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的要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1 道试题
1 . 2023年3月7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两高”报告亮相。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名誉案、取快递女子被造谣出轨案……这些被报告点名的标志性案件,记录了中国法治进程的点点滴滴。最高人民法院指出: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要让人格尊严免遭网络暴力侵害。对此,我们要(       
①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                         
②为避免沉迷网络上当受骗,拒绝上网
③遵守道德与法律的基本准则,不制造和传播谣言        
④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传播正能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2022年2月25日,张某在社交平台上发布“某地疫情大爆发出现100例”的不实信息,引发网友恐慌,造成不良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张某被依法行政拘留3日。这警示我们(       
A.要尊法守法,严格依法表达自己的观点B.在网络上随意发表观点都是违法的行为
C.学会“信息节食”,慎重选择网络信息D.要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的发展建言献策
2022-04-07更新 | 392次组卷 | 15卷引用:黄金卷6-【赢在中考·黄金八卷】备战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全真模拟卷(江西专用)
3 . 国家反诈中心为了提高人们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特此提醒:“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这警示广大中学生平时要(     
A.崇法治,加强网络诈骗立法B.善辨别,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C.知警惕,坚持个人言论自由D.明是非,依法打击网络谣言
2023-01-16更新 | 330次组卷 | 53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
4 . 全民反诈,你我同行

2022年9月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自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该法律的出台,为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提供有力法律支撑。



(1)上述材料体现了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哪些知识?
(2)结合漫画,谈谈我们如何才能避免掉入电信网络诈骗的陷阱?
2023-02-21更新 | 34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江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道德与法治模拟试题卷
5 . 国家网信办持续开展2023“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包括整治自媒体乱象,打击网络水军,整治短视频内容导向不良问题,整治网络戾气等。维护清朗的网络空间,警示青少年要(       
A.合理使用网络,利用网络结交更多网友
B.加大执法力度,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
C.自觉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D.增强法治意识,远离网络
6 . 对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①网络交友要学会理性辨别,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②依法严肃查处体现了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
③互联网非法外之地,公民要守住网络表达的底线
④网络传播谣言侮辱他人侵犯了公民的人格尊严权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网络在生活中,而非在网络中生活”,这是某校贴在电脑教室里的一条宣传标语。对这句宣传语的理解正确的是(       
A.网络不是生活的全部,不做网络的俘虏,要做网络的主人B.网络生活很丰富,网络沟通无极限
C.网络交往超越了空间,扩大了交往领域D.互联网是高科技的产物,人类的进步离不并网络
2021-12-21更新 | 912次组卷 | 74卷引用:2016-2017学年江西崇仁第一中学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8 . 小亮玩微信时结识了一个自称夏先生的人,双方聊得比较投缘。不久后,夏先生称可以带他一起发财,并通过微信发了一个链接,让小亮下载并注册账户。你给小亮的合理建议是(       
A.这是个好机会,应马上下载并注册账户
B.要相信网友,以免伤害彼此之间的感情
C.可先注册账户,一旦发现受骗再退出来
D.要避免轻信盲从,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
2020-08-29更新 | 1338次组卷 | 65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
9 . 年仅14岁的全红婵首次参加奥运会,出道即巅峰,五跳三次拿到96分满分,一跳95.70分几乎满分,她的超强表现震惊了全世界。赛前接受采访时,全红婵透露自己喜欢玩《王者荣耀》,但限时间只能玩两盘。《王者荣耀》再缩减未成年人限玩时间,从每天1.5小时变成1小时,这告诉我们走进网络空间,体验网络学习,做网络的主人,需要我们 (     
①沉溺虚拟时空,享受网络生活   ②恪守网络规则,增强自律意识
③遵守网络法律,维护网络秩序   ④增强自护意识,提高自制能力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13·云南昆明·中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据调查,80%以上未成年人犯罪与网络不良信息有关。在犯罪的未成年人中,经常进网吧的占93%,沉溺网络的占85%。这说明
A.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应该拒绝上网
B.网络世界很精彩,沉溺其中在所难免
C.互联网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根本原因
D.要正确对待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2019-01-30更新 | 2575次组卷 | 39卷引用:江西省寻乌县博豪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道德与法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