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地球表层的地貌形态各异,土壤和植被类型多样。某中学学生利用暑假分两个大组到我国各地研学旅行。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第一大组把考察我国各地地貌景观的差异作为研学的重点之一。图1中①、②、③、④是第一大组四位同学拍摄的照片。

材料二:第二大组主要开展以“植被与土壤”为主题的研学活动,活动分甲、乙、丙、丁四个小组进行,各小组拍摄了其研学地的典型景观照片,还观察了研学地的典型土壤剖面。返校后,各小组整理好研学中获取的素材,并进行成果研讨交流活动。

   

(1)第一大组的王同学考察归来展示了地貌景观照片①,该地所属的地貌类型是____,该照片最可能是在图1中____地(填字母)拍摄的,该地区突出的生态问题是____
(2)第一大组的李同学考察了“魔鬼城”,突遇沙尘暴,你认为李同学拍摄的照片中最可能有____图(填数字),图示该地貌景观主要是____作用形成。
(3)图1中,古人用“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佳句来描述赵同学的考察地,据此判断其拍摄的照片应是____图(填数字),该地貌在地表和地下均有表现,在地表由于流水溶蚀作用常形成____等景观,往往成为著名的风景区。
(4)第二大组的甲、乙、丙、丁四个小组,也分别拍摄了研学地的土壤植被景观照片。对照研学地位置分布图,把各小组在研学地拍摄的对应景观图用直线连起来。

       

________________
(5)制作、观察土壤剖面并采集土壤标本时,需要用到多种工具,在铁锹、锤子、罗盘、相机、标本盒、自行车、望远镜、袖珍秤、手电筒等工具中选择三种可能用到的工具:____
(6)土壤的发育与其所处环境关系密切,丁地“黑土”(颜色呈暗黑色)广布,土壤肥力较高。推测该土壤的主要成因。
(7)返校后,同学们对各研学地拍摄的典型植被进行了探讨。说明甲地气候对植被的影响。
2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中学研学小组暑假到广西某山区开展考察活动。发现该山区村落具有“山—林—宅—水—田”的空间格局(见右图),山腰处有水塘拦截水源,利用水渠灌溉梯田,田里水稻土肥沃,水稻一片翠绿。在野外考察时,调查小组发现沿途沟溪众多,流水潺潺;林木个体高大,绿意浓浓,樟科、山茶科等是这里的优势树种。

(1)调查小组在野外考察时沿途发现的主要地形是____(填“冲积扇”或“V形谷”或“U形谷”),形成的外力作用是____
(2)该区山林主要天然植被类型是____;其对该区的主要环境效益是____(填“防风固沙,减轻灾害”或“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3)影响该地区水稻土形成的主导因素____(填“气候”或“成土母质”或“人类活动”),推测图中水稻土形成过程中____(单选)。
A.地形坡度影响其土层厚度     B.高温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C.母岩是其有机质主要来源     D.生物决定水稻土的理化性质
(4)简述在山腰处修建水塘对该区水稻种植的主要积极作用。
2024-05-25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题(专家版五)
3 . 我国东北地区拥有肥沃的黑土,是我国玉米主产区,与美国东北玉米带并称为世界黄金玉米带。

材料一   东北地区耕地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东北地区的干旱频次不断上升,直接影响玉米等粮食作物的正常生长。

材料二   由于过度垦殖,生态破坏等因素,影响了东北地区黑土的肥力。科学实验表明,通过玉米秸秆还田和耕地用养结合的方式,可以有效保护黑土。

(1)据图1,我国东北玉米带生长季干旱分布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单选)
A.干旱次数由四周向中部递增B.干旱次数最大值主要出现在吉林
C.干旱仅影响西部和北部区域D.干旱11次及以上约占该区域面积一半
(2)据图2,推测在玉米生长期更易发生干旱的是____(中国/美国)东北玉米带,理由是____
(3)东北地区黑土广布,土壤肥力高,其形成的主要条件有(     )。(不定项选择)
A.气温较低B.淋溶作用弱
C.生物资源丰富D.成土时间较短
(4)“燃烧秸秆”与“秸秆还田”的处理方式中,碳循环的路径不同。比较二者的差异,并简析两种处理方式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5)“耕地用养结合”主要是为了保持耕地(     )。(单选)
①土壤黏性②成土母质③土壤层厚度④腐殖质含量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6)简述东北地区黑土保护对我国粮食安全的意义。
2023-12-20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学业水平等级考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某考察队到素有新疆的“湿岛”之称的伊犁河谷进行了野外调查,通过对不同植被下土壤剖面的采样,分析发现了伊犁河谷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见下图)。研究还表明,不同的气候条件、人类干扰强度,影响了土壤有机碳的输入量以及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碳的分解转化,从而影响了土壤有机碳的含量。



(1)请推测伊犁河谷研究区表层土壤有机碳随海拔变化的总体特点并解释其自然原因。
(2)请比较伊犁河谷乌孙山南坡、北坡土壤有机碳含量的高低,并阐述理由。
2023-03-30更新 | 1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贵州省剑河民族中学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试卷(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请运用所学的植被与土壤相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A市某高中地理研学小组春季进行地理实践活动,第一站来到大连大黑山,开展“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的野外实习,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绘制了“土壤与其他自然要素关系”示意图(下图1)。



(1)影响土壤形成最活跃的因素是________,对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起决定作用的影响因素是________
(2)该组同学在森林地区采集了土壤标本,并绘制了土壤的剖面结构图(上图2),土壤剖面中甲为________层。大黑山山脚地带的森林植被类型属于________林,其生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大黑山分布大面积的野生杜鹃花,引起了研学小组的注意,推测________(南/北)坡的杜鹃花率先绽放。

材料二:土壤有机碳浓度是指单位质量土壤中有机质所含碳元素的质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土壤温度和水分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形成与分解。下图3示意祁连山中段森林草原带(海拔3000米附近)南坡和北坡不同深度土壤有机碳浓度变化。



(3)请比较祁连山南坡、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变化的相同点:________
(4)同一土层深度,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比南坡大,这是因为北坡(     
A.热量条件好,植被茂盛B.土壤水分含量较高,植被覆盖度高
C.蒸发强,植被少D.微生物分解旺盛,有机质积累多
(5)经调查发现该区域沟谷地带土壤有机碳浓度较高,试从植被生长条件和外力作用两个方面简析其原因。
6 . 莆田市某高中地理研学小组春季进行省内地理实践活动,下列为该组同学调查搜集的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第一站来到大连大黑山,开展“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的野外实习,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绘制了“土壤与其他自然要素关系”(左图)示意图。



(1)图中序号①②③分别表示的是水循环的______、______、______环节。
(2)为了观察土壤的垂直分层结构,该组同学在森林地区采集了土壤标本,并绘制了土壤的剖面结构图(右图),土壤剖面中甲为______层。大黑山山脚地带的森林植被类型属于______林。大黑山分布大面积的野生杜鹃花,引起了研学小组的注意,推测______(南、北)坡的杜鹃花率先绽放。
(3)该组同学选取了土壤样本回实验室测量发现,对耕作而言,该地区土壤较南方地区的土壤肥沃,从自然原因角度分析该地土壤较南方肥沃的原因。
2021-08-07更新 | 1819次组卷 | 18卷引用:福建省永春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合格性考试模拟考地理试题(三)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简称“长三角一体化”)被列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共同构成中国区域发展新格局。

材料二:长江经济带覆盖11个省市,面积占全国的1/5,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

材料三:图1为新时期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示意图,图2为上海至琉球群岛海底地形剖面示意图,图3、图4为两种流水沉积地貌。





(1)长江经济带绝大部分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其主要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山地丘陵地区多发育____土壤,该土壤具有“酸、瘦、黏”的特性,简述其肥力低的自然原因____
(2)上海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城市,最有可能位于____地貌上(填“图3”或“图4”),图中甲____(填岛屿名称)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有史为凭,有法为据。乙海域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由于过度捕捞,为保护渔业资源,国家在鱼类生长最迅速的5—9月份实施____制度,9月开渔,渔民出海最害怕碰到的气象灾害是____,从洋流和地形角度看,舟山渔场位于____
(3)长三角一体化促进了区域城市化发展,衡量城镇化最重要的指标是____,目前长三角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是____
(4)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有赖于区域便捷的交通,其中最突出、廉价的交通运输方式是____,高速铁路促进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图中连接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与粤港澳大湾区的高铁线路是____;该线路的修建对沿线地区产生了哪些经济意义____
2023-09-19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慈溪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学考摸底地理试题
8 . 川西藏东、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三个区域虽紧密相连,但自然和人文特征有较大差异。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川西藏东区山川、河谷纵列相间分布,地质灾害频发。

(1)川西藏东区是地震多发区。2020年,该地区共发生大小地震25次,地震多发的原因是其位于____地震带上。地震虽破坏性大,但地震波却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重要手段。请说明地震波成为划分地球内部结构依据的原因____
(2)图中三个区域中,地壳厚度最大的是____区,人口分布最稀疏的是____区,影响其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
(3)从图中可以看出,三区域虽纬度相近,但川西藏东区的植被类型却与其它两区差异较大。说明川西藏东区针叶林广布的原因。

云贵高原区河谷宽缓,盆地相间,农田密集,自然景观与少数民族多元的人文景观紧密融合。

(4)云贵高原是世界上典型的____地貌分布区,影响该地貌在云贵高原广泛发育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
A.土壤       B.地形       C.岩层       D.植被
(5)《徐霞客游记》中关于该地貌有这样的记载,“此处山小而峭,或孤峙,或两或三,连珠骈(pián)笋,皆石骨嶙峋,草木摇飏(yáng),升降宛转,如在乱云叠浪中”“此处山皆回环成洼,水皆下透穴地”。下图为该地貌景观图,试描述该地貌的景观特点。

   

(6)独特的地貌条件使这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建设的首选地。FAST的核心目标是搜寻和发现射电脉冲星,其发现的第一颗脉冲星是距离地球1.6万光年,编号为J1859-0131(又名FP1-FASTpulsar#1)的星体。该脉冲星所属的天体系统是____。
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
(7)简析云贵高原地形地貌对其多元的少数民族文化形成的影响。

四川盆地又称紫色盆地,紫色土含有丰富的钙、磷、钾等营养元素,肥力较高。这里也是我国发现恐龙足迹化石最多的地区。

(8)颜色是土壤最明显的特征。影响紫色土颜色的主要因素是____。
A.地形B.母质C.时间D.人类活动
(9)腐殖质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某研究员在对四川盆地不同采样点上的紫色土进行实验室分析时,制作了下图。据图可以研究____。(多选)

   

A.土壤深度与腐殖质碳量的关系B.不同植被类型与腐殖质碳量的关系
C.不同植被类型与土壤深度的关系D.不同植被类型与土壤质地的关系
(10)重庆是四川盆地侏罗纪恐龙化石的重要产地。侏罗纪恐龙生活的地质年代是____代,这一时期四川盆地可能具有气候____,植被繁茂的自然环境特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