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河流堆积地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8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距今约80万前,门曲汇入朋曲(恒河二级支流)。距今约80万~60万年前的望昆冰期时,门曲河床中堆积了大量冰水沉积物,随后佩枯错湖岸线大幅变长。距今约60万前,青藏高原开始进入史上最大的间冰期,门曲河床中的冰水沉积物被大量侵蚀,佩枯错在距今约51万年前通过门曲汇入朋曲。高原裸鲤原先仅分布在雅鲁藏布江流域,由于水系的连通扩散到了朋曲,佩枯错充当了水系间鱼类扩散的“踏脚石”。图示意佩枯错周边地貌及水系变化。

(1)分析望昆冰期时佩枯错湖岸线大幅变长的原因。
(2)从河湖水系演变角度,推测高原裸鲤从雅鲁藏布江扩散到朋曲的过程。
(3)指出进一步证明裸鲤从雅鲁藏布江扩散到朋曲还需要寻找的证据。
2024-03-02更新 | 854次组卷 | 8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4-2024年高考地理考前信息必刷卷(湖北专用)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距今100多万年前,黄河流域内只有一些互不连通的湖盆,各自形成独立的内流水系。随着青藏高原的强烈抬升,我国地势从西低东高演变为西高东低,青藏高原出现大面积冰川,为黄河的贯通和形成创造了条件。第四纪末次间冰期气候变暖,黄河上、中游各自独立的内流水系和古三门湖逐步相互连通,巨大的水量汇集于古三门湖,使得古湖水位升高,湖水开始从东部三门峡的低缓垭口向东溢流,并不断下切,贯通三门峡,最终形成东流入海的黄河水系。

受古三门湖的影响该区域形成了独特的沉积地层,研究表明此处古湖相沉积厚度受沉积时长影响最大。下图为古三门湖的位置及典型地质剖面略图。

(1)从湖水矿化度角度判断间冰期时古三门湖的类型,并说明判断依据。
(2)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古三门湖消失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3)推测从甲到乙古湖相沉积层厚度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024-02-06更新 | 372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北省荆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布埃亚是喀麦隆西部城市,有“非洲雨极”之称,植物茂密。喀麦隆境内的萨纳加河河口有宽阔的三角洲,一年内特定的季节三角洲面积增加较为明显。下图示意非洲局部区域。



(1)简析布埃亚成为“非洲雨极”的主要原因。
(2)说明1月份R地和Q地的风向及成因。
(3)推测萨纳加河河口三角洲面积增加明显的季节及理由。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太白山是秦岭的主峰,该山的主体由规模庞大的花岗岩体组成,地质学家称其为“太白花岗岩”。太白花岗岩在漫长的地质发展史上,几经地质构造变动,断层、节理十分发育,在各种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塑造了今日太白山奇峰林立、山势峥嵘的险、奇景色。太白山北坡极为陡峻,多深切峡谷或障谷;南坡相对平缓,河谷稍开阔,山脊多呈穹状和平梁状,除上部河段为宽“V”形谷外,在下部河段均发育为宽阔的槽形谷地,部分地区可见多级阶地。下图示意秦岭北坡陡峭的断崖及相关地理事物分布。



(1)推测图示区域地貌的演变历程。
(2)简析南坡上部河段为宽“V”形谷,下部河段发育为宽阔的槽形谷地的主要原因。
2023-12-07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综合题变式题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欧洲大陆的古冰盖开始消融,易北河在下游形成深切河谷。目前,易北河下游河谷已经成为北海近岸海域海底的水下峡谷,该处水下峡谷具备良好的沉积条件。图示意易北河流域的位置。


   
(1)分析末次冰期晚期易北河下游深切河谷的形成过程。
(2)与末次冰期相比,分析现今易北河流量的季节变化及成因。
(3)推测易北河口的水下峡谷利于沉积的条件。

6 . 雅鲁藏布江米林段地处西藏高原的东南部,属雅鲁藏布江中游下段,河谷风沙地貌断续分布,其中在卧龙镇附近(分布最为集中,发育规模最大。平面形态上,风沙活动带呈“喇叭”状,由阶地边缘狭窄的风蚀口向沙丘堆积区逐渐变宽。如图示意米林县卧龙镇东部河谷阶地风沙活动带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卧龙镇风沙活动带多分布在(     
A.河流凸岸阶地B.河流凹岸阶地C.宽谷上风向处D.窄谷下风向处
2.推测卧龙镇东部的盛行风向为(     
A.偏西风B.偏东风C.偏南风D.偏北风
3.米林段风沙活动较为集中的时段为(     
A.春季午后B.冬季夜间C.夏季午后D.秋季夜间
7日内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T8联盟高三下学期压轴考试(二模)地理试题

7 . 75万年前,古长江和古川江以黄陵背斜为分水岭(图)。在此后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古长江溯源切穿黄陵背斜、袭夺古川江,且古金沙江南流受阻,改向东流,逐渐形成现今的长江干流。距今约1万年,受地壳运动和海平面升降的影响,云梦泽和彭蠡泽两大通江湖泊形成。距今约3O00年,云梦泽和彭蠡泽逐渐消亡,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通江湖泊随之形成。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现象中,最适于佐证“古长江和古川江以黄陵背斜为分水岭”的是(     
A.背斜以东沉积物物质成分的垂直差异B.背斜以东沉积物粒径大小的水平差异
C.背斜以西沉积物物质成分的垂直差异D.背斜以西沉积物粒径大小的水平差异
2.距今约1万年,两大通江湖泊的形成条件主要有(     
①长江中游平原地壳抬升②长江中游平原地壳沉降③海平面下降④海平面上升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推测云梦泽和彭蠡泽消亡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干,上游来水量减少B.地壳和海平面趋于稳定
C.泥沙淤积,湖泊沼泽化严重D.人类围湖造田活动加剧
7日内更新 | 181次组卷 | 2卷引用:最后一卷(湖北卷)-【名校之道】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阶段性模拟仿真冲刺卷(湖北专用)
8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佛山西樵山形成于早第三纪,由于火山形成后的构造运动和外力作用,形成了如今山上有72山峰(最高峰344米),232处泉眼,28处瀑布的地表形态。西樵山周边分布着大片三角洲平原,海拔3-4米。西樵山曾经作为采石场植被破坏严重,禁止采石后植被迅速恢复。山中有一巨石----冬菇石,又名仙笠石,横列涧中,高约8尺,是从山上崩塌下来的巨大角砾凝灰岩块,长久受外力作用,上广下锐,四檐垂下,形似冬菇,下可蔽风雨。下图为西樵山及附近地貌类型图。



(1)简述西樵山多泉水出露的原因。
(2)从外力作用的角度,推测冬菇石顶部硕大较圆滑、根部较小的原因。
(3)据图描述西樵山附近冲积扇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形成过程。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三角洲是以黄河入海处的河道为中心的巨大扇形地,历史上曾为我国每年新增几十平方千米的“年轻”土地,但是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近年来黄河三角洲造陆速度有迅速减少的趋势。历史上黄河曾多次改道,每一次大改道都会对河口三角洲(包括陆上和水下三角洲)及附近海岸线造成深刻的影响。下图是近百多年来黄河入海口海岸线变迁和河道变迁图。


   
(1)描述历史上黄河三角洲每年新增的几十平方千米“年轻”土地的形成过程。
(2)推测近年来黄河三角洲造陆速度明显下降的原因。
(3)分析黄河改道对河口三角洲附近海岸线的影响。
10 . 阅读图文资料, 完成下列要求。下图为常见地貌示意图。
   
(1)河流中上游河谷横断面大多是________形, 对应图中________(①或②);河流中下游河谷横断面大多呈________形。
(2)若河流注入海洋, 在入海口处形成的地貌是________,属于河流________地貌。
(3)推测2地貌从河口到海洋颗粒物大小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
(4)3地貌的名称为________该景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主要分布在我国的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