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5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易(0.8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振兴老字号:守得住经典,当得了网红

木桌凳、盖碗茶和悠闲的老茶客,灰黑的砖瓦和斑驳的墙体透露出独特的年代感。10多年前,导演宁浩在此喝了一个星期的茶,便诞生了一部电影《疯狂的石头》。之后,附近川美的学生、艺术家,都会来这儿寻找灵感。周末品茶,《工人日报》记者蓦然发现:这家重庆最有味道的老茶馆,在怀旧与现实中成为网红。

老字号网红爆款

目前全国有1200多个中华老字号品牌,许多老字号通过设计赋能、IP合作、跨界合作、非遗传承、新零售等,推出了不少新产品和新服务,借助互联网销售成为网红。可是,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传统老字号品牌的发展开始逐渐分化,这1000多家老字号中,仅有10%蓬勃发展。

诞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加净与大白兔,是中国知名的两大品牌,其脑洞大开的跨界联姻出来的美加净大白兔奶糖味润唇膏一下就火了。据说开售不到1分钟,就在网上被抢购一空。

在自带情怀标签的老字号崛起之路上,大白兔并不孤独。据阿里研究院统计,近一年时间在天猫平台上,老字号品牌被搜索的总次数超过10亿次,老字号的消费者超过8600万人,购买老字号的90后消费者,也已经超过了320万人。除了美加净大白兔奶糖味润唇膏外,还有六种花露水风味的鸡尾酒、周黑鸭的辣味唇膏、泸州老窖的顽味香水、福临门的卸妆油,跨界成为老字号年轻化的突破口,国货纷纷甩掉旧形象,以全新的姿态进入大众视野。

事实上,老字号所作的各方面探索,都是基于品牌文化传承,并非为了创新而创新。北京稻香村有关负责人说,盲目追求轰动效应和噱头的创新,会丢掉品牌的‘魂’。老字号不仅要做‘网红’,更要做‘天天红’‘百年红’。

奇葩新品受热捧

去年的这个时候,上海老子号杏花楼创下了8个小时的排队纪录,其在清明节前推出的创新节令食品咸蛋黄肉松青团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成功,被誉为当时最红的网红产品,有幸买到的消费者都忍不住在朋友圈炫耀一番。

去年夏天,老牌花露水六神牵手Rio鸡尾酒,推出了一款花露水口味新品。刚一亮相,就成为消费者瞩目的话题明星,还在社交网络上引发热议。不少人直呼奇葩喝了能驱蚊吗也成为网友们争相调侃的话题。

随着9500后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军,老字号开始一改墨守成规的路线,主动融入年轻消费层。守得住经典,当得了网红,成为当下众多老字号的自我修养,不仅要最大化地重现消费者脑中对老字号经典的记忆和认知,同时还要给他们带来新的体验和趣味。

据调查,新奇特口味在今年将持续走红吸睛。像MM’S辣味巧克力豆、王老吉黑凉茶、奥利奥行走的表情包夹心饼干、海底捞懒人自煮微火锅等,一波波新奇特个性化产品持续点燃消费者的尝新欲,并引发年轻人的抢购热潮。

得消费者得市场

被网友戏称为老汉撒娇,猝不及防的泸州老窖粉色香水、登上纽约时报周的老干妈卫衣、与热播影视剧合作制造话题的百雀羚……无可否认,跨界、做IP确实好玩,但因产品新奇有趣带来的热度能维持多久仍未可知。

得消费者,才能得市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周颖评价说,只有持续地产生优质的产品,给消费者更好的体验,老字号才能获得更为长久的生命力。

大数据统计分析,特色独家定制产品正日渐成为平台的消费趋势。依托京东大数据分析用户喜好、智能匹配个性化偏好和多元化需求,进行灵活反向定制的产品越发受到消费者追捧。像百事星战IP定制罐、周黑鸭啃定团圆京东狗定制版、脉动全职高手京东定制款2.0,脉动XQ飞车QQ飞车十周年脉动纪念瓶、立顿京东年特供奶茶装等,都已上线京东,市场呼声极高。

技术创新对老字号而言,具有生死存亡的意义。现代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仅仅攥着祖传的老秘方是远远不够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剧锦文认为,要保护传承好老味道、老工艺,就必须有先进技术作支撑,这样才能再现老字号的辉煌。

(选自《工人日报》2019年2月27日,有删减)

1.下列对文章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1000多家传统老字号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部分仍然能够得到蓬勃发展。
B.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老字号为了自身的发展,一定要追求轰动效应和噱头的创新。
C.老牌花露水六神推出的花露水口味鸡尾酒,受到年轻的95后00后网友们的热捧。
D.老字号可依托京东大数据,分析用户喜好和多元化需求,为消费者定制特色独家产品。
2.阅读文章,根据画线部分的内容,将下面的采访提纲补充完整。
时间2019年2月25日
采访方式电话采访
采访目的
采访对象北京稻香村有关负责人

周颖(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剧锦文(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采访问题
示例:您如何看待当前众多老字号跨界创新,成为“网红”这一现象的?



示例:技术创新对老字号而言,具有什么意义?

3.阅读全文,简述老字号怎样才能“守得住经典,当得了网红”。(至少答出4点)
2023-12-1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三校联考2020-2021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先生:

①你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意见。你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多谢你对我的想法予以重视。在你看来,打着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双重旗号对中国的远征,是由法国和英国共同分享的光荣,而你很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

②既然你想了解我的看法,那就请往下读吧:

③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请你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你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你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观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园林。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因。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④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⑤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英国殖民主义者,曾参与毁坏希腊雅典巴特农神庙。他的儿子小额尔金1860年10月下令火烧圆明园)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⑥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⑦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你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⑧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那才是真正的物主。

⑨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⑩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维克多·雨果

1861年11月25日于高城居

1.信中用“请您想象”“请您用”“请假设”这些词语的作用是什么?
2.作者说圆明园艺术来源于幻想,并在信中使用了具有幻想色彩的词语。请从信中找出三个这样的词语。
3.从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来看,画横线的句子中“建筑师”一词为什么用“诗人的”加以限制?
4.雨果这封信的主要内容是赞美与谴责。他赞美了什么?谴责了什么?字里行间流露了他对中国人民怎样的情感态度?
5.书信这种体裁在形式上特点明显。根据上文,说说书信在形式上有哪些特点?
2023-09-06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你不知道的烟草真相

①世界卫生组织从1989年开始,将世界无烟日改为每年的531日,意在儿童节之前,引起公众对烟草给下一代健康成长带来危害的重视。

②新冠疫情期间,曾有吸烟可以预防新冠肺炎的论调,后被证实为谣言。有证据表明,无论年龄、性别、种族,与新冠肺炎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的是身体健康程度。烟草防病不行,伤害人体健康的本事却不小。相关研究显示:香烟烟雾中有超过4000种有害化学物质,主要分为气体和焦油两类。

③气体物质中的苯,致癌性强,除易引发肺癌外,还会增加罹患膀胱癌和白血病的风险。此外还有CO、CO2等气体,部分停留在肺部,部分进入血液循环,会损伤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诱发冠心病、动脉硬花等慢性病。焦油是毒性最强、对人体危害最大的物质。被人体吸入后,75%以上会附着在气管黏膜上和肺泡中,使得气管中为排出异物而不断扫动的纤毛无法正常工作,导致炎症刺激黏膜发生鳞状化,直至变异为癌。

④全球每年有800多万人死于烟草,而吸烟致死的原因里,肺癌不到1/3,其他超过2/3是吸烟引起的心血管疾病或其他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疾病、缺血性心脏病等。

⑤吸烟不仅威胁烟民自身健康,产生的二手烟还会严重危害他人健康。由于烟草燃烧时产生的大量有毒物质向周围释放。二手烟中的主要有害物质浓度甚至比一手烟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仅在中国,每年就有约10万人死于二手烟。

⑥除了对人体造成危害,吸烟者随意丢弃烟蒂导致火灾的案例比比皆是。测试表明:烟蒂表面约300摄氏度,中心温度最高可达800摄氏度,足以引燃纸张、棉花、木屑等物品。据报道,全世界所有火灾中有20%左右系吸烟引起。据统计,2018年中国共接报火灾23.7万起,其中因吸烟引发的火灾占总数7.3%,超17000起!

⑦除此之外,烟蒂材料还会造成环境污染。生产过滤嘴所用的原料是一种由再生纤维制造的人造高分子材料——醋酸纤维。它弹性好、热稳定性好、吸阻小,有一定截滤效果,能选择性地吸附卷烟中部分有害成分,同时又保留了一定烟碱而不失香烟口味。然而,醋酸纤维需经过数十年才能降解,并且,除了降解难外,过滤嘴本身释放的化学物质也会对水体造成污染,烟草废弃物中含有7000多种有害物质,而全球每天有超过100亿支卷烟废弃物被丢进环境中。

⑧好在为了防止滤嘴污染,有公司正在开发可降解的滤嘴材质。例如,一种由马尼拉麻、纤维、木浆组成,用天然淀粉粘合在一起的新型滤嘴材料就可在土壤或水中快速降解。只是由于截滤效果不如醋酸纤维,暂未投放市场。不过我们相信,将来一定会研发出理想的可降解过滤嘴材料。

⑨相对于成年人来说,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生理系统、各器官尚未发育完全,对环境毒性的易感性较高,对环境中有害因素的抵抗力也较成年人弱。烟草及其烟雾中包含大量有害物质,低龄化吸烟会导致青少年患病危险性明显增加,研究显示,20岁以前吸烟相对20岁以后吸烟的人,生存年龄平均减少约3年。

⑩令人担心的是,目前我国吸烟人口正呈现出低龄化的发展趋势。我国5岁至19岁青少年尝试吸烟率20%,吸烟率近7%。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吸烟将严重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并预测中国目前20岁以下青少年与儿童,将有约2亿变成吸烟者,其中至少5000万人将因吸烟而缩短寿命。禁止未成年人吸烟,已刻不容缓。

(文/林风,选自《科普中国》,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吸烟烟雾中有超过4000钟有害化学物质,气体和焦油为吸烟烟雾中主要的两类有害化学物质。
B.焦油是毒性最强、对人体危害最大的物质。被入体吸入后,会完全附着在气管黏膜上和肺泡中。
C.烟蒂表面约300摄氏度,中心温度最高可达800摄氏度,足以引燃纸张,棉花、木屑等物品。
D.过滤嘴本身释放的化学物质也会对水体造成污染,烟草废弃物中含有7000多种有害物质。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吸烟不仅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烟蒂还会引发火灾,全世界所有火灾中有20%左右系吸烟引起。
B.一种由马尼拉麻、纤维、木浆组成,用天然淀粉粘合在一起的新型滤嘴材料就可在土壤或水中快速降解,已投入市场,并广受好评。
C.比起成年人,吸烟的危害对青少年大得多。20岁以前吸烟相对20岁以后吸烟的人,生存年龄平均减少约3年。
D.目前我国吸烟人口正呈现低龄化的发展趋势。我国5岁至19岁青少年尝试吸烟率20%,吸烟率近7%。
3.下列对文章的内容推测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2018年因吸烟引发的火灾数占全国火灾总数的7.3%,远低于全球20%的比例,这说明我国吸烟者素质高于其他国家烟民素质。
B.因为醋酸纤维难以降解和造成的污染,让研究人员在想办法研发出理想的可降解过滤嘴材料。
C.吸烟不仅会引起肺癌,它引起的心血管疾病或其他肺部疾病致死率更高,更值得重视。
D.引起公众对烟草给下代健康成长带来危害的重视,禁止未成年人吸烟,这一举措势在必行。
2023-01-09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拼搏联盟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垃圾焚烧技术》,完成下面小题。

垃圾焚烧技术

①“垃圾围城”是绝大多数国内城市所面临的现实困境,而且越是大城市,这个问题也就越严重。而垃圾围城造成的危害很多,诸如污染环境、孳生蚊虫、破坏空气质量等。面对越填越满、越堆越高的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②垃圾焚烧是一种比垃圾填埋占地少、成本低,同时也更为环保的处理方式。如果能够把它和发电结合起来,则更是能够实现垃圾换电能的双赢。目前,美、日、法、英等工业发达国家都将垃圾处理和垃圾发电列入国家的“议事日程”。

垃圾焚烧工艺流程图

③垃圾焚烧要经过干燥、燃烧和燃烬三个阶段。首先垃圾由运输车运至焚烧厂,并卸到垃圾坑。经过晾晒、干燥等程序,垃圾运输车将垃圾倒入贮仓,随后____①____将干燥后的垃圾装入料斗,并送入炉内,在焚烧炉内燃烧。燃烧完的炉渣落入出渣装置,经冷却后的炉渣转运到制砖厂综合利用。烟气经一系列处理及布袋除尘,达到环保要求后,由___②___送入烟囱排出。倘若用生活垃圾焚烧产生的余热发电,可实现废物资源化,并节省不可再生资源——煤、天然气或燃油,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④目前垃圾焚烧处理技术主要有两种:机械炉排炉技术和循环流化床技术,其中机械炉排炉技术具有显著优势。机械炉排炉技术的特点是:应用历史长久,技术成熟,垃圾不需要预处理,故障率低,年运行时间长,处理能力较大,稳定燃烧过程中不需要添加煤、油等辅助燃料,飞灰产生量较少进而污染小,全球垃圾焚烧处理行业绝大多数均采用该技术。而循环流化床技术运行时需要消耗不可再生的煤,并且对煤块的颗粒大小有一定要求。同时由于其技术特点,循环流化床在垃圾焚烧处理前需要对垃圾进行分选、破碎等预处理,在预处理和厂内的输送过程中容易造成污水以及臭味的外泄,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有删改)

1.请根据示意图,将文中横线上相应的垃圾焚烧工艺流程补充完整。
2.“机械炉排炉技术”相对于“循环流化床技术”具有哪些显著优势。
3.阅读链接材料,综合上文,说说为何全球各大国均将垃圾处理和垃圾焚烧发电列入国家“议事日程”。
【链接材料】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口的急剧增长,工业合生活垃圾越来越多。目前全球每年产生的垃圾总量达450亿吨,人均约8吨。我国垃圾“资源”也十分丰富,全国每年产生垃圾1亿多吨,其中北京市每天“生产”垃圾1.3万吨。而目前简单的垃圾填埋处理已经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改变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迫在眉睫。

科学研究表明,在城市垃圾中,蕴藏着大量的二次能源物质——有机可燃物,其含有的可燃物的比例和发热值相当高,如各种塑料制品。

城市垃圾不仅极易燃烧而且蕴藏巨大能量。大约2吨垃圾燃烧的热量就相当于1吨煤燃烧时所发出的热量,这些热量可以直接用于发电。

2022-12-06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两个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在北岸防守的是川军李全山的第三十八团。这个团的先头部队三营,就是与红军隔河举着火把齐头并进的那支川军。三营的先头连比红一军团四团早两个小时到达泸定桥连长饶杰命令士兵立即拆桥板,但是由于士兵们实在太累,又有不少人犯了鸦片烟瘾,因此桥板拆得极其缓慢。三营营长周桂到达之后,增派了士兵去拆桥板,同时开始构筑阻击工事。天亮的时候,团长李全山率李昭营到达北岸桥头堡,南岸红军的四团也到了,双方没有犹豫就开始了射击。团长李全山命令周桂的三营负责守卫桥头堡,李昭营配置在两翼火力掩护。

②万丈深渊之间,仅凭几根铁索就想突击到河这边来,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至少川军是这么想的。因此,他们一边向河对岸射击,一边不断地向红军高喊:“有种的你们飞过来!”

③下午四时,中国工农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战斗打响了。

④没有任何别的可以选择的出路,只有迎着枪林弹雨强行冲过十三根寒光凛冽的铁索。

⑤激越嘹亮的军号声震荡着千年峡谷。

⑥二十二个年轻的红军勇士向铁索冲去。

⑦铁索剧烈地摇晃起来。

⑧川军开始了疯狂的射击,红军的掩护火力也开始了猛烈的压制。炮弹呼啸,大河两岸皆成一片火海。川军的子弹打在铁索上,火星迸溅。红军勇士一手持枪,一手抓索,毫无畏惧地一点点向北岸靠近。

⑨三连连长王友才带领的官兵紧紧地跟在后面,他们人人抱着木板,只要前面的突击队队员前进一步,他们就在铁索上铺上一寸。

⑩川军无法想象红军竟然这样向他们靠近了!看着在铁索上越来越近的红军,他们惊骇地瞪大了眼睛,他们不知道世间除了红军,还有什么人能够空悬在万丈深渊上顺着那些摇晃的铁索发起冲击。

南岸的军号声连续不断地怒号着。

红军所有的掩护火力愤怒地喷射着。

二十二名红军突击队队员没有一人中弹掉下深渊,勇士们在川军轻重机枪和炮火的阻击下已经靠近了泸定桥北岸的桥头堡。

这与其说是一场战斗,不如说是意志和勇气的较量。看着攀着光溜溜的铁索冲过来的红军勇士,川军目瞪口呆,惊恐万分。他们平生从未见过这样舍生忘死的场面。他们曾经听说过红军是打不死灭不尽的,今天终于亲眼看见了,他们射击的手开始忍不住地发抖。

就在红军勇士即将接近北岸的时候,北岸桥头突然燃起了大火——川军把拆下来的桥板堆在桥头,泼上煤油点燃了。

大火封住了桥头。

火势凶猛,映红了渐渐暗下来的黄昏天色。

攀在最前面的廖大珠连长喊了一声:“同志们,跟我前进!”然后他站起身,第一个冲进了火海。

第二个迎着火海冲进去的,是一个苗族小战士。

接着,突击队队员一个跟着一个冲进了大火之中。

头发、眉毛和衣服都被烧焦的红军勇士冲过了火焰,冲上了泸定桥桥头堡阵地。后续梯队踩着桥板,不顾一切地过了桥,蜂拥进泸定县城。

(节选自王树增《长征》)


【乙】

①安顺场以西四百里,峡谷高耸,河流又窄、又深、又急的地方,有条有名的铁索悬桥叫做泸定桥。这是大渡河上西藏以东的最后一个可以过河的地方。现在赤脚的红军战士就沿着峡谷间迂回曲折的小道,赤足向泸定桥出发,一路上有时要爬几千英尺高,有时又降到泛滥的河面,在齐胸的泥淖中前进。如果他们能够占领泸定桥,全军就可以进入川中,否则就得循原路折回,经过彝族区回到云南,向西杀出一条路来到西藏边境的丽江,迂回一千多里,很少人有生还希望。

②泸定桥建桥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同华西急流深河上的所有桥梁一样都是用铁索修成的。一共有十六条长达一百多码的粗大铁索横跨在河上,铁索两端埋在石块砌成的桥头堡下面,用水泥封住。铁索上面铺了厚木板做桥面,但是当红军到达时,他们发现已有一半的木板被撬走了,在他们面前到河流中心之间只有空铁索。在北岸的桥头堡有个敌军的机枪阵地面对着他们,后面是一师白军据守的阵地。当然,这条桥本来是应该炸毁的,但是四川人对他们少数几条桥感情很深;修桥很困难,代价也大。据说光是修泸定桥“就花了十八省捐献的钱财。”反正谁会想到红军会在没有桥板的铁索上过桥呢,那不是发疯了吗?但是红军就是这样做的。

③时不可失。必须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把桥占领。于是再一次征求志愿人员。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但是别的人越来越爬近到桥中央,桥上的木板对这些敢死队起了一点保护作用,敌人的大部分子弹都迸了开去,或者落在对岸的悬崖上。

④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他们自己的斗志受到了影响;也许他们故意开乱枪不想打死他们;也许有些人暗中祈祷对方冒险成功!终于有一个红军战士爬上了桥板,拉开一个手榴弹,向敌人碉堡投去,一掷中的。军官这时急忙下令拆毁剩下的桥板,但是已经迟了。又有几个红军爬了过来。敌人把煤油倒在桥板上,开始烧了起来。但是这时已有二十个左右红军匍匐向前爬了过来,把手榴弹一个接着一个投到了敌军机枪阵地。

⑤突然,他们在南岸的同志们开始兴高采烈地高呼:“红军万岁!革命万岁!大渡河三十英雄万岁!”原来白军已经仓惶后撤!进攻的红军全速前进,冒着舔人的火焰冲过了余下的桥板。纵身跳进敌人碉堡,把敌人丢弃的机枪掉过头来对准岸上。

(节选自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1.【甲】【乙】两文讲述同一个故事,请给【甲】文拟一个标题并阐明理由。
标题:
理由:
2.下面这段描写是否符合纪实文学对真实性的要求,请简要分析。
看着攀着光溜溜的铁索冲过来的红军勇士,川军目瞪口呆,惊恐万分。他们平生从未见过这样舍生忘死的场面。他们曾经听说过红军是打不死灭不尽的,今天终于亲眼看见了,他们射击的手开始忍不住地发抖。
3.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译本序中说:“这本书有的地方写得过分,有的地方写得不够。”【甲】文第一段中画线的句子【乙】文没写到,你觉得是王树增写得过分,还是埃德加·斯诺写得不够?为什么?
4.同为纪实文学作品,两位作者在讲述同一个事件时的语言风格有明显的差异。根据你的阅读体验,你更喜欢哪个语段的语言风格,为什么?
2022-10-08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6 . 阅读《通过红色大门》(节选),回答问题

通过红色大门(节选)

(美)埃德加·斯诺

①我们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走了四个小时,一路没有见着一个人影。那里根本没有路,只有小溪的溪床,两边岩壁高耸,溪水就在中间湍急地流过,在岩璧上面就是险峻的黄土山。要结果掉一个过分好奇的洋鬼子,这是个好去处。使我惴惴不安的另一个因素,是那个骡夫对我的牛皮鞋子多次表示羡慕。

②“到啦!”他突然转过头来大声说。这里,岩璧终于消失,一个狭小的山谷展现在我们面前,山谷里一片绿油油的麦苗。“我们到啦!

③我放下了心,朝着他的前面望去,看见一座小山的山边有一个黄土村落,缕缕青烟从村里那些高大的泥烟囱里袅袅上升,那些烟囱像长长的手指一样竖立在峭壁的面前。几分钟之后,我们就到了那里。

④一个年轻的农民,头上包着-条白毛巾,腰间插着一支左轮手枪,从村里走出来,惊愕的望着我,问我是谁,到那里去干什么?“我是个美国记者,”我说。“我要见这里的贫民会主席。”他面无表情的地看着我,回答说:“hai pa!”

⑤我过去听到中国人说“hai pa”就只有一个意思:“我害怕!”我心里想,如果他感到害怕,那我该感到怎么样呢?但是,他神色泰然自若,看来他的话不是这个意思。他回过头问那骡夫我是什么人。

⑥那骡夫把我跟他说过的话重说了一遍,还添枝加叶地说了些他自己的话。我放心地看到那位青年农民的脸色和缓下来了。这时我发现他确实是个长得很英俊的小伙子,皮肤黝黑发亮,牙齿整齐洁白。他好像同中国其他地方的胆怯的农民不属于一个族类。他那一双炯炯有神的快乐的眼睛含着一种挑战的神情,他还有一定的吓人气派。 他的手慢慢地从枪柄上移开,脸上露出了笑容。

⑦“我就是你要见的人,”他说,“我就是主席。请进来喝口热茶吧。”

⑧这些陕西山区的居民有自己的方言,净是发音含混的口语。我同那位主席又作了几次谈话的努力之后,他渐渐地现出能够领会的神情,我们的谈话就有了顺利的进展。等到我最后问清这个问题时,我这才发现陕西山区方言中的hai pa等于官话中的bu zhi dao (不知道)。这个发现使我感到很满意。

⑨我坐在铺着炕毡的炕上,向我的主人进一步谈到我自己和我的计划。过了不久,他就显得没有什么疑虑了。我想去县政府所在地安塞,当时我以为苏维埃主席毛泽东就在那里。问他能不能给我找一个向导和一个骡夫。

⑩他答应说,没有问题,没有问题,不过我不能在大热天赶路。太阳已经升到当空,天确实是非常热,我看上去很疲倦。他问我吃了东西没有。说实在的,我饿极了,因此我不再跟他客气,接受了他的邀请,第一次同一个“赤匪”一道吃饭。我已破釜沉舟,决心跨进红区了。

我现在已经完全落入刘龙火先生(我后来知道这就是那位青年农民的姓名)的掌握之中。刘龙火拿烟、酒、茶来招待我,向我提出无数的问题。他和他的朋友们非常好奇地翻看我的照相机、鞋子、毛袜、我的布短裤的质料,不时发出赞美的声音;对于我的卡其布衬衫的拉链,更是赞不绝口。总的印象似乎是:我的行头不论看起来是多么可笑,显然非常实用。我不知道“共产主义”在实践上对这班人意味着什么,我准备眼看我的这些东西很快地被“共产”——但是当然没有发生这种事情。我几乎可以肯定,我受到严密检查的目的(比你在其他边境所受到的海关检查要愉快得多)是为了要证实他们以前的一种看法:洋鬼子不可思议。

不到一个小时,他们端来了一大盘炒鸡蛋,还有蒸卷、小米饭、一些白菜和少量烤猪肉。我的主人为饭菜简单而表示歉意:我则为我的食量不同寻常而表示歉意。

龙火告诉我,说安塞离那里不过“几步路”,尽管我不大放心,但是除了照他说等一等以外,没有其他办法。等到一个年轻的向导和一个骡夫终于到来的时候,已经过了下午四点钟了。临走时,我想把饭钱付给刘先生,可是他断然拒绝了。

“你是一位外国客人,”他解释说,“而且你是来找我们的毛主席的。再说,你的钱也没有用处。”他对我手里拿着的纸币瞟了一眼,问道:“你没有苏区的钱吗?”听我回答说没有,他就数了共值一元钱的苏区纸币说,“这个你拿去,你路上会用得着的。”我拿一元国民党的钱和刘先生交换,他接受了:我再一次向他道谢,然后跟在我的向导和骡夫后边爬上山道。

“好啊,”我一边气喘喘地爬山,一边对自己说。“到现在为止,一切顺利。”我已闯进了红色大门。这件事多么简单!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有改动。)

1.选文第一段景物描写渲染了____氛围,流露了作者__心理。与选文结尾处作者闯进红色大门的__心情形成反差。
2.阅读第⑤段,我从他“神色泰然自若”推断他所说的“hai pa”不是“害怕”,第⑥段哪一处具体描写还可以看出他不害怕?
3.第①段加点词“共产”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4.作者为什么称刘火龙为“赤匪”,跨入红区为什么要下破釜沉舟的决心?
5.当我想把饭钱付给刘先生时,刘龙火为什么断然拒绝?
6.阅读全文,简单概括刘火龙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
2021-12-29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A)①“我家分成两‘党’。一党是我父亲,是执政党。反对党由我、母亲、弟弟组成,有时连雇工也包括在内。可是在反对党的‘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意见分歧。我母亲主张间接打击的政策。凡是明显的感情流露或者公开反抗执政党的企图,她都批评,说这不是中国人的做法。

②……有一件事我记得特别清楚。我大约十三岁的时候,有一次父亲请了许多客人到家里,我们两人在他们面前争论了起来。父亲当众骂我懒而无用,这激怒了我。我骂了他,就离开了家。母亲追上前来,竭力劝我回去。父亲也赶来,一边骂一边命令我回去。我跑到一个池塘旁边,恫吓说如果他再走近一步,我就要跳下去。

③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提出了停止内战的要求和反要求。父亲坚持要我磕头认错。我表示如果他答应不打我,我可以跪一条腿磕头。战争就这样结束了。我从这件事认识到,我如果公开反抗,保卫自己的权利,我父亲就软了下来;可是如果我仍温顺驯服,他反而打骂我更厉害。”

(B)“这些事情接连发生,在我已有反抗意识的年轻心灵上,留下了磨灭不掉的印象。在这个时期,我也开始有了一定的政治觉悟,特别是在读了一本关于瓜分中国的小册子以后。我现在还记得这本小册子的开头一句:‘呜呼,中国其将亡矣!’这本书谈到了日本占领朝鲜、台湾的经过,谈到了越南、缅甸等地的宗主权的丧失。我读了以后,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沮丧,开始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1.请根据毛泽东的童年经历,将其思想成长的历程补充完整。(情节概述)
____________→反抗父亲→已有反抗意识→有了政治觉悟→________________
2.从选文(A)和(B)中可以看出毛泽东是一个怎样的人?(人物形象)
3.两篇选文的叙事有着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艺术特色)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从咖啡馆到微信群

张丰

①咖啡馆最初出现在巴黎和伦敦这样的大城市是在17世纪。当时,报纸等印刷品开始出现,巴黎的咖啡馆里放着最新出炉的报纸,人们一边读报一边喝咖啡。在伦敦,由于已经出现了最初的证券交易,人们还可以在咖啡馆里打探最新的经济信息。

②两地咖啡馆有一个相同的地方:来咖啡馆的,都是互不认识的陌生人。他们相互交谈,有一部分是闲聊,有一部分是交换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咖啡馆成为都市中非常重要的公共空间,那些巴黎的启蒙思想家和革命者,也利用这个舞台传播自己的思想。

③当时的巴黎和伦敦,正在进行着如今被称为“城市化”的历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出现,大量人口从外地涌进首都。巴黎和伦敦的城市扩张道路是不同的,伦敦的模式有点像现在说的“摊大饼”,而巴黎则通过城市规划,不断改变城市的布局来容纳更多的人口。

④但是,不管巴黎还是伦敦,都存在一个根本的问题:一个人进入城市,如何处理与陌生人的关系?这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根本问题。在传统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熟人关系,而在现代社会,与陌生人的关系,只有依靠法律和契约来解决问题。

⑤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巴黎和伦敦的咖啡馆成为至关重要的场所。那里不仅是人们的休闲场所,也是获得信息的场所。咖啡馆变成一种文化,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礼仪和谈话方式。比如,陌生人见面的问候,对谈话夸张的回应,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变成了“演员”。一个人在咖啡馆和在家里的表现,有时候完全像两个不同的人。咖啡馆是公共空间,而家则逐渐变成了私密场所,一个人回到家里,才露出“更真实”的一面。

⑥如今,大城市的咖啡馆非常多。像星巴克这样的连锁机构,提供了家庭和公司之外的“第三种空间”,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但是在精神气质上,星巴克和巴黎最初的咖啡馆有着根本的不同:星巴克成为社交场所,是“朋友之间”聊天的地方,而不像最初的咖啡馆那样,到处都是陌生人之间的交往。在星巴克,人们并不愿意和陌生人聊天,人们把相熟的关系更进一步,但是同时也早就关闭了和陌生人交往的大门。

⑦在功能上接近巴黎咖啡馆的,其实是微信群。尽管很多家庭都建立了自己的微信小群,但是大的微信群里,还是有很多的陌生人。我们在微信群里可以观察到陌生人之间的互动。每个人都有一个ID,也有人用真名,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知道自己在说话的时候正在面对陌生人。

⑧微信群和咖啡馆的不同,在于它的虚拟性。尽管微信聊天在本质上也是实名的,但是在人们说话的时候,在内心中仍会有一个区分:那是另一个我。它是一个更安全的“咖啡馆”,至少人们不会再发生面对面的冲突了。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17世纪,巴黎和伦敦报纸等印刷品的出现以及证券交易,为咖啡馆的盛行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B.咖啡馆最初出现在巴黎和伦敦。它可以为陌生人提供一个交流和相处的空间,方便人们获得信息。
C.现代像星巴克这样的咖啡连锁店提供了家庭和公司之外的“第三种空间”,更方便了陌生人的聊天。
D.微信群比咖啡馆更安全的原因之一,那就是在于它的虚拟性,人们交流不会再发生面对面的冲突。
2.作者认为“在功能上接近巴黎咖啡馆的,其实是微信群”,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3.有人说互联网的普及会消灭许多传统行业。因此,像星巴克这样的咖啡馆会被微信群冲击而关闭,有的人却说并非如此。依据上文,联系生活,请谈谈你的看法。
2021-08-29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九年级适应性(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真题
9 .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文章意思

张大春

①作为一个现代语词,“作文”二字就是联系写文章的意思,练习是一种手段,必须有目的,而且最好是明确的目的。十八岁以下的青少年不得不写作文,目的是在升学考试拿高分、进名校。这个目的相当明确,可是人人没把握,古人早说了:“不愿文章高天下,但愿文章中试官。”谁知道批改作文的试官是怎么看待一篇文章的好坏呢?于是,原本明确的目的变得模糊,写文章多少带有运气的成分,这也是古人面对考试结果时早就流传的无奈结论:“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到头来,关于文章本身的意义和价值反而无人闻问,大凡是舍筏登岸、过河拆桥,又是古人教训过的话:“先考功名。再做学问。”

②面对惶惶不可终日的考生及家长,我总想说:如果把文章和作文根本看成两件事,文章能作得,何愁作文不能取得高分呢?以考试取人才是中国人沿袭了一千多年的老制度,既然不能回避,只能奋力向前,而且非另辟蹊径不可。

③说的再明白一点:写文章。不要搞作文。

④请容我就几个古人的故事来说说这文章的作法。他们是:洪迈、苏东坡、葛延之。

⑤洪迈是南宋时代的博物学者、文章家,也是一代名臣。

⑥他在精力才思、知能智虑迈向巅峰的四十五岁左右,担任起居郎、中书舍人,日日在学士院待命,替皇帝草拟诏书。一天,也不知道是什么缘故,要草拟的文告特别多,自晨过午,已经写了二十多封诏书。

⑦完工之后,他到学士院的小庭园里活动一下筋骨,不期然遇见了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攀谈之下,发现对方出身京师,为世袭老吏,年轻的时候,还曾经见苏东坡那一代早已作古的知名文士。洪迈一听说老人见过大名鼎鼎的苏学士,不觉精神一抖擞,把自己一天之内完成二十多封诏书的成绩显摆一通,老人称赞着说:“学士才思敏速,真不多见。”洪迈还不罢休,忍不住得意地问:“苏学士想亦不过如此速耳?”他没有想到,老人的答复如此:“苏学士敏速亦不过此,但不曾检阅书册。”也就是说:当年苏东坡写文章是不翻阅参考书的。这一则笔记最后说:洪迈听了老人的话之后,为自己的孟浪自喜而惭愧不已。

⑧这故事的教训,难道是说一个文章写得好的人,必须腹笥宽广、博闻强记,把四书五经之语、诸子百家之言,都塞进脑壳,随用随取,才足以言文章吗?看来未必,因为苏东坡自己说过,文章该怎么写,才写得好。

⑨《容斋随笔》上有一则记载,说的是苏东坡被一贬再贬,最后被放逐到海南岛的儋耳。当时,已经名满天下的“苏学士”有一个大粉丝,叫葛延之,是江阴地方人。他听说苏东坡遭到流放,便一路追踪,不远万里而来到儋耳,和他心目中的偶像盘桓了一个月左右。其间,葛延之向大文豪“请作文之法”。苏东坡是这样说的:“你看这儋州地方,不过是几百户人家聚居的地方,居民之所需,从市集上都可以取得,可却不能白拿,必然要用一样东西去摄来,然后物资才能为己所用。所谓的‘一样东西’,不就是钱吗?作文也是这样的……”接下来,我们看笔记所载,苏东坡原话是这样说的:“天下之事,散在经、子、史中,不可徒使,必得一物以摄之,然后为己用。所谓一物者,意是也。不得钱不可以取物,不得意不可以用事,此作文之要也。”

⑩葛延之拜领了教训,把这话写在衣带上。据说,他在那一段居留于儋耳的时日里亲手制作小工艺品作为答谢,那是一顶用龟壳打造的小冠,苏东坡收下了,还回赠了一首诗:南海神龟三千岁,兆协朋从生庆喜。智能周物不周身,未免人钻七十二。谁能用尔作小冠,岣嵝耳孙创其制。今君此去宁复来,欲慰相思时整视。”这首诗不见于《东坡集》,依然可见学士风骨,尤其是“智能周物不周身,未免人钻七十二”,这两句话,用苏东坡关于作文先立其意的论述来说,应该就是全篇根柢。他一定看出葛延之苦学实行,然而未必有什么才华天分,于是以自己为反讽教材,慨叹智虑再高,也未必足以保身;有时甚至正因为露才扬己,反而落得百孔千疮。对于一个憨厚朴实、渴求文采之人而言,这真是深刻的勉励与祝福了。

⑪文章里面该有些什么意思才作得好?此处之求好,毕竟不是为了求取高分,而高分自然寓焉。好文章是从对于天地人事的体会中来;而体会,恰像是一个逛市集的人打从自己口袋里掏出来买东西的钱。如何累积逛市集的资本,可能要远比巴望着他人的口袋实在。

(《文汇报·笔会》2016年4月23日)

1.阅读全文,解释文章标题《文章意思》的字面含义和文中含义。(含标点限80个字内)
2.作者提出学生要“写文章,不要搞作文”。他在前文表明的原因是什么?(含标点限80个字内)
3.苏轼对葛延之的“勉励”是什么?对你作文有何启示?(含标点限100个字内)
2021-08-05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

10 . 聪,亲爱的孩子。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

1.以上选段选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
2.作者用“克利斯朵夫”的事例主要意图是______________
3.在“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一句中作者想借太阳和雨水向儿子讲明一个怎样的道理?
4.试分析“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这两句话的含义?
5.傅雷告诉儿子:真诚是一把艺术的钥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真诚的“不懂”,比不真诚的“懂”,还叫人好受些。最可厌的莫如自以为是,自作解人。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才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写出你的理解。(30字)左右。
2021-07-19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