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4 道试题

1 . 我国新疆阿勒泰某地区牧民采取半定居的游牧生活方式,具有按季节转场的制度和随冷暖变化调节牧场高低的放牧习惯。1970~2000年,该地区约三分之一的草地出现退化现象。近年来,草地退化情况有所好转。下图示意该地区年平均温度的变化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区牧民向夏季牧场进行转场活动的时间最可能为(     
A.3月B.6月C.9月D.12月
2.与冬季牧场相比,该地区夏季牧场(     
①海拔较高②坡度相对较陡③处于背风坡④地势平坦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可能引起该地气温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①全球气候变暖②降水增多③过度放牧④地表植被覆盖率提高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2021-12-24更新 | 26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气温垂直递减率是研究山地气候的重要指标之一。太白山是秦岭主峰,具有显著的山地特征,是研究山地气候的理想场所。下图示意太白山年内气温垂直递减率变化趋势。



(1)判断太白山南北坡之间年内气温垂直递减率差异最大的季节,并分析其成因。
(2)推断太白山北坡从山麓到山顶的气温年较差的分布规律,并说明依据。

3 . 读下表,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季风区某山地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表
海拔(m)
坡向
1700-1800(%)1800-1900(%)1900-2000(%)2000-210(%)02100-2200(%)
阳坡、背风坡101850
阳坡、迎风坡1335963
阴坡、背风坡17701995
阴坡、迎风坡309029138

1.根据表中信息,推断该森林植被最可能是(     
A.热带季雨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
2.与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相似的植物可能是(     
A.苔藓B.马尾松C.樟树D.茶树
3.调查发现,近年来高山苔原带中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主要原因是(     
A.光照增强B.水土流失加重
C.气候变暖D.降水减少
2021-09-04更新 | 294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赣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4月高考模拟地理试题(A卷)

4 . 物候期是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等规律与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正在产生这种反应的时候叫物候期。下图为天山新疆段2001—2014年不同监测点的植被物候始期(SOS)和末期(EOS)与海拔关系图。回答下题。



1.关于植物物候末期与海拔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海拔低于1500米的地区有明显的变化规律
B.海拔范围1500—4000米的区域物候期不稳定
C.海拔大于4000米的区域随海拔升高物候末期推迟
D.海拔对物候末期的影响比物候始期的影响更大
2.伊犁地区物候始期呈显著提前趋势的原因是(     
A.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较多B.地形封闭气温较高
C.全球变暖导致气温升高D.人类活动的影响
3.影响天山新疆段秋季物候末期的因素是(     
A.气温B.降水C.海陆位置D.人类活动
2021-05-25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大学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暨第五次月考文综地理试题
5 .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植被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是指示植被密度及其动态变化的重要因子,与植被覆盖密度呈正相关。黔桂喀斯特山区多峰林峰丛,最高海拔2800米。近年来的研究发现,20002016年黔桂喀斯特山区年均植被NDVI呈明显增加趋势,植被NDVI的变化随海拔高度变化明显,随坡向(阳坡和阴坡)的变化不明显。下图示意黔桂喀斯特山区不同森林植被类型NDVI随海拔高度变化趋势。



(1)说明黔桂喀斯特山区森林植被NDVI随海拔高度变化的基本特征。
(2)分析黔桂喀斯特山区海拔2000米以上森林植被NDVI较低的主要原因。
(3)分析黔桂喀斯特山区植被NDVI随坡向变化不明显的主要原因。
2021-04-28更新 | 236次组卷 | 2卷引用:黄金卷15-【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全真模拟卷(福建专用)

6 . 我国东部某山地海拔2140-2220米处发育有典型的高山苔原带,其土壤有机质丰富,但土层较薄,以苔醇地衣和耐寒矮小灌木为主,草本植物仅零星分布于"特殊区域"。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近几十年来,该山地草本植物不断入侵苔原带,而其原有灌木开始萎缩退我国东部某山地发育有典型的高山苔原带,海拔约2140~2220米,其土壤有机质丰化。调查发现,该山地不同区域的草本植物入侵程度有显著差异(下图)。研究表明,随着该区域草本植物入侵的加剧,被侵入地区的土壤水分增加,而有机质含量呈减少趋势。



1.入侵前草本植物分布的"特殊区域"特征为(     
A.海拔较低、坡度较陡B.海拔较低、坡度较缓
C.海拔较高、坡度较陡D.海拔较高、坡度较缓
2.草本植物入侵后,土壤水分增加、有机质减少的原因是(     
①与灌木相比,草本植物涵养水源能力较强
②入侵导致灌木减少,生物量减少,耗水量减少
③灌木减少,枯枝落叶量减少,有机质来源量减少
④淋溶作用增强,以及草本植物吸收的有机质较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21-05-30更新 | 332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德州市2021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7 . 终年积雪区与夏季最大融化区之间的界线即为融雪末期雪线,直接反映着冰川的进退。高亚洲(又称中央亚洲)是位于亚洲中部地势较高的大山脉地区(范围下图),区域内积雪、冰川分布广泛。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近几十年,高亚洲融雪末期雪线高度总体上表现为升高趋势,但兴都库什、西喜马拉雅地区融雪末期雪线高度反而呈微弱的下降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山地冰雪融化带对应的山地自然带是( )
A.冰川带B.山地荒漠带C.山地苔原带D.山地针叶林带
2.受地形地势影响,高亚洲融雪末期雪线高度变化的空间分布规律大致是( )
A.沿“希萨尔一阿莱山→东昆仑→祁连山”一线降低
B.沿“喜马拉雅→青藏高原内部→昆仑山→天山→阿尔泰山"一线降低
C.沿“横断山→青藏高原内部→兴都库什山”一线降低
D.自青藏高原内部及喜马拉雅高海拔地区向外围呈环状逐渐降低
3.兴都库什、西喜马拉雅地区融雪末期雪线高度呈微弱下降趋势的原因最可能是( )
A.降水集中在冬季且增加B.夏季风影响逐渐增强
C.地壳相对其他区域下沉D.退耕(牧)节水政策推行得力

8 .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用来分析被观测的目标区域植被覆盖程度的指标值,数值越大植被覆盖度越高。科研机构对我国新疆天山和贵州天楼山进行研究,发现天楼山NDVI随坡向变化小,且近年来天楼山NDVI呈明显增加趋势。下图为“天山与天楼山北坡随海拔变化归一化植被指数平均值变化趋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天山800~1000米处NDV1分布特点的主导因素是(     
A.坡度B.光照C.热量D.水分
2.与天山相比,天楼山NDVI随坡向变化小主要是因为(     
A.人类活动少B.水热状况差异小C.地势起伏大D.土壤矿物质少
3.推测近年来天楼山NDVI呈明显增加趋势的主要原因(     
A.精准扶贫战略实施,生态恢复B.气候变化,降水量增加
C.人口迁移,土地撂荒D.经济发展,开发力度加大
2021-05-13更新 | 1364次组卷 | 7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2020-2021学年高三5月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9 . 积雪覆盖变化率是相对于上一季节积雪面积的变化情况,积雪覆盖变化率大于0,表明相对上一季节积雪覆盖面积增加。在高寒地带,积雪发生升华对积雪覆盖面积的减少有重要作用,同时风力作用也会改变这些区域积雪的分布状况。读北半球中纬度某高山冬夏两季积雪覆盖变化率与海拔的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可知,积雪覆盖面积(     
A.海拔1100 m以下,夏季保持稳定B.海拔1100~5300 m,夏季增加
C.海拔500~2000 m,冬季先下降再增加D.海拔3000 m以上,冬季下降
2.该山地海拔5000 m以上地区,冬夏季节积雪覆盖面积变化趋势不同的影响因素不包括(     
A.积雪升华B.气温高低C.风力大小D.降水多少
3.影响该山冬季高海拔地带(海拔3800 m以上)积雪覆盖变化率的主要原因是,高海拔地区随海拔升高(     
A.气温逐渐下降B.积雪的升华量减小
C.太阳辐射逐渐增强D.部分积雪被强风吹走
2020-11-26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教学质量监测文综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地的气温和降水一般随海拔升高而变化,从而影响自然带的多样性和分布。某山地自然保护区(118°05′~118°20′E,25°38′~25°43′N),主峰海拔1850米。保护区内年平均气温15.6℃~19.1℃,最冷月(1月)均温3.5℃~9.5℃,最热月(7月)均温23.0℃~27.5℃,年平均降水量1700mm~2000mm;山脉连绵不断,河谷剧烈下切,峡谷十分发育。下图为该山地自然保护区南坡植物属数量分布与海拔格局图。



(1)概括亚热带植物属数量的整体分布趋势并简析其形成原因。
(2)确定受人类干扰强度较大的植物属和海拔范围,并描述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