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北京某校学生于假期赴陕西绥德韭园沟开展研究性学习调查活动。如图为韭园沟流域坝系工程建设示意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面问题。

任务一:分析韭园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韭园沟为黄河支流无定河中游的一条支沟,为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韭园沟流域面积约70.7平方千米,海拔820~1180米,其中7、8、9三个月降雨量占年降雨量64.4%。流域内沟壑面积占流域面积43.3%,地面坡度≥25°的地区占60%


(1)说明韭园沟流域自然特征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任务二:探究坡度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如表为实验中不同边坡坡度与边坡土流失量关系的相关数据。同学们对其进行了分析。

坡度15°30°40°45°
流失总量(g)3268390439814102
(2)绘制统计图,并分析边坡坡度对边坡土流失的影响。

任务三:总结韭园沟水土流失治理经验,韭园沟于1953年开始综合治理,以坝系为中心构筑水土保持防线


(3)说出韭园沟坝系工程建设的主要作用。
2 .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甘肃省东部的庄浪县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用30多年时间,将全县万亩荒山坡地改造成了90多万亩的梯田,在实践中,庄浪人摸索出“山顶乔灌戴帽,山湾梯田缠腰,梗坝牧草锁边,沟台果树围裙,沟底坝库穿靴”的生态梯田模式(如图)。


   

庄浪县气候:年平均气温8.4℃;年降水量482mm;1月平均气温-5℃;6~8月平均气温19.1℃;全年无气温高于35℃的天数;苹果最适宜区条件:年平均气温8-12℃;年降水量560-750mm;1月气温不低于-14℃;6~8月平均气温15-18℃;全年气温高于35℃天数少于6天


(1)说出庄浪县过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说明生态梯田模式中“戴帽”“缠腰”“穿靴”措施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

虽然荒山变成了良田,庄浪县也被评为全国水土保持工作先进集体、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但到2013年庄浪县仍属于特困县,贫困发生率为26.76%。为了实现脱贫,庄浪县向周边县市了解到的主要扶贫项目有:

①引入优质苹果品种,规模化种植;②建立扶贫车间,生产当地特色文化产品。


(2)请你为庄浪县选择一个扶贫项目,并阐述理由。
2023-07-04更新 | 19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北京市房山区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3 . 长汀县位于福建省西部,地处武夷山脉南麓,是全国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下图为长汀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长汀县曾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县份之一。1985年该县水土流失面积比例为31.5%,据计算1年内1平方公里内土壤侵蚀量高达5000—12000吨,植被覆盖度仅5%—40%。


(1)从自然地理要素的角度,分析当时该县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

“名贵珍禽”长汀河田鸡因主产于长汀县河田镇而得名,2006年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该镇历史上交通不便,河田鸡种质资源得以保护。汀江两岸稀土矿资源丰富,据考证稀土能促进河田鸡生长并改善肉质风味。河田鸡在无污染自然环境中,以稻谷、瓜菜和薯类为食。放养150天—180天后上市,肉质细嫩,蛋白质含量高,富含多种微量元素。


(2)简述长汀河田鸡品质优良的原因。

2014年长汀县森林覆盖率79.8%,2016年以来,长汀县推动重点产业优化升级,初步形成以稀土、医疗器械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以文旅康养等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新格局。


(3)阐述长汀县选择发展医疗器械产业的依据。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无定河是黄河的支流,主要流经黄土高原,因其流量不定,深浅不定,流速不定,清浊不定,故有无定河之名。海流兔河是无定河一条支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其河床深度随无定河加深而加深。下图为无定河水系示意图。



(1)分析无定河水质清浊不定的自然原因。
(2)描述无定河干流南北两侧地势起伏状况的差异并说明理由。
(3)简述海流兔河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2高三·北京·专题练习
5 . 某校学生到福建长汀县开展关于水土流失治理的地理实践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长汀县地处福建省西部,年平均降雨量约1700毫米,曾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进入21世纪,长汀县确立了走绿色发展之路,实现了“荒山一绿洲一生态家园”的历史性转变。

任务一考查长汀县地形


任务二调研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研究表明,在长汀县河田镇水土保持科教园区,全坡面采用种草、种植马尾松、混合种植乔木+灌木+草等几种水土保持措施,其中混合种植乔木+灌木+草的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最好。


(1)分析混合种植乔木+灌木+草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最好的原因。

任务三探究农林复合经营措施的效果

位于三洲镇的长汀湿地生态园采用农林复合经营措施治理水土流失,是一种经济高效合理的治理措施。表为长汀湿地生态园农林复合经营措施实施前后水土侵蚀状况和土地利用状况对比数据。

阶段
指标
实施前
面积(km²)
实施后
面积(km²)

侵蚀
状况
无明显侵蚀21.2675.77
轻度侵蚀14.646.15
中度侵蚀46.8525.39
重度侵蚀76.7711.63

土地
利用
耕地23.4546.29
果园77.8681.36
林地18.9335.25
疏林地51.648.98
(2)根据材料自拟一个结论,并用表中数据予以论证。
2022-10-17更新 | 380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15 生态安全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三年真题一年模拟分项汇编(北京专用)
6 . 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甘肃省Z县地处黄土高原西部,境内山地和丘陵沟壑面积广阔,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县。区域内年均降水量达550mm,其中7~9月降水量占到全年的60%。世代耕作导致区域内自然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农作物产量低而且不稳定。自1999年起,Z县全面实施生态退耕,大力推广“林草间作”生产模式。目前Z县已成为国家级的“生态建设示范县”和“经济林建设示范县”。



苜蓿根茎粗壮,生长迅速,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喜光照,耐贫瘠,能改良土壤。其茎叶柔嫩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广泛种植的优质牧草。


(1)据上两图,概括“林草间作”生产模式中,种植苜蓿所得收益的总体变化趋势,并说明这一变化的原因。

退耕还林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与纯林种植相比,“林草间作”的生产模式在取得良好生态效益的同时,又实现了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说出与纯林种植相比“林草间作”生产模式的优势。
2022-08-01更新 | 293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太行山为什么是中国东部的一条重要地理界线。
(2)简述甲河段主要的河流特征。
(3)说明乙地生态脆弱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暖温带最大、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近年来东营市每年都向保护区进行生态补水,以遏制湿地萎缩、水质恶化的趋势。


(4)说出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环境效益。
2022-06-12更新 | 255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8 . 某校学生到福建长汀县开展关于水土流失治理的地理实践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长汀县地处福建省西部,年平均降雨量约1700毫米,曾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进入21世纪,长汀县确立了走绿色发展之路,实现了“荒山一绿洲一生态家园”的历史性转变。

任务一考查长汀县地形



(1)概述长汀县的地形特征。

任务二调研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研究表明,在长汀县河田镇水土保持科教园区,全坡面采用种草、种植马尾松、混合种植乔木+灌木+草等几种水土保持措施,其中混合种植乔木+灌木+草的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最好。


(2)分析混合种植乔木+灌木+草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最好的原因。

任务三探究农林复合经营措施的效果

位于三洲镇的长汀湿地生态园采用农林复合经营措施治理水土流失,是一种经济高效合理的治理措施。表为长汀湿地生态园农林复合经营措施实施前后水土侵蚀状况和土地利用状况对比数据。


阶段
指标
实施前
面积(km²)
实施后
面积(km²)

侵蚀
状况
无明显侵蚀21.2675.77
轻度侵蚀14.646.15
中度侵蚀46.8525.39
重度侵蚀76.7711.63

土地
利用
耕地23.4546.29
果园77.8681.36
林地18.9335.25
疏林地51.648.98
(3)根据材料自拟一个结论,并用表中数据予以论证。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京某中学学生参与了青少年河湖科考公益活动,考察了北京市首个国家级河湖治理“样板间”凉水河(下图)。


任务一:查资料,说措施

历史上的凉水河曾发挥了水运、排洪等重要作用。随着城市的发展,凉水河作为防洪、排污的主要河道,沿河排污口超过1000个,曾被称为¨臭水河”。2004年,凉水河管理处成立,正式启动流域综合治理工程。2017年,凉水河管理处推行“河长制”,开展常态化巡查。


(1)针对凉水河水污染问题,列举治理措施。

任务二:观现状,说效益

经多期整治,凉水河及沿岸变成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滨水公园。


(2)指出凉水河滨水公园的生态效益。

任务三:看改造,说优势

在凉水河某河段,同学们发现河岸正被改造为“蜂窝式梯田”岸坡(下图乙所示)。



(3)与甲岸坡相比,说明乙岸坡的优势。
2022-01-20更新 | 365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10 .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最厚的黄土分布区。地质学家刘东生通过对陕西洛川黄土剖面的研究,向世人展现了该区域两百多万年以来自然环境的变迁。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距今两亿年前,黄土高原所在地区有个巨大的庆阳湖,那时生长的茂盛森林已变成如今的煤炭。青藏高原抬升逐渐阻挡了印度洋的水汽,中国西北地区逐渐形成了沙漠、戈壁。此后的两千万年来,强劲的西北风吹来了沙尘;大约距今一百多万年开始,黄河蜿蜒流经该区域,成就了中国早期的农业文明。

资料二:“风成说”(黄土高原形成的主流学术观点)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来源于强劲的偏北风所携带的尘土堆积,再经过成土作用形成。

资料三:图为洛川地区某黄土剖面及土质分析信息示意图。



(1)“风成说”认为,黄土高原地区黄土的成土母质为____
A.古老湖泊洼地中的淤泥B.当地岩石碎解的沙石
C.风源地区的沙粒和细尘D.黄河携带而来的泥沙
(2)结合不同颜色土层的土质分析结果判断:壤土层形成时期,该区域生长的植被应以____为主,气候较____;黄土层形成时期,该区域风力相对较____,生长的植被可能为____
(3)洛川地区黄土呈现深浅颜色土层交替的变化,说明两百万年以来,当地反复变化的自然环境要素主要是____
(4)综上,黄土高原的土壤在形成过程中,成土母质、气候、________等因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5)窑洞是黄土高原传统的民居形式,建造过程中不立梁柱、不设砖瓦。当地人在修筑窑洞时,多选择____(红色/黄色)土层作为窑洞的屋顶,原因是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