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少年梦的特点及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79 道试题
1 . 品读故事,青春飞扬
七年级某班准备开展“青春飞扬”主题教育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如下任务:

材料一   董丽娜先天弱视,10岁失明。有人告诉她学习推拿是她唯一的出路,但她读过的书让她相信学习的力量,相信只要不对自己设限,一切都有可能。因此当她得知有公益机构可以帮助视障青年学习播音朗诵,她便勇敢地辞去工作去北京学习。接下来的日子里,除了睡觉她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摸着盲文练习发音。功夫不负有心人,她不仅在全国性的朗诵比赛获得二等奖,还成为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品味书香节目《丽娜品读时间》的主持人,将文字化作声音化作力量传入千家万户。但她依旧没有停下努力的脚步,2021年考进中国传媒大学成为全国首位视力障碍播音硕士,2024年她荣登年中国网络媒体论坛,用自己的故事和声音传播着网络媒体正能量。

(1)结合“青春飞扬”的相关内容,董丽娜的人生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哪些优秀品质?结合上述材料,谈谈董丽娜的优秀品质给我们的带来了哪些启示。
(2)请你列举一位人物(团队)及其事迹概要,号召大家向他(他们)学习。(答案与示例重复者不得分)
示例:董丽娜——黑夜遮蔽她的眼睛,她用声音寻找光明

材料二   青春充满困难与挫折,当你选择安逸,久而久之,你会发现丢失了勇气、缺乏了毅力;当你选择奋斗拼搏成为强者,你就会明白自己想要的是波澜壮阔,即使前方巨浪滔天,也会有搏击长空的无畏无惧。因为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眼泪,而是含着泪水依旧奔跑的人。

(3)作为拒绝安逸,勇担时代责任的青少年,请你写出你的青春誓言。(至少两点)
2024-05-22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2023年6月19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青年团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近1500名团十九大代表肩负全国共青团员和广大青年的重托,共赴青春之约,共话青春之责任与未来。青春的我们要(     
①将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②将少年的梦想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连
③将少年的梦想与中国梦紧密相连④把少年的梦想看得比中国梦更重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4-05-20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海南省海口市中考一模道德与法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02391日晚,《开学第一课》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2023年《开学第一课》以强国复兴有我为主题,从传统文化、生态文明、乡村振兴、国防教育、科技创新等方面,在行走的课堂中鼓励青少年以昂扬向上、不懈奋斗的姿态接过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接力棒。在天地连线的太空课堂上,正在天上出差神舟十六号乘组给广大青少年送出了开学礼物。桂海潮希望同学们勇于探索,奔向自己心中的梦想,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1)从梦想的角度,分析2023年《开学第一课》以“强国复兴有我”为主题的原因。
(2)奔向梦想,共圆中国梦。说说什么是中国梦?我们应怎样共圆中国梦?
2024-05-20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新疆喀什地区中考三模道德与法治试题
4 . 【学习榜样人物塑造更好自我】

董丽娜,1岁失明,19岁当按摩师但她的梦想是当一名播音主持人。主持人需要练习发音,视促者可以通过照镜子来校准口型,两她却只能通过听觉和触觉来进行练习。她没有因此放弃,反而付出比普通人多几倍的努力,还在面临盲文文献的限制下,借助电脑听读软件、键盘盲打以及朋友的扫描仪,成功阅读了超过1000万字的文献,并写下了6万字的论文。最终她成为全国第一位视障播音主持专业研究生。命运虽然给了我一双看不见光明的眼睛,但我要用声音来寻找光明的未来。这句话感动了无数人。

(1)请简要联系自身实际,谈谈我们向董丽娜学习的意义。
(2)当你学习完董丽娜的事迹后,你有什么感想,请你为此写一篇读后感。(80字以内)
2024-05-17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七)道德与法治试题
5 . 某校开展“梦想邮局”活动,同学们寄存梦想给未来的自己。
梦想一:
我长大了要当警察,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梦想二:
我想在家乡建更大、更好的蔬菜棚,用双手让家乡变得更美好。
从同学们寄存的梦想中可以感受到(     
①梦想能够明确我们前进的方向 ②每个人都有梦想,也都能实现梦想
③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 ④个人梦想要同国家发展紧密相连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4-05-15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重庆市清华中学校等部分校中考预测联考道德与法治试题
6 . 【青春该有的样子】

材料一   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探路太空,17岁的桂海潮看到电视上这一幕,被深深地震撼了!他在心底种下一个梦想:“希望有一天,我也能飞上太空。”从此,桂海潮发奋学习。上了北航之后,桂海潮一点没有懈怠。他的师兄贾英宏说:“他可能是整个专业最勤奋的人,他不是在图书馆,就是在去图书馆的路上。他不是在实验室,就是在去实验室的路上。”二十年后,桂海潮的“飞天梦”终于成真。曾经有人问他为什么会选择这个专业,他很坚定地说:“希望能够在国家航天航空领域上有所建树。”“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这是青春该有的样子。

材料二   沈阳某初中生发现英语教材上蜜蜂的配图实为食蚜蝇,反映给了相关出版社;杭州市萧山区北干初级中学学生董子博痴迷于科学创新世界,脑袋里总有很多新奇的想法。14岁的他,已拥有5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余个全国、省市区级奖项。近日,他还作为杭州唯一的代表,候选 2023 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学贵有疑、执着探究”,这也是青春该有的样子。

材料三   你好,陌生人。“我为何把手伸给了你,我也接受过陌生人的好意。我为何把手伸给了你,我知道幸福出自一种给予。”“你知道吗,我也曾是你,得到过,不相识的暖意。”“谢谢你,素不相识的温暖。”,这同样是青春该有的样子。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以上三则材料中“青春该有的样子”给我们什么样的启迪?
2024-05-14更新 | 11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道德与法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4年3月4日“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揭晓。某校九年级(3)班召开“团队呼唤工匠精神”主题班会。

【英雄来自平凡】

新疆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变压器厂工艺技术员、特级技师张国云当选“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张国云毕业后入职特变电工,他坚信只要自己努力一定能解决工作中的难题,在单位老师傅和伙伴的帮助下,他取得惊人的进步。他靠着热爱、努力和钻研,把这份普通工作干成了一番事业,他用实际行动坚持“国之需要,我之理想。”在世界首条正负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中,他用自己研究的高频焊接技术成功解决了变压器线圈绕制环节的难题,再次将中国的输变电技术提升到新高度。

(1)结合张国云的成功之路谈谈你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他的逐梦经历告诉我们在确立梦想时要注意什么?

【集体铸就大国工匠】

单位不仅搭建了技术创新交流的良好平台,也培养了一批像他一样技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绕线骨干队伍。在这个团队里,他们相互帮助,一个一个的成长起来。他靠着一双手、一把量尺、一把皮锤、一个手电筒,扎根团队25年,在集体中完成了从一名普通学徒到变压器绕线核心技术员,到世界首台套产品绕制能手、高级技师,再到大国工匠的蜕变。

2018年,突如其来的白血病打乱了张国云的工作和生活。1年里2次手术、9次化疗、10次骨髓穿刺、6次腰椎穿刺,医生精湛的医术,单位领导和同事的爱心捐助……1年后,张国云战胜病魔,重返工作岗位。

(2)优秀的团队成就了一批优秀的成员,请你说明集体生活是如何成就个人的。张国云同志闯过人生一道道难关,他是如何增强生命的韧性?
2024-05-12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中考二模道德与法治试题
8 . 【青春热血献给祖国】

中国核动力事业的“拓荒牛”彭士禄,为了祖国的需要,选择放弃自己原本所学专业,继续留在苏联学习核动力专业。学成归国后,年轻的彭士禄带着团队走进大山潜心研制核潜艇,面对新中国一片空白的核潜艇事业,他和团队全靠“自教自学、摸着石头过河”,一项又一项试验设计工作,需要经过上百次的修改和实验,带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信念,他们成功化解了一个又一个困境,最终改变了中国核动力的发展格局。“只要祖国需要,我愿意贡献一切”,彭士禄院士对祖国立下的誓言,也是对我们年轻学子的鞭策。

(1)彭士禄院士在面临巨大困难时,是什么品质让他们继续钻研下去?我们如何培养这种品质?
(2)彭士禄院士“只要祖国需要,我愿意贡献一切”的忠贞诺言,对我们度过青春时光有哪些人生启迪?
2024-05-06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
9 . 2024年2月,《为国攀登》思政大课在“人民网+”客户端云开讲。这节课主要讲述了中国登山队员攀登珠峰的璀璨历史,以及一代代科学家勇攀科学高峰、人生高峰的感人故事。《为国攀登》旨在勉励青少年(     
A.怀揣强国梦想,努力拼搏B.心动在于行动,改变生活
C.少年敢于有梦,就能成功D.从小为国立志,攀登珠峰
2024-05-02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荆楚初中联盟中考一模道德与法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0 . 17岁的毛泽东立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志向。这说明(     )
①青少年要早立志、立大志、立长志
②有志向的少年一定站到时代的潮头
③少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
④少年要增强志气,做自强的中国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4-04-30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天津市部分区中考一模道德与法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