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7 道试题
1 . 某学校组织同学开展土壤专题的实践活动,阅读图文材料,据此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自然土壤的剖面构造


材料二 2020年 11月24日,"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成功,12月2日,"嫦娥五号"完成抓取表层月壤和钻取月岩样本,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平安返回地球,之后我国将在实验室进行长期、系统的月球样品研究工作。


(1)将备选项序号按实践活动的正确顺序排序。
制定课题→____→____→____→撰写实践报告。(备选项∶①记录实践数据、收集资料②确定研究计划、前期准备 ③分析、归纳数据资料)
(2)补齐土壤剖面构造的两层,甲为____乙为_____。
(3)观察自然土壤一般从____、____、土壤剖面构造等三个方面进行。
(4)推测月球样品的"月壤"与"地球土壤"的不同,指出缺失的层面并说明原因。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东北黑土是世界上肥力最高的土壤之一,近年来土地退化严重,对我国粮食安全造成威胁。Ⅰ区坡耕地较多,融雪侵蚀导致的水土流失较严重。融雪期表层解冻土壤是融雪侵蚀发生的物质条件,冻融如果反复出现,融雪侵蚀会增强。

材料二:2023年12月7日第四届哈尔滨采冰节在松花江上开幕。当日从江中取出的冰块干净透明,气泡少,晶莹剔透,厚度达30厘米以上。

材料三:下图为东北部分地区略图。



(1)试从气候、生物和地形的角度分析东北黑土肥力高的原因。
(2)补给松花江流域水源的水体类型主要是________。从水文特征角度,推测采冰河段的优势____
(3)从气温角度简析Ⅰ地区坡耕地春季融雪侵蚀严重的原因。
2024-02-23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会稽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是组成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它是在大气、水、生物、岩石等地理要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其中生物是影响土壤形成关键性的因素。如果没有生物的参与,就不可能形成土壤。图1为生物对土壤形成的作用示意图,图2为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条件下发育的自然土壤。



(1)结合图1及所学知识,简述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2)图2所示植被区土壤肥力较低,试从气候因素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2024-03-16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东北平原黑土区是世界上三大黑土区之一,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对黑土的大规模开垦及农业生产中频繁翻耕,东北平原黑土退化严重。

材料二:尖峰岭位于海南岛西南部,在尖峰岭滨海山麓地带分布有燥红土(燥红土是在热带稀树草原环境下形成的),而砖红壤是发育在热带雨林或季雨林环境下的。左图为尖峰岭地理位置示意图。右图为海南省部分地区土壤类型分布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东北平原黑土退化严重的人为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在尖峰岭滨海山麓地带分布有燥红土的原因。
(3)海南岛当地农民将降水较多河流下游平原的砖红壤改造为水稻土,推测其可能采取的具体措施。
2024-02-06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3年7月,小明同学前往非洲进行为期15天的研学旅行,他从甲地出发,沿着图中研学线路旅行,而后返回中国。小明在沿途各地都拍摄了代表性照片,并对当地地貌、植被、土壤等要素的特点进行了部分描述。如图为非洲部分地区地理要素示意图。


(1)在甲地,小明发现该地天气____(湿热/干热),植被茂密(图A),地下土层(图B)____(深厚/浅薄),颜色呈____(红色/棕色),由此推断土壤中腐殖质含量____(多/少)。
(2)当小明到达乙地时,草原一片____(葱绿/枯黄),少量的猴面包树树干粗大,直径可达9米,高约20米,内部组织中贮水量大(图C),经研究发现,其作用主要是____
(3)小明到达丙地时,发现当地多____(流动/固定)沙丘,植被稀疏,有少量骆驼刺等低矮植被(图D),据当地人讲,这些植被根系发达,有些根系可达20米深,主要原因是____
(4)当小明到达丁地时,沿海晴朗无风,海岸地貌十分壮观(图E),图中地貌景观称为____,是受____作用形成,此季节海水对该地貌的影响较____(大/小)。随着时间推移,该地突向海洋的岩石可能成为____地貌景观。
(5)小明从戊海域到达庚海域时,发现轮船的吃水深度变____(深/浅),推测其原因可能是____
2024-02-05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下左图为草原土壤剖面图,右图为森林土壤剖面图。



(1)比较草原土壤和森林土壤的腐殖质层厚度,并从植被特征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
(2)推测全球气候变暖对土壤可能产生的影响。
7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某中学研学小分队,沿永泰寺——嵩顶草甸——太子沟一线(研学点1到研学点13的顺序)开展自然地理研学,中午在6号研学点野餐。如图示意沿线等高线地形及在相应的研学点拍摄的景观照片。


(1)根据地形图,分别指出研学小分队上午和下午行走的山地地貌类型。
(2)从研学点1或6中选取一个地点,根据植被特点推断其土壤的特点。
(3)根据景观图,指出研学点11的地貌类型,并描述其形成过程。
2024-01-27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由山麓到山顶,植被的一般更替顺序依次是乔木灌木——草甸,然而在我国横断山区深切河谷的两岸却出现了植被逆向分布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倒置的垂直地域分异。横断山区受南亚季风的影响较大。某研究团队对金沙江(A地)河谷西岸海拔2300m处的土壤进行研究,发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较低。下图为横断山区水系分布图及金沙江(A地)河谷两岸的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



(1)描述金沙江的主要水文、水系特征。
(2)分析A地河谷西岸海拔2300m处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的主要原因。
(3)说出A地河谷西岸“倒置的垂直地域分异”的表现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024-03-04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查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研究人员对黄河三角洲湿地某一研究区域(下左图)进行了调查,发现该湿地植被分布规律:从海岸向河岸的演替顺序是盐地裸地种群→盐地碱蓬种群→柽柳种群→草生种群,不同种群香农-维纳指数(指数越大,生物多样性越高)差异大。黄河每年一次历时20天左右的调水调沙增加了草生种群数量的波动性。下右图示意研究区域植被香农-维纳指数调查结果。


      
(1)土壤的形成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试推断研究区域土壤的特点。
(2)分析该湿地草生种群和碱蓬种群香农-维纳指数产生差异的原因。
(3)分析草生种群生物数量季节波动性大的原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是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其形成和发展受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图I为森林土壤剖面图,图Ⅱ为草原土壤剖面图,图Ⅲ为完整土壤分层示意图。



(1)森林土壤和草原土壤在具有完整土壤分层中都具有土壤______________层和______________层。
(2)不同的土壤质地存在差异,决定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的最主要因素是(     
A.成土母质B.气候C.植物D.地形
(3)不同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土壤类型不同,草原土壤分布广泛的地区是(     
A.山东省B.内蒙古自治区C.海南省D.广东省
(4)图Ⅱ中土壤腐殖质层较厚的原因是什么?
(5)如果图I的森林位于宜丰,该森林有哪些特点?
2023-07-03更新 | 143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宜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