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交通运输布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海上航运通道是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路)的基本条件。下图示意海上丝路沿线航运网络发展演化的两个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从Ⅰ阶段到Ⅱ阶段,海上丝路沿线的(     
A.港口职能趋同B.港口等级趋于分化C.航线数量稳定D.航线类型趋于多元
2.海上丝路沿线航运网络发展演化的主要动力是(     
A.政策导向B.基建水平C.航运技术D.国际贸易
2023-03-10更新 | 1217次组卷 | 13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永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川按照物理性质,可以分为大陆性冰川和海洋性冰川两大类,其界限大致可以根据500毫米年平均降水量线进行划分,年平均降水量小于500毫米的地区为大陆性冰川区,大于500毫米的地区为海洋性冰川区,冰舌末端可能到达海拔3000米附近。帕隆藏布流域是我国海洋性冰川典型分布地区,流域内冰碛台地等地貌广布,泥石流、洪涝等灾害比较频发。川藏铁路穿过帕隆藏布河谷,以冰碛台地作为布线的优选地,不同于传统利用河流阶地布线的做法。图中示意帕隆藏布流域及其河谷两侧立体地貌分布。



(1)分析帕隆藏布流域海洋性冰川广布的原因。
(2)指出帕隆藏布流域冰碛台地的分布特点,并说明形成过程。
(3)分析冰碛台地成为川藏铁路优选地的原因。
2021-09-16更新 | 1958次组卷 | 12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高县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3 . 大数据测算显示,近年来上海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之间的通勤人数显著增加。下图为2018年5月上海中心城区与周边通勤热点城镇之间的通勤规模示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通勤量大的热点城镇多数(     
A.位于上海市辖区B.沿长江岸边分布
C.为省级行政中心D.空间上趋于集聚
2.上海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之间的通勤人数近年来显著增加,主要得益于(     
A.周边城镇的产业升级B.中心城区居住成本上升
C.快速交通的大力发展D.中心城区就业岗位增多
3.城桥镇与上海中心城区之间的通勤目前主要依靠崇明越江通道,该通道南段采用江底隧道方案的主要目的是(     
A.利于水上交通B.保护水生生物C.降低修建成本D.提高通行效率
2020-06-13更新 | 1739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承德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4 . 城市人口覆盖率为机场地面交通不同时间圈覆盖人口与城市总人口的比率,用以综合反映城市居民航空出行便利性。以2019年12月15日上午10点的路况为例,下图对北京“一市两场”(首都国际机场和大兴国际机场)地面交通空间可达性进行定量评估,得出同等时间内两种模式(驾车出行模式和公共交通模式)下覆盖人口累积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读左图(驾车出行模式),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大兴机场2小时圈覆盖北京市全部人口B.首都机场对北京市域整体服务效率更高
C.大兴机场修建时间更早,服务设施更全D.耗时4小时驾车出行就能抵达首都机场
2.首都机场公共交通人口覆盖累积曲线整体在大兴机场曲线上方的主要原因(     
A.首都机场靠近最大的海陆联运枢纽站B.首都机场历史悠久,可选航空线较多
C.首都机场公共交通辐射能力整体更强D.首都机场附近打工者多,经济能力差
3.同等时间北京两机场内公共交通出行辐射人口均远小于驾车出行模式的主要原因(     
A.公共交通运行速度低于汽车B.公共交通模式换乘更耗时间
C.大兴机场距离住宅区更遥远D.公共交通载客量大、舒适度低
2021-03-02更新 | 1530次组卷 | 7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帕萨扎地区地处尼瓜多尔东南部,位于亚马孙河上游支流沿岸地区,地势平坦,人口居住空间分散。该地区对外出行以独木舟和小型飞机为主,地面交通建设成本高。大多数社区都有可容纳小型飞机的简易机场,部分社区拥有码头,通过机动独木舟运输货物,极少数社区濒临小道能通过卡车运送物资。下图示意该区域主要交通设施分布。

(1)上帕萨扎地区聚落分布较多,分析其自然原因。
(2)分析上帕萨扎地区修建铁路难度大的原因。
(3)上帕萨扎地区简易机场、简易码头众多,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2023-06-14更新 | 353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交通和信息的高速发展,区域间的联系日益频繁,物流业对增强区域联系、促进区域协同和一体化发展的作用更加显著。京津冀地区是以北京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实施的国家重点战略之一。下图为2005年、2010年和2017年京津冀城市物流空间联系网络结构图。

(1)描述2005-2017年京津冀地区物流联系的变化特征。
(2)指出2010-2017年京津冀地区物流联系发生变化的原因。
(3)简述京津冀地区物流联系的变化对河北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4)请为优化京津冀地区物流空间联系提出合理建议。

7 .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中的“栈道”是指褒斜古道。此道始建于殷周,是古代关中通往汉中、蜀地最著名的交通要道,也是中国最早在悬崖峭壁上开凿的道路之一。东汉永平年间,工匠采用“火焚水激”法在此道上开凿穿山隧洞。下图示意褒斜古道线路。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火焚水激”法相似的外力作用是(     )
A.风化作用B.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D.堆积作用
2.在甲地修路时,古人采取的对策是(     )
A.沿河成路B.陡峻盘旋
C.岭横越垭D.险绝而栈
3.古代褒斜道修通的地理意义是(     )
A.乙地发展为区域经济文化中心
B.方便成都与长安间的钱粮运输
C.加快了南北方人口的迁移
D.增加通往汉中的交通运输方式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夏季,表层冻土的融沉易导致铁轨弯曲变形,影响铁路运行安全。为了避免冻土的融化,我国科研人员发明了通风路基,并在青藏高原某试验场进行了降温效果的实际观测。科研人员在实验场天然冻土的表层建设了两条规模相同的人工填料路基(图a),路基高3.5米,距其顶面2米处安装了通风管,管间距约60cm。在其中一条路基通风管的管口安装了风门,且风门可按照预设的气温值自动开关。为了对比效果,对两条路基及其附近天然冻土层在最大融化深度日的地温进行了监测,图b示意该日三观测点地温随深度变化。



(1)与天然冻土层相比,说明无风门通风路基下冻土层地温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2)从安全性角度考虑,实验地的铁路建设更适宜选择哪种通风路基?请说明理由。
(3)夏季,通风管的风门一般在日出后关闭,日落后开启。请说明这样设定的目的。
2019-12-23更新 | 921次组卷 | 3卷引用:期末测试03-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 (新教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易精品同步课程

9 . 快速轨道交通通常以电能为动力,是采取轮轨适行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一般分为城市间(城际)轨道交通和城市内轨道交通。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际快速轨道多采用高架桥梁的方式,主要目的是(     
A.保护耕地资源B.降低生产成本C.增加就业机会D.减轻地震灾害
2.珠江三角洲规划建设多条城际快速轨道交通体现了(     
A.人口快速下降B.经济发展迅速C.生态环境改善D.运输方式落后
10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万里茶道是清朝时期山西商人们开辟的,万里茶道南起我国武夷山市下梅村,北到中俄边境的通商口岸恰克图。全程约 4760 千米,其中水路 1480 千米(河口—唐河),马车运输(唐河—张家口)和驼运(张家口—恰克图)3280 千米。当时汉口是中国茶叶的最大集散地,恰克图有数百家中国茶行,位于茶道沿线的城镇也日益繁荣,清朝末期由于开辟了沿海港口到汉口的水运通道和北京至汉口的铁路,万里茶道逐渐走向衰落。

2012 年,国家文物局将中俄万里茶道沿线的文化遗存定名为万里茶道文化线,并准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万里茶道也将重现辉煌。下图为万里茶道路线图。

(1)结合万里茶道沿线的自然环境特点分析采用多种运输方式的原因。
(2)解释驼队穿越蒙古到达恰克图选择冬季出发而不选择夏季的原因。
(3)简析晋商开辟万里茶道对沿线地区的积极意义。
(4)请你为万里茶道重现辉煌献计献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