容。几张低矮的木板床和一个用木板钉成的简易衣柜是他家里仅有的家具,不大的房屋空空荡荡,说话时都有回声。灰黄的墙壁上,一幅杰哈德哥哥艾哈迈德的照片高高悬挂,特别醒目。

⑧艾哈迈德也曾是个游泳爱好者,和弟弟相比,他就没那么幸运了。2006年,年仅18岁的艾哈迈德被以色列士兵开枪打死,永别了喜好的游泳运动。家里的兄弟并不都像杰哈德一样,都能够在这么艰苦的环境里坚持体育爱好,杰哈德的另外一个弟弟在艾哈迈德被打死后,一气之下放弃了任何运动,参加了哈马斯的警察部队。

⑨杰哈德说:我不想放弃我的梦想,我就是想参加游泳比赛,不管是简陋的泳池还是以色列的封锁,都阻止不了我的梦想。尽管走出去的可能性很小,但不管怎么样,我都盼望能够走出加沙,让巴勒斯坦国旗出现在赛场上。

⑩目前,巴勒斯坦解放运动(法塔赫)与哈马斯分别控制着约旦河西岸及加沙地带,巴勒斯坦游泳队也同样分散成两部分,加沙地带将有4名男选手的参赛名额,约旦河西岸地区有2名女选手的参赛名额。加沙地带由于封锁与外界沟通不畅,位于约旦河西岸的巴民族权力机构只告诉他们选拔选手参赛,但未说明参赛的具体情况。到目前为止,加沙地带的教练和受训者都只听说比赛将在中国举行,但却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比赛。

记者经过查询得知,将在中国举办的有关游泳的国际赛事有今年的广州亚运会和明年在上海举行的世界游泳锦标赛。但加沙地带的这些选手能否如期参赛还是个未知数。

加沙地带当前受到严密封锁,其南部与埃及接壤的拉法口岸是他们能够出去的唯一通道,但这个口岸只在特殊情况下不定期开放,要从这里出去必须与巴民族权力机构、哈马斯和埃及方面频繁协调。我能出现在赛场上就是一种胜利!杰哈德说。

对于加沙人来说,也许比赛结果远远不及能够参赛重要,他们的梦想就是能走出封锁,出现在国际赛场上。这个看似近在眼前的梦想,却不知何时才能实现。

1.下列对这则新闻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闻开头先进行了一个场面的展现,整体上展现了巴勒斯坦人为追逐梦想而在艰苦条件下训练的情况,给人以深深的震撼。
B.安全问题是杰哈德训练的最大困难,因为“敢于冒着‘枪林弹雨’坚持锻炼的人,确实需要些胆量”。
C.对于杰哈德,本篇新闻不仅仅展现了他游泳方面的事情,还介绍了他的家庭情况,这使得新闻的信息容量更加丰富,新闻人物的形象也更加丰富。
D.本文强调训练场地为15米的泳池,具有很强的现场感,体现了游泳训练条件的简陋,突出了巴勒斯坦人对游泳梦的追求。
2.本文塑造了以杰哈德为代表的加沙地带一群游泳追梦者的形象,联系全文谈谈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现实意义。
2023-12-2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易(0.85) |
7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人民网514日报道   513日,中国目前最大的一台光学天文望远镜在中国科学院云南丽江高美古天文观测站落成并正式运行。

据悉,这台大型光学天文望远镜高8米,通光孔径2.4米,重40余吨,是东亚地区最大口径的通用光学天文望远镜之一。2.4米光学望远镜可以清晰地分辨出300公里以外一根蜡烛的火苗,其综合性能属同级望远镜中的国际中上水平,主要用于对恒星和星系进行观测。据介绍,该望远镜投入使用后,每年能容纳数十项先进水平的天体物理观测课题和研究工作。

1.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2.选文第一段电头部分告诉我们哪些内容?
3.请从新闻的主体部分提取重要信息,不少于三点。
4.这则消息电头部分、导语部分和主体部分都运用了数字,请分别说明其作用?
5.选文第二段中哪些语句表明这则消息内容是真实可信的?
2023-12-20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湍东镇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回答问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②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 渡江区域。③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 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④二十 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⑤至发电时止,该路 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⑥这一路现已占领贵 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⑦和中路军 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 微弱。⑧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⑨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⑩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 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是这则消息的____,导语中揭示我军所向披靡、战绩辉煌的词语是_________,主体部分中记录我军节节胜利的史实的一个四字成语是:____
2.第⑤句能否改为:“现在,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一大半,剩下的二十三日可渡完。”为什么?
3.第⑯句中,“占领”、“控制”、“封锁”三个词语能否互换使用?为什么?
4.“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其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概述。(30字以内)
2023-12-19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
选择题 | 容易(0.94) |
名校
9 .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消息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必须独立成段。
B.诺贝尔奖主要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首届诺贝尔奖是1901年颁发的。
C.《“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是一篇新闻特写,主要介绍的是中国跳水运动员郭晶晶在印度新德里获得冠军的精彩瞬间。
D.《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是一篇通讯,表达了中国人民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2023-12-19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链接四】

新华社南京423日电 “70年前,一道雷霆万钧的命令,排山倒海。沿着千里战线,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摧枯拉朽,挥师解放全中国……”23日上午,庆祝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70周年升旗仪式在南京举行,参加过渡江战役的老战士、烈士遗属、青少年及群众代表等参加。

②845分,乐队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全场面向国旗高唱国歌,神情庄严肃穆。

③“70年前的今天,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突破长江天险,以摧枯拉朽之势解放南京。70年后的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升国旗仪式,抚今追昔,感悟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学校学生王殊说,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将在新时代奉献、创造与开拓。

今年91岁的徐宣明参加渡江战役时年仅20岁。作为机要员,他在电波中与敌军展开较量,也在电波中喜闻南京解放。渡江战役期间,机要工作十分繁忙,我和战友们曾三天三夜没有合眼。看到如今南京城日新月异、高楼林立,与70年前有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他倍感欣慰,并希望年轻人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砥砺前行。

(记者朱筱 邱冰清)

1.结合【链接四】完善记者的采访提纲。
采访时间4月23日
采访地点南京市渡江胜利纪念馆
采访对象参加过渡江战役的老战士和其他参加者
采访目的(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访问题(2)采访老战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采访其他参加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完以上链接,小文和小静有以下对话,请你将他们的对话补充完整。
小文:读完【链接二】我发现孔范不能算作一位贤臣。
小静:那你认为他是个怎么样的人,能结合文章说说吗?
小文:他是个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静:我认为【链接三】中第一段介绍长江的文字略有多余,删去不是更好吗?
小文:我觉得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静:我还发现链接的故事都是在长江上发生的。长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要具体采取什么措施才能更好地保护她?
小文: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12-18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