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6 道试题

1 . 土库曼斯坦位于中亚西南部,东接阿姆河,西濒里海,国土面积49.12万平方千米,全境大部是低地,平原多在海拔200米以下,80%的领土被卡拉库姆沙漠覆盖。土库曼斯坦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主要种植棉花和小麦。卡拉库姆运河修建后,在该国东南部形成一条农业绿色走廊。下图示意卡拉库姆运河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土库曼斯坦80%的领土被卡拉库姆沙漠覆盖,主要是因为(     
A.油气开采,植被破坏较严重B.深居内陆,风化较强烈
C.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严重D.种植棉花,地力消耗大
2.卡拉库姆运河修建后,咸海(     
A.引水灌溉减少B.湖水外流减少C.水循环速度变快D.水位明显下降
3.推测目前卡拉库姆运河面临的主要困境是(     
①蒸发、渗漏严重       ②维护成本较高   ③水质污染严重   ④货物运输需求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火山是下层未固结砂岩液化后在压力作用下喷出地表形成的,沙上覆沉积层压力降低和季节性地下水位上升是砂岩液化的主要原因。2019年秋季,我国北方某河道河床底部出现大量沙火山。调查发现,该河道春季时曾进行了河道清淤,沙火山喷发时火山口涌出的水流前期浑浊,后逐渐变清,沉积物粒度较细,以粉砂和泥沙为主。下图示意该沙火山。



(1)说明2019年春夏季该地河床上有利于沙火山形成的条件。
(2)分析该河床沙火山口涌出水体由浊变清的原因。
(3)有学者于2019年冬季再次前往该地调查,发现沙火山已无踪迹,推测其原因。
2023-11-28更新 | 317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九龙坡区四川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

3 . 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区内植物丰富。为了解植物多样性在植物群落演替中的变化规律,科学家选取了保护区内三个不同演替阶段的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人工林)和针阔叶混交林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自然状况下,其演替方向是马尾松林一针阔叶混交林一常绿阔叶林,森林的物种丰富度由物种的迁入和物种的灭绝两个过程决定。表为三个森林群落的统计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林型海拔(m)坡向植物种数(种)植物个体数(棵/100m2)
乔木灌木草本
常绿阔叶林230~350西北15223.6173.6110
针阔叶混交林100~200西南7719.8283.2265
马尾松林50~150东南4910.8163.2365

1.该自然保护区的天然林属于(     
A.针阔叶混交林B.常绿阔叶林C.针叶林D.落叶阔叶林
2.森林群落演替的过程中(     
A.物种多样性先增后降B.灭绝的物种多于迁入的物种
C.乔木的优势不断增加D.草本植物的个体数不断增加
3.推测该保护区内植物群落演替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化B.人类活动C.地貌变化D.生物入侵
2023-11-26更新 | 1800次组卷 | 24卷引用:重庆市第七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考试地理试题

4 . 汾河入黄口湿地是治黄的重要保洁员,考察发现,该湿地以砂砾石沉积为主,地下水赋存条件良好。主汛期时,汾河流域多暴雨,下游极易出现“水位雍高”现象,即因水流受阻而产生的水位升高现象。下图示意汾河入黄口段地形地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汾河入黄口湿地以砂砾石沉积为主,说明古汾河(     
A.河道下切强烈B.河岸岩性致密
C.黄河顶托显著D.流域降水丰富
2.主汛期时汾河流域多暴雨,是由于(     
A.冷锋活动较多B.准静止锋强盛
C.地形雨较频繁D.热力对流强盛
3.推测主汛期时汾河下游极易产生“水位雍高”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汾河河床高于黄河B.黄河上游汇水量大
C.汾河水下渗能力差D.入黄口处地形狭窄

5 . 兰考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黄河故道、断堤横贯全境,历史上受自然灾害威胁极大。为了防范自然灾害,60年代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在黄河故道上种植泡桐防护林。兰考县没有民族乐器大量生产的历史,但兰考泡桐却被发现是制作民族乐器的上等材料,近些年,当地大力发展民族乐器产业,吸引了众多民乐生产企业在兰考投资建厂。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当年选种泡桐作为农田防护林的主要原因是(     
A.根系发达,抗风能力强B.树冠层面积大,遮阳效果好
C.耐盐碱,生长速度快D.耐高温,抗旱能力强
2.大量民族乐器生产企业在兰考县集聚的原因不包括(     
A.原材料品质优良B.劳动力丰富廉价C.政策的支持D.传统工艺发达
3.为了促进兰考县“泡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当地政府应(     
A.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B.完善基础设施,促进高效物流
C.降低工资标准,协力企业减负D.建立独立电商,增加产品销量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三角洲是以黄河入海处的河道为中心的巨大扇形地,历史上曾为我国每年新增几十平方千米的“年轻”土地,但是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近年来黄河三角洲造陆速度有迅速减少的趋势。历史上黄河曾多次改道,每一次大改道都会对河口三角洲(包括陆上和水下三角洲)及附近海岸线造成深刻的影响。下图是近百多年来黄河入海口海岸线变迁和河道变迁图。


   
(1)描述历史上黄河三角洲每年新增的几十平方千米“年轻”土地的形成过程。
(2)推测近年来黄河三角洲造陆速度明显下降的原因。
(3)分析黄河改道对河口三角洲附近海岸线的影响。

7 . 大规模的冰川退缩与扩张会影响海平面的垂直变化,也会引起局部地区地壳的垂直变化。终碛堤是冰舌前端较长时期停留在同一位置而逐渐堆积起来的弧状堤坝,可以显示冰川的变化,进而显示气候的变化,图1为冰川地壳受力示意图,图2为某冰川冰舌,2万年以来,该冰川依次发育了甲、乙、丙三道终碛堤,其中丙终碛堤只在冰川底部保留了残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该地区气温变化符合(     
A.B.
C.D.
2.图2地貌形成过程显示气候变化具有(     
A.交替性   随机性B.持续性   交替性C.间歇性   交替性D.随机性   间歇性
3.下列情况符合冰川退缩、扩张对地壳、海平面影响的是(     
①冰川退缩引起地壳上升、海平而上升②冰川退缩引起地壳下降、海平面下降③冰川扩张引起地壳下降、海平面下降④冰川扩张引起地壳上升、海平面上升
A.②④B.①④C.②③D.①③
8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邮湖、洪泽湖早期由断陷形成湖盆,黄河改道,淮河因河道堵塞被迫南下汇入长江,下切侵蚀加深湖床,后黄河携带泥沙淤积湖床,堵塞河段,高邮湖盆高于东部平原农田3米多,遥成大型地上悬湖。里运河(京杭大运河一段)最初开凿之时将各湖连通,明代初期,在高邮湖湖堤东边又筑一堤(即河堤),在原有湖堤与河堤之间形成运河河道,实现河湖分离,船只由以往的在天然河湖中行走改为运河中航行。古人修筑运河河堤时,在东西河堤适当位置修筑了控制水流通过的闸、洞、关、坝等水利设施,将高邮湖、里运河和高邮灌区连通。图是高邮湖—里运河一高邮灌区位置简化示意图.

(1)分析里运河最初开凿之时将各湖连通的原因。
(2)指出里运河傍依洪泽湖、高邮湖修建的道理。
(3)推测古代人们将船只由湖中行走改为运河中航行的理由。
(4)指出运河东、西两提坝上的闸、洞、关、坝等水利设施的作用。
2024-04-11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渝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

9 . 在冰川学中有一种形态叫“尖顶拱”,是指发育有独特的树木年轮般的暗色纹理,呈拱形且凸面朝向冰川下游方向的冰川形态。研究发现“暗色纹理”形成与土壤、岩石混合物有密切关系。下图示意阿拉斯加朱诺冰原附近冰川的“尖顶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暗色纹理”形成的季节为(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下列关于冰川的“尖拱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其形成与冰川移动速度无关B.多发育于冰川前缘
C.其物质有明显分选性D.两侧的摩擦力小,移动速度快
3.相对于阿拉斯加地区,我国藏东南、横断山区未曾发现这样的“尖拱顶”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坡度大B.年降水量大C.冰川海拔低D.气温年较差小
2023-04-16更新 | 263次组卷 | 3卷引用:02卷-【决胜高考·抢分冲刺】逐鹿2023年高考地理模拟冲刺卷(重庆卷)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伊勒呼里山是由花岗岩组成,东西向延伸,北坡平缓、南坡陡峻的山体,其山顶浑圆,附近有大量石海地貌。该山所在区域属寒温带气候区,有大片连续多年的冻土,山间谷地多分布有湿地、沼泽,植被属于山地寒温带针叶林,以兴安落叶松为主。研究表明,伊勒呼里山南坡河流河岸的抗侵蚀能力与气温变化密切相关,兴安落叶松的生长在冬夏季节呈现出抑制或衰退的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分析石海地貌的形成条件。
(2)判断伊勒呼里山湿地分布较多的坡向,并说明理由。
(3)推测气候变暖对河道摆动的影响。
(4)气候暖干化的背景下,分析伊勒呼里山南坡兴安落叶松生长的季节差异。
2024-03-15更新 | 222次组卷 | 4卷引用:地理(重庆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