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6 道试题
1 . 林隙,是指林冠层造成的空隙,其大小会造成林下光、热、水等要素的差异。某学者通过对贵州喀斯特森林林隙环境特征的调查,发现林隙大小的变化将影响树种更新密度(森林中每公顷新一代树木更新的棵数)。下图为贵州某喀斯特森林3个树种的更新密度随林隙大小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林隙0-150m2范围内,树种更新密度的变化是由于林内(     
A.昼夜温差减小B.光照条件改善
C.土壤墒情增加D.空气湿度降低
2.根据图示信息推测,光叶榉较其他两个树种(     
A.耐荫性更强B.耐旱性更强
C.耐贫瘠更弱D.耐酸性更强
3.若在福建南部进行调查,则图示树种更新密度峰值所在林隙大小及影响因素组合为(     
A.更大昼夜温差B.更小空气湿度
C.更大土壤水分D.更小光照强度

2 . 北大西洋涛动指冰岛低压和亚速尔高压之间气压差的变化过程,两者气压变化表现为明显负相关,气压差变大,涛动增强,反之减弱。涛动强弱会改变欧洲、北美乃至全球的大气状况。完成下面小题。



1.北大西洋涛动增强时,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冰岛低压减弱B.亚速尔高压减弱C.北大西洋暖流增强D.极地东风减弱
2.关于北大西洋涛动对不同地区的影响正确的是(     
A.增强时该区域温带气旋次数减少B.减弱时北欧地区湖冰数量增加
C.增强时北美东部沿海南北温差变小D.减弱时中高纬度的热量交换增强
2023-12-25更新 | 620次组卷 | 5卷引用:高考模拟卷三(重庆卷适用)-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阶段性模拟仿真冲刺卷(重庆专用)

3 . 高原湖泊作为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指示区域环境的变化。色林措是青藏高原第二大内流湖,近20余年来湖泊面积年均增加23.5km²。下图示意2000年与2023年色林措遥感影像对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色林措面积增大的根本原因是     
A.湖面蒸发减弱B.冻土与冰川消融C.年均降水增加D.植被覆盖率提高
2.图中四地中,地势最低的是(     
A.①B.②C.③D.④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毛里求斯是一座火山岛国,岛内珍稀生物资源丰富。毛里求斯独立之初主要以生产和出口蔗糖为主,20世纪70年代以后逐步形成制造业、信息通讯业、旅游业和金融服务业四大经济支柱,现已成为非洲经济发展较好的国家之一。晋非经贸合作区位于首都路易港附近(见下图),为我国首批境外经济合作区。


(1)推测毛里求斯岛内珍稀生物资源丰富的原因。
(2)简述毛里求斯岛发展制糖业的区位条件。
(3)说明晋非经贸合作区的建设对毛里求斯的积极影响。
2023-11-15更新 | 245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5 . 色林错流域为西藏最大的内陆湖水系,众多河流和湖泊组成一个封闭的内陆湖泊群。近期,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对色林错流域的研究结果表明,色林错湖泊流域内,入湖径流和湖面降雨在暖季(5月~10月)和全年(月尺度)对湖泊蓄水量变化均有较大影响,湖面蒸发则在冷季(11月~次年4月)与湖泊蓄水量变化密切相关。近40年全球气候变化使该湖面积明显增加。下图为色林错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色林错湖泊(     
A.参与海陆间循环B.湖水透明度较高
C.湖水含盐量较低D.主要补给水源为大气降水
2.推测色林错湖泊水位最低的月份是(     
A.1月B.4月C.7月D.11月
3.色林错湖面积明显增加,下列有关湖泊及周边地区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汇入湖泊的淡水增加,周边地区盐碱化减轻
B.湖泊周边地区冰川面积缩小,地面辐射增强
C.湖泊湖面降水量增加,流域面积变大
D.湖泊冻结时间提前,消融时间推后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三角洲是以黄河入海处的河道为中心的巨大扇形地,历史上曾为我国每年新增几十平方千米的“年轻”土地,但是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近年来黄河三角洲造陆速度有迅速减少的趋势。历史上黄河曾多次改道,每一次大改道都会对河口三角洲(包括陆上和水下三角洲)及附近海岸线造成深刻的影响。下图是近百多年来黄河入海口海岸线变迁和河道变迁图。


   
(1)描述历史上黄河三角洲每年新增的几十平方千米“年轻”土地的形成过程。
(2)推测近年来黄河三角洲造陆速度明显下降的原因。
(3)分析黄河改道对河口三角洲附近海岸线的影响。
7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邮湖、洪泽湖早期由断陷形成湖盆,黄河改道,淮河因河道堵塞被迫南下汇入长江,下切侵蚀加深湖床,后黄河携带泥沙淤积湖床,堵塞河段,高邮湖盆高于东部平原农田3米多,遥成大型地上悬湖。里运河(京杭大运河一段)最初开凿之时将各湖连通,明代初期,在高邮湖湖堤东边又筑一堤(即河堤),在原有湖堤与河堤之间形成运河河道,实现河湖分离,船只由以往的在天然河湖中行走改为运河中航行。古人修筑运河河堤时,在东西河堤适当位置修筑了控制水流通过的闸、洞、关、坝等水利设施,将高邮湖、里运河和高邮灌区连通。图是高邮湖—里运河一高邮灌区位置简化示意图.

(1)分析里运河最初开凿之时将各湖连通的原因。
(2)指出里运河傍依洪泽湖、高邮湖修建的道理。
(3)推测古代人们将船只由湖中行走改为运河中航行的理由。
(4)指出运河东、西两提坝上的闸、洞、关、坝等水利设施的作用。
2024-04-11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渝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伊勒呼里山是由花岗岩组成,东西向延伸,北坡平缓、南坡陡峻的山体,其山顶浑圆,附近有大量石海地貌。该山所在区域属寒温带气候区,有大片连续多年的冻土,山间谷地多分布有湿地、沼泽,植被属于山地寒温带针叶林,以兴安落叶松为主。研究表明,伊勒呼里山南坡河流河岸的抗侵蚀能力与气温变化密切相关,兴安落叶松的生长在冬夏季节呈现出抑制或衰退的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分析石海地貌的形成条件。
(2)判断伊勒呼里山湿地分布较多的坡向,并说明理由。
(3)推测气候变暖对河道摆动的影响。
(4)气候暖干化的背景下,分析伊勒呼里山南坡兴安落叶松生长的季节差异。
2024-03-15更新 | 222次组卷 | 4卷引用:地理(重庆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叶尔羌河发源于青藏高原西北边缘,流域内发育有丰富的冰川。以喀群为界,叶尔羌河分为上、下游:上游河段山高谷深,河谷物质结构疏松;下游河段自塔克拉玛干沙漠西缘流向东北,注入塔里木河,地势相对平坦。下图为叶尔羌河部分河段的分布图。


(1)推测叶尔羌河上游径流量的时间变化特点。
(2)说出莎车所在位置的地貌名称,并说明该地貌的形成过程。
(3)近年来,科学家发现叶尔羌河上游含沙量有增大的趋势。试从构造运动和气候变暖的角度分析原因。

10 . 黄河流域人均河川径流量473m3,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4,在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驱动影响作用下,黄河流域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对黄河流域地表水面积(SWA)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图为1986—2019年各影响要素对主河道区和子流域区SWA趋势的影响量和相对影响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注释:其他因素包括修建水库和淤地坝、引水灌溉、工业和生活供水等。

1.根据各影响要素对主河道区和子流域区SWA趋势的影响,可推测出1986~2019年黄河流域(     
A.平均降水量增加B.平均温度升高
C.植被覆盖率增加D.水土流失严重化
2.相比黄河子流域区,主河道区(     
A.水利工程措施对SWA的增加作用明显大于人类活动引水对SWA的减小作用
B.人类活动引水对SWA的增加作用明显大于水利工程措施对SWA的减小作用
C.水利工程措施对SWA的减小作用明显大于人类活动引水对SWA的增加作用
D.人类活动引水对SWA的减小作用明显大于水利工程措施对SWA的增加作用
3.为增加黄河流域SWA,下列措施中最有效的是(     
A.人工降水B.修筑水库
C.南水北调D.植树种草
2022-12-16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