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气候变化的概念和表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2017年4月22日,气候变化《巴黎协定》高级别签署仪式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中国积极推动落实《巴黎协定》,引领各国共同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赢得国际社会积极评价。下图为“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新生代温度偏低B.第四纪以干旱期为主
C.图示地质时期寒冷期偏长,温暖期偏短D.古生代以温暖期为主
2.下列关于地球各阶段历史演化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古生代早期,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较多
B.古生代后期和中生代都是重要的成煤期
C.中生代是爬行动物的时代,恐龙在侏罗纪和白垩纪达到大繁盛
D.新生代地壳运动剧烈,形成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
2021-11-07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2 . 下图示意中生代与新生代全球平均气温与平均降水量的变化曲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裸子植物繁盛时代为中生代,裸子植物繁盛时代的全球气候总体特点是(     
A.暖湿B.冷干C.冷湿D.暖干
2.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分别出现在(     
A.前寒武纪末期和古生代末期B.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C.中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末期D.古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末期
3.地球的演化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这些阶段按照时间顺序正确的排序是(     
①初期的岩浆时代②出现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的中生代③原始海洋时代④陆地面积增加,出现昆虫、鱼类、两栖类动物的古生代⑤出现鸟类、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的造山运动阶段
A.①③②④⑤B.①③④②⑤C.①③⑤②④D.①⑤③④②

3 . 读“中生代时期气候变化图”, 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时期气候特点是(     
A.暖湿B.冷干C.暖干D.冷湿
2.图示时期大规模灭绝的生物是(     
A.原始鱼类B.两栖类C.三叶虫D.恐龙
3.恐龙繁盛时期(     
A.被子植物繁盛B.陆地面积扩大,形成联合古陆
C.蕨类植物繁盛D.是主要的成煤期
2021-11-02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抚顺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地理试题
20-21高一·全国·课时练习
名校

4 . 反照率指对某表面而言的总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地表反照率是反映地表对太阳短波辐射反射特性的物理参量。下图为“1980~2012年33年期间格陵兰地区7月地表反照率距平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格陵兰地区7月地表反照率出现明显的波动下降趋势,其原因主要有(     
A.全球气候变暖B.全球气候变冷C.冰川融化减慢D.冰川面积扩大
2.分析格陵兰地区7月地表反照率变化可知,气候变化对西伯利亚地区的影响有(     
A.可以大面积种植热带作物B.森林带分布范围向南扩展
C.高山上林带上限位置下降D.北部海岸线位置向南退缩
2021-08-10更新 | 76次组卷 | 3卷引用:课时分层作业11 全球气候变化——人教版地理必修1同步练习

5 . 读“地质时期(局部)全球气温、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恐龙繁盛时期全球气候特征是(     
A.寒冷干燥B.温暖干燥
C.寒冷湿润D.温暖湿润
2.图示甲时期(     
A.被子植物繁盛B.是重要的铁矿成矿期
C.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D.传统农作物频频歉收
6 . 加拿大的研究者发现了北极地区距今350万年前的远古骆驼化石。无独有偶,美国科研人员发现了南极地区距今2.8亿年前的森林化石。左图为北极地区远古骆驼生活复原示意,右图为地质时期全球气温、降水量变化示意。据此完成下题。

根据材料推测(     
A.2.8亿年前的南极大陆纬度较低
B.350万年前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
C.南极森林化石的发现证明了全球变暖
D.远古骆驼生活时期北极地区干旱少雨
7 . 读“欧洲东部第四纪冰川界线变化示意图”。图示冰期中,气温最高的时期是(     
A.冰期ⅠB.冰期ⅡC.冰期ⅢD.冰期Ⅳ

8 . 亚洲象是生活在湿热地区的群居动物,其分布与一定的气候条件相适应,读历史时期亚洲象分布北界的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自3000年前至明代,亚洲象分布的最北界(     
A.不断北移B.不断南移C.先北移后南移D.先南移后北移
2.图示四个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3000年前全球海平面较高B.宋代时期热带、亚热带向北扩大
C.明代时期全球冰盖面积较小D.清代时期全球降水较多
2021-02-0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9 . 气温距平是某时段气温与平均气温的差值,下图为1901~2016年中国地表气温距平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近百年我国地表气温变化特征为(     
A.波动升高B.持续升高C.持续降低D.波动降低
2.为减缓这种气温变化趋势,下列措施正确的有(     
①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②多用私家车出行
③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比重       ④增加绿地面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为排除城市热岛效应等干扰因素,选取位于郊区的甲、乙、丙、丁四个气象站多年观测数据研究某直辖市的气候变化趋势。下表为两次增暖期的年、冬季气温相关数据(单位:℃),完成下面小题。

平均气温(距平)最高气温(距平)最低气温(距平)日较差
1937~195316.0(+0.47)21.4(+1.72)12.3(+0.11)9.1
1987~199916.1(+0.57)20.2(+0.52)12.8(+0.68)7.4
冬季1937~19535.2(+0.71)10.1(+1.28)1.5(+0.45)8.6
1987~19995.6(+1.17)9.9(+1.05)2.4(+1.29)7.5

注:①气候要素多年平均值以1961-1990年为基准;②气温距平是指某时段的气温平均值与对应基准值的差值。③气象站海拔:甲,4.6m;乙,4.0m;丙,4.4m;丁,5.5m
1.该直辖市两次增暖期均体现出日夜增温的不对称性,具体表现为(     
①1937-1953年:白昼增温为主②1937-1953年:夜晚增温为主
③1987-1999年:白昼增温为主④1987-1999年:夜晚增温为主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据两次增暖期的日较差推断,该直辖市1987-1999年较1937-1953年明显减少的是(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B.大气中的水汽含量
C.地面的植被覆盖面积D.天空中的云层厚度
2021-01-21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