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1 . 莱州湾南岸平原的古湖泊形成于距今6000年前左右的海平面上升时期,处于滨海洼地内的古老河口海湾在河口三角洲和海岸沙堤不断发育扩大的条件下演变成潟湖,距今5500年前莱州湾海平面开始下降,潟湖最终与海洋分离,退居内陆,河流经湖泊注入海域。此后湖泊位置不断演变,湖泊面积经多次扩大、缩小后,最终消失。研究表明,莱州湾古湖泊消失的根本原因是该地区的气候变迁。完成下面小题。

   

1.距今6000年前左右,莱州湾潟湖形成的原因是(     
A.海水侵入陆地,流水侵蚀加剧B.海水侵入陆地,海洋侵蚀加剧
C.流水顶托加强,海洋堆积加剧D.海水顶托加强,流水堆积加剧
2.潟湖与海洋分离后(     
A.河流长度减小B.湖泊淤积加重C.湖泊深度增加D.湖泊盐度增加
3.莱州湾地区气候变化的趋势是(     
A.一直变湿润B.干湿交替,总趋势变湿润
C.一直变干旱D.干湿交替,总趋势变干旱

2 . 作为人口变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生人口总量、结构是影响人口长期变化趋势的基础变量,出生人口总量多少是育龄妇女总量结构、生育水平高低和生育潜力综合作用的结果。下表为中国育龄妇女总量和年龄结构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

总量

(亿人)

年龄结构(%)

平均年龄

(岁)

15—24岁

25—39岁

40—49岁

1982

2.48

39.46

42.45

18.09

29.52

1990

3.06

39.18

43.32

17.50

29.34

2000

3.50

27.68

49.28

23.04

32.16

2010

3.80

29.33

40.93

29.74

32.73

2020

3.22

21.38

47.17

31.45

33.95


1.1982年至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     
A.总量先增加后减小B.所占比重波动上升
C.年龄结构持续老化D.平均年龄持续增加
2.针对近几年我国育龄妇女的变化趋势,应当(     
A.推进配套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家庭养育成本
B.科学分析超低生育率的危害性,提倡传统生育文化
C.形成育儿友好型社会的环境,摒弃长期的生育政策
D.积极转变育龄人群生育观念,提高生育意愿和水平
2023-02-09更新 | 102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期中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影响海水水深的因素,既有全球尺度因素,如海平面升降,又有区域尺度因素,如泥沙沉积、地壳运动等导致的水深变化。渤海是一个伸入中国大陆内部的半封闭内陆海域。渤海沿岸江河纵横,渤海湾沿岸的泥沙主要来自黄河、滦河和海河,渤海南部地区的泥沙则主要受黄河控制。渤海海域内部的构造单元包括黄骅坳陷东缘、济阳坳陷东北缘、渤中凹陷、下辽河坳陷的西南部分以及埕宁隆起北缘。

材料二:在气候变暖导致全球性海平面上升的大背景下,不少学者认为渤海海域处于一个海平面上升的趋势中。

材料三:某研究团队2010年发表了一项有关渤海水深变化的研究结果。认为近20年来,渤海南部水深在变浅。在综合分析了渤海南部海域沉积输入、构造沉降、海平面变化等数据后,得出渤海南部水深变浅的速率在0.44—3.49cm/a之间。海水深度的相对变化是海底陆面和海平面共同变化的结果。下图为渤海位置图。



(1)若只考虑沉积速率,请运用自然地理整体性原理分析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对渤海深度变浅速率的影响(变快或变慢)。
(2)根据材料,综合分析渤海南部水深变化的原因。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疆的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河水补给占入湖水总量的94.8%,蒸发占出湖水总量的60.45%,但蒸发总量有上升的趋势。湖区水位季节变化很大,但近年有减小的趋势。湖区内湖陆风(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较显著。多年平均数据显示,博斯腾湖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为11~12时,比冬半年提前两小时左右。

材料二:博斯腾湖区域图和湖区湖陆风风速月变化图。



(1)根据材料,指出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2)依据材料,分析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比冬半年提前的原因。
(3)推测博斯腾湖面积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2023-03-22更新 | 27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5 . 年日照时数,是指在一年内太阳辐射照射到地面达到或超过120瓦/平方米的各段时间的总和,以小时为单位。如图示意1982—2020年吉林省年平均日照时数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分配。据此完成下面问题。

1.吉林省西北部地区的年平均日照时数比东南部地区多出600小时以上,这个差额主要来自夏季,其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纬度位置②海陆位置③地形状况④植被覆盖率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近几年吉林省中西部地区的年平均日照时数呈总体增加趋势,冬季尤为显著,最可能的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暖B.酸雨强度减轻C.森林覆盖率提高D.大气污染减轻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水生动物生长的pH值一般为6.5~8.0,水生植物难以在pH值9.0以上的水环境健康生长。滇池是我国大中型富营养化湖泊之一,水体pH本底值高,导致水生植物严重退化,但有利于水华蓝藻的生长,而水华蓝藻的光合作用会进一步推升水体pH值,同时滇池中水体pH值变化与水体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下图示意2004-2018年滇池不同pH值范围在全年所有监测值中所占比例的变化。



从pH值角度推测滇池水生动物死亡率的季节变化,并说出2004-2018年滇池湖水pH值变化趋势的可能原因。
9-10高一下·河北石家庄·期末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7 . 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完成下面小题。

1.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帮助我们(     
A.为商业网点选址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2.对1995年与2015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2022-10-16更新 | 232次组卷 | 52卷引用:重庆市第二十三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8 . 交通优势度是反映交通网络规模、交通系统完善程度以及通达性的综合指标,反映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支持其经济社会活动的水平和状态。与2010年相比,2016年东北地区各县域单元交通优势度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空间分布不均。变异系数(CV)用来评估交通优势度的均衡性与极化现象,变异系数越小,表明交通优势度空间分布越均衡。下图为2010年和2016年东北地区各县域单元交通优势度各指标变异系数及变化率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东北地区县域单元交通优势度高的地区集中分布于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一带,而大兴安岭地区以及长白山地区交通优势度相对较差,该种差异产生的原因主要是(     
A.气候差异B.政策差异C.经济发展水平差异D.地形差异
2.下列关于东北地区2010年和2016年交通优势度各指标变异系数及变化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整体来看,东北地区交通优势度空间差异变小
B.与2010年相比,2016年开通的交通线周边地区的区位优势得到提高
C.远离2010—2016年开通的交通线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下降
D.东北地区交通优势度空间差异变大使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降低
2022-04-01更新 | 33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高考一模地理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为2016年10月17日8时(北京时间)亚洲部分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图中A位于____压天气系统中心。这一天气系统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称是____
(2)图示时刻,若不考虑地形影响,B地的风向应为____风。卫星监测结果显示,该天气系统中心目前位于B地以东偏南约550km的海面上,并以约20km/h的速度沿箭头所示方向稳定移动。未来一天内,B地风速大小的变化趋势是持续____
(3)该系统前进方向的右侧半圆区域(图中阴影区)由于风力极大,常被称为“危险半圆”。试结合天气系统的移动及气压特点,分析该区域风速大的原因。
(4)该天气系统具有强大破坏力,由强风引起的____可掀翻海上船只、淹没沿海低地,所带来的____还可能诱发洪涝等次生灾害。

10 . 下图为我国某地1960~2005年夏季0℃层平均高度变化和该地某河平均流量变化趋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由图示信息可知,该河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A.冰雪融水B.湖泊水C.雨水D.地下水
2.下列有关该河的描述,正确的是(     
A.河流下游水量比上游大B.枯水期河流含沙量大
C.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D.冬季河流径流量丰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