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6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川被视作气候变化的灵敏指示器,其进退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我国西北某山地现代冰川分布面积广。研究发现,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该区域冰川面积快速减少,不同冰川面积等级有显著差异:冰川面积大小与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成负相关性。下图示意该山地不同面积等级冰川数量和面积。



(1)从面积等级角度概述该山地冰川数量和面积特征。
(2)推测因全球气候变暖,该山地冰川消退后的裸地上土壤发育的过程。
(3)对该山地的小冰川变化趋势有两种观点,观点一:该山地的小冰川会较快消退;观点二:该山地的小冰川有增多的可能。你支持那种观点?选择一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2022-10-12更新 | 409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江北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
2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研究发现:在古近纪(距今6600~2300万年),地球上气候曾经发生显著变化;距今约4850万年,一种名为满江红的植物曾铺满北极海面,距今约4800万年突然消失。满江红属于蕨类植物,现在广泛分布于亚洲热带、亚热带淡水表层,细小绵密、繁殖快、固碳能力强,气温低于5℃会死亡。图示意距今4850~4800万年北极海区地理位置。

(1)指出距今4850万年满江红繁盛期,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并说明理由。
(2)分析满江红能够在北极海区大量繁殖的原因。
(3)推测北极海区大量生长满江红对其他水生生物和大气可能产生的影响。

3 . 下图示意太行山区、横断山区和黔桂喀斯特山区的耕地在不同坡向、不同海拔的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判断正确的叙述(     
A.随海拔升高,三地耕地呈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趋势
B.太行山区南坡的光热充足,不同海拔的耕地都比北坡更多
C.横断山区干热河谷底部的昼夜温差大,水源充足,耕地广
D.黔桂喀斯特山区1000~1500米山间盆地、平地的面积较多
2.太行山区200米以下地势低洼处、甲山区1000米附近地势崎岖处,不合理的耕作最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A.地面沉降、土地沙化B.土壤盐碱化、水土流失
C.湿地萎缩、植被破坏D.生物多样性减少、水体污染
3.推测乙山区3000米以上优势的农作物及农业生产条件(     
A.马铃薯;生长周期长,糖分积累多B.冬小麦;环境污染小,农产品优质
C.棉花;蒸发微弱,水分条件较优越D.亚麻;太阳辐射强,热量条件充足
2022-09-23更新 | 146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4 . 读美国佛罗里达州大沼泽分布图与迈阿密气候资料统计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佛罗里达州大部分地区属于大西洋和墨西哥湾沿岸平原,平均海拔低于35米。境内有河流1 700多条,湖泊3万多个,其南部分布着大片沼泽,保持着原生的自然状态。

材料二 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佛罗里达州大沼泽地区面临着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1)根据上图和材料一,描述大沼泽形成的有利条件。
(2)大沼泽沿海部分的水位变化较大,试分析原因。
(3)依据上图和材料二,试推测大沼泽因人为原因可能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对沼泽地的保护提出合理化建议。
2016-12-13更新 | 298次组卷 | 4卷引用:2016届重庆市南开中学高三3月月考文综地理试卷

5 . 土壤是全球陆地系统中最大的碳库载体,其排放 CO2 的过程被称为土壤呼吸。土壤排放的CO2主要来自生物残体分解和根系呼吸,与土壤温度密切相关。受人类活动干扰,我国东北某山地植被群落发生了逆向演替(植物群落进行与演替系列顺序相反的逆向变化):红松阔叶林—阔叶杂木林—灌木林—草本。下图为该地不同演替阶段 8 月份土壤 CO2 排放量时间变化图(图中不同阶段的经纬度、海拔、坡度、坡向、土壤类型等要素差别不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红松阔叶林阶段土壤排放的CO2多于草本阶段,主要是因为红松阔叶林阶段(     
A.光合作用强B.生物种类多
C.凋落物多D.土壤温度高
2.红松阔叶林阶段土壤 CO2 排放量峰值明显滞后于草本阶段,是因为红松阔叶林阶段(     
A.林冠茂密B.根系发达C.土壤干燥D.植株高大
3.推断植被群落的逆向演替可能会(     
A.改善区域小气候B.加快海平面上升
C.降低雪线高度D.使温带作物种植北界南移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施秉喀斯特地貌区位于贵州省东部施秉县北部,地处云贵高原东部边缘向湘西低山丘陵过渡的山原斜坡地带,为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区。该处地势北高南低,大部分地区海拔600~1250m,平均海拔912m,整体地形破碎,是一个河流深切的峡谷区。下图示意施秉喀斯特地貌的演化过程。



(1)指出开展喀斯特地貌研究活动的步骤。
(2)判断施秉喀斯特地貌的演化顺序并说明原因。
(3)简述当地为施秉喀斯特地貌发育提供的自然条件。

7 . 下图为某区域的典型剖面示意图,该区域的山坡受流水侵蚀,谷地持续接受沉积。山坡多生长森林,谷地中草甸广泛发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奠定该区域地貌基本格局的是(     
A.冰川作用B.流水作用C.构造运动D.风沙作用
2.导致山坡与谷地植被分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气温B.降水C.土壤温度D.土壤水分
3.如果地质构造稳定、气候无明显变化,谷地植被变化趋势为(     
A.与地带性植被差异缩小,草甸比例上升B.与地带性植被差异缩小,草甸比例下降
C.与地带性植被差异扩大,草甸比例上升D.与地带性植被差异扩大,草甸比例下降
2023-06-10更新 | 14076次组卷 | 34卷引用:重庆市荣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地理试题
8 . 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九段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口外南侧水道,包括沙体以及周边的浅水区域,是小天鹅理想的越冬栖息地。潮滩是高潮时被海水淹没,低潮时出露的滩地,是海岸带中水动力作用(海水越深水动力作用越强)和冲淤变化最活跃的地带。调查表明:九段沙潮滩沉积物具有明显的粒径分异现象。图为九段沙位置示意图。

(1)推测潮滩沉积物自东向西的粒径分异规律,并解释原因。
(2)说出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所属的保护区类型,并举例说明其具有的环境服务功能。
(3)分析九段沙成为“小天鹅”南迁越冬的理想场所的原因。
2024-02-23更新 | 123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距今100多万年前,黄河流域内只有一些互不连通的湖盆,各自形成独立的内流水系。随着青藏高原的强烈抬升,我国地势从西低东高演变为西高东低,青藏高原出现大面积冰川,为黄河的贯通和形成创造了条件。第四纪末次间冰期气候变暖,黄河上、中游各自独立的内流水系和古三门湖逐步相互连通,巨大的水量汇集于古三门湖,使得古湖水位升高,湖水开始从东部三门峡的低缓垭口向东溢流,并不断下切,贯通三门峡,最终形成东流入海的黄河水系。

受古三门湖的影响该区域形成了独特的沉积地层,研究表明此处古湖相沉积厚度受沉积时长影响最大。下图为古三门湖的位置及典型地质剖面略图。

(1)从湖水矿化度角度判断间冰期时古三门湖的类型,并说明判断依据。
(2)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古三门湖消失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3)推测从甲到乙古湖相沉积层厚度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024-02-06更新 | 375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俄罗斯鲟属于江海洄游性鱼类,主要栖息地为黑海和里海水系。在里海,俄罗斯鲟每年两次洄游到伏尔加河淡水区产卵。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河流,干流总落差256米。近年来,由于伏尔加河流域的梯级开发,里海的俄罗斯鲟数量急剧减少。下图为黑海和里海水系示意图和和伏尔加河综合开发示意图。

(1)指出伏尔加河梯级开发的主要限制性因素。
(2)分析伏尔加河流域的开发对河中鱼类繁殖产生的不利影响。
(3)有人推测未来里海可能会逐渐变浅,请说明理由。
2024-01-27更新 | 74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地理试题18题及变式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