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7 道试题
1 . 阅读以下有关黄土高原的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左图为黄土高原及华北平原。黄土土质松软易遭流水侵蚀,水土流失非常严重。一遇暴雨,大量黄土被洪水冲入河流,滚滚东去。黄河、淮河和海河所携带的泥沙大量沉积,形成了华北平原。

材料二:右图为黄河金三角及周边地区示意图.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是我国跨省设立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江苏、上海等地的眼镜、皮具、模具、机械、纺织、服装等生产企业已经将部分产业转移至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地区。


材料三:专家对植被覆盖率与减水减少效益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获得相关数据如下表:

植被覆盖率(%)地表径流减少率(%)侵蚀减少率(%)
201555一30一20
403080一50一40
6060一50一3095一85一70
8075一60一5098一89一80
≥9070100一95一90
(1)根据表中资料,尝试说明植被覆盖率与减水减少效益之间的关系,并解释A地区最突出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
(2)列举B地区在经济生产中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并从自然和经济方面简述其成因。
(3)从外力作用角度解释A处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过程,并试分析该地貌形成的主要自然条件。
(4)结合材料,分析产业转移对黄河金三角地区的产业发展可能产生的何积极影响。
2021-01-15更新 | 183次组卷 | 2卷引用:解密13 区域可持续发展(讲义)-【高频考点解密】2021年浙江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
2 . 【加试题】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区域略图。2017年5月17日宝兰高铁陕西段联调联试正式启动,标志着我国首条贯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高铁年内开通进入倒计时,西安至兰州缩短到3个小时。
材料二:截至2017年6月9日,南水北调东线中线一期工程已累计输水达到100亿立方米,相当于从南方向北方搬运了700个西湖。根据水质监测的结果,中线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二类以上标准,东线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以上。
材料三:西安某一周的日出日落时间表。

(1)分别说出甲、乙两地所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从土质的角度简析其成因。
(2)与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比较,丹江口的水质比较洁净,简要分析其原因。
(3)西安天亮时间早于日出时间,其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归纳西安本周昼长的变化特点,并推断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
(4)据图分析西安交通位置的重要性。
2017-07-08更新 | 17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十五校联合体”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3 .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土是第四纪形成的未固结的粉细粒黄色、褐黄色土状堆积物。我国北方黄土高原地区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分为:沙黄土带(甲)、典型黄土带(乙)和黏黄土带(丙)。三个黄土带的黄土剖面均表现为块状特征即不具备明显分层特征。

材料二:银川市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面积为9025.4平方千米,2019年常住人口229.3万人,约占宁夏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常住非户籍人口多数来自自治区内其他城市。西安市面积10752平方千米,2019年常住人口1020.4万人。

材料三:某中学组织研学活动,分别在黄河沿岸的①处发现当地特色治沙工程景观—草方格沙障。②处为黄土高原沟壑地貌景观。



(1)按成因推断,甲、乙、丙三个黄土带,黄土颗粒(成土母质)最大的是____带。甲至丙黄土带上发育的土壤厚度逐渐变____(填厚或薄),影响土壤厚度的最主要成土因素是____
(2)银川市吸引区内其他城市人口迁入的主要影响因素为____,按空间范围划分,属于____迁移。银川、西安两市土地面积相差不大,但2019年西安市人口合理容量较银川市更____(填大或小),体现了人口合理容量具有____特点。
(3)①处工程景观反映了当地____活动频繁,严重影响人民的生产生活。该工程通过设置草方格,增大了地面的粗糙度,降低了____,达到阻沙和固沙目的。与种植防护林相比,指出该治沙工程的不足____
(4)②处的沟壑景观主要受____蚀作用形成,试描述黄土高原沟壑(冲沟)的形成过程____
2021-02-04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五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陕西省自然景观南北差异大。图1为陕西省地域分布简图,图2为年降水量与森林覆盖率、土壤侵蚀量关联图,图3为黄土高原鱼鳞坑景观。

材料二陕西人民把渭河视作母亲河,不仅仅因为它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更在于它携带的大量泥沙用几千万年的时间冲出了3.6万平方公里的渭河平原。鱼鳞坑是当地常用的生态整地方式,在较陡的山坡上,有序挖掘半月形坑穴。鱼鳞坑具有一定的蓄水能力,再加上植树造林,可保土、保水、保肥。

(1)关中地区比陕南地区人口容量____(大/小),影响其差异的自然因素是____
(2)汉中某气象站测得该地区山谷风典型,白天盛行____(山风/谷风),该气象站对应的垂直方向气温、气压分布正确的是____

A.①   B.②   C.③   D.④
(3)据图2分析陕北地区比关中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
(4)渭河及其支流直接参与了____(填水循环类型),从水循环角度分析鱼鳞坑能保持水土的原因。____
2024-02-27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陕西省神木县六道沟流域受风力侵蚀和流水侵蚀的交错作用,地形破碎。该流域某黄土丘陵区不同位置受侵蚀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下图示意该黄土丘陵区地形剖面及不同位置侵蚀速率曲线。东坡土地利用方式差异较大,自下而上依次为柠条沙柳种植区-沙地-耕地,中部有冲沟发育。


(1)六道沟流域____(季节)以风力侵蚀为主,因为离____源地近,风力强劲;____(季节)以流水侵蚀为主,因为受____影响,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2)该黄土丘陵区侵蚀速率整体较____(大/小),东坡____西北坡,东坡上部和下部土地利用类型分别为________,植被覆盖率____于中部,侵蚀速率相对较____(大/小)。
(3)分析东坡中部冲沟发育的自然原因。
(4)为缓解东坡中部冲沟区的水土流失,专家建议采用多种草少种树的策略,请从自然条件角度说明理由。
2023-11-17更新 | 83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陕西省秦岭以北的黄土高原地区气候较干,生态环境较差。当地居民运用“打坝淤地”的措施来治理生态环境,即在黄土高原的各级沟谷中,修筑以拦泥蓄水为目的坝堤,其拦泥淤成的地叫坝地。

材料二:图1为陕西秦岭以北区域水系分布图,图2为陕北某地打坝淤地后的景观照片。



(1)从地质构造看,渭河平原是一个比较典型的 _____ (构造)。说明渭河南侧支流较短的自然原因。 _____
(2)陕北黄土高原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_____ ,分析其产生的主要自然原因。 _____
(3)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简述“打坝淤地”的作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雨水对土壤的侵蚀主要表现为雨滴击溅和径流剥蚀。太行山绿化工程是我国重大减灾项目之一,工程目标是营造森林35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15%提高到35%左右。下图为太行山脉及周边地区年降雨量和气象站点分布图。



(1)降雨量最大的气象站是____,解释其原因____
(2)简述雨水侵蚀土壤对太行山脉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3)说明森林增加对减少雨水侵蚀土壤的作用。
2022-08-01更新 | 120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甲乙两地气温统计资料。

材料二:图1所示区域西部森林火灾频发。森林火灾会造成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监测显示过火林地水土流失加剧。

材料三: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mm。该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

(1)简析甲、乙两城市的气温差异。
(2)简析过火林地水土流失加剧的主要原因。
(3)指出R河从P点到Q点的水量变化趋势,并解释其原因。
9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燥红土是发育于热带和亚热带干旱的稀树草原性植被下的土壤。在云南某些地区,由于受河流的切割,形成高山峡谷地形,相对高差在2000米以上,产生了干热的焚风,这些地区的气候具有气温高、旱季长等特点。下图为云南省燥红土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人工降雨可以控制降水量和降水持续时间,从而模拟降水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产流时间和含沙量的差异。下表为某次人工降雨开始后燥红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包括裸地、坡耕地、灌草地)产流产沙效应。

土地类型编号起始产流时间(min)稳定产流时间(min)总径流量(L)含沙率(kg/m3)总产沙量(g)
3161136689248
3479124425082
751504220840

材料三:云南省兰坪县境内燥红土广布,生态环境脆弱。该地政府立足优势,采用“林—果—中药”间作套种的方式,建成4000亩银杏种植,5000亩特色水果(芒果、石榴),1450亩金银花的特色产业示范种植基地。


(1)云南省燥红土主要分布在____(填地形),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原因____
(2)表中土地类型编号按裸地、灌草地、坡耕地排序的是____。与①相比,说明③土地利用类型产流时间晚、产沙量小的原因____
(3)简述燥红土分布区农业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
(4)说出燥红土分布区农业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对策。
2023-12-10更新 | 98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县域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黄土高原地区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


材料二鱼鳞坑是黄土高原常用的生态整地方式,具有一定蓄水能力,在坑内栽树,可保土保水保肥,但修建鱼鳞坑需避开7—9月,否则会加剧水土流失。图2为鱼鳞坑示意图,图3为黄土高原气温和降水资料图。



(1)黄土高原的黄土是第四纪的风尘堆积物,推测该时期的气温特点____(填“温暖”或“寒冷”);据图1推测当时该地区的主导风向____,并说明理由____
(2)黄土高原地表由于____作用,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貌特点,这种地貌特点易造成____、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3)该地区太阳辐射的空间分布规律是____,影响该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是____
(4)鱼鳞坑能够拦截____,增加____(填水循环的环节),从而起到保水作用。
(5)据材料二说明修建鱼鳞坑需避开7—9月的原因。
2022-12-28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缙云中学等四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