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某学校组织同学开展土壤专题的实践活动,阅读图文材料,据此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自然土壤的剖面构造


材料二 2020年 11月24日,"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成功,12月2日,"嫦娥五号"完成抓取表层月壤和钻取月岩样本,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平安返回地球,之后我国将在实验室进行长期、系统的月球样品研究工作。


(1)将备选项序号按实践活动的正确顺序排序。
制定课题→____→____→____→撰写实践报告。(备选项∶①记录实践数据、收集资料②确定研究计划、前期准备 ③分析、归纳数据资料)
(2)补齐土壤剖面构造的两层,甲为____乙为_____。
(3)观察自然土壤一般从____、____、土壤剖面构造等三个方面进行。
(4)推测月球样品的"月壤"与"地球土壤"的不同,指出缺失的层面并说明原因。
2 . 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暑期考察研学。完成下面问题。

材料1:第一大组对我国西南某地区进行了野外综合考察。图是他们考察地区的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


(1)图中C处有一石碑“×河源”。请在图中画出发源于该处的小河。
(2)小组同学发现,图示区域内该河的上游和下游段水流较急,而中游段水流缓慢,据图说出判断中游水流缓慢的依据________
(3)该小组的几位同学在山上玩起了“躲猫猫”游戏,如果不考虑树木等物体的影响,请分析站在D处的同学能否看到C点的同学________
(4)该小组的两位同学分别画了DE、GH的剖面图,出现了图右侧①②两种情况,你认为正确反映GH剖面的是(     
A.①B.②

(5)请在①②两图中标出GH和DE的交点I。
(6)两位同学分别在A、B两地测量当地的气温,你认为两地之间的温差约为_____

材料2:第二大组主要开展以“植被与土壤”为主题的研学活动,活动分甲、乙、丙、丁四个小组进行。


(7)对照图研学地位置分布简图,写出对应的植被类型。
甲:______
乙:______
丙:______
(8)土壤的发育与其所处环境关系密切,丁地“黑土”(颜色呈暗黑色)广布,土壤肥力较高。试从气候和生物角度推测该土壤的主要成因______

材料3:香樟树树姿雄伟,春叶色彩鲜艳。近年来,我国香樟人工栽培已相当普遍,北缘区已达秦岭、淮河以北的黄河流域。

(9)香樟树属于(     
A.混带落叶阔叶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针阔混交林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10)限制黄河流域栽培香樟树最主要的原因是(     
A.土壤贫瘠B.夏季暴雨C.日温差大D.冬季低温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南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农用地面积为1268万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的75.93%,其中耕地面积811.1万公顷。河南耕地种植结构较为单一且使用强度大,加之农用物资的大量使用,土壤退化严重,属于重度化肥、农药、农膜污染区。图左示意河南的位置和地形,图右示意河南土壤有机质含量等级分布。

(1)推测河南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物资的主要原因。
(2)简析河南耕地有机质空间分布差异的成因。
(3)请为河南提高耕地质量献计献策。
2024-05-06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2年以来,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已成为控制黄河物质向海输送的最重要工程措施之一,显著影响黄河河口地的演化。图1为“黄河三角洲区域围”,图2为“利津水文站径流量与输沙量变化图”。

材料二:黄河三角洲土壤盐渍化严重,天然植被多为盐地碱蓬、桂柳等盐生植物,可吸收土壤中的盐分。1992年,为保护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岛类,国务院批准建立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该自然保护区正积极创建我国首个陆海统筹型国家公园,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1)推测2015-2017年黄河三角洲面积变化特点,并说明原因。
(2)简析天然植被对黄河三角洲湿地土壤发育的作用。
2024-05-08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地理研学小组在考察黄土高原某地窑洞旁以及沟谷里的黄土剖面时,发现该地居然由不同颜色的土层交替叠覆而成,有的颜色偏红,有的颜色偏黄。据专家介绍,黄土层与红土层的叠覆出现能反映第四纪以来该地气候的冷暖,干湿变化。黄土变红是因为土里面的含铁矿物经雨水淋洗氧化后变红,同时土里富含盐分的碳酸钙又被雨水裹换着向下冲,在红色土质的下方积淀成钙结核。该地土层结构特点有利于窑洞的挖掘,同时该小组在走访调查中发现,当地废弃塌窑事故频发。下图为当地土层结构剖面与建筑格局示意图。


   
(1)分析该地土层结构特点有利于窑洞挖掘的原因。
(2)推测该地红土层与黄土层叠覆出现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
(3)从自然环境特点分析当地废弃塌窑事故发生的原因。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羌塘高原位于喜马拉雅山北侧,为了应对高原的恶劣环境,植物变矮,例如贴着地面生长,因此整个羌塘高原既没有参天大树,也没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这使得这一地区的植物显得比较“低调”。矮化植物的典型代表是高山流石滩上的垫状植物。高山流石滩位于林线与雪线之间,是高山植物能够抵达的上限,再往上是裸露的冻土、积雪和冰川。很多流石滩植被的植株呈现密集矮小的垫状,下图为流石滩景观图。



(1)简述青藏地区高山流石滩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并分析其形成过程。
(2)分析垫状植物成为羌塘高原流石滩地带主要植物类型的原因。
(3)从自然环境角度,推测垫状植物给当地带来的有利影响。
7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1为我国地形图,图2示意我国东北长白山地到西南云贵高原的地形剖面及其对应的土壤和植被,甲、乙、丙、丁代表典型植被类型。




(1)判断乙、丙代表性的植被类型。
(2)砖红壤和棕壤都有大量凋落物进入土壤中,但砖红壤的有机质含量远低于棕壤,说明主要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原因。

地处中朝边境的长白山是一座休眠火山,曾在公元946年喷发,在火山学界被称为“千年大喷发”。这次事件是一次爆炸性喷发活动、喷发柱高度达数十公里,生成的火山灰进入大气环流或平流层,长时间滞留空中,影响全球气候。下图为长白山火山灰分布示意图,长白山各坡向火山灰由于堆积与留存条件差异,现在火山灰厚度差异较大。



(3)据图推测目前长白山火山灰堆积厚度最大的坡向并分析原因。
(4)“火山冬天”是指大规模火山喷发之后大气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试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火山冬天”的形成原因。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85年西北石油地质局地质大队在新疆却尔却克山发现了大量的三叶虫化石,再次证实了新疆地区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后逐渐演变出了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该地气候干旱,平均年降水量不超过100毫米,蒸发量高达2500-3400毫米,昼夜温差达40℃以上。全年有三分之一是风沙日,大风风速达每秒300米,沙漠中分布着无数个流动沙丘。塔克拉玛干沙漠沙粒多为细沙和粉沙,在自然状态下很难发育成熟土壤。下图为塔里木盆地及其周边示意图。



(1)从地质和气候角度,分析塔克拉玛干沙漠形成的自然原因。
(2)推测塔克拉玛干沙漠沙粒多细沙和粉沙的原因。
(3)结合土壤发育过程,分析塔克拉玛干沙漠难以发育成熟土壤的原因。
2023-12-09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地理试卷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有机碳是指存在于土壤中各种形态合碳有机物。土壤碳含量输入主要来源于植物凋落物,输出主要是有机质的分解和淋溶。海拔升高会改变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子,进而影响土壤微生物活动和土壤有机质分解与转化。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西北部(27°N附近),面积56527hm2,主峰黄岗山海拔2158米,植被垂直带谱明显。图为研究者甲得出的黄岗山海拔8001700m间隔100米不同深度土层有机碳含量分布示意图。



(1)推测如今的武夷山是否有永久积雪冰川带,用数据进行说明。
(2)分析武夷山针阔混交林带比常绿阔叶林带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多的原因。
2023-09-22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项05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专项突破卷)-【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期中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10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重庆巫山深处有三座并排山峰,像菜刀一样,刀刃向上,当地人称之为刀片山,刀片山峭壁上长满了耐旱植物。刀片山山体为同一地质年代形成的沉积岩,刀片山的形成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密切相关。下图为重庆刀片山景观图

   

(1)推测刀片山的形成过程。
(2)从水分角度,分析山顶植物生长的不利条件。
(3)有专家反对靠近刀片山山体修建观景设施,请说明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