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读“生物对土壤形成的作用(生物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1)从土壤形成因素的角度,说出图中岩石风化产物的名称,并描述其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指出岩石风化与温度、降水之间的关系。
(2)写出图中“吸收”的含义。
(3)说出图中生物与腐殖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4)图示“循环”的顺序可以表述为__________(选择填空)。
①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
②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
③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腐殖质
④植物根系从土壤中吸收营养元素,并储存在生物体内
A.①→②→③→④→①   B.④→②→③→①→④
C.①→③→②→④→①          D.①→④→③→②→①
(5)写出与图中“淋失”密切相关的因素,并简要分析其关系。
2021-07-29更新 | 479次组卷 | 3卷引用: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提分小卷)-【单元测试】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尖子生选拔卷(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草原土壤指草原、湿草原和森林草原植被下形成的富含有机质的暗色土壤,广泛分布于温带、暖温带以及热带的大陆内部,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3%,其主要成土过程有腐殖质累积过程和钙化过程。在我国,草原土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以西、长城以北、贺兰山以东的广大地区。下图为我国草原土分层图,自上而下分布有灰土、淋溶土、富铁土、铁铝土。


   
(1)指出我国草原土主要分布的省区。
(2)分析草原土的形成过程。
(3)推测草原开垦后,草原土壤有机质的变化情况。
3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森林覆盖率达30.8%,是长江、珠江上游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该省可用于农业开发的土地资源不多,土层厚、肥力高、水利条件好的耕地所占比重低,坡地石漠化现象较严重,地表水资源也较缺乏。

材料二梵净山,被誉为黔山第一山,位于云贵高原东部边缘向湘西低山丘陵过渡的大斜坡地带,梵净山分布有火山碎屑,其主峰金顶由变质岩构成,曾被海底深厚石灰岩覆盖。山体垂直高差达2000米以上,森林覆盖率达95%,它主要由变质岩组成,周围被广阔的喀斯特地貌环绕,这使梵净山成为“生态孤岛”,展现和保存了中亚热带孤岛山岳生态系统和显著的生物多样性。


(1)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贵州土地贫瘠且地表水缺乏的原因。
(2)根据材料,推测梵净山主峰金顶形成的地质过程。
(3)根据材料,简析“生态孤岛”梵净山生物多样性显著的原因。
2023-08-09更新 | 347次组卷 | 6卷引用: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综合测试卷)-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地理单元精讲·速记·巧练(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4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地苔原带的土壤温度受太阳辐射、地表状况等因素影响,在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时间表现出不同的特点。长白山西坡苔原带分布在海拔2000-2550m之间,以耐寒矮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出现了草本植物入侵现象,土壤理化性质发生了明显改变。随着该区域草本植物入侵的加剧,被侵入地区的土壤水分增加,而有机质含量呈减少趋势。下图示意长白山西坡苔原带各月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率(海拔每升高100m土壤温度变化的度数)。



(1)据图说出长白山西坡苔原带10月~次年4月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情况。
(2)简述长白山西坡苔原带6月份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特点,并推测其原因。
(3)分析长白山西坡苔原带草本植物入侵后土壤水分增加、有机质减少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莆田市某高中地理研学小组春季进行省内地理实践活动,下列为该组同学调查搜集的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第一站来到大连大黑山,开展“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的野外实习,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绘制了“土壤与其他自然要素关系”(左图)示意图。



(1)图中序号①②③分别表示的是水循环的______、______、______环节。
(2)为了观察土壤的垂直分层结构,该组同学在森林地区采集了土壤标本,并绘制了土壤的剖面结构图(右图),土壤剖面中甲为______层。大黑山山脚地带的森林植被类型属于______林。大黑山分布大面积的野生杜鹃花,引起了研学小组的注意,推测______(南、北)坡的杜鹃花率先绽放。
(3)该组同学选取了土壤样本回实验室测量发现,对耕作而言,该地区土壤较南方地区的土壤肥沃,从自然原因角度分析该地土壤较南方肥沃的原因。
2021-08-07更新 | 1819次组卷 | 18卷引用:第五章 章末检测-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课后培优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20-21高一·全国·单元测试
6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某校的地理学习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去湖南山区开展了一次“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的野外实习,他们挖掘了一个土壤剖面,发现剖面呈均匀的土红色,腐殖质少,质地较黏重。他们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绘制出下面的土壤与其他自然要素关系图。请你与他们一起探究下列问题。



(1)推测该地的土壤类型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其地带性植被是_____________。
(2)同学们还测得该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少,试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3)土壤的形成是气候、地形、水文、生物乃至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试分析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2021-07-28更新 | 840次组卷 | 15卷引用:必修第一册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章节检测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某考察队到素有新疆“湿岛”之称的伊犁河谷进行了野外调查,通过对不同植被下土壤剖面的采样,分析了伊犁河谷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见下图)。研究还表明,气候条件和人类干扰强度影响了土壤有机碳的输入量以及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碳的分解转化,从而影响了土壤有机碳的含量。



(1)比较典型草原与落叶阔叶林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变化的异同点。
(2)推测伊犁河谷研究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海拔变化的总体特点并解释其自然原因。
(3)考察队发现,与同纬度的内蒙古草原相比,伊犁河谷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偏高,试分析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