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地球上的大气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81 道试题
1 . 完成以下内容。
(1)大气是由干洁空气、________等组成的混合物。其中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有____ 78 %)和____ 21 %),其次是________、甲烷和____等。
氮气:大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氮元素是生物体内蛋白质和很多复杂化学物质的组成部分。
氧气:大气中含量仅次于氮气的气体,众多生物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2)二氧化碳: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一种温室气体,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过多会导致”____“。
(3)臭氧:位于____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____线,使地面上的生物免受其伤害,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带来一些列危害。
(4)水汽:影响____变化的重要因素,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023-10-22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新教材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第二节《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导学案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我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微咸水湖泊。受风力作用影响,湖泊东部风成砂堆积区面积不断扩大。图中观测点(D1,D2和D3)地层剖面从上往下部依次有风成黄土、风成沙土、河相砾石,底部的河相砾石主要成分为花岗岩,与野牛山和青海南山南段的三叠纪碎屑岩岩性不吻合,花岗岩多出露在青海南山的中段(二郎剑—江西沟)和北段(布哈河河谷)以及日月山。青海湖周边区域的风向除受控于盛行风系以及季风的变化以外,还受到地貌、湖泊效应产生的湖陆风等因素影响。监测显示,江西沟与刚察县的风向季节变化较小。下图为青海湖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1)结合资料及所学知识,简述古青海湖通过东南部古倒淌河与黄河相通的理论依据。
(2)指出江西沟全年主导风向并分析其风向季节变化较小的原因。
(3)简述风成砂堆积区的扩大对甲湖(沙岛湖)产生的影响。
(4)甲为沙岛湖,请你提出缓解沙岛湖附近风成砂堆积区危害的具体措施(至少三条)。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意大利威尼斯城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以运河、水上公交和富丽堂皇的宫殿教堂而闻名。城市建立在威尼斯潟湖中100多个岛屿上,因为长久发展,威尼斯城在过去百年中已经下沉了约28cm。再加上全球暖化,南北极冰川融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尤其是天文、气象的影响,这个城市在每年10月到12月期间经常被水淹没。为使城市免遭洪水危害,意大利实施了“摩西工程”,在威尼斯潟湖中设置了三道水闸,闸门模块被安放在水泥基座上,平时收入基座,需要时抬起,以防洪水。图1示意“摩西工程”。

材料二:船舶航行时,船体和海面之间的机械作用会产生尾流,尾流以波浪的形式向两侧辐散传播,在合适的条件下能造成明显的侵蚀。威尼斯潟湖航运发达,威尼斯城和成尼斯工业区的船只经过潟湖沙坝的豁口通道时,尾流能够侵蚀沙坝。与丽都通道相比,马拉莫科通道受船舶航行尾流侵蚀更加严重。图2示意威尼斯位置。

(1)说明威尼斯城在过去百年中下沉的原因。
(2)从天文、气象的角度,分析威尼斯城每年10月到12月经常被水淹没的原因。
(3)推测摩西水闸运行后,可能对当地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4)与丽都通道相比,分析马拉莫科通道受船舶航行尾流侵蚀更严重的原因。
(5)为减轻威尼斯潟湖豁口通道的尾流侵蚀提出合理建议。
2023-01-14更新 | 99次组卷 | 2卷引用:【测】综合测试(二)-【考点聚焦】2023年高考地理总复习讲练测

4 . 潮土也称冲积上或草甸土,是河流沉积物受地下水运动和耕作活动影响而形成的土壤,因有夜潮现象(指夜间表土温度降低,深层土壤中的温暖水汽上行,遇到低温表土后凝结成水而湿润表土的现象)而得名。其耕作层内土壤腐殖质积累过程较缓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典型潮土分布区的主要环境特征是(     
A.森林茂密B.地下水埋藏较浅C.降水丰沛D.河流湖泊分布广
2.利于潮土发生夜潮现象的天气特征是(     
A.晴朗B.雨雪C.冰冻D.强风
3.潮土的夜潮现象,对农业生产的主要有利影响是(     
A.土壤有机质快速积累B.表层土壤水分增加
C.夜间土壤温度升高D.大气保温作用增强
2024-06-02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多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省级联测地理试题

5 . 喀斯特洞穴系统的烟囱效应(如下图,图示为某季节的主要气流)是指由于洞内外空气的温度差使气流从温度高的区域流向温度低的区域的现象。它为喀斯特地区的地—气交换增加了一个通道,对碳循环具有重要的影响。碳汇是指碳酸盐岩通过岩溶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以无机碳的形式储存的机制。我国喀斯特地区面积超过陆地总面积的1/3,是我国重要的碳汇区域。2020年9月22日,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期间,中国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结合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主要气流的流动反应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南方喀斯特地区的烟囱效应较北方明显的原因包括(     
①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降水量比北方多②土壤疏松肥厚,利于地表水下渗
③碳酸盐岩的风化作用更强④可溶性岩石的溶蚀更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目前提高我国“碳中和”能力最有效的措施是(     
A.采用碳捕捉技术B.积极参与国际合作C.植树造林D.垃圾分类回收
2023-12-30更新 | 21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一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

6 . 北极地区是大气与海洋物质、能量交换的重要区域之一,北极海冰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器。下图为北极地区年平均海平面气压及洋流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北极地区(     
A.高压中心位于北极点附近B.极地高压因动力作用形成
C.7月极地高压势力最强盛D.洋流流向受极地东风影响
2.北极表层洋流(     
A.与其它大洋的洋流互相不联通B.暖流能够影响到北冰洋沿岸各地
C.将北冰洋海冰主要推向大西洋D.利于开辟终年穿越北极点的航线
3.北极海冰在过去30年里覆盖范围平均下降8%,这将(     
A.减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海面温度下降B.增加海水蒸发,水汽吸收更多短波辐射
C.导致北极地区的下沉气流减弱甚至消失D.缩小与中纬地区的温差,影响风力系统
2024-01-2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

7 . 风沙肆虐的沙漠一直是蔬果生产的禁区,日光温室可以极大地改变这一现状。南疆地区早期建成的温室,普遍存在着冬季夜间室内冻害时常发生的问题。水幕集热-地暖加温系统的应用,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研究表明,日光温室后墙白天接受太阳总辐射约占温室接收太阳总辐射的50%~60%,夜间,室内获得的热量中墙面放热量约占1/3,地面放热量约占2/3。此外,土壤夜间放热性能较为稳定,受气候条件影响小。完成下面小题。



1.墙面在水幕集热-地暖加温系统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以下属于其主要作用的是(     
①墙面朝阳,吸收太阳辐射多②墙体厚实,蓄热能力强,保温效果好
③墙体反射短波辐射,增强植物光合作用④厚实的墙体较为稳固,利于阻挡风沙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电动卷帘可以根据温度高低对玻璃进行择时覆盖不透明膜,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冬季白天,覆盖可以起到保温作用B.冬季夜晚,打开可以起到削弱作用
C.夏季白天,覆盖可以减轻太阳辐射D.夏季晚上,打开可以降低昼夜温差
2023-11-15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八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8 . 为开发西部荒漠平原,秘鲁于20世纪70年代建设马赫斯调水工程,该调水工程以海拔超过4000米的两大高山水库为源区,通过卡尔科河最终将水调入西瓜斯河,在高大山区穿越众多隧洞,调水路线区海拔落差极大。下图为马赫斯调水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秘鲁西部荒漠的形成关联性最大的是(     
A.受大陆气流和寒流影响,降水稀少B.距离海洋较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C.人类生产生活强烈,植被破坏严重D.地处热带,全年气温高,形成荒漠
2.马赫斯调水工程线路穿越众多隧洞的主要目的是(     
A.减少沿线蒸发B.节省建设资金C.提高输送水量D.引导水流自流
3.马赫斯调水工程建成后产生的主要作用有(     
①利于农业灌溉②提高航运量③改善区域气候④增加发电量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9 . 近年来我国滨海大气臭氧污染愈发严重。臭氧对人体伤害主要表现为强烈刺激呼吸道,造成一系列呼吸道疾病。海陆风是沿海地区常见的中尺度环流,对沿海空气质量有重要影响。海陆风将高浓度的O₃前体物NOx(氮氧化物,极不稳定)、VOCs(挥发性有机物)混合后经光化学反应(在光照的作用下而引起的化合、分解、氧化、还原等反应)生成O₃,再将其吹回岸上,导致沿海地区O₃出现明显升高,污染相对突出。图1、图2为我国珠三角地区对臭氧污染监测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造成珠三角臭氧污染较为严重时的海陆风风向及其出现时间为(     
A.海风,白天B.海风,夜晚
C.陆风,白天D.陆风,夜晚
2.秋季,珠三角臭氧污染较为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秋季珠三角地区工业生产废气排放臭氧较多
B.秋季昼夜温差小,海陆风扩散臭氧能力较弱
C.秋季云层厚,保温作用强,利于前体物合成臭氧
D.秋季降水较少、光照较强,利于前体物合成臭氧
2024-02-02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10 . 在中亚东南部到阿富汗东北部一带纬度较低的山区附近存在一些相对温和且冬春多雨的地方,这些地方形成了小范围的地中海式气候,但它们距离一般认知的地中海气候区较远。中亚东南部到阿富汗东北部一带(34°N~44°N,66°E~70°E)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为天山、帕米尔高原和兴都库什山组成的高大地形。下图示意1月和7月该区域及其附近地区天气形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中亚东南部到阿富汗东北部的地中海式气候区主要分布在(     
A.30°N~40°N之间的大陆西岸
B.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
C.该区域山脉或高原的西侧和南侧
D.该区域纬度较低的河流沿岸
2.中亚东南部到阿富汗东北部地中海式气候的成因为(     
A.1月该区域位于浅槽前,有利于锋面气旋发展
B.7月该区域受高压脊控制,空气上升运动强烈
C.1月该区域受偏北风控制,利于干冷气流辐合
D.7月该区域受东北信风影响,天气炎热干燥
3.比什凯克市位于天山西段北侧的一个北、东、南三面环山的“喇叭口”地形中,是一个地中海式气候岛,其成因为(     
A.夏季天山西段北侧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多对流雨
B.冬季低压槽使天山西段北侧气流下沉,气候炎热干燥
C.“喇叭口”地形对夏季西风气流的抬升作用,利于地形雨的形成
D.“喇叭口”地形使冬季西风气流易辐合和抬升,形成降水
2024-01-1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